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讨戮的成语讨戮的成语是什么

2.按讨的成语按讨的成语是什么

3.讨的成语有哪些

4.沿字成语

5.魏晋诗人向秀《思旧赋》全文

讨戮的成语讨戮的成语是什么

沿波讨源是什么动物-沿波讨源

讨戮的成语有:沿波讨源,殚谋戮力,骈首就戮。

讨戮的成语有:沿波讨源,天地诛戮,瞒天讨价。2:结构是、讨(左右结构)戮(左右结构)。3:拼音是、tǎolù。4:注音是、ㄊㄠˇㄌㄨ_。

讨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征讨诛杀。

二、引证解释

⒈征讨诛杀。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三·慧远》:“纵(_纵)有从子道福,凶悖尤甚,将兵往陴,有所讨戮。”《晋书·阮种传》:“或以狙诈,侵侮边夷;或干赏_利,妄加讨戮。”

三、网络解释

讨戮讨戮,读音为tǎolùㄊㄠˇㄌㄨ_,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征讨诛杀。

关于讨戮的词语

擒奸讨暴瞒天讨价束手受戮天地诛戮沿波讨源齐心戮力讨类知原骈首就戮两面讨好明刑不戮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讨戮的详细信息

按讨的成语按讨的成语是什么

按讨的成语有:讨价还价,沿波讨源,按兵不动。

按讨的成语有:按甲寝兵,擒奸讨暴,沿波讨源。2:拼音是、àntǎo。3:结构是、按(左右结构)讨(左右结构)。4:注音是、ㄢ_ㄊㄠˇ。

按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查验究治。

二、引证解释

⒈查验究治。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三、国语词典

依罪加以讨伐。

四、网络解释

按讨词语解释注释按讨(按讨)查验究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关于按讨的词语

擒奸讨暴按兵不动按甲寝兵不按君臣东讨西征讨类知原南征北讨两面讨好瞒天讨价沿波讨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按讨的详细信息

讨的成语有哪些

声罪致讨:宣布罪状,并加讨伐。自讨苦吃:讨:招惹。自己找苦吃。自讨没趣: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沿波讨源: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沿流讨源:犹沿波讨源。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讨恶翦暴: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讨类知原:指通过类比而探知渊源。讨流溯源:指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讨是寻非:惹是生非,故意挑剔。通风讨信:犹言通风报信。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擒奸讨暴:暴:豪强。指捕捉奸人,讨伐。南征北讨:形容转战南北,经历过多次战斗。瞒天讨价:瞒天:漫天,指无限度;讨价:指卖东西的人要价钱。没有限度的要高价。两面讨好:在两派之间摇摆或保持中间立场以讨好双方的人费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东讨西伐: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东讨西征: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吃力不讨好: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诛暴讨逆: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讨价还价: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东征西讨: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沿字成语

沿字成语有:沿门讬钵、沿流溯源、沿流讨源、沿波讨源、沿江大道、 相沿成习等。

沿门讬钵:

汉语拼音:yán mén tuō bō。泛指到处乞求施舍。同“沿门持钵”。泛指到处乞求施舍。同“沿门持钵”。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讬钵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沿流溯源:

汉语拼音:yán liú sù yuán。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沿流讨源:

汉语拼音:yán liú tǎo yuán。近义词:沿波讨源、沿流溯源。解释:犹沿波讨源。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出自:严复《原强》:“其勉人治群学者,意则谓天下沿流讨源,执因责果之事,惟群事为最难,非不素讲之所得与。”

沿波讨源:

汉语拼音:yán bō tǎo yuán。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沿江大道:

汉语拼音:yán jiāng dà dào。沿江大道(武汉)是汉口沿长江一条全长10.46公里的交通干道,西南起长江、汉水交汇处的大兴路,向东北直到六合沟省石油仓库。

相沿成习:

汉语拼音:xiāng yán chéng xí。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魏晋诗人向秀《思旧赋》全文

 《思旧赋》这篇赋体文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为怀念故友嵇康和吕安所作。此赋字里行间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黑暗政治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魏晋诗人向秀《思旧赋》全文,欢迎参考~

《思旧赋》

 朝代:魏晋

 作者:向秀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译文

 我和嵇康、吕安的行止相近,他们都有不受拘束的才情。可是嵇康的志向高远而疏阔,吕安的心胸旷达而豪放,之后各自因为一些事情而被杀。嵇康精通所有的技艺,对于音律尤其高妙。当临刑之时,他回头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正值我将要西行,路过我们旧日的居所,当此之时,太阳渐渐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发显出凄凉的样子,邻里有人吹笛,吹出的声音嘹亮悲摧,追怀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我被这笛声触动不禁深深叹息,所以写下这样的赋。

 奉命前往遥远的上京,又回身向北而去。泛舟渡过黄河,路过昔日在山阳的故居。举目看到萧条的旷野,在城脚下停下我的车舆。重履二人留下的遗迹,经过深巷中的空屋。感叹《黍离》的歌声深切地哀悯西周的宗庙,悲伤《麦秀》的调子飘荡在殷朝的废墟。因为抚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怀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踌躇。梁栋屋宇都历历存在而没有丝毫损毁,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远逝不知所去。当年李斯受罪被杀,为着不能再牵黄犬出上蔡门打猎而恋恋不舍,叹息长吟。我哀悼嵇生将要永辞世间的最后一刻,回顾日影再一次弹响鸣琴。人生的缘分遭际聊寄于瞬间的`领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给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阴。我听到笛子的声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绝世的清音得以重临。我的车驾将重新起程,于是执笔写下此刻的心情。

 诗人简介

 向秀(约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另著《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写作背景

 向秀《思旧赋》的艺术独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思旧赋》是魏晋之际极重要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亦有深远的影响。

 《思旧赋》“昔李斯”四句,用李斯蒙冤而的古典,喻说嵇康蒙冤而的今典。李斯是暴秦的功臣,嵇康是高洁的隐士,两人的价值观、性格和行为根本不同,但是蒙冤而这一点则相同。此是两人之间唯一的,也是至关重要的相同点。以李斯比嵇康,看似不伦不类,实际确切地揭示出嵇康是被诬谋反蒙冤而这一历史真相。揭示嵇康含冤而,是全文必不可少的前提,通过用典,确立了前提。不仅如此,以李斯比嵇康,既是比喻,同时亦是对比(反比),对比出嵇康视如归的品格,高洁的志趣。要之,这是用典的险笔,但是非常成功。

 在阮籍《咏怀诗》组诗中,古典字面、今典实指的用典艺术,始成为重要手法。如第三十一首“驾言发魏都”,用战国魏亡国的古典,喻说曹魏亡国的今典。古典与今典之间的相似性,是古今两个亡国的国名相同,用典可谓精切。其中“身竟为土灰”之句,是用曹操《夏门行》“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和阮籍父亲阮瑀《七哀诗》“良时忽一过,身体化土灰”的今典(语典),潜在而确切地给出了本诗指向曹魏今典(时事)的路标,用典可谓精深。这标志微言政治抒情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已经从曹植的诘问、反语等手法,转变到了用典。向秀与阮籍同时,向秀《思旧赋》古典字面、今典实指的手法,是否来自《咏怀诗》,姑可不论;但是可以肯定,《思旧赋》在赋体文学中采用古典字面、今典实指手法,以表达政治微言,乃是一项创新。

 此后微言政治抒情诗文,如陶渊明《述酒》、左思《咏史诗》、庾信《拟咏怀》,直至唐代李白《远别离》、杜甫《杜鹃》、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弟》、宋元之际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明末清初钱谦益《有学集》、《投笔集》、近代陈三立《散原精舍诗》等,皆以古典字面、今典实指作为主要艺术手法。可以说,中国政治微言抒情诗以古典字面、今典实指的用典艺术作为主要艺术手段的传统,是由阮籍和向秀共同确立的。

 中国文学史上的微言政治抒情诗,往往出现在政治幽暗时期。微言抒情诗之微言,是诗人在政治压力和恐怖统治下,要揭露被政治谎言所掩盖的现实真相,表达真实思想感情,而又不能明言,以避免政治迫害,所采用的特殊艺术手法。优秀的微言抒情诗,其寓意往往可以通过体会和实证,而获得确认。微言抒情诗的艺术效果,则是言外有无穷之意,有一种特殊的韵味(韵味或来自意象,或来自微言,有所不同;皆为言外之意,则相同)。

 在中国微言政治抒情诗的艺术手法中,诘问、反语等手法,或难以指事(如诘问),表现力有所不足;或近于直言(如反语),容易为统治者察觉,给作者带来危险,尚非理想的微言艺术。而用典,则古典字面,较为安全(用典越深,危险越少);今典实指,尤能指事(用典越精,指事越确)。用典注定要发展成为中国微言政治抒情诗的主要艺术手段,原因即在于此。古典字面、今典实指之所以可能,原因亦在于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此意义上,亦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8

 《思旧赋》序云:“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赋云:“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命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这两节文字所描写情景是相同的:从嵇康临终前所奏琴声的绝响,反复描写同一情景,而不惜笔墨,这显然是作品重心所在,寄托有深意。

 在这两节文字的意象中,最突出的意象是音乐意象,包括当时嵇康所奏响的琴声,和山阳邻家所吹响的笛声。琴声、笛声两种意象之间,有一种连续性,此连续性,就在于同为优美的音乐之声,在于似断实连,彼伏此起,“妙声绝而复寻”。绝,灭也。寻也者,继续、连续也。

 琴声、笛声“妙声绝而复寻”,象征了嵇康虽犹生,象征了嵇康精神不,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覆按此节文字之上文云:“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蹰。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追问嵇康形神逝其焉如,实是希冀嵇康精神不。此节文字象征嵇康虽犹生,活在人们心里,正是回答了上文的追问。其下文云:“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上下文两言自己之心,实表示嵇康亦活在自己心里。

 琴声、笛声“妙声绝而复寻”,这是兴,是触景生情、借眼前景道心上事、言外有无穷之意的兴。(如《文心雕龙·比兴》篇所说:“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明而未融,故发注而后见也”。)

 这是极为优美的兴象。因为它是听觉意象、音乐意象,所以至为空灵、优美。(兴象是由兴而来的意象。兴象通常是视觉意象,“妙声绝而复寻”则是听觉意象、音乐意象。视觉意象较实在,听觉意象则空灵,作为音乐意象尤为优美。)

 这是极为优美的兴象,因为它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无尽。

 用音乐意象“妙声绝而复寻”,象征者虽犹生,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项艺术独创。

 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内容、艺术,孰先、孰后,并无一成不变的路数,只能取决于具体情况。有时须先从了解内容的进路进入作品,然后始能确知其艺术造诣。但有时则须先从了解艺术的进路进入作品,然后始能确知其内容意义,《文心雕龙·知音》篇称之为“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思旧赋》“昔李斯之受罪兮”、“悼嵇生之永辞兮”四句,不了解其深微的用典暨比喻艺术,就不能确知其揭示嵇康蒙冤而的苦心孤诣。琴声、笛声“妙声绝而复寻”两段音乐意象描写,不了解其优美的的象征艺术,亦不能确知其象喻嵇康虽犹生的深情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