兰桂齐芳后面一句-兰桂齐芳指的是哪两个人
1.带芳和冬的四字成语
2.100个成语加本喻义
3.87版红楼梦,建诗社,取外号,那集~是哪一集~
4.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
带芳和冬的四字成语
1. 带冬和芳的四字成语
芳兰竟体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
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芳年华月 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
芬芳馥郁 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孤芳自赏 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
比喻自命清高。兰桂齐芳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
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流芳百世 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十步芳草 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万古流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万世流芳 好名声永远流传。百世流芳 美名永传于后世。
斗艳争芳 竞相比赛艳丽、散发芳香。跗萼联芳 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流芳后世 指美名留传于后代。同“流芳百世”。
流芳千古 美名永传于后世。万古留芳 芳:香,指美名。
好名声永远流传。青史流芳 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留芳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双桂联芳 比喻兄弟二人俱获功名。遗芳余烈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言芳行洁 指言行高洁。
2. 带鲜和芳的四字成语没有
鲜蹦活跳 指鱼、禽等乱蹦乱跳而有生气。
鲜车健马 谓车辆鲜丽,辕马壮健。形容豪富。同“鲜车怒马”。
鲜车怒马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鲜廉寡耻 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鲜眉亮眼 犹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鲜血淋漓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形容鲜血流淌不止。
鲜艳夺目 色彩鲜美艳丽,十分引人注目。
鲜衣良马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同“鲜车怒马”。
鲜衣美食 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鲜衣怒马 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3. “芳”的四字词语芳成语 :
孤芳自赏、
流芳百世、
千岁流芳、
留芳千古、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言芳行洁、
十步芳草、
芳草如茵、
兰桂齐芳、
跗萼联芳、
流芳遗臭、
流芳万古、
群芳竞艳、
群芳争艳、
千载流芳、
志洁行芳、
千古流芳、
恨如芳草、
芬芳馥郁、
双桂联芳、
芳年华月、
落花芳草无寻处、
芳草萋萋、
永世其芳、
芳兰竟体
4. 含有带冬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冬扇夏炉、残冬腊月、十冬腊月、秋去冬来、春夏秋冬。
一、冬扇夏炉
释义:比喻不合时宜
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白话释义:作无益的能力,纳无补的说法,以夏进炉,在冬季奏扇,他不想做的事,进献所不想听到的话,他不碰上灾祸,到了,为什么得福呢。
示例:并强调说我那时带条被子简直就是冬扇夏炉多余之极。
二、残冬腊月
释义: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白话释义:错过了吉祥日子好的时候,深冬十二月,不一定有好日子了。
示例:残冬腊月,万象更新,更新还需要选时候嘛,自然是一年四季都有更新的事物的啊。
三、十冬腊月
释义: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清 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埋在灶火坑。”
白话释义:十冬腊月喝凉水,在后埋在灶火坑。
示例:冬雪十冬腊月天,雪堵着窗户,冰溜子像透亮的水晶小柱子,一排排地挂在房檐上。
四、秋去冬来
释义: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七章:“秋去冬来,新年一过春节眨眼就到。”
示例:秋去冬来,传递关怀,愿你保重身体,心情愉快。
五、春夏秋冬
释义:指四季或一年。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只见绿一团,红一簇,也不分春夏秋冬,万卉千花,尽皆铺缀。”
白话释义:只见一团绿色,红色一簇,也不分春、夏、秋、冬,各种花卉千花,全部铺连缀。
示例:不怕风雨摧残,就这样相濡以沫,默默走过春夏秋冬。
5. 含有冬的四字成语阳春白雪、
冬日暖阳、
银装素裹、
春寒料峭、
冰天雪地、
寒蝉凄切、
白雪皑皑、
粉妆玉砌、
寒冬腊月、
数九寒冬、
滴水成冰、
大雪纷飞、
橙黄橘绿、
天寒地冻、
千里冰封、
雪虐风饕、
风刀霜剑、
傲雪凌霜、
冰冻三尺、
风雨凄凄、
玉树琼枝、
漫天飞雪、
寒风刺骨、
玉树银花、
十冬腊月、
岁暮天寒、
寒气逼人、
风雪交加、
朔风凛冽、
冬温夏凊
6. 带有坤和芳的四字词语芳兰竟体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芳年华月 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
芬芳馥郁 芬芳:指香气;馥:香气;馥郁:香气浓厚。形容香气非常浓。
孤芳自赏 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兰桂齐芳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流芳百世 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十步芳草 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万古流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万世流芳 好名声永远流传。
百世流芳 美名永传于后世。
斗艳争芳 竞相比赛艳丽、散发芳香。
跗萼联芳 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流芳后世 指美名留传于后代。同“流芳百世”。
流芳千古 美名永传于后世。
万古留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青史流芳 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留芳 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双桂联芳 比喻兄弟二人俱获功名。
遗芳余烈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言芳行洁 指言行高洁。
志洁行芳 志向高洁,品行端正。
颠倒乾坤 比喻本领十分高强。
颠乾倒坤 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
朗朗乾坤 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扭转乾坤 比喻从根本上改变已成的局面。
旋转乾坤 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旋乾转坤 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颠倒干坤 比喻本领十分高强
颠干倒坤 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
干端坤倪 天地显示的征兆。
函盖干坤 佛教语。《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原谓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扭转干坤 比喻从根本上改变已成的局面。
旋干转坤 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旋转干坤 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一掷干坤 谓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语本唐韩愈《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整顿干坤 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阴阳等。治理国家,使混乱的局面变得有秩序。
函盖乾坤 〖解释〗佛教语。原指泯合无间。后指言语诗文契理或一心专志而绝无杂念。
壶里乾坤 〖解释〗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乾端坤倪 〖解释〗指天地显示的征兆。
一掷乾坤 〖解释〗指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
7. 含冬的四字词语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大雪纷飞:形容雪很大。
滴水成冰:形容天气特别冷。
寒风凛冽:凛冽,刺骨的寒冷。形容十分寒冷。
十冬腊月:指农历十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天气寒冷的季节。也称为“寒冬腊月”。
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开始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数到九“九”为止。形容特别冷的冬天。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特别冷。
冰天雪地, 雪上加霜
白雪茫茫、银装素裹、万里雪飘、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滴水成冰、瑞雪纷飞、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雪虐风饕、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阳春白雪、冬日夏云、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十冬腊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霜露之感、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冰寒於水 、岁暮天寒、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冰山难靠、冰魂雪魄、寒风刺骨
寒冬腊月、片地风霜
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腊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于水
岁暮天寒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冰雪聪明
冰魂雪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春冰虎尾
凛若冰霜 雪窖冰天 漫天风雪
残冬腊月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腊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于水
岁暮天寒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冰雪聪明
冰魂雪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春冰虎尾 冬烘先生
冬裘夏葛 冬日可爱 冬日夏云 冬扇夏炉 冬温夏凊
十冬腊月
100个成语加本喻义
双桂联芳(双桂联芳) 比喻兄弟二人俱获功名。
百世流芳 〖解释〗美名永传于后世。
斗艳争芳 竞相比赛艳丽、散发芳香。
跗萼联芳 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芳年华月 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
芳兰竟体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流芳后世 见“流芳百世”。
兰桂齐芳 兰桂:对他人儿孙的美称;芳:比喻美德、美声。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
青史留芳 〖解释〗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流芳 〖解释〗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遗芳余烈 〖解释〗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遗芳馀烈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言芳行洁 谓言行高洁。
志洁行芳 〖解释〗志向高洁,品行端正。
亿辛万苦 极言辛苦之甚。
亿兆一心 全国人民一条心。
经一失,长一智(经一失,长一智) 见“ 经一事,长一智 ”。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一言:一句话。形容君子话一出口;决不反悔。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蹉跎岁月?光阴似箭
一张一弛 张:紧张;拉紧弓弦;弛:松弛;放松弓弦。相传周文王和周武王处理政事像使用一样;有拉紧的时候;有放松的时候。用来比喻工作的紧松、生活的劳逸要合理安排;适当地调节。 严阵以待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解释〗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解释〗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一年一回
一而二,二而一 〖解释〗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一吹一唱 〖解释〗吹:吹嘘。唱:唱和。两个人说话,互相帮衬。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解释〗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一鞭一条痕 〖解释〗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有一搭没一搭 表示故意找话说。也表示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一字一珠 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一字一泪 一个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
一重一掩 谓山峦重迭稠密。
一枝一栖 比喻找到一份职业或栖身之所
一枝一节 ①本指树木的枝节。②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一缘一会 谓有缘相合。
一迎一和 一味迎合。
一饮一啄 原指鸟类随心饮食,后也指人的饮食。
一熏一莸 熏:香草;莸:臭草。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一笑一颦 同“一嚬一笑”。指脸上的表情。
一物降一物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一丘一壑 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一嚬一笑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一马一鞍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一龙一猪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一夔一契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
一晦一明 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
一还一报 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一鼓一板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一根一板 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一分一毫 形容很少的数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
一倡一和 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少数敌不过多数。
一悲一喜 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一报还一报 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就有怎幺样的报应。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
一班一辈 谓同等,不相上下。
一弛一张 〖解释〗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古时常以比喻施政宽严相济;现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同“一张一弛”。
有一利必有一弊 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一喷一醒 原指斗鸡用水喷,使之清醒后再斗。后比喻推动督促。
一箪一瓢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一蟹不如一蟹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一琴一鹤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一长一短 形容说话絮叨。
一字一板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一棒一条痕 比喻做事扎实。
一吟一咏 指吟诗作赋。
一鳞一爪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一龙一蛇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一步一鬼 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一觞一咏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一成一旅 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一薰一莸 薰: 香草。莸: 臭草。香臭夹杂,往往只闻其臭不闻其香。故用来比喻一善一恶之中,善易消而恶难除。有两个意思: (1) 比喻善易消恶易存, 或善不能止恶, 恶能消善。 (2) 一香一臭, 善恶分明。
杀一砺百(杀一砺百) 犹言杀一儆百。处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杀一利百(杀一利百) 处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砺百”。
相与一口(相与一口) 串通一气,异口同声。《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
绳一戒百(绳一戒百) 谓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元 柯丹丘 《荆钗记·遣音》:“依条按法,想绳一戒百谁不怕。”
若出一辙(若出一辙) 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 宋 岳珂 《桯史·汤岐公罢相》:“盖其相两朝,再罢相,乃累 洪氏 二兄弟,先後若出一辙,可笑如此。”
双凫一雁(双凫一雁)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勺水一脔(勺水一臠) 一勺水,一块肉。比喻量少。
千金一壶(千金一壶) 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同“千金一瓠”。见“ 千金一瓠 ”。
始终若一(始终若一) 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同“始终如一”。
衣带一江(衣带一江) 犹言一衣带水。 宋 文及翁 《贺新郎·西湖》词:“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十不当一(十不当一) 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若出一轨(若出一轨) 同“ 若出一辙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签>序》:“ 嘉靖 之季,以诗鸣者有後七子, 李 王 为之冠,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杀一警百(杀一警百) 处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儆百”。
山亏一蒉(山亏一蒉)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喻功败垂成。 《过渡时代论》:“语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犹为弃井;山亏一蒉,遂无成功。”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道听途说
百无一失 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一失”、“万无一失”。 漏洞百出?百无一是
百无一是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会增长一分智慧。指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 痴学不悟?顽固不化
经一事;长一智 经历一事;就增长一分智慧。指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一笔不苟 不苟:不苟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毫不马虎。 马虎了事?草率从事粗心大意
一表非凡 仪表和普通人不一样。形容人的外表英俊;气度不凡;气宇轩昂。 其貌不扬?獐头鼠目形销骨立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 奴颜?狼心狗肺
一触即溃 一碰就崩溃。形容极脆弱;经不起一碰。 坚不可摧?稳如泰山牢不可破
一反其道 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指对方。完全和他的做法相反。 一如既往?一成不变陈陈相因?因循守旧
一反既往 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 一如既往?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始终如一
一片丹心 一片红心。指全部忠诚之心。 心狠手辣?丧心病狂丧尽天良
一暴十寒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持之以恒?有始有终有头有尾
一去不复返 复:重复。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再重现。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只狗叫的情况下;许多只狗也随它狂吠。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 固执己见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指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很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百炼成钢
一石二鸟 一块石头投出去;打中两只鸟;比喻一举两得。 得不偿失?劳而不获徒劳无功
一望而知 一看就明白。 隐隐约约?模棱两可模糊不清?雾里看花
一问三不知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无所不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 言而无信
一叶知秋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字千钧 一个字有千钧重(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形容文字很有分量。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以求一逞 逞:如愿;称心如意。企图一下达到罪恶的目的。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千虑:多次的反复的思考。再愚笨的人经过多次反复考虑;也一定能有一点可取之处。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千虑:多次考虑;失:差错。聪明人在许多次考虑中;必定有一次会想错的;也简作“千虑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饱餐一顿
百无一堪 〖解释〗指百人中无一人能胜任。
冰心一片 〖解释〗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百世一人 〖解释〗指极难得的人才。
百密一疏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百喙一词 〖解释〗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百喙如一 〖解释〗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百动不如一静 〖解释〗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解释〗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白首一节 〖解释〗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不直一文 见“不直一钱”。
不染一尘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不名一格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别置一喙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别树一旗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别开一格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别创一格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半解一知 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不值一笑 〖解释〗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不值一顾 〖解释〗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不值一驳 不值得批驳。
不值一钱 比喻毫无价值。
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
不易一字 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不以一眚掩大德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不识一丁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不能赞一辞 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名一钱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百无一能 什么都不会做。
87版红楼梦,建诗社,取外号,那集~是哪一集~
87版红楼里删掉了诗社这一段。
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由王扶林先生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
该剧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后7集夏金桂撩汉、司棋之、海棠花开、贾宝玉丢玉、林黛玉焚稿、薛宝钗出闺、惜春出家、获罪抄家、雪地里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等主体剧情仍采用程高本后四十回,另外抛弃了宝玉中举、兰桂齐芳、家复中兴的小团圆结局;
并根据脂批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香菱之、探春远嫁、贾母之、巧姐获救等情节进行了修改,又重新创作出狱神庙探监、凤姐于狱中、湘云流落风尘、贾府家亡人散等剧情。
该剧播出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扩展资料:
原著:三次建诗社。
第三十七回。海棠社。
这年贾政被派到别处做官,因此宝玉更是任意旷荡,虚度光阴。一天,忽然收到探春的一幅花笺,邀请他与薛、林等建一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大家兴奋之极,纷纷取个别号助兴,钗、黛、探分别叫做蘅芜君、潇湘妃子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
大家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结果怡红公子宝玉压尾,而薛、林技高一筹。但李纨评含蓄浑厚的宝钗诗为首,令宝玉稍感不满。 当晚宝玉忽然想起诗社应该有湘云参加才更有趣。第二天大早便催贾母派人接了她来。湘云初到时写的两首海棠诗就让大家赞叹惊服。
兴奋之余,湘云要做东道再开一社。幸亏有宝钗帮忙计划,才能顺利实施。当晚,湘云就同宝钗在蘅芜苑安歇,商定做菊花诗。既要咏菊,又要赋诗。
第三十八回。菊花社。
宝钗、湘云商议妥当,第二天湘云便请贾母等人赏桂花。来到藕香榭,贾母竟忆起自己少年时代的趣事,还提到一个叫“枕霞阁”的亭子。凤姐趁机说了几句笑话,逗得众人大笑。螃蟹煮好了,主子奴才喝酒吃蟹赏桂,好不热闹。众人散后,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请各位随意创作。
大约一顿饭的工夫,大家把诗作交给李纨、迎春等人评判。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三首题目新,立意新,被评为诸诗之首;湘云、探春几人的“对菊”、“簪菊”也都不错;只有宝玉的不够新巧别致,再次落第。
玉有点儿不服气,马上提笔写了一首“持螯赏桂”诗,黛玉毫不示弱也写了一首,但自谦不好,命人烧掉。而博得大家一致赞赏的是宝钗的咏螃蟹诗。
第七十回。桃花社。
由于近来不如意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宝玉的心情十分郁闷。一天早晨,湘云打发人叫他出去瞧好诗。原来是一首《桃花行》,声调悲凄,宝玉读后不禁滚下泪来。因此时万物逢春,这首诗又写得十分好,大家遂决定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
又有贾政来信说六月回京,探春等人忙替宝玉临摹功课应付检查。 一天湘云无聊之际,看见柳花飘舞,便填了一首《口梦令》,引起众人填词的兴趣。经过抓阄,宝钗拈了《临江仙》,宝琴拈得《西江月》,黛玉拈了《唐多令》,宝玉拈了《蝶恋花》。
众人看了黛玉的唐多令后认为太悲了。宝钗仅以一句“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便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
参考资料:
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
1.《红楼梦》读后感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面对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缘,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根本不用问就知道,是包二奶奶的宝座。可是我又不禁反问,难道世上真的有喜欢孤独的女人?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叹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爱情的灌溉,而是自由!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再有就是,妙玉,晴雯之类了。妙玉虽以“槛外人”自称,然而青春芳龄的她,却难做到出家人应有的置身红尘外,无情无欲清净无为。宝玉过生日,她会送上粉红信笺,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祝芳辰”,宝玉则是经岫烟授意回帖“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这一“外”一“内”,看似调侃,朦胧中也蕴涵着几许情意。可惜宝玉对妙玉即便有情也是敬重之情居多,偶有世俗之情一闪而过他也会当作是一种罪过,惟恐亵渎了圣洁高贵的俏丽女尼。这便是妙玉的悲哀了……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但是,她的人品难得,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在大观园的环境中,终是没有容身之处,说实话我非常喜欢晴雯这个角色的性格,不说喜欢她的原因是,爱情的吸引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我想择偶是不是要找晴雯这样的人呢?呵呵,考虑中……
2.读红楼梦有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会文人没有自由所以心中悲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凤姐之类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如像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也有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发的片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切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张,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能力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3.《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