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传心什么意思-以心传法
1.ABcB式的词语大全
2.成语什么心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
3.口传心授意思
4.迦叶尊者拈花一笑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ABcB式的词语大全
云亦云,以讹传讹,种瓜得瓜
C 出尔反尔
D 得过且过 大书特书 当断不断 大错特错
J 就事论事 将错就错 将计就计 见怪不怪
K 口服心服
M 买空卖空
N 南阮北阮 南枝北枝
Q 骑马找马
R 人云亦云
S 随乡入乡 似懂非懂
T 唐哉皇哉 听之任之 讨价还价
X 心服口服
Y 应有尽有 一了百了 倚老卖老 优哉游哉 一误再误 一动不动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暴易暴 以毒攻毒
Z 知法犯法 自然而然 毅然决然
拔帜易帜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长亭短亭 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
出尔反尔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大错特错 完全错了。
大谋不谋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当断不断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当着不着 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得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得寸则寸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得过且过 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花说柳说 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
混应滥应 指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见怪不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剑及屦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将错就错 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将机就机 利用顺便的机会。
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解铃系铃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今月古月 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进旅退旅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就事论事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旧雨今雨 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买空卖空 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也用来比喻政治上招摇撞骗的投机活动。
南阮北阮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南枝北枝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七事八事 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骑驴觅驴 骑着驴去找别的驴。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
骑马找马 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人云亦云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似懂非懂 好象懂,又好象不懂。
随乡入乡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唐哉皇哉 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讨价还价 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
听之任之 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心服口服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惺惺惜惺惺 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要价还价 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一了百了 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一误再误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倚老卖老 卖:卖弄。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以暴易暴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以德报德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以毒攻毒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以杀去杀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水济水 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以水救水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以水投水 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以心传心 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以血洗血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以夷伐夷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毅然决然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应有尽有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优哉游哉 指生活悠闲自在。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盂方水方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载舟覆舟 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在官言官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在家出家 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朝斯夕斯 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知我罪我 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拔帜树帜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半懂不懂 不十分懂。
半信不信 指不完全相信。
彼此彼此 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不懂装懂 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不了而了 犹不了了之。
朝折暮折 比喻时时遭摧残。
出乎反乎 犹言出尔反尔。指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
得马失马 指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东张西张 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耳满鼻满 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过桥拆桥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同“过河拆桥”。
横说竖说 指多方论说,反复喻解。
嫁狗随狗 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
嫁狗逐狗 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同“嫁狗随狗”。
嫁鸡逐鸡 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
嫁犬逐犬 指出嫁女子唯夫是从。
见怪非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同“见怪不怪”。
见经识经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见精识精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同“见经识经”。
剑及履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今夕何夕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指此是良辰。
进俯退俯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口服心服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轮焉奂焉 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卖空买空 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到期的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比喻投机倒把的行为。
无大不大 指极大。
无可不可 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至极。
无事生事 犹言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怕鬼有鬼 比喻害怕什么,偏偏要碰到什么。
七搭八搭 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纠缠;乱搭腔。
骑马寻马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骑牛觅牛 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同“骑驴觅驴..
千了百了 了:完了,结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贴。
千难万难 犹言好不容易。
时乖运乖 时运不顺,命运不佳。指处境不顺利。
时来运来 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似笑非笑 像笑又不笑。
堂哉皇哉 犹堂而皇之。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天大地大 形容极大。
天知地知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退旅进旅 指一起进退。
歪八竖八 杂乱不整的样子。
一波万波 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同“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点半点 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一个半个 指为数甚少。
一狠二狠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一通百通 通:通晓。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一些半些 形容极少。
以恶报恶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以瞽引瞽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以老卖老 仗着年纪大、资格老而自以为比人高明。
以杀止杀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心问心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以刑去刑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指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以刑止刑 犹以刑去刑。
以刑致刑 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以牙还牙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
以眼还眼 用瞪眼回击瞪眼。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以夷攻夷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
以夷制夷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以夷治夷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以疑决疑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以战养战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悠哉游哉 指悠闲自在。
有意无意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无意的。存心与不经意。
元方季方 意指两人难分高下。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源清流清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
在谷满谷 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形容人物众多。
知恩报恩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指空话空 指故弄玄虚。
至矣尽矣 至:到。矣:语气助词。尽:极点。到了极点,无以复加。
自然而然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左宜右宜 形容才德兼备,则无所不宜,无所不有。
成语什么心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
『壹』 心什么诚什么是什么成语
成语: 心悦诚服
拼音: xīn yuè chéng fú
解释: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举例造句:他很威武,我不得不心悦诚服。
拼音代码: xycf
近义词: 心甘情愿、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反义词: 口服心不服、差强人意、嗤之以鼻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正音 : 服,不能读作“fù”。
成语辩形: 悦,不能写作“乐”。
成语辩析 : 心悦诚服和“五体投地”;都可以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带有诙谐和讽刺的意味;心悦诚服则含有“乐意”的意思;强调真心真意;不虚假。
产生年代: 古代
常用程度: 常用
英文: be pletely convinced
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贰』 什么是成语故事中的成语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叁』 成语故事的"成语"指的什么意思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回文化的一大特色,答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肆』 什么心什么心的成语,急急急!!!
将心比心、以心传心、以心问心。
一、将心比心
白话释义:拿自己的心专去比照别人的心,指属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朱子语类》:“譬如交代官相似,前官之待我者既不善,吾毋以前官所以待我者待后官也。……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二、以心传心
白话释义: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朝代:唐宋
作者:惠能说
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三、以心问心
白话释义: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4)成语什么心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将心比心的近义词:推己及人、设身处地。
一、推己及人
白话释义: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与范直阁书》:“推己及人则宜。”
翻译: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是最好的。
二、设身处地
白话释义: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意思是替别人着想。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礼记·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翻译:应该要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啊
『伍』 心什么诚什么成语
心悦诚服xīnyuèchéngfú
[释义]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回服气或服从。悦:愉快答;诚:真心。
[语出]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为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正音] 服;不能读作“fù”。
[辨形] 悦;不能写作“乐”。
[近义] 心甘情愿 心服口服
[反义] 口服心不服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真心服从或佩服人和事。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五体投地”;都可以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带有诙谐和讽刺的意味;~则含有“乐意”的意思;强调真心真意;不虚假。
『陆』 什么心什么目 成语
爽心悦目、烦心倦目、适心娱目、惊心眩目、惊心夺目。
一、爽心悦目
释义:谓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出自: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树木,全如敷了一层蓝灰,一切极爽心悦目。”
示例: 她穿着这身衣服真让人爽心悦目。
二、烦心倦目
释义:烦:烦躁,烦恼;倦:厌倦。烦闷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出自: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示例: 连日的文秘工作使她烦心倦目,好想就此沉沉睡去。
三、适心娱目
释义:犹言喜心悦目。
出自:清·周亮工《书影》第十卷:“予谓名人适心娱目,偶一为之,亦复何损。”
示例:鞭炮唱响庆元宵,欢欣鼓舞齐欢跳。花灯摆放巨龙阵,长街短巷人如潮。灯笼呈现十五圆,喜心悦目品汤圆。祈盼年丰万事圆,汤圆甜蜜美满圆。愿你元宵全家福,甜美如意十五度!
四、惊心眩目
释义:使人眼花心惊。
出自: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示例:剧烈的光浪狂飙怒卷,惊心眩目,伴着风雷之音,层层叠爆。
五、惊心夺目
释义: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出自: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词》:“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
示例:金属的色泽,看上去很是惊心夺目,有一种绚丽的美。
『柒』 成语 什么心什么所
随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解释 欲:想要。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解释 随:任凭;由着。
词意: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秦牧《艺海拾贝·<画蛋·练功>》:“多画蛋,那就是训练眼睛去观察形象,训练手~地表现事物。”
近义词 为所欲为、自得其乐
反义词 谨小慎微、缩手缩脚
歇后语 寡妇选郎——~;雕塑匠手里的泥巴——~
人心所向
rén xīn suǒ xiàng
解释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示例这是~,此人和之大利。 ◎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近义词众望所归、深得人心
反义词众叛亲离、怨声载道
语法主谓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指受群众所拥护。
故事晋朝时期,登基不久的晋愍帝司马邺要举行盛大庆典,丞相司马睿的主簿熊远认为与国家危难局面不相称,就上书劝谏愍帝:天子要与民同忧,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我劝天子应该提倡忠孝之仪,宣扬仁义之统。司马睿也加以赞同,愍帝接受劝谏。
从心所欲
cóng xīn suǒ yù
〖解释〗从:顺从。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示例〗从此可以高枕而卧,~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人心所归rén xīn suǒ guī
解释:指众人所归向、拥护的。
『捌』 心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得心应手
[拼音]
dé xīn yìng shǒu
[释义]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版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权非常顺利。
[出处]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例句]
张师傅做盆景又快又好,真是官止神行,得心应手。
口传心授意思
口传心授的意思是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拼音:kǒuchuánxīnshòu。
注音:ㄎㄡˇㄔㄨㄢ_ㄒㄧㄣㄕㄡ_。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口口相传、口耳相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衣钵相传、口耳相承。
例句:
古代和尚学经,多半靠师傅口传心授。
很多武术都是靠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
全真正韵一直遵循着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用上延续着已有的曲目。
尽管在旧社会得不到出版发行的便利,千百年来通过无数艺人的口传心授,终于很好地保留下来了。——光未然《戏曲遗产中的现实意义》
迦叶尊者拈花一笑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含义:
为了能使教法更好的一代一代往下传,由佛陀亲自指定一个人作为继承者,相信谁都没有异议的。而佛陀这里选择的摩诃迦叶,又是佛陀的上首大弟子,威望在众人的心目中是最高的。
也就是说,拈花一笑,其实是一次打禅机,在这次打禅机中,看看谁能真正的明白佛陀要传递的讯息。因为只有明白佛陀心意的人,才能顺利地将佛陀度人的事业继续下去。而一直跟随着佛陀修行,也就是最后真正打破盘中之谜的,只有摩诃迦叶。所以,将衣钵用这种形式交给他最合适不过了。
因为佛教中始终讲一个悟,只有悟到了,才算是有智慧的,没有悟到,是根性比较差的一种表现。佛陀拈花,是要众弟子们去悟。同时,也是用这种方式,传递将来众生的一种修行方式。就是人们都需要在悟中去修。
也就是说,拈花一笑,不仅仅只是交付佛陀的衣钵,同时也告诉了今后人们怎么去依照佛法修行。所以我们看后来的弟子们修行,都是在一个“悟”中修行。悟出真法来了,才是真正的大德,悟不出真法,就会一直平庸下去。
拈花一笑的故事: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扩展资料迦叶尊者:
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梵名Maha^ -ka^s/yapa ,巴利名Maha^-kassapa 音译之略称。全名大迦叶、摩诃迦叶(‘叶’字音‘摄’)。
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
摩诃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梵A^nanda )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
禅宗以其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特尊为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传诵不绝。此外,过去七佛之第六佛亦称迦叶佛。另佛弟子中,优楼频罗迦叶、伽耶迦叶等皆有迦叶之称。佛陀入灭后三百年之小乘饮光部之祖亦与迦叶同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拈花一笑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迦叶尊者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