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十六计》是谁写的?

2.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3.三十六计是谁写的?

4.王维《老将行》

5.中国古代孙子兵法36计是那36计

6.《三十六计》的各个典故,每一个故事,谁知道?

《三十六计》是谁写的?

擒贼擒王故事典故-擒贼擒王的出处

现今流行本《三十六计》一书,是在民国32年(1943年)叔和(身份不详)在成都祠堂街一个旧书摊上无意中发现的,他见到后当即购下,这个土纸印本是1941年由成都瑞琴楼发行、兴华印刷厂翻印的,为小32开,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小字:“秘本兵法”,但未见作者或编者姓名。篇首有一简短说明,说原书是手抄本,于民国30年(1941年)在陕西州(今彬县)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

1961年9月16日,叔和在《光明日报》“东风”副刊上撰文对上述发现加以介绍。这个孤本后经无谷(姚炜)先生作了译注,流传较广,现今市面上流行的众多《三十六计》出版物皆源于此。

据莫文骅将军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时,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叔和的这篇文章,引起极大兴趣,通过与报社联系,获悉收藏者叔和将原书赠送给解放军政治学院,他初读之后,感到很有兴趣,便令人印成册,在院内供教职工学习参考,同时也送呈毛主席及中央领导同志和元帅、将军们,他们阅后均认为此书确有参考价值。

上世纪60年代初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邓拓,应《北京晚报》约请,开辟《燕山夜话》专栏,撰写系列文章,关于“三十六计”的文章,发表于1962年9月2日,是《燕山夜话》的最后一篇。初期,《燕山夜话》被列为大毒草,声讨文章说:《燕山夜话》暂时“下马”了,形势不妙,暂时退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以便保存实力,日后东山再起。”在这场浩劫中,邓拓终于遭迫害而惨。

无谷译注的《三十六计》自1979年公开出版以来,迄今已发行50余万册。由李炳彦改编的《三十六计新编》已印行161万册,十分畅销。同时它不但被绘制成连环画,还被拍成电视系列片,像1992年6月由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推出的“三十六计古今谈”,播放后收视率极高。如今《三十六计》一书,成为中国兵书中不可多得的后起之秀,与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并列为兵学经典。

这本小册子不但中国人研究,外国人也在研究。像瑞士的汉学家胜雅津博士经过潜心研究后,于1988年编著了《智谋———平常和非常时刻的巧计》,曾经引起轰动。他认为,西方人无论计谋怎样花样翻新,大抵都跳不出中国人高度概括了的计谋范围。中国人开辟的智谋学,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他这个西方人虽然只是品尝了其中的点滴,便深感其味无穷,欲罢不能。日本人称三十六计是“运筹帷幄的诀窍”,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工商企业经营和相互之间的竞争上。法国海军上将科拉斯特认为《三十六计》是中国战略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其中关于战略的描述要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要精细得多。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草木皆兵、马革裹尸、 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 声东击西、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 揭竿而起、 围魏救赵、 四面楚歌、 作壁上观、 暗渡陈仓、 城下之盟、 五十步笑百步、 杀身成仁、 纸上谈兵、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步步为营、 望梅止渴、 运畴帷幄、 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反正是个,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

声东击西

三十六计是谁写的?

这本书没有明确的作者,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书是在历代优秀的兵法书籍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总结凝炼而成的。

《三十六计》的作者开始的时候都认为是檀道济,但是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兵书上部分策略的出自典故均来自南北朝以后的时期,而檀道济确实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家;由此《三十六计》的作者身份争议颇大。

目前最普遍的认为是:《三十六计》就如《红楼梦》一般,的确著有《三十六计》,因为据《南齐书·王敬则传》中有言:“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可见这个兵书的确始于檀道济,但是在传承过程中出现遗失,从而后人对这本兵书不断的进行修改,于是在明清时形成了最终版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简介

全书篇幅不大,每一计都是高度总结的几个字,全书36计对应36个词语: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以逸待劳、指桑骂槐、趁火打劫、擒贼擒王、关门捉贼、打草惊蛇、浑水摸鱼、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调虎离山、顺手牵羊、李代桃僵。

无中生有、声东击西、树上开花、暗渡陈仓、假痴不癫、欲擒故纵、走为上、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连环计、美人计、借尸还魂、隔岸观火、围魏救赵、假道伐虢。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让人一目了然,十分有益于学习和背诵!

王维《老将行》

《老将行》

作者: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解

1、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2、射杀句: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

3、肯数:岂可只推。

4、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5、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6、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

7、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8、飞箭(一作“飞雀”)无全目:《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

9、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沈德潜以为“柳,疡也,非杨柳之谓”,并以王诗的垂杨“亦误用”。他意思是说,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云云。高步瀛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高说似较胜。

10、故侯瓜:召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11、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12、誓令句: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事见《后汉书?耿恭传》。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

13、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

14、聊持:且持。

15、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16、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呜: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韵译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评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着,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最凶猛的“白额虎”。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着;“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着名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最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中间十句为第二段,写老将被遗弃后的清苦生活。自从被弃置之后老将便“衰朽”了,岁月蹉跎,心情不好,连头发都白了。他昔日虽有后羿射雀而使其双目不全的本领,但久不习武,双臂就如同生了疡瘤,很不利落了。古人常以“柳”谐“瘤”,并且“杨”“柳”通假。在这里诗人以“杨”谐“疡”(疮)是照顾到诗的平仄声调。老将被弃,疡生左肘,却还得自寻生计,“路旁时卖故侯瓜”。“故侯”,指秦东陵侯召平,秦破,为布衣,种瓜于长安东城。这里说他不仅种瓜,而且“路旁时卖”,可知生活没有着落;“门前学种先生柳”,也是指他以耕作为业的意思。陶渊明门前有五柳,因自号“五柳先生”。至于住处则是“苍茫”一片“古木”丛中的“穷巷”,窗子面对着的则是“寥落寒山”,这更见世态炎凉,门前冷落,从无宾客往还。但是老将并未因此消沉颓废,他仍然想“誓令疏勒出飞泉”,象后汉名将耿恭那样,在匈奴疏勒城水源断绝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终于又得泉水却敌立功;而决不象前汉颍川人灌夫那样,解除军职之后,使酒骂坐,发泄怨气。

最末十句为第三段,是写边烽未熄,老将时时怀着请缨杀敌的爱国衷肠。先说西北贺兰山一带阴霾沉沉,阵战如云,告急的文书不断传进京师;次写受帝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一带征召大批青年入伍,诸路将军受诏命分兵出击。最后写老将,他再也呆不住了,先是“拭拂铁衣如雪色”,把昔日的铠甲摩擦得雪亮闪光;继之是“聊持宝剑动星文”,又练起了武功。他的宿愿本就是能得到燕产强劲的名弓“射天将”(“天将”一作“大将”),擒贼擒王,消灭入寇的渠魁;并且“耻令越甲鸣吾君”,绝不让外患造成对朝廷的威胁。结尾为老将再次表明态度:“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借用魏尚的故事,表明只要朝廷肯任用老将,他一定能杀敌立功,报效祖国。魏尚曾任云中太守,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平,才官复旧职。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十句一段,章法整饬,大量使事用典,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刻画出“老将”的艺术形象,增加了作品的容涵量,完满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沈德潜《唐诗别裁》谓“此种诗纯以对仗胜”。诗中对偶工巧自然,如同灵气周运全身,使诗人所表达的内容,犹如璞玉磨琢成器,达到了理正而文奇,意新而词高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孙子兵法36计是那36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FONT>?</FONT>第二计 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FONT></FONT>?</FONT></FONT>第三计 借刀?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FONT></FONT>?</FONT></FONT>第四计 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FONT></FONT>?</FONT></FONT>第五计 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FONT></FONT>?</FONT></FONT>第六计 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FONT></FONT>?第二套 敌战计?</FONT></FONT>第七计 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FONT></FONT>?</FONT></FONT>第八计 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FONT></FONT>?</FONT></FONT>第九计 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FONT></FONT>?</FONT></FONT>第十计 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FONT></FONT>?</FONT></FONT>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FONT></FONT>?</FONT></FONT>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FONT></FONT>?第三套 攻战计?</FONT></FONT>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FONT></FONT>?</FONT></FONT>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FONT></FONT>?</FONT></FONT>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FONT></FONT>?</FONT></FONT>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FONT></FONT>?</FONT></FONT>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FONT></FONT>?</FONT></FONT>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FONT></FONT>? 第四套 混战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FONT></FONT>?</FONT></FONT>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FONT></FONT>?</FONT></FONT>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FONT></FONT>?</FONT></FONT>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FONT></FONT>?</FONT></FONT>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FONT></FONT>?</FONT></FONT>第二十四计 假途代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FONT></FONT>?第五套 并战计?</FONT></FONT>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译: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FONT></FONT>?</FONT></FONT>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FONT></FONT>?</FONT></FONT>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FONT></FONT>?</FONT></FONT>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地,遇毒,位不当也。?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嗑》上说的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FONT></FONT>?</FONT></FONT>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FONT></FONT>?</FONT></FONT>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FONT></FONT>?第六套 败战计?</FONT></FONT>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FONT></FONT>?</FONT></FONT>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FONT></FONT>?</FONT></FONT>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FONT></FONT>?</FONT></FONT>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FONT></FONT>?</FONT></FONT>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FONT></FONT>?</FONT></FONT>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FONT>?

《三十六计》的各个典故,每一个故事,谁知道?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