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成命是什么动物-收回成命的意思和造句
1.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名称
2.对人类有益的动物的资料
3.介绍一种有益小动物
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名称
人类对动物益与害的认识
从生态学观点看,作为物种,所有的动物都有生存的价值,都应受到人类的尊重和保护。但是人类在保护动物时,一般只考虑保护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动物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要准确地下定义有时并非易事。
1956年,麻雀在中国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被定为必须悄灭的"四害"。当时,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消灭麻雀运动,仅甘肃省就出动百万青少年,7天消灭麻雀23.4万只。北京在1958年4月19日重21日,捕杀麻雀40. 1万只,上海市在3天之内灭雀50.5万只。1958年11月上旬全国各地不完全统计,共捕杀麻雀19.6亿只。这一灭顶之灾,使北京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见不到一只麻雀。
实际上,麻雀在饲雏期是吃虫的"也有有益的一面。在麻雀覆灭的1959年春夏,上海等城市的人行道树木害虫大为猖獗,树叶被虫啃光。1959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为此成立了"麻雀研究工作协调小组", 1960年4月,终于停止了对麻雀的围剿。
同样的事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据《自然界的奥妙》一书记载,1744年普鲁士 国王弗里德里希讨厌麻雀偷吃樱挑,下令消灭麻雀,悬赏杀雀一只给奖金16芬尼。于是人们群起灭雀,麻雀很快绝迹。没于天敌,果树害虫猖獗,吃光了树叶, 樱桃树不再结果。于是,国王不得不收回成命,被迫从外国运来麻雀,重新落户。 麻雀的是是非非说明,动物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对的,自然界并没有绝对有害的动物。
鼠类是公认的"害兽"它传染疾病,毁坏草场,破坏堤坝,骚扰人类的居所。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充分表现了人们对鼠类的憎恶之情。但是,培育的鼠类如小白鼠却是重要的实验动物,在医学、药学、兽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小白鼠的特殊品系如巴比西小鼠,裸鼠更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前者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后者作为免疫缺陷动物用于感染、 药物筛选及器官移植等试验,被研究人员高度重视。老鼠的嗅觉十分灵敏,据说比犬的嗅觉强至少10倍,有人甚至设想训练"警鼠"来取代警犬。
苍蝇因为传播疾病被人类视为公害,其实苍蝇是蝇类的通称,果蝇是其中的一种,它繁殖力强,周期短,因此成为遗传 学家摩尔根(T. H. Morgan 1866-1945)研究遗传变异的重要实验材料,闻名于世。近年来,人们利用苍蝇繁殖力强的特点,培育人工蝇姐,以其作为养殖动物的蛋白质饲料。科学家还培育出转基因苍蝇,表达所需基因的编码产物,而后收获蝇蛆。一种抗生素杆菌肽就是这种转基因苍蝇的目的产物。
另一方面,即使是有益动物,如果繁殖过度,也会成灾,损害人类的利益。家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家兔, 1859年,英国人将家兔引入,那里自然条件适宜,又缺少天敌,家兔得以大量繁殖,并 且摆脱人类的控制,成为野家兔(wild rabbit)。野家兔愈来愈多,破坏草场及生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成为主要的"害兽"。当地人想方设法消灭而不能奏效。1950年,澳大利亚政府采纳某些科学家的建议,从南美引进粘液瘤病毒(myxoma virus),用以感染野家兔,使之发生致性传染病,牧场主纷纷投身这场灭兔的"接种病毒行动"。开始时效果很好,兔子大批发病亡,但是经过一般时间以后,兔群产生了免疫力,发病亡的兔逐年减少,粘液瘤病毒的某些毒株在7年内对当地野家兔的致率由90%下降到25%。这场用病毒灭兔的运动最终虽然减少了澳大利亚野家兔的数量,但仍然比牧场主及环保主义者所希望的数量多得多。
大瓶螺俗名福寿螺,是动物由有益变有害的另一例子。20世纪 80年代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从南美引进,因螺肉鲜美且产量高,人们普遍饲养,获利可观。福寿螺繁殖力极强。时隔数年,大量繁殖的福寿螺越出人们设置的藩篱,潜人农田菜地,吞噬农作物,造成灾害,挥之不去,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野生动物如果数量过多也会令人伤脑筋。欧洲许多城市都有大量自由生活的鸽子,在人们的保护下,数量越来越多,鸽粪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市容卫生,而且损害古建筑及文化遗址以致人们对其不得不采取绝育的办法,来减少鸽子的数量;野鸭也有同样的问题。德国波恩市郊野鸭太多,鸭粪污染了供波恩市饮用水的水库,使市政府和居民大伤脑筋。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生活的非洲象繁殖量过多,象群所过之处,农田、森林遭殃,政府最终允许适度捕猎,才使情况有所好转。
对人类有益的动物的资料
人类对动物益与害的认识 从生态学观点看,作为物种,所有的动物都有生存的价值,都应受到人类的尊重和保护。但是人类在保护动物时,一般只考虑保护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动物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要准确地下定义有时并非易事。 1956年,麻雀在中国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被定为必须悄灭的"四害"。当时,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消灭麻雀运动,仅甘肃省就出动百万青少年,7天消灭麻雀23.4万只。北京在1958年4月19日重21日,捕杀麻雀40. 1万只,上海市在3天之内灭雀50.5万只。1958年11月上旬全国各地不完全统计,共捕杀麻雀19.6亿只。这一灭顶之灾,使北京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见不到一只麻雀。 实际上,麻雀在饲雏期是吃虫的"也有有益的一面。在麻雀覆灭的1959年春夏,上海等城市的人行道树木害虫大为猖獗,树叶被虫啃光。1959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为此成立了"麻雀研究工作协调小组", 1960年4月,终于停止了对麻雀的围剿。 同样的事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据《自然界的奥妙》一书记载,1744年普鲁士 国王弗里德里希讨厌麻雀偷吃樱挑,下令消灭麻雀,悬赏杀雀一只给奖金16芬尼。于是人们群起灭雀,麻雀很快绝迹。没于天敌,果树害虫猖獗,吃光了树叶, 樱桃树不再结果。于是,国王不得不收回成命,被迫从外国运来麻雀,重新落户。 麻雀的是是非非说明,动物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对的,自然界并没有绝对有害的动物。 鼠类是公认的"害兽"它传染疾病,毁坏草场,破坏堤坝,骚扰人类的居所。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充分表现了人们对鼠类的憎恶之情。但是,培育的鼠类如小白鼠却是重要的实验动物,在医学、药学、兽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小白鼠的特殊品系如巴比西小鼠,裸鼠更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前者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后者作为免疫缺陷动物用于感染、 药物筛选及器官移植等试验,被研究人员高度重视。老鼠的嗅觉十分灵敏,据说比犬的嗅觉强至少10倍,有人甚至设想训练"警鼠"来取代警犬。 苍蝇因为传播疾病被人类视为公害,其实苍蝇是蝇类的通称,果蝇是其中的一种,它繁殖力强,周期短,因此成为遗传 学家摩尔根(T. H. Morgan 1866-1945)研究遗传变异的重要实验材料,闻名于世。近年来,人们利用苍蝇繁殖力强的特点,培育人工蝇姐,以其作为养殖动物的蛋白质饲料。科学家还培育出转基因苍蝇,表达所需基因的编码产物,而后收获蝇蛆。一种抗生素杆菌肽就是这种转基因苍蝇的目的产物。 另一方面,即使是有益动物,如果繁殖过度,也会成灾,损害人类的利益。家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家兔, 1859年,英国人将家兔引入,那里自然条件适宜,又缺少天敌,家兔得以大量繁殖,并 且摆脱人类的控制,成为野家兔(wild rabbit)。野家兔愈来愈多,破坏草场及生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成为主要的"害兽"。当地人想方设法消灭而不能奏效。1950年,澳大利亚政府采纳某些科学家的建议,从南美引进粘液瘤病毒(myxoma virus),用以感染野家兔,使之发生致性传染病,牧场主纷纷投身这场灭兔的"接种病毒行动"。开始时效果很好,兔子大批发病亡,但是经过一般时间以后,兔群产生了免疫力,发病亡的兔逐年减少,粘液瘤病毒的某些毒株在7年内对当地野家兔的致率由90%下降到25%。这场用病毒灭兔的运动最终虽然减少了澳大利亚野家兔的数量,但仍然比牧场主及环保主义者所希望的数量多得多。 大瓶螺俗名福寿螺,是动物由有益变有害的另一例子。20世纪 80年代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从南美引进,因螺肉鲜美且产量高,人们普遍饲养,获利可观。福寿螺繁殖力极强。时隔数年,大量繁殖的福寿螺越出人们设置的藩篱,潜人农田菜地,吞噬农作物,造成灾害,挥之不去,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野生动物如果数量过多也会令人伤脑筋。欧洲许多城市都有大量自由生活的鸽子,在人们的保护下,数量越来越多,鸽粪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市容卫生,而且损害古建筑及文化遗址以致人们对其不得不采取绝育的办法,来减少鸽子的数量;野鸭也有同样的问题。德国波恩市郊野鸭太多,鸭粪污染了供波恩市饮用水的水库,使市政府和居民大伤脑筋。坦桑尼亚国家公园生活的非洲象繁殖量过多,象群所过之处,农田、森林遭殃,政府最终允许适度捕猎,才使情况有所好转。
介绍一种有益小动物
青蛙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始蛙亚目、中蛙亚目、新蛙亚目。英文名frog。 无尾目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这两类动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有的一科中同时包括两种。一般来说,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两种体形相似,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 无尾目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两栖纲生物要先进,虽然多数已经可以离开水生活,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卵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因此不如爬行纲动物先进,爬行纲动物已经可以完全离开水生活。 蛙类:蛙类大约有4800种,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雨林潮湿环境的树上的。卵产于水中,也有的树蛙仅仅利用树洞中或植物叶根部积累残余的水洼就能使卵经过蝌蚪阶段。2003年在印度西部新发现一种“紫蛙”,常年生活在地底的洞中,只有季风带来雨水时才出洞生育。 蛙类和蟾类很难绝对地区分开,有的科如盘舌蟾科就即包括蛙类也有蟾类。 蛙类最小的只有50毫米,只相当一个人的大拇指长,大的有300毫米(一尺多长),瞳孔都是横向的,皮肤光滑,舌尖分两叉,舌跟在口的前部,倒着长回口中,能突然翻出捕捉虫子。有三个眼睑,其中一个是透明的,在水中保护眼睛用,另外两个上下眼睑是普通的。头两侧有两个声囊,可以产生共鸣,放大叫声。体形小的品种叫声频率较高。 有的蛙类皮肤分泌毒液以防天敌,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雨林中的一种树蛙分泌物被当地印第安人用来制作箭毒,见血封喉。 蛙类分布在除了加勒比海岛屿和太平洋岛屿以外的全世界。但目前在全世界迅速地减少,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造成的,还有气候的变化,外来物种的侵入,由于人类扩张造成栖息环境的缩小等原因。 蛙类的繁殖方式基本和蟾蜍类相似,也是以昆虫为食,但大型蛙类可以捕食小鱼甚至小鼠。基本在夜间捕食。 青蛙捕食大量田间害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从前的都市郊区和乡村都有一片片宽阔的水塘,那里是蛙类生息的乐园。然而几乎是一夜之间却被都市的蔓延所吞噬,一些残存的青蛙成了真正的井底之蛙,它们虽然有幸生存下来却不幸失去了田野,失去了禾苗,失去了活动的天地和自由,甚至只有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敢法生生地发出几声鸣叫,轻轻地,缓缓地,似乎怕惊扰了都市瑰丽的梦幻,又似在一声声地呼唤着远离它们的同伴。但它们越来越多的同伴也正在城市的另一些角落更为绝望地哀鸣!一双双贪婪的手把它们从田野捉来,又被一双双麻木的手将它们买去,它们还来不及瞧一眼陌生的都市,就生生地成了家家案俎上的肉食!相比于那一双双或贪婪或麻木的大手,它们的反抗显得是那样的软弱和乏力,它们只有发出一声声凄惨绝望的哀鸣! 两栖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已经在地球上衰落了,而使现生种类也迅速成为濒危物种的罪责则归咎于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频繁的人类活动和全球工业的急剧发展,一方面,它致使物种灭绝;另一方面,由于工业污染特别是化学工业污染,使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使湿地大规模遭到破坏。 最近的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农用真菌抑制剂的化合物三苯基锡,其含量即使低于田间浓度,也可能导致几种青蛙发生畸变甚至亡。 杀菌剂三苯基锡,主要用来对付甜菜和马铃薯体内的疾病,但有时也用于洋葱、水稻等多种农作物中。这不可避免地污染了水生生态环境,有的是直接污染水稻田,另外还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江河沟渠。因为三苯基锡的液相降解速度很慢,导致它在水中富集,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极大的毒害,特别是损伤了蝌蚪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一般而言,真菌抑制剂的浓度越高,对生物的毒害就越大。对于两栖类动物,化学品常会导致其发育滞缓,而发育滞缓又将导致其难于逃脱捕食者的攻击。这很可能是导致一些地区青蛙种群灭绝的原因。 还有其他污染物要对更多地区两栖动物数量下降负责,酸雨则堪称罪魁祸首之一。事实上,几乎所有两栖动物的卵和幼体在酸碱度低于4.5的水中均不能生存。然而酸雨的酸碱度一般都在3.5可以使水塘溪流水中正常的酸碱度下降到致的水平。在加拿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东欧,都已经确认酸雨是造成池塘湖泊中的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