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禹锡《始闻秋风》诗词鉴赏

2.诗词《七绝四首·咏芦花》

刘禹锡《始闻秋风》诗词鉴赏

秋去冬来的句子短句唯美-秋去冬来的经典诗词

始闻秋风

 唐代: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译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注释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眄(miàn):斜视,一作“盼”。

  鉴赏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诗词《七绝四首·咏芦花》

七绝·咏芦花

瀛洲居士

(一)

秋去冬来生皓首,折腰伏水待轻舟。

镰刀送我平丘上,织席成俦入炕头。

(二)

月色芦花争洁玉,清霜红叶悄随风。

白鳞跃水窥谁美,哪晓渔舟匿苇丛。

(三)

锦园乏艳已初冬, 隐见湖塘苇叶青。

唯有芦花飞雪趣, 轻歌曼舞玉瑶情。

(四)

静处无声戴素缨,风来舞雪斗苍穹。

淤泥不染清廉志,信守节操历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