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晴雯到底是谁害的

2.宋朝经济那么强,为什么宋朝没有盛世?

3.求红楼梦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非诗句),比如说描写景物优美的,描写人物心情神貌精彩的等等。

4.晴雯之的事情由来

5.大居正的成语大居正的成语是什么

谁知道晴雯到底是谁害的

堂皇正大指什么动物-堂皇正大后半句是什么

当时晴雯生着重病呢,所以不久晴雯就了。

在乾隆、嘉庆年间,也就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那么离开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有一位叫二知道人,一位评点家,他在谈到金钏之、晴雯之的时候,他就说:“袭人是功之首,罪之魁。”她向王夫人进言有功,立头功的就是她,罪魁祸首也是她。比他稍微晚几十年,道光年间,那就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叫涂赢的,说得就更严重了,人如果奸猾,可她装得非常有人情味--“奸而有人情者难辨”,这样的人不太好分辨,那些奸在表面化的,你一看就看出来了--袭人就是“奸而近人情者,阅其平生,黛玉,晴雯,逐芳官、蕙香,挑拨秋纹、麝月等等,其虐肆矣。”她干的坏事太严重了,太多了。由此可见,袭人受到大家的怀疑,可以说是历史悠久。那么到底袭人有没有责任呢?我们借用一句俗话来说,这叫“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她有三大疑点。第一,袭人曾经向王夫人进言。这事情发生在贾政毒打宝玉之后,贾政差点把宝玉打,可是袭人对王夫人说什么呢?她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情来。”你看,她这话说得多么严重。而且袭人说:“希望太太怎么变着法,把二爷搬出大观园。”这意见够具体的了,不仅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而且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那么王夫人当时一听,非常感动,对袭人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而且保证绝不辜负她。紧接着,赏给她两个菜,这是小事;再紧接着,就命令王熙凤把袭人的工资增加一倍半。这是第一,袭人可疑。

第二,在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夫人不是把晴雯叫来给训斥了吗,当时她说了那么句话,她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你干的事,我都知道。那你想,晴雯干的事,王夫人知道,只可能谁告密?那明摆着,只有袭人告密了。这是七十四回。七十七回,王夫人亲自到大观园,她在怡红院公开宣布,她说:“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儿神意,时时都在这里。”这明摆着说,我在这儿有“暗探”啊!我这儿有“间谍”派着呢,我自己不来,我的心,我的耳朵,我的精神,我的感觉,都在这儿,有人给我打“小报告”。这是明摆着说袭人,这还有跑吗!

所以,这袭人确实疑云重重,很难摆脱这个干系。所以,二百年来,她屡受怀疑,实在是在情理之中。

我们现在先从袭人这个人,她的基本品质开始分析。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她有重大行动,有突出贡献,或者干了非常严重的坏事,常常和她的基本品质是有联系的,前面应当有蛛丝马迹可寻,应当有它的文化基因在里边起作用。在《红楼梦》的丫头里头,袭人有好几个地方都堪称第一。第一,是在所有有名有姓的丫头里头,除了黛玉刚带来的南方的那个小丫头雪雁,后来贾母又把紫鹃--她自己的丫头给了黛玉,提了一下这两个人以外,第一个出场,有名有姓的丫头就是袭人。而且曹雪芹是非常少见地对袭人做了很详细的介绍。比如,袭人她本来的名字叫什么?说叫蕊珠。她原来姓什么?姓花。她后来怎么改的名?谁给她改的?等等。原来伺候贾母的时候怎么样?介绍得很详细。这就可想而知,袭人在曹雪芹心目中的地位的重要和在这个小说当中的地位的重要。你看,黛玉刚进府,当天晚上进府的时候,不是贾宝玉把那个玉甩了嘛,说,这么好的妹妹都没有玉,等等,哭啊什么的。后来当天晚上,袭人到黛玉屋里头介绍那个玉,也是她。所以袭人是所有大丫头当中,第一个出场的戏就很多的,介绍非常详细,这不寻常。

第二,袭人是所有丫头中戏分最重的,她的戏最多。《红楼梦》里边有很多大丫头,但是袭人的戏分超过了鸳鸯,其他就更不必说了。那是因为袭人是男一号贾宝玉的主要助手。

第三,袭人是惟一和宝玉有过肌肤之亲的。因为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和可卿,叫兼美的那个女孩子的,他毕竟是属于梦境,是梦遗,他不是一个实际的行为;而袭人是和他惟一有性行为的女孩子。宝玉身边美女如云,但是惟一和他有性关系的是袭人。

那么在脂批里边有一句话,叫做“晴有林风”,就是说,晴雯有点林黛玉的作风;“袭乃钗副”,说袭人就好像是薛宝钗第二。袭人和宝钗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她们俩都真诚地信奉封建道德,她们都很自觉地用封建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规范自己,也规范别人,也这样地要求别人。所以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这样一种认识。

但是袭人她不是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的简单地翻版,而是另外一个突出的艺术典型。袭人和宝钗,我们绝不会混淆,她不仅地位不一样,长得不一样,艺术修养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袭人和宝钗有一些很重要的区别:薛宝钗是个冷美人,铁石心肠,“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边,抽那个诗签,上面那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所以薛宝钗的特点是“无情”,而袭人是“有情”。

何以见得?我们从同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金钏之,薛宝钗就表现出那种对人的生命的冷漠,对一个丫头之的那种冷漠:“如果自杀的话,她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无非多给她点银子发送发送。”她是这样一种非常冷漠的态度。而袭人不是,袭人想起了过去她和金钏在一起的时候,她不禁流下泪了;而且她是什么呢?点头赞叹,这点非常了不起。为什么说“赞叹”非常了不起?金钏为什么自杀?她要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是无辜的。在金钏身上,体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人格意识,人格高于生命,我宁可去,我也不能受辱。而袭人对金钏的这种行动是点头赞叹!这是她和薛宝钗所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在袭人进言之后,我为什么说她从来没有向王夫人提过晴雯的一点事呢?我们只要看,在抄检大观园之前那个七十四回。七十四回在“绣春囊事件”发生以后,邢夫人借机发难。王善保家的,她是邢夫人的陪嫁,王善保家的就说晴雯的坏话。这时候,王夫人连晴雯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如果说,袭人以前说过晴雯的任何一句坏话,那么晴雯早就被赶出大观园了。那么王夫人当时就不知道哪个丫头叫晴雯,后来王夫人下令马上把晴雯叫来。而且让那个丫头不许告诉她,为什么叫她。

晴雯这时候来了,晴雯一看那架势,就知道自己被暗算了。我们看晴雯来了以后,王夫人怎么说的?王夫人就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然后她就问宝玉今日可好些?我们看,晴雯回答得胸有成竹,晴雯真是聪明绝顶,她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就信以为真了。如果袭人早就告了她的密,王夫人会信以为真吗?我们看,王夫人说:“这就该打,你难道是人啊?要你们做什么?你不是在宝玉屋里的吗?宝玉今天好点,你都不知道!这就该打,你是人啊。”结果晴雯回答说,晴雯回答得真妙。她说:“我原是跟老太太的,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老太太让我去的时候,我本来我就回过,回过我笨,不能服侍。老太太骂了我,又不要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做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晴雯多聪明啊!你想,王夫人能去找老太太对证吗?说,老太太您说过这话吗?晴雯知道,王夫人肯定不会对证,她编出来。你想,晴雯把贾母搬出来,真高明!

晴雯接着说,她说:“不过十天半个月之内,宝玉闷了,大家玩一会子就散了。至于宝玉饮食起居,上一屋有老奶奶、老嬷嬷们,下一屋又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我闲了还要去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你想,王夫人会去对吗?老太太你还让她做针线吗?才不会。“我闲了,还要做老太太屋的针线。”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那我以后留心就是了。”这是以攻为守啊!你不说我不留心吗?那我以后留心就是了。王夫人说,别,别,别。她说:“你不近宝玉,这是我的造化,不劳你费心。”王夫人是信以为真。这一方面,说明王夫人糊里糊涂;另一方面,最有力的证明,袭人从来就没提过晴雯一句坏话,连晴雯这个人的存在,她都没讲过。王夫人根本不知道,宝玉身边有一个叫晴雯的丫头,是不是?

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下,曹雪芹给了袭人一个非常好的姓名,姓花。花,在《红楼梦》里面,在中国传统文学当中,特别在《红楼梦》里面代表少女,花季的少女嘛!而且尽管袭人也像《红楼梦》中的许多少女一样,有一个悲剧的结局,但是相对而言,袭人的归宿是比较好的,袭人最后嫁给了宝玉的好朋友,无论是容貌、人品,样样都很出色的琪官蒋玉菡,这可不是偶然的。你们看看《红楼梦》的这些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当中,只有个别人有相对较好的结局,探春是一个,相对较好,她远嫁了,没有。她的结局起码要比有的人要好,这些都不是偶然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曹雪芹是非常喜欢袭人的,所以曹雪芹笔下的袭人,不可能扮演一个像“”当中讲的“密探”、“内奸”、“告密者”等等这样的角色。

这里,我首先要从晴雯的个性说起。简单地说,晴雯的个性和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里面,对那些少女都有一些“判词”,或者“红楼梦曲”里面,预示了她们的命运,揭示了她们性格特点,人性的优点或者缺点。我们可以注意到,晴雯的判词出奇的好。你可以比较一下,晴雯是“心比天高”,她这个评价之高,超过了探春等好几个少女。像探春、妙玉、可卿、凤姐等人,都远不如晴雯的判词评价之高。

《红楼梦》的人物里面,它是一组一组,常常是一组一组对比的写法。那么前面我们讲到,“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晴雯确实在某些地方有林黛玉的作风。哪个地方呢?最重要的是,她们两个人的性格都非常率真,很真诚,非常纯洁。如果说,袭人像一块半透明的毛玻璃,那么晴雯就是晶莹剔透的水晶,你可以一眼把她看得非常清楚。晴雯在说话方面,也像黛玉那样直来直去,无所顾忌,有时候说话就会比较尖刻,就容易得罪人。所以这个地方都能够看出,晴雯她有非常可爱的一面,她真诚、直率,宁折不弯。晴雯的性格当中最可宝贵的一面,和黛玉非常相像,就是她有一种比较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朦胧的平等意识。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因为很多人是自觉地在做奴才,而晴雯不。比如说,有一回里边写到,秋纹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七回,她跟着宝玉去给贾母和王夫人送花,得了几百个钱和两件衣服的赏。回来以后,秋纹就把这个事唠唠叨叨说了好长,老太太又怎么赏了,太太又怎么赏了,等等,特别自豪。她说,这几个钱倒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她难得这个脸面,她觉得今天特别有体面,得到了老太太和太太的赏钱和赏的衣服。晴雯当时就“呸”:“你还充有脸呢,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晴雯她性格当中这种疾恶如仇,心直口快,非常率真的这一面呢,当时也就同时给她带来一些缺点。

比如说,她有时候就难免有些任性;有时候说话就容易伤人、得罪人。就像袭人说她的“她说话夹枪带棒”。另外,像当时小红这个丫头奉王熙凤之命办事,结果被晴雯和麝月看见了,晴雯就讽刺、挖苦她攀高枝什么的。小红虽然是一个地位很低的丫头,那个级别就是月银五百钱的丫头,三等丫头,可是她出身不一样啊,她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有一句脂批,她说:“管家之女,而晴卿辈挤之,招祸之媒也。”“招祸之媒”就是惹祸的导火线,晴雯得罪的人比较多。

晴雯的性格有许多精彩的表现。我们看“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在探春那儿,王善保家的不知深浅,探春抬起一掌,打得漂亮。在怡红院,你看晴雯,晴雯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然后两手捉着底子,两手捉着箱子底子朝天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晴雯的厉害,连这个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都给吓唬住了。

如果说,“抄检大观园”是一部交响乐,那么探春飞掌和晴雯掀箱,就是两个华段。可话又说回来,探春是**,她那一巴掌打上去,王善保家的是无可奈何,她不敢怎么样;晴雯可是个丫鬟,她在这种情况下,掀箱、倒箱,她所要付出的代价,那很可能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对晴雯来说,宁可受穷,绝不受辱。曹雪芹把中国文人的骨气投影到晴雯的身上,在晴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本人的影子,她体现出了一种中国文人的非常宝贵的品格,就是一种人格绝不能受辱的那种文化人格--这就是鲁迅讲过的“中国的脊梁”的一种表现。

到底是谁害了晴雯?首先,是因为贾府上层社会争权夺利。荣国府贾赦是长房,贾政是二房,但是荣国府的内部大权落在了二房的王夫人手里。尽管王夫人把具体操作的这个权利交给了王熙凤。王熙凤是长房,也就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但是贾琏不是邢夫人生的,邢夫人没有生,没有孩子。可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因此荣国府的大权掌握在王夫人手里,王家的人手里。这一点,邢夫人是心里有不甘的,因此她抓住“绣春囊事件”发难,就在情理之中。

我们看,“绣春囊事件”发生以后,邢夫人找到王夫人,王夫人当时把王熙凤找来审问。然后,王夫人调集了五个陪嫁,就是五个陪房,有周瑞家的,有来旺家的等五个陪房,让她们快快暗地访拿这事。用咱们现在话来说,成立了“专案组”。悄悄地要抓紧,悄悄地暗访。没想到,这时候王善保家的来了,十分关切。王夫人知道,这不是王善保家的关切,而是邢夫人的关切。在这种压力下,王夫人不得不改变主意,不仅让王善保家的参加“专案组”,参与破案,而且改“暗访”为当天晚上进行“突然袭击”。

这个主意是谁出的?是王善保家出的,王夫人只能接受。我们可以回去读一读那一段,曹雪芹写得非常地细致,交代得很清楚。由于邢夫人借“绣春囊事件”发难,所以迫使王夫人采取的措施比本来更加严厉,原来也许不至于这么严厉,这么快,而且王熙凤还可能缓冲一下。因此,晴雯就成了邢夫人和王夫人斗法的牺牲品。

其次,是以王善保家的为代表的一些婆子、媳妇们,趁机打击、报复晴雯。我们看七十七回,看得很清楚,王善保家的是一再指出晴雯,说,就是她,怎么怎么不好。后来,你看七十七回,王夫人到怡红院去搜查的时候,来指认这个、那个,说:“谁叫耶律雄奴?”是谁在指认?老嬷嬷。所谓“老嬷嬷”也就是三十多岁、四十岁。说:“谁说生日跟宝玉一样的,就应该是夫妻呀?”也是老嬷嬷指认。王善保家的就是这些老嬷嬷的代表。

我们可以看一下,小说里面还特别提到了王善保家的是步步紧逼,催促王夫人此刻把她叫来。然后七十七回,王夫人到怡红院的时候,王善保家的她趁势告倒了晴雯。在这之前,抄检大观园之前,趁势告倒了晴雯。有人和大观园不睦的,关系不好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挑拨离间。所以,王夫人才把患有重病、多日米水不沾的晴雯马上赶出怡红院,赶出大观园,连衣服都不让多带。

所以,从上面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晴雯之和袭人毫无关系。那么,为什么二百年来这段公案没完没了呢?这正是曹雪芹写得非常高明的地方,曹雪芹总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因此,《红楼梦》有许多情节,有许多人物都不是读一遍,你就能够弄明白的。

宋朝经济那么强,为什么宋朝没有盛世?

宋朝的经济发达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学术界关于唐宋GDP的计算很多,其中的数值差距也比较大,但其中差距最大的一个描述是:宋朝GDP是唐朝GDP的两倍。具体数据不论,宋朝经济强于唐朝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宋朝军事力量弱吗?宋朝为了社会安定,豢养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支军队。据统计,在北宋仁宗时期,宋朝军队数量达125万,而司马光《资治通鉴》里提到唐玄宗开始穷兵黩武的天宝年间,天下镇兵数量才49万。拥有如此多的将兵照理来说宋朝军事力量应该也不弱,为何面对外敌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是所谓的“积贫积弱”“宋太祖为了保皇位收兵权不惜削弱军队战斗力”造成的吗?其实不然。

南宋且不提,只说北宋的灭亡原因——靖康之耻,其实就是当时的皇帝+顶层官僚犯了一系列猪都不会犯的错误蠢的。所谓将熊熊一窝,而将熊的原因可不是宋太祖的锅,其根源得追溯到追溯到王安石变法期间,神宗皇帝为了集权对当时政治体制的破坏。

北宋初、中期的制度架构中,文官集团通过对宰相权力的加强和台谏等渠道,对君权的约束是很强的,所谓“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在当时并非虚语。简单点说,就是当时的皇帝并不能想干嘛就干嘛,很多事情必须文官集团集体通过,才能落实到执行层面。这样的决策机制当然会在效率上有损失,但也能更多的保证政局稳定和不出大错。

但到神宗朝,宋神宗为了推行变法,对前朝遗留的这些政治制度进行了很多改动(比如削弱相权,削弱对“御笔内降”也就是皇帝旨意的审核、驳回机制,清洗台谏,甚至间接支持、鼓励搞文字狱和党争等),极大的削弱了这些约束。

然后这种改动的影响持续到了徽宗朝,并且很不幸的被操守品行远不如神宗朝君臣的宋徽宗及其宠臣们搞的更糟了——当时宋徽宗宠信的权臣蔡京顺着神宗改革的势头,进一步强化了徽宗“御笔”的政治效力,使得大小决策均决于“上意”,于是北宋前中期的各种集体决策机制到此基本名存实亡;而蔡京本人则利用自己深受徽宗信赖的优势,屡屡借“御笔”推行自己的意图,把持了朝政,同时还继续搞比起神宗朝更没底线更离谱的党争和政治清洗(比如著名的“元佑”)。这一系列措施最终导致了徽宗朝人才选拔机制败坏,朝堂上群小并进,最后形成的上层官僚集团既无公心和基本的道德底线,更无战略眼光,因而才能凑出一帮奇葩,在宣和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后和皇帝一块儿屡屡上演前面所提及的开玩笑一样的闹剧,最终把一个有钱有兵有人心的大国生生玩了。

不是钱不够,不是兵不够多不能战,也不是没有人才,甚至不是没有组织动员能力和凝聚力(这里再举一例:靖康年间北宋京师被围,勤王军中除了官军还有很多是自发应诏勤王的民兵,而且很多是从江西、湖南甚至福建赶到东京的。考虑下当时的技术条件交通条件,很不错了),是体制和体制顶端的领导集团出了问题。

ps:

不是说王安石变法就不应该搞,更不是说王安石变法一无是处。而是想说,有的时候,特别是制订推行政治政策时,目的再好再堂皇正大,也要考虑执行方式和手段是否合适的问题。否则难免好心办坏事。具体到神宗朝变法这件事情上,宋神宗集中君权的初衷是为了推行变法富国强兵,这点无可置疑;但当新法因为种种原因推行有困难的时候,直接通过改动根本的政治制度、集中权力到个人来继续推动,这样的做法有没有问题?有多大问题?徽宗朝的历史摆在那儿了,不妨细看。我自己的观感是不谋万世者,确实是不足谋一时。

求红楼梦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非诗句),比如说描写景物优美的,描写人物心情神貌精彩的等等。

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 丫鬟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宝玉揭起绣线软帘, 进入里间,只见黛玉睡在那里,忙走上来推他道:"好妹妹,才吃了饭,又睡觉."将黛玉唤醒.黛玉见是宝玉,因说道:"你且出去逛逛.我前儿闹了一夜,今儿还没有歇过来,浑身酸疼."宝玉道:"酸疼事小,睡出来的病大.我替你解闷儿,混过困去就好了." 黛玉只合着眼, 说道:"我不困,只略歇歇儿,你且别处去闹会子再来."宝玉推他道:" 我往那去呢,见了别人就怪腻的."

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 "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 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宝玉出至外间,看了一看,回来笑道:" 那个我不要, 也不知是那个脏婆子的."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 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倒下.

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又道:"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宝玉侧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 ヅ上了一点儿."说着,便找手帕子要揩拭.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内说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干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

宝玉总未听见这些话, 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谁带什么香呢."宝玉笑道:"既然如此,这香是那里来的?"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 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摇头道:"未必,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ゃ子,香袋子的香."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宝玉笑道:"凡我说一句,你就拉上这么些,不给你个利害,也不知道,从今儿可不饶你了. "说着翻身起来,将两只手呵了两口,便伸手向黛玉膈肢窝内两肋下乱挠.黛玉素性触痒不禁, 宝玉两手伸来乱挠,便笑的喘不过气来,口里说:"宝玉,你再闹,我就恼了. "宝玉方住了手,笑问道:"你还说这些不说了?"黛玉笑道:"再不敢了."一面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

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宝玉方听出来.宝玉笑道:"方才求饶,如今更说狠了."说着,又去伸手.黛玉忙笑道:"好哥哥,我可不敢了." 宝玉笑道:"饶便饶你,只把袖子我闻一闻."说着,便拉了袖子笼在面上,闻个不住.黛玉夺了手道:"这可该去了."宝玉笑道:"去,不能.咱们斯斯文文的躺着说话儿."说着 , 复又倒下.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宝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鬼话,黛玉只不理. 宝玉问他几岁上京,路上见何景致古迹,扬州有何遗迹故事,土俗民风.黛玉只不答.

宝玉只怕他睡出病来, 便哄他道:"嗳哟!你们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黛玉见他说的郑重,且又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因问:"什么事?"宝玉见问,便忍着笑顺口诌道:"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黛玉笑道:"就是扯谎,自来也没听见这山."宝玉道:"天下山水多着呢,你那里知道这些不成.等我说完了,你再批评. " 黛玉道:"你且说."宝玉又诌道:"林子洞里原来有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议事,因说:`明日乃是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如今我们洞中果品短少,须得趁此打劫些来方妙.'乃拔令箭一枝,遣一能干的小耗前去打听.一时小耗回报:`各处察访打听已毕,惟有山下庙里果米最多.'老耗问:"米有几样?果有几品?'小耗道:` 米豆成仓, 不可胜记.果品有五种: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老耗听了大喜,即时点耗前去.乃拔令箭问:`谁去偷米?'一耗便接令去偷米.又拔令箭问: `谁去偷豆?'又一耗接令去偷豆.然后一一的都各领令去了.只剩了香芋一种,因又拔令箭问:`谁去偷香芋?'只见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应道:`我愿去偷香芋.'老耗并众耗见他这样, 恐不谙练,且怯懦无力,都不准他去.小耗道:"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 口齿伶俐,机谋深远.此去管比他们偷的还巧呢.'众耗忙问:`如何比他们巧呢?' 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 ,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众耗听了,都道:`妙却妙,只是不知怎么个变法,你先变个我们瞧瞧.'小耗听了,笑道:`这个不难,等我变来.'说毕,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众耗忙笑道: `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黛玉听了,翻身爬起来,按着宝玉笑道:"我把你烂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编我呢. " 说着,便拧的宝玉连连央告,说:"好妹妹,饶我罢,再不敢了!我因为闻你香,忽然想起这个故典来."黛玉笑道:"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呢."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 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 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的胡说! 好好的把这*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 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め枪头.'"宝玉听了,笑道: " 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 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 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 ,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 ,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 >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 眼中落泪.正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原来是......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

二十六回

说着, 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举目望门上一看, 只见匾上写着" 潇湘馆"三字.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 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听了,不觉心内痒将起来,再看时, 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宝玉在窗外笑道:"为甚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面说,一面掀帘子进来了.

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拿袖子遮了脸,翻身向里装睡着了.宝玉才走上来要搬他的身子,只见黛玉的奶娘并两个婆子却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 "刚说着,黛玉便翻身坐了起来,笑道:"谁睡觉呢."那两三个婆子见黛玉起来,便笑道: "我们只当姑娘睡着了."说着,便叫紫鹃说:"姑娘醒了,进来伺侯."一面说,一面都去了.

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 " 宝玉见他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说什么?"黛玉道:"我没说什么."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

二十八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 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 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 ,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 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 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 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 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 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 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 宝玉在身后面叹道: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 当初怎么样? 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 姊妹们从小儿长大, 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 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 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

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 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 打我两下, 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 就便了,也是个屈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 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 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 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 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 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 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 "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三十四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 "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作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 "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 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 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正说着, 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 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 "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 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 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 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 我便一时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 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 .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 "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 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作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 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 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 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 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 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 只见宝钗起身说道: "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 "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 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 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 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 自去栉沐.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 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 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 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气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 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 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 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 " 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 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

袭人去了,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 ,只说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象一件事."宝玉道 : "没有什么可说的."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 "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 ,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见他进来, 忙摆手儿,说:"睡下了."晴雯走进来,满屋 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 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么?"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 , 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去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晴雯听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 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 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 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子上走笔写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あ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 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

四十二

李纨见了他两个, 笑道:"社还没起,就有脱滑的了,四丫头要告一年的假呢."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他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 .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 "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李纨道:"我请你们大家商议, 给他多少日子的假.我给了他一个月他嫌少,你们怎么说?"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 ,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 "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宝钗笑道:"`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 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 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惜春道:"都是宝姐姐赞的他越发逞强,这会子拿我也取笑儿."黛玉忙拉他笑道:"我且问你,还是单画这园子呢,还是连我们众人都画在上头呢?"惜春道:"原说只画这园子的,昨儿老太太又说,单画了园子成个房样子了, 叫连人都画上,就象`行乐'似的才好.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李纨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着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只听"咕咚"一声响,不知什么倒了 ,急忙看时,原来是湘云伏在椅子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伏着背子大笑 ,他又不提防,两下里错了劲,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 . 众人一见,越发笑个不住.宝玉忙赶上去扶了起来,方渐渐止了笑.宝玉和黛玉使个眼色儿. 黛玉会意,便走至里间将镜袱揭起,照了一照,只见两鬓略松了些,忙开了李纨的妆奁, 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仍旧收拾好了,方出来,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 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

四十五

吟罢搁笔, 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 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 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黛玉看脱了蓑衣, 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 著蝴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宝玉笑道:"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 脱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象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 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 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 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 戴上那个, 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写不下了...就先这么多吧,是我觉得好的,又不是太悲伤的...

晴雯之的事情由来

事情始发于三十一回,睛雯因袭人挨了一脚,兔伤狐悲,为袭人抱不平,向宝玉耍性子,不料与袭人起了口角,讥讽袭人:“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

若只说后一句也就罢了,不妨连宝玉袭人的秘事也说了出来,这可就犯了袭人的大忌。便在此时袭人下了狠心,要除掉晴雯。孰料一并连宝玉也得罪了。宝玉气不过便要撵她。袭人趁势作好。跪下来求宝玉。让袭人与宝玉连成了统一战线。实乃不智。

休说宝玉不爱睛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便是证明,尽管这里面带有讨好之意,亦不掩宝玉之情。晴雯非但不从宝玉,更能碧痕打发宝玉洗澡的事也说出来,所幸宝玉并未计较。可谁又能保证碧痕不会计较呢。又持宠撒娇,撕了麝月的扇子,麝月当面不好发作,心底里岂有不恨的!

尽管睛雯拒绝与宝玉同浴,亦不做些暧昧之事;但晴雯并非不爱宝玉。病晴雯勇补金雀裘一回,便把晴雯爱之深描写的淋漓尽致。事后人们嘲笑,晴雯只不言语一味傻笑,其心之意不言而明。

然风流灵巧招人怨,终不免寿夭多因毁谤生。七十七回里俏晴雯撵出大观园,香魂归地府。至于原因,老先生并未多写,只一句:“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

王善保家的与晴雯窨有何不解深仇。非将她置于地?!亦本处有人中的那人系谁?!看官自然明白。老先生也没多写。

宝玉房中诸人,一般样打闹嘻笑,为何偏偏只去了睛雯芳官四儿几人?!袭人麝月秋纹非但纹丝未动,更能半句未提,岂不有些蹊跷?!别人不说,袭人更与宝玉做下那等越礼之事,亦只字未提。显然,晴雯并未说出。晴雯不说去,麝,秋两人更不会说去,若说了,今出去的未必就仅只三人了。可恨袭人待晴雯出去之后又送衣物钱财——非她意愿,只因素日里是挂了招牌的贤良名儿,更因去了这五停人,别人不疑她,亦难免有些瓜葛,只得花些钱财,收买些人心,压伏些口声。又猫哭耗子劝慰宝玉:等太太气清了,再求老太太,慢慢的叫进来也不难!做的这些亦只能哄哄宝玉,焉能瞒得了众人。况宝玉也未必哄得了。

莫道宝玉无情,宝玉终究去看了晴雯,又做了诔文。宝玉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虽说有贾母疼爱,然终是一个弱柔公子,平日里都没几分阳刚,又能做些什么呢?!

晴雯一出园子,便躺在床上了。所幸宝玉及时来瞧。一见宝玉便后悔了好些,又说:“竟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为何了!”换了袄儿,送了指甲,又哭道:“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像还在怡红院一样了!”

狭窄漆黑的棺材,永远的沉寂与热闹繁华的怡红院,欢声笑语形成鲜明对比。只些一句,往昔一切便复又涌上心头。历历在目!各位,我不流泪?!我能不流泪?!

五更后,晴雯便去了。香消玉陨。去时,仍不忘来看看宝玉。仍和平时一样,从外面进来,笑道:“你们好生过罢,我从此就虽过了”论理,晴雯是该哭的;该恨的!然她未恨,也未哭。反笑着。这笑背后。窨她独自吞了多少泪水,只有她自个儿明白!

大居正的成语大居正的成语是什么

大居正的成语有:公明正大,大名难居,正大光明。

大居正的成语有:正大堂皇,正大光明,长安居大不易。2:结构是、大(独体结构)居(半包围结构)正(独体结构)。3:拼音是、dàjūzhèng。4:注音是、ㄉㄚ_ㄐㄨㄓㄥ_。

大居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以恪守正道为贵。大_尊尚。

二、引证解释

⒈以恪守正道为贵。大,尊尚。《公羊传·隐公三年》:“故君子大居正。引宋之祸,宣公为之也。”何休注:“明修法守正,最计之要者。”《东观汉记·下_惠王衍传》:“礼重嫡庶之序,《春秋》之义大居正。”

三、网络解释

大居正大居正意为以恪守正道为贵。

关于大居正的诗句

春秋大居正铜官大居正

关于大居正的词语

正大不阿穷大失居大中至正正大堂皇大公至正正大堂煌大名难居正大高明堂皇正大光明正大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大居正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