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声的词语有哪些

2.有奕字开头的成语是哪些

3.士字头的字有什么

4.成语大全以声结尾的四字成语

5.“厄费泼赖”什么意思?

6.《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针对谁写的文章,它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去声的词语有哪些

声势赫奕猜生肖动物-声势赫奕指什么动物

6. 声望,声名(名声)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7. 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8.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0.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1.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2.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3.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14. 又如:声嗽(言语)

15. 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

1.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4.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5.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

1.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常用词组

1. 声辩 shēngbiàn

[argue] 公开辩解;辩白

竭力声辩

2. 声波 shēngbō

[acoustic wave] 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

3. 声部 shēngbù

[voice part]四部和声的每一部叫做一个声部。器乐声部分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声乐声部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

合唱曲的女声部

4. 声场 shēngchǎng

[sound field]有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那部分媒质范围

5. 声称 shēngchēng

(1) [profess]∶公开宣称;声言

他声称有病而不去上班

(2) [publicity]∶声名

声称籍甚

6. 声带 shēngdài

(1) [vocal cord]∶喉腔两侧两片覆盖喉粘膜的韧带皱襞,受到呼出气流的振动,能发出声音

(2) [sound track]∶**胶片一侧记录着声音的部分。也指用光学方法记下的声音的纹理

7. 声碟 shēngdié

[laser gramophone record] 激光唱片

8. 声调 shēngdiào

(1) [tone]

(2) 指说话、读书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鲁迅《藤野先生》

(3) 字调;汉语的四声

(4) 音乐的调子

声调悠扬

9. 声东击西 shēngdōng-jīxī

[make a feint to the east and attack in the west]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军事上是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

按预定的计划,我们要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把敌人吸引到温水方向。——《遵义会议放光芒》

10. 声干扰 shēnggānrǎo

[acoustic jamming] 有意识地辐射或重复辐射一些机械信号或电声信号,以消除或掩蔽敌人企图接收的信号,来对抗敌人的武器系统

11. 声光 shēngguāng

[reputation; glory] 声誉和荣耀

他在那一带有点声光

12. 声华 shēnghuá

[good reputation] 美好的名声;声誉

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唐· 白居易《晏坐闲吟》

13. 声价 shēngjià

[reputation] 名声和社会地位

声价倍增

14. 声价十倍 shēngjià-shíbèi

[one's reputation is tenfold higher] 声誉和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15. 声控 shēngkòng

[sound control] 用声音控制

16. 声口 shēngkǒu

(1) [tone]∶口气,口吻

从他们二人的声口,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

(2) [accent] 〈方〉∶指说话的口音、语调

听他的声口,好像是南方人

17. 声浪 shēnglàng

(1) [clamor]∶讲话、呼喊、喧闹或物体振动的声音

充满了各种声浪

(2) 借指社会上的某种论调或呼声

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歌声》

(3) [sound wave]∶旧指声波

18. 声泪俱下 shēnglèi-jùxià

[sheding tears while speaking;talk in a tearful voice] 流着眼泪诉说,形容极为悲伤

慷慨陈词,声泪俱下

19. 声量 shēngliàng

[volume]声音的响度或强度;音量

20. 声门 shēngmén

[glottis]两侧声带之间矢状方向的裂隙(空间);亦指围绕这个间隙的所有结构

21. 声名 shēngmíng

[publicity;reputation]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22. 声名大噪 shēngmíng-dàzào

[spine] 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23. 声名狼藉 shēngmíng-lángjí

[shady;be notorious;infamous;with a bad reputation] 形容名声极坏

请看这位声名狼藉的伪证犯!——《竞选州长》

24. 声明 shēngmíng

(1) [declare]∶公开表态或说明

庄严声明

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论人民民主专政》

(2) [pronouncement]∶指声明的文告

发表声明

25. 声母 shēngmǔ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汉字一个字起头的音叫声母,其余的音叫韵母。大部分字的声母是辅音声母,如行( xíng)的起头字母“ x”,只有小部分的字拿元音起头(就是直拿韵母起头),它的声母叫“零声母”,如“爱”( ài)、“鹅”( é)、“欧”( ōu)等字

26. 声纳 shēngnà

[sonar]一种利用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声波或超声波探测水下物体(如潜艇或深水水雷)的存在和位置的一种仪器

27. 声能 shēngnéng

[sound energy]媒质的总能量与无声波存在时的能量之差;声波所具有的能量

28. 声频 shēngpín

[audio frequency]音频,任何正常可听声波的频率,指大约在15到20000赫之间范围内的任一频率

29. 声谱 shēngpǔ

[spectrum]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

30. 声气 shēngqì

(1) [information]∶指消息或信息

互通声气

(2) [tone]〈方〉∶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鲁迅《孔乙己》

(3) [morale]∶指士气

金鼓以佐士众之声气

(4) [boost morale]∶指鼓动士气

(5) [will and spirit]∶志趣和性格;意气

声气相投

31. 声气相求 shēngqì-xiāngqiú

[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 flock together;have spiritual affinity] 犹“声应气求”。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32. 声腔 shēngqiāng

[tune] 许多剧种所共有的成系统的腔调,如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

33. 声情 shēngqíng

[voice and sentiment] 声音和感情

声情并茂

34. 声请 shēngqǐng

[apply;make open request] 申请,申述请求

声请准予报名

35. 声喏 shēngrě

[thank while bowing with hands folded] 唱喏。指古代下属进见上级,一面拱手作揖,一面出声致敬

36. 声色 shēngsè

(1) [voice and countenance]∶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woman and song]∶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37. 声色俱厉 shēngsè-jùlì

[severe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fulminate] 说话时声音和脸部表情都很严厉

38. 声嗓 shēngsǎng

[voice] 嗓音、声音

39. 声势 shēngshì

[momentum impetus;prestige and influence;spirited atmosphere] 名声威望和气势

造成声势

声势浩大的场面

40. 声说 shēngshuō

[state; explain] 述说;说明

他明知吃了亏也无法声说

41. 声嘶力竭 shēngsī-lìjié

[shout oneself hoarse;be hoarse and exhausted;with one's voice hoarse and not an ounce of strength left] 嗓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拚命呼号的样子

瑞全因为气愤,话虽然说的不多,可是有点声嘶力竭的样子。—— 老舍《四世同堂》

42. 声诉 shēngsù

[state; tell] 详细叙述;诉说

声诉思念之情

43. 声速 shēngsù

[velocity of sound] 声波传播的速度

44. 声态 shēngtài

[voice and spirit] 人的话音和神态

她声态迷人,怨不得有那么多追求者

45. 声讨 shēngtǎo

[denounce;condemn] 公开谴责,用语言文字讨伐

声讨敌人罪行

46. 声望 shēngwàng

[prestige;popularity] 众所仰望的名声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伟》

47. 声威 shēngwēi

(1) [renown]∶声势和威势

以助声威

(2) [prestige;popularity]∶名望和威望

我西北在此次向南进攻中,旗开得胜,声威大震。——《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48. 声闻过情 shēngwén-guòqíng

[the facts don’t quite correspond to one’s reputation] 声闻:名誉。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

49. 声问 shēngwèn

(1) [news]∶音讯;音信

声问断绝

(2) [reputation]∶名誉;名声

行止尽而声问远

50. 声息 shēngxī

(1) [sound]∶声音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荷塘月色》

(2) [information]∶情况或消息

领导和群众声息相闻,脉搏相通

他们在战乱中失散了,至今声息全无

有奕字开头的成语是哪些

没有奕字开头的成语。

带有奕字的成语倒有几个。

神采奕奕 shén cǎi yì yì 声势赫奕 shēng shì hè yì 神采奕然 shén cǎi yì rán 门庭赫奕 mén tíng hè yì 声名赫奕 shēng míng hè yì

士字头的字有什么

壶 ?拼 音 hú

释义:〈名〉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2、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壶,昆吾圆器也。——《说文》

国子执壶浆。——《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又如:壶瓶(盛酒器);壶滥(又名壶鉴。器皿的名称);壶尊(古代盛酒器);壶芦(指茶壶或酒壶)

3、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狄人出壶。——《礼记·丧大记》。注:“漏水之器也。

又如:壶漏(古代计时器的一种);壶郎(掌管刻漏计时的官员);壶人(管理刻漏掌报时的人)

4、古代宴饮时投壶的用具

投壶。壶脰脩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尺二寸,受豆斗五升,壶腹脩五寸。——《大戴礼记》

又如:壶矢(壶与矢为投壶用具,因以称投壶);壶飧(用壶盛水泡饭)

5、通“瓠”。瓠瓜,也叫葫芦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豳风·七月》

尝抱壶而度水者,抱而蒙火。——《淮南子·说林》

中流失船,一壶千金。——《鹖冠子·学问》

又如:壶庐(瓠、匏、蒲芦等瓜类的总称)

吉 ?拼 音 jí?

释义:〈形〉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兵器,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本义:吉祥;吉利)

吉,善也。——《说文》

礼义顺祥曰吉。——《周书·武顺》

文王当兴,赤雀适来;…吉物动飞而圣遇也。——《论衡·初禀》

2、吉服(古代祭祀时穿的礼服);吉帖(婚帖,庚帖);吉谶(预示吉祥的隐语或图记);吉羊(吉利祥瑞。古代器物上多铭刻“吉羊”二字。羊,古祥字);吉卜(吉利的卜兆);吉幸(吉利幸运);吉征(幸运的征兆)

3、善;美

吉事先近日。——《礼记·曲礼》

令月、吉日。——《仪礼·士冠礼》

吉礼大祝。三曰吉祝,五曰吉拜。——《周礼·大宗伯》

4、吉士(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引申指大华优美之人);吉灵即溜(形容身段灵活);吉吉抖抖(弯曲成串的样子)

〈名〉1、朔日 。

如:吉月(农历每月初一)

2、婚礼,通常包括伴随的庆祝活动 。

如:吉席(婚礼);吉期

3、古代祭祀鬼神的礼仪。为五礼(吉、凶、宾、军、嘉)之一 。

如:吉巳(古礼,皇后于每年季春三月之巳日躬亲蚕桑之事,其日卜须吉,故称“吉巳”);吉典(吉礼之仪典);吉服(古祭祀时所著之服)

4、古州名 。隋置。唐、五代、宋、清因之。在今江西省吉安市

5、象声词。

如:吉蹬蹬(马蹄声);吉丁(金属玉器清脆的碰击声);吉丁当(金属玉器等物碰击或折断声);吉丁丁珰(器物撞击的响声);吉丢古堆(形容波涛汹涌澎湃的声音);吉丁疙疸(坑洼不平的样子)

壳 拼 音 kéqiào?

释义:壳 [ké]〈名〉[口]∶物的坚硬外皮 。

如:壳儿;贝壳儿;脑壳;驳壳枪;壳子(外壳);壳族(贝类、介类等有壳动物);壳菜(称有壳的海贝);壳果(带硬壳的果品)

壳 [qiào]〈名〉[文]∶坚硬的外皮

蠃蚌脱壳。——[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躯壳;甲壳;地壳;金蝉脱壳;介壳;外壳;躯壳;枳壳

声 ? 拼 音 shēng?

释义:〈名〉1、(形声。从耳,殸( 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声,音也。——《说文》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2、音乐;诗歌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 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3、声望,声名(名声)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4、口信;消息;传说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5、声威;声势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6、汉字的声调 。

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7、言语,口音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声嗽(言语)

8、指汉字的声母。汉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

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动〉1、发声 。

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2、声称,宣扬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3、吟咏;乐歌 。

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4、听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 谭嗣同《仁学》

〈量〉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志 拼 音 zhì

释义:〈名〉1、(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身将老寂寞,志欲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2、记事的文章 。

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3、心情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4、神志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5、通“帜”。旗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6、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动〉1、有志;立志;专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2、记着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永志不忘

3、向慕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4、记载,记录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5、叙述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动〉1、(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志,记志也。——《说文新附》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2、记录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3、做记号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4、又

寻向所志。

〈名〉1、标记;记号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2、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成语大全以声结尾的四字成语

1. 关于"声"的四字成语

声东击西

①表面上声言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语出《通典·兵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②形容动作、说话、行文等变化莫测

声价百倍

见“声价十倍”

声价倍增

谓声誉地位成倍增加,迅速提高

声价十倍

谓声望、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声泪俱发

见“声泪俱下”

声泪俱下

边诉说边流泪。形容极其悲恸或激动

声名赫奕

名声显赫

声名藉甚

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

声名狼籍

见“声名狼藉”

声名狼藉

形容行为不检点,名声极差。语出《史记·蒙恬列传》“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於诸侯”唐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籍,布於诸国。”

声名鹊起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声名烜赫

名声显赫

声气相求

谓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声气相投

见“声气相求”

声情并茂

指演唱时唱腔很优美,而所表达的感情又很丰富、真挚

声入心通

谓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

声色并厉

见“声色俱厉”

声色不动

不动声色。形容态度从容镇静,不随意流露感情

声色狗马

歌舞、女色、玩狗、跑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乐方式

声色货利

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

声色俱厉

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声色犬马

见“声色狗马”

声势浩大

声威气势非常壮大

声势赫奕

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声势汹汹

见“声势汹汹”

声势汹汹

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声势烜赫

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声势熏灼

谓声威气势逼人

声嘶力竭

声音喊哑,力气用尽。形容竭力叫嚷呼号

声吞气忍

犹忍气吞声。谓受了气强自忍耐不敢发作

声闻过情

名声超过实情

声希味淡

谓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声销迹灭

犹销声匿迹。谓隐藏形迹

声音笑貌

原为低声下气、谄媚阿谀之貌。后亦泛指人的言语和神态

声应气求

指情投意合或志同道合的人彼此间相互呼应或唱和。语出《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声誉十倍

同“声价十倍”

声张势厉

声势煊赫

声振寰宇

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声振林木

声浪振动树林。形容乐声激越宏亮

声罪致讨

宣布对方的罪行而进行讨伐。语本《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锺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韦昭注:“以声张其罪。”

2. 以“生”结尾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后灵魂投生为人.. 髀里肉生 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 超度众生 佛教用语。

用念经来使人脱离苦海。.. 寸草不生 寸草:一点儿草。

形容土地贫瘠,连一..得意门生 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抵谩生 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东郭先生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冬烘先生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恩若再生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恩甚怨生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愤不欲生 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风趣横生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441 福过灾生 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 456 苟且偷生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 虎啸风生 啸:长鸣。

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 祸福相生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劫后余生 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荆棘丛生 荆棘:荆条蒺藜。

丛:聚集成堆。荆蔓.. 九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

也形容处在..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绝处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枯木再生 枯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

比喻历经.. 兰芝常生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 利用厚生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 蝼蚁贪生 蝼蚁:蝼蛄和蚂蚁。

蝼蛄和蚂蚁那样的.. 妙趣横生 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 民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 普度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起回生 把快要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也.. 情急智生 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应变的好办法。

人急智生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忍辱偷生 偷:苟且。

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明 舍忘生 舍: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

不..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素昧平生 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

彼此..虽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精神不灭,楷模..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

形容谈话谈得高兴.. 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万一生 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 乌有先生 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物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 形具神生 形:形体;神:精神。

人的形体具备,.. 嘘枯吹生 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 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 一切众生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衣被群生 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应运而生 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 忧患余生 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芸芸众生 自力更生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

②泛..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 百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亡的边缘。

半半生 ①未全。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 北郭先生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笔底超生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

为了免.. 出入生 ①从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

重气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义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 刀俎余生 犹虎口余生。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底谩生 底:通“抵”。

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抵瞒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同“抵漫.. 抵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分烟析生 指分家。

分割财产,各自过活。锋镝余生 锋:锋芒。

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同“狗口里吐不.. 欢若平生 像平素久以相交一样地欢乐。 祸从口生 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

几不欲生 几:几乎;欲:想。几乎都不想活了。

见事风生 指遇事雷厉风行。慷慨捐生 慷慨:意气激昂。

捐生:舍弃生命。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乐尽哀生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论辩风生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论议风生 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卖文为生 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满坐风生 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满座风生 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同“满.. 木朽蛀生 朽:腐烂。

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怕贪生 贪:舍不得。

贪恋生存,畏惧亡。指..破忘生 不顾性命危险;不顾一切。

普度群生 佛教语。指广济一切生苦海中的众生。

普渡众生 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 普济群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普济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 七七生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人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

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 人极计生 指人到绝。

3. 生字结尾的成语,第四个字是生字的四字词语大全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百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亡的边缘。

半半生 ①未全。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北郭先生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笔底超生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超度众生 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出入生 ①从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

寸草不生 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刀俎余生 犹虎口余生。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厄费泼赖”什么意思?

“费厄泼赖” 英语Fair play的音译,原为体育比赛和其他竞技所用的术语,意思是光明正大的比赛,不用不正当的手段。英国资产阶级曾有人提倡将这种精神用于社会生活和党派斗争中,认为这是每一个资产阶级绅士应有的涵养和品德,并自称英国是一个费厄泼赖的国度。但实际上,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用以掩盖自己的丑恶和麻痹人民群众的一个漂亮口号。

我建议你看一下鲁迅先生的的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样对你理解“厄费泼赖”会有帮助的。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

一 解题

《语丝》五七期上语堂②先生曾经讲起“费厄泼赖”(fair play)③,以为此种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只好努力鼓励;又谓不“打落水狗”,即足以补充“费厄泼赖”的意义。我不懂英文,因此也不明这字的函义究竟怎样,如果不“打落水狗”也即这种精神之一体,则我却很想有所议论。但题目上不直书“打落水狗”者,乃为回避触目起见,即并不一定要在头上强装“义角”④之意。总而言之,不过说是“落水狗”未始不可打,或者简直应该打而已。

二 论“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

今之论者,常将“打老虎”与“打落水狗”相提并论,以为都近于卑怯⑤。我以为“打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至于“打落水狗”,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考落水原因,大概可有三种:(1)狗自己失足落水者,(2)别人打落者,(3)亲自打落者。倘遇前二种,便即附和去打,自然过于无聊,或者竟近于卑怯;但若与狗奋战,亲手打其落水,则虽用竹竿又在水中从而痛打之,似乎也非已甚,不得与前二者同论。

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但我以为尚须附加一事,即敌手也须是刚勇的斗士,一败之后,或自愧自悔而不再来,或尚须堂皇地来相报复,那当然都无不可。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但后来性情还是如此。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三 论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

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但是,狗和猫不是仇敌么?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⑥似的脸来。因此也就为阔人,太监,太太,**们所钟爱,种子绵绵不绝。它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毛获得贵人豢养,或者中外的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于跟在脚后跟。

这些就应该先行打它落水,又从而打之;如果它自坠入水,其实也不妨又从而打之,但若是自己过于要好,自然不打亦可,然而也不必为之叹息。叭儿狗如可宽容,别的狗也大可不必打了,因为它们虽然非常势利,但究竟还有些像狼,带着野性,不至于如此骑墙。

以上是顺便说及的话,似乎和本题没有大关系。

四 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的

总之,落水狗的是否该打,第一是在看它爬上岸了之后的态度。

狗性总不大会改变的,假使一万年之后,或者也许要和现在不同,但我现在要说的是现在。如果以为落水之后,十分可怜,则害人的动物,可怜者正多,便是霍乱病菌,虽然生殖得快,那性格却何等地老实。然而医生是决不肯放过它的。

现在的官僚和土绅士或洋绅士,只要不合自意的,便说是赤化,是共产;民国元年以前稍不同,先是说康党,后是说革党⑦,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荣,但也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⑧之意。可是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革命党也一派新气,——绅士们先前所深恶痛绝的新气,“文明”得可以;说是“咸与维新”⑨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它们爬上来罢。于是它们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⑩的时候,就突出来帮着袁世凯咬了许多革命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一直到现在,遗老不必说,连遗少也还是那么多。这就因为先烈的好心,对于鬼蜮的慈悲,使它们繁殖起来,而此后的明白青年,为反抗黑暗计,也就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气力和生命。

秋瑾⑾女士,就是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⑿。他捉住了她的谋主⒀,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罢。但等到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袁世凯的走狗了,与有力的是他所释放的杀过秋瑾的谋主。

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从这一点看起来,生长在可为中国模范的名城⒁里的杨荫榆⒂女士和陈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齐天。

五 论塌台人物不当与“落水狗”相提并论

“犯而不校”⒃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⒄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

俗语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但仔细想来,却也觉得并非唆人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之后的警句。譬如不打落水狗说,其成因大概有二:一是无力打;二是比例错。前者且勿论;后者的大错就又有二:一是误将塌台人物和落水狗齐观,二是不辨塌台人物又有好有坏,于是视同一律,结果反成为纵恶。即以现在而论,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而曾经亲见,或亲受其噬啮的老实人,乃忽以“落水狗”视之,不但不打,甚至于还有哀矜之意,自以为公理已伸,侠义这时正在我这里。殊不知它何尝真是落水,巢窟是早已造好的了,食料是早经储足的了,并且都在租界里。虽然有时似乎受伤,其实并不,至多不过是假装跛脚,聊以引起人们的恻隐之心,可以从容避匿罢了。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⒅,无所不为,寻起原因来,一部分就正因为老实人不“打落水狗”之故。所以,要是说得苛刻一点,也就是自家掘坑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错误的。

六 论现在还不能一味“费厄”

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这就是“请君入瓮”⒆法。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我还可以言之成理。土绅士或洋绅士们不是常常说,中国自有特别国情,外国的平等自由等等,不能适用么?我以为这“费厄泼赖”也是其一。否则,他对你不“费厄”,你却对他去“费厄”,结果总是自己吃亏,不但要“费厄”而不可得,并且连要不“费厄”而亦不可得。所以要“费厄”,最好是首先看清对手,倘是些不配承受“费厄”的,大可以老实不客气;待到它也“费厄”了,然后再与它讲“费厄”不迟。

这似乎很有主张二重道德之嫌,但是也出于不得已,因为倘不如此,中国将不能有较好的路。中国现在有许多二重道德,主与奴,男与女,都有不同的道德,还没有划一。要是对“落水狗”和“落水人”独独一视同仁,实在未免太偏,太早,正如绅士们之所谓自由平等并非不好,在中国却微嫌太早一样。所以倘有人要普遍施行“费厄泼赖”精神,我以为至少须俟所谓“落水狗”者带有人气之后。但现在自然也非绝不可行,就是,有如上文所说:要看清对手。而且还要有等差,即“费厄”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无论其怎样落水,为人也则帮之,为狗也则不管之,为坏狗也则打之。一言以蔽之:“党同伐异”⒇而已矣。

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即使真心人所大叫的公理,在现今的中国,也还不能救助好人,甚至于反而保护坏人。因为当坏人得志,虐待好人的时候,即使有人大叫公理,他决不听从,叫喊仅止于叫喊,好人仍然受苦。然而偶有一时,好人或稍稍蹶起,则坏人本该落水了,可是,真心的公理论者又“勿报复”呀,“仁恕”呀,“勿以恶抗恶”呀……的大嚷起来。这一次却发生实效,并非空嚷了:好人正以为然,而坏人于是得救。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这时候,公理论者自然又要大叫,但这回他却不听你了。

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汉的清流和明的东林(22),却正以这一点倾败,论者也常常这样责备他们。殊不知那一面,何尝不“疾善如仇”呢?人们却不说一句话。假使此后光明和黑暗还不能作彻底的战斗,老实人误将纵恶当作宽容,一味姑息下去,则现在似的混沌状态,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七 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3)

中国人或信中医或信西医,现在较大的城市中往往并有两种医,使他们各得其所。我以为这确是极好的事。倘能推而广之,怨声一定还要少得多,或者天下竟可以臻于郅治。例如民国的通礼是鞠躬,但若有人以为不对的,就独使他磕头。民国的法律是没有笞刑的,倘有人以为肉刑好,则这人犯罪时就特别打屁股。碗筷饭菜,是为今人而设的,有愿为燧人氏(24)以前之民者,就请他吃生肉;再造几千间茅屋,将在大宅子里仰慕尧舜的高士都拉出来,给住在那里面;反对物质文明的,自然更应该不使他衔冤坐汽车。这样一办,真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25),我们的耳根也就可以清净许多罢。

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费厄泼赖”尤其有流弊,甚至于可以变成弱点,反给恶势力占便宜。例如刘百昭殴曳女师大学生(26),《现代评论》上连屁也不放,一到女师大恢复,陈西滢鼓动女大学生占据校舍时,却道“要是她们不肯走便怎样呢?你们总不好意思用强力把她们的东西搬走了罢?”(27)殴而且拉,而且搬,是有刘百昭的先例的,何以这一回独独“不好意思”?这就因为给他嗅到了女师大这一面有些“费厄”气味之故。但这“费厄”却又变成弱点,反而给人利用了来替章士钊的“遗泽”保镳。

八 结末

或者要疑我上文所言,会激起新旧,或什么两派之争,使恶感更深,或相持更烈罢。但我敢断言,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并未放松过,手段的厉害也已经无以复加了。只有改革者却还在睡梦里,总是吃亏,因而中国也总是没有改革,自此以后,是应该改换些态度和方法的。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针对谁写的文章,它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针对林语堂,我不知道有什么积极意义,不过还好有别人的评论。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一 解 题

《语丝》五七期上语堂〔2〕先生曾经讲起“费厄泼赖”(fair play)〔3

〕,以为此种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只好努力鼓励;又谓不“打落水狗”,即足以补充

“费厄泼赖”的意义。我不懂英文,因此也不明这字的函义究竟怎样,如果不“打落水狗”

也即这种精神之一体,则我却很想有所议论。但题目上不直书“打落水狗”者,乃为回避触

目起见,即并不一定要在头上强装“义角”〔4〕之意。总而言之,不过说是“落水狗”未

始不可打,或者简直应该打而已。

二 论“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

今之论者,常将“打老虎”与“打落水狗”相提并论,以为都近于卑怯〔5〕。我以

为“打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至于“

打落水狗”,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考落水原因,大概可有

三种:(1)狗自己失足落水者,(2)别人打落者,(3)亲自打落者。倘遇前二种,便

即附和去打,自然过于无聊,或者竟近于卑怯;但若与狗奋战,亲手打其落水,则虽用竹竿

又在水中从而痛打之,似乎也非已甚,不得与前二者同论。

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但我以为尚须

附加一事,即敌手也须是刚勇的斗士,一败之后,或自愧自悔而不再来,或尚须堂皇地来相

报复,那当然都无不可。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

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

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但后来性情还是如此。老实人

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三 论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

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

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

这也是一种国光。但是,狗和猫不是仇敌么?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

,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6〕似的脸来。

因此也就为阔人,太监,太太,**们所钟爱,种子绵绵不绝。它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

毛获得贵人豢养,或者中外的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于跟在脚后跟。

这些就应该先行打它落水,又从而打之;如果它自坠入水,其实也不妨又从而打之,但

若是自己过于要好,自然不打亦可,然而也不必为之叹息。叭儿狗如可宽容,别的狗也大可

不必打了,因为它们虽然非常势利,但究竟还有些像狼,带着野性,不至于如此骑墙。

以上是顺便说及的话,似乎和本题没有大关系。

四 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的

总之,落水狗的是否该打,第一是在看它爬上岸了之后的态度。

狗性总不大会改变的,假使一万年之后,或者也许要和现在不同,但我现在要说的是现

在。如果以为落水之后,十分可怜,则害人的动物,可怜者正多,便是霍乱病菌,虽然生殖

得快,那性格却何等地老实。然而医生是决不肯放过它的。

现在的官僚和土绅士或洋绅士,只要不合自意的,便说是赤化,是共产;民国元年以前

稍不同,先是说康党,后是说革党〔7〕,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

荣,但也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8〕之意。可是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

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革命党也一派新气,——

绅士们先前所深恶痛绝的新气,“文明”得可以;说是“咸与维新”〔9〕了,我们是不打

落水狗的,听凭它们爬上来罢。于是它们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10

〕的时候,就突出来帮着袁世凯咬了许多革命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一直到现

在,遗老不必说,连遗少也还是那么多。这就因为先烈的好心,对于鬼蜮的慈悲,使它们繁

殖起来,而此后的明白青年,为反抗黑暗计,也就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气力和生命。

秋瑾〔11〕女士,就是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

提起了。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

志:王金发〔12〕。他捉住了她的谋主〔13〕,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

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罢。但等到二次

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袁世凯的走狗了,与有力的是他所释放的杀过秋瑾的谋主。

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

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从这一点看起来,生长在可为中国模

范的名城〔14〕里的杨荫榆〔15〕女士和陈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齐天。

五 论塌台人物不当与“落水狗”相提并论

“犯而不校”〔16〕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17〕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

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

俗语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但仔细想来,却也觉得并非唆人

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之后的警句。譬如不打落水狗说,其成因大概有二:

一是无力打;二是比例错。前者且勿论;后者的大错就又有二:一是误将塌台人物和落水狗

齐观,二是不辨塌台人物又有好有坏,于是视同一律,结果反成为纵恶。即以现在而论,因

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

而曾经亲见,或亲受其噬啮的老实人,乃忽以“落水狗”视之,不但不打,甚至于还有哀矜

之意,自以为公理已伸,侠义这时正在我这里。殊不知它何尝真是落水,巢窟是早已造好的

了,食料是早经储足的了,并且都在租界里。虽然有时似乎受伤,其实并不,至多不过是假

装跛脚,聊以引起人们的恻隐之心,可以从容避匿罢了。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

“投石下井”〔18〕,无所不为,寻起原因来,一部分就正因为老实人不“打落水狗”之

故。所以,要是说得苛刻一点,也就是自家掘坑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错误的。

六 论现在还不能一味“费厄”

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

然而尚早。这就是“请君入瓮”〔19〕法。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我还可以言之成理。

土绅士或洋绅士们不是常常说,中国自有特别国情,外国的平等自由等等,不能适用么?我

以为这“费厄泼赖”也是其一。否则,他对你不“费厄”,你却对他去“费厄”,结果总是

自己吃亏,不但要“费厄”而不可得,并且连要不“费厄”而亦不可得。所以要“费厄”,

最好是首先看清对手,倘是些不配承受“费厄”的,大可以老实不客气;待到它也“费厄”

了,然后再与它讲“费厄”不迟。

这似乎很有主张二重道德之嫌,但是也出于不得已,因为倘不如此,中国将不能有较好

的路。中国现在有许多二重道德,主与奴,男与女,都有不同的道德,还没有划一。要是对

“落水狗”和“落水人”独独一视同仁,实在未免太偏,太早,正如绅士们之所谓自由平等

并非不好,在中国却微嫌太早一样。所以倘有人要普遍施行“费厄泼赖”精神,我以为至少

须俟所谓“落水狗”者带有人气之后。但现在自然也非绝不可行,就是,有如上文所说:要

看清对手。而且还要有等差,即“费厄”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无论其怎样落水,为人也则

帮之,为狗也则不管之,为坏狗也则打之。一言以蔽之:“党同伐异”〔20〕而已矣。

满心“婆理”〔21〕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即使真

心人所大叫的公理,在现今的中国,也还不能救助好人,甚至于反而保护坏人。因为当坏人

得志,虐待好人的时候,即使有人大叫公理,他决不听从,叫喊仅止于叫喊,好人仍然受苦

。然而偶有一时,好人或稍稍蹶起,则坏人本该落水了,可是,真心的公理论者又“勿报复

”呀,“仁恕”呀,“勿以恶抗恶”呀……的大嚷起来。这一次却发生实效,并非空嚷了:

好人正以为然,而坏人于是得救。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

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这

时候,公理论者自然又要大叫,但这回他却不听你了。

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汉的清流和明的东林〔22〕,却正以这一点倾

败,论者也常常这样责备他们。殊不知那一面,何尝不“疾善如仇”呢?人们却不说一句话

。假使此后光明和黑暗还不能作彻底的战斗,老实人误将纵恶当作宽容,一味姑息下去,则

现在似的混沌状态,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七 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3〕

中国人或信中医或信西医,现在较大的城市中往往并有两种医,使他们各得其所。我以

为这确是极好的事。倘能推而广之,怨声一定还要少得多,或者天下竟可以臻于郅治。例如

民国的通礼是鞠躬,但若有人以为不对的,就独使他磕头。民国的法律是没有笞刑的,倘有

人以为肉刑好,则这人犯罪时就特别打屁股。碗筷饭菜,是为今人而设的,有愿为燧人氏〔

24〕以前之民者,就请他吃生肉;再造几千间茅屋,将在大宅子里仰慕尧舜的高士都拉出

来,给住在那里面;反对物质文明的,自然更应该不使他衔冤坐汽车。这样一办,真所谓“

求仁得仁又何怨”〔25〕,我们的耳根也就可以清净许多罢。

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费厄泼赖”尤其有流弊

,甚至于可以变成弱点,反给恶势力占便宜。例如刘百昭殴曳女师大学生〔26〕,《现代

评论》上连屁也不放,一到女师大恢复,陈西滢鼓动女大学生占据校舍时,却道“要是她们

不肯走便怎样呢?你们总不好意思用强力把她们的东西搬走了罢?”〔27〕殴而且拉,而

且搬,是有刘百昭的先例的,何以这一回独独“不好意思”?这就因为给他嗅到了女师大这

一面有些“费厄”气味之故。但这“费厄”却又变成弱点,反而给人利用了来替章士钊的“

遗泽”保镳。

八 结 末

或者要疑我上文所言,会激起新旧,或什么两派之争,使恶感更深,或相持更烈罢。但

我敢断言,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并未放松过,手段的厉害也已经无以复加了

。只有改革者却还在睡梦里,总是吃亏,因而中国也总是没有改革,自此以后,是应该改换

些态度和方法的。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期。

〔2〕 林语堂(1895—1976) 福建龙溪人,作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文科主任,《语丝》撰稿人之一。当时与

鲁迅有交往,后因立场志趣日益歧异而断交。三十年代,他在上海主编《论语》、《人间世

》、《宇宙风》等杂志,以自由主义者的姿态,提倡“性灵”、“幽默”,为国民党统

治粉饰太平。他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语丝》第五十七期发表《插论语丝的文体——

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其中说“‘费厄泼赖’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也只好

努力鼓励,中国‘泼赖’的精神就很少,更谈不到‘费厄’,惟有时所谓不肯‘下井投石’

即带有此义。骂人的人却不可没有这一样条件,能驾人,也须能挨骂。且对于失败者不应再

施攻击,因为我们所攻击的在于思想非在人,以今日之段祺瑞、章士钊为例,我们便不应再

攻击其个人。”

〔3〕 “费厄泼赖” 英语Fair play的音译,原为体育比赛和其他竞技所

用的术语,意思是光明正大的比赛,不用不正当的手段。英国资产阶级曾有人提倡将这种精

神用于社会生活和党派斗争中,认为这是每一个资产阶级绅士应有的涵养和品德,并自称英

国是一个费厄泼赖的国度。但实际上,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用以掩盖自己的丑恶和麻痹人民群

众的一个漂亮口号。

〔4〕 “义角” 即假角。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

月十二日)《闲话》中攻击鲁迅说:“花是人人爱好的,魔鬼是人人厌恶的。然而因为要取

好于众人,不惜在花瓣上加上颜色,在鬼头上装上义角,我们非但觉得无聊,还有些嫌它肉

麻。”意思是说:鲁迅的文章为读者所欢迎,是因为鲁迅为了讨好读者而假装成一个战斗者。

〔5〕 指吴稚晖、周作人、林语堂等人。吴稚晖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京报副刊

》发表的《官欤——***欤——吴稚晖欤》一文中说:现在批评章士钊,“似乎是打老

虎”。周作人在同月七日《语丝》五十六期的《失题》中则说:“打‘落水狗’(吾乡方言

,即‘打老虎’之意)也是不大好的事。……一旦树倒猢狲散,更从哪里去找这班散了的

,况且在平地上追赶猢狲,也有点无聊卑劣。”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

、及费厄泼赖》一文中赞同周作人的意见,认为这正足以补充“‘费厄泼赖’的意义”。

〔6〕 “中庸之道” 儒家学说。《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宋代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

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7〕 康党 指曾经参加和赞成康有为等发动变法维新的人。革党,即革命党,指参

加和赞成反清革命的人。

〔8〕 “以人血染红顶子” 清朝官服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顶子来区分官阶的高低

,最高的一品官是用红宝石或红珊瑚珠作帽顶子。清末的官僚和绅士常用告密和捕杀革命党

人作为升官的手段,所以当时有“以人血染红顶子”的说法。

〔9〕 “咸与维新” 语见《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

与维新。”原意是对一切受恶习影响的人都给以弃旧从新的机会。这里指辛亥革命时革命派

与势力妥协,地主官僚等乘此投机的现象。

〔10〕 二次革命 指一九一三年七月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与辛亥革命

相对而言,故称“二次革命”。在讨袁军发动之前和失败之后,袁世凯曾指使他的走狗

了不少革命者。

〔11〕 秋瑾(1879?—1907) 字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

兴人。一九○四年留学日本,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一

九○六年春回国,一九○七年在绍兴主持大通师范学堂,组织光复军,和徐锡麟准备在浙、

皖两省同时起义。徐锡麟起事失败后,她于同年七月十三日被清政府逮捕,十五日凌晨被杀

害于绍兴轩亭口。

〔12〕 王金发(1882—1915) 浙江嵊县人,原是浙东洪门会党平阳党的

首领,后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二次革命后于一九一五年七月被袁

世凯的走狗浙江都督朱瑞于杭州。

〔13〕 谋主 据本文所述情节,是指当时绍兴的大地主章介眉。他在作浙江巡抚增

韫的幕僚时,极力怂恿掘毁西湖边上的秋瑾墓。辛亥革命后因贪污纳贿、平毁秋墓等罪被王

金发逮捕,他用“捐献”田产等手段获释。脱身后到北京任袁世凯总统府的秘书,一九一三

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捐献”的田产即由袁世凯下令发还,不久他又参与朱瑞王金发

的谋划。按秋瑾案的告密者是绍兴劣绅胡道南,他在一九○八年被革命党人处。

〔14〕 模范的名城 指无锡。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七期(一九二五

年八月二十二日)发表的《闲话》中说:“无锡是中国的模范县”。

〔15〕 杨荫榆(?—1938) 江苏无锡人,曾留学美国,一九二四年任北京女

子师范大学校长。她依附北洋军阀,压迫学生,是当时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奴化教育

的代表人物之一。

〔16〕 “犯而不校” 这是孔丘弟子曾参的话,见《论语·泰伯》。

〔17〕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摩西的话,见《旧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

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18〕 “投石下井” 俗作“落井下石”,语出唐代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

也。”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中说:“不肯下井投

石即带有费厄泼赖之意”。

〔19〕 “请君入瓮” 是唐朝酷吏周兴的故事,见《资治通鉴》卷二○四则天后天

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崔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

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

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

惶恐叩头服罪。”

〔20〕 “党同伐异” 语见《后汉书·党锢传序》。意思是纠合同伙,攻击异己。

陈西滢曾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的《闲话》中用此

语影射攻击鲁迅:“中国人是没有是非的。……凡是同党,什么都是好的,凡是异党,什么

都是坏的。”同时又标榜他们自己:“在‘党同伐异’的社会里,有人非但攻击公认的仇敌

,还要大胆的批评自己的朋友。”

〔21〕 “婆理” 对“公理”而言,陈西滢等人在女师大风潮中,竭力为杨荫榆辩

护,后又组织“教育界公理维持会”,反对女师大复校。这里所说的“绅士们”,即指他们

。参看《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22〕 清流 指东汉末年的太学生郭泰、贾彪和大臣李膺、陈蕃等人。他们联合起

来批评朝政,暴露宦官集团的罪恶,于汉桓帝延熹九年(166)为宦官所诬陷,以结党为

乱的罪名遭受捕杀,十余年间,先后四次被杀戮、充军和禁锢的达七八百人,史称“党锢之

祸”。东林,指明末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顾宪成、高攀龙等。他们聚集在无锡东林书院讲

学,议论时政,批评人物,对舆论影响很大。在朝的一部分比较正直的官吏,也和他们互通

声色,形成了一个以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政治集团。明天启五年(1625)他们为宦官魏

忠贤所屠杀,被害者数百人。

〔23〕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语见朱熹在《中庸》第十三章的注文。

〔24〕 燧人氏 我国传说中最早钻木取火的人,远古的“三皇”之一。

〔25〕 “求仁得仁又何怨” 语见《论语·述而》。

〔26〕 刘百昭 湖南武冈人,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一九二五年八

月,章士钊解散女师大,另立女子大学,派刘百昭前往筹办,刘于二十二日雇用流氓女丐殴

打女师大学生,并将她们强拉出校。

〔27〕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女师大学生斗争胜利,宣告复校,仍回原址上课。这时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四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发表的《闲话》中

,说了这里所引的话,鼓动女子大学学生占据校舍,破坏女师大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