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将就木是什么成语

2.行将就木的出处和典故

行将就木是什么成语

行将就木的意思的意思-行将就木 是什么意思

行将就木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人临近亡。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记载,其中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已经接近生命的尽头,即将离开人世。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已经陈旧、衰败,即将被淘汰或消失。

行将就木这个成语,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也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衰败和结束,例如气息奄奄、风烛残年、日落西山等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事物已经接近尽头或已经衰败的意思。

在运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不要将其用于过于夸张或不合适的情况。例如,不能用来形容一个年轻人或刚刚生病的人。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使用带有贬义或消极情绪的语境,因为这个成语本身带有一定的悲伤和无奈情绪。

用行将就木造句:

1、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已经行将就木了。

2、这家公司已经行将就木,员工们都在寻找下家。

3、这位老作家虽然已经行将就木,但他的作品依然影响着我们。

4、他的父亲已经行将就木,他希望能够多陪伴他一些时间。

5、这片森林已经行将就木,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它。

6、这位老演员已经行将就木,但他的表演依然让人难以忘怀。

7、这家餐厅已经行将就木,生意越来越冷清。

8、他已经行将就木,但仍然坚持工作,希望能够为家人留下更多的回忆。

9、这家公司已经行将就木,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机会来发展。

10、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医生认为他已经行将就木。

行将就木的出处和典故

行将就木的出处和典故是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行将就木

行将就木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该成语的意思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比喻人临近亡;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骊姬为了权力,设计陷害申生、重耳和夷吾,即使一时得势,终究会遗臭万年;晋文公重耳知恩图报,贤德爱民,终成大业。季隗愿意等重耳二十五年,时光飞逝,青春易老,女人能有几个二十五年?可季隗无怨无悔,这种守候足以让人感动。

风烛残年是比喻人到了接近亡的晚年。“奄奄一息”的意思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亡。“日薄西山”的意思是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朝不保夕”的意思是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

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行将就木”“日薄西山”指将近亡,“奄奄一息”指生命垂危,“风烛残年”指晚年。“日薄西山”“奄奄一息”还可比喻事物即将衰亡。

知识拓展:

我虽年近八十,行将就木,但还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尽自己一份力量。行将就木的恒星孕育出稀薄的球状气云。老人气得发狠地说:"为了一个理字,我虽是行将就木的人,也要跟你周旋到底!"。

他虽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之人,但内心却仍保有一分赤子之心。对方已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人,你就饶了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