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真气正法大纲 第三节 古代真气正法之大觉者

2.《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四气调神》(第七章)

3.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真的这么厉害?

4.儒家为什么维护统治阶级

第五章 真气正法大纲 第三节 古代真气正法之大觉者

正心修身克己复礼的意思-正心修身出自哪里

尧舜为万古正心修身,为民立基造福之圣明君主。尧天舜日,五风十雨,麦收双禾,麒麟在野,凤凰鸣山,鼎盛春秋,太平盛世。立万世民之主,立万世领导万民之纲领,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仁大德圣明君子,是为真气、正气之真功正法,留于后人万世之美德,永为后人效法之榜样。

禹王,正气冲天,大公无私。治洪水,三过府而不入家门。分九江定八河,湖海两分。为万民立基于千秋万代,为后人立万世之光辉榜样。千秋大德,中华民族永远不忘,真功正法光照万年,为大德圣君,留德于子孙万代,万古长青。

商汤文武周公,继圣君之后,大圣大贤,治定人世间纲常伦理,年月日时,五年二闰,二十四节,君臣父子,国家与家庭等等一切细小大礼小礼:大礼三百,小礼三千,立万世之明条正法,为万民永远不忘之大圣大贤。正气常存,万世流芳,万古千秋民不能忘。

老子阐明了由无化有,空而生有的真空妙有的至极真理,有五千言《道德经》及《清静经》、《感应篇》,论述了通万化之源理,论述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至极真理,兴教立说,注经论典,开辟了万世真机之光明大道。世人才知人生有一条光明正路,不被云雾所迷,修心炼性,而成了通达万化之源理、超常人智慧的、神通万化的真参实学者。是为千秋万代走向光明的真功正法,是后人学之不尽,求之不完的至极真理。天地育化万物是永不失灵之原理,是为真机妙法,真气贯千秋之理,才有紫气东来,一气化三清之说,是包罗万象之大道理,因此留传千古,至今仍为民族之至宝。

孔子生于乱世,作春秋删诗定礼,参造化,周游列国,教化万民。收三千徒众,七十二贤,十哲四配,立宗教、树纲常伦理。留五经四书,外齐家治国平天下,内修身正心克己复礼,存其心养其性,立《大学》、《中庸》性理心法,为内圣功夫,为千古不灭之性理心法。留于后人立万世之基源理,光明永照后人,心明眼亮。功在天上名留人间,为后世效法之光辉榜样。成为万世师表,古今文章祖,历代帝王师。是为光明正大照万代之真功正法,德配天地的大圣人。

唐代慧能大师,是释迦佛脉脉单传的真宗弟子。在释迦佛史上为一大转折点。他以《金刚经》所说的至极真理为基础,立《坛经》留传于后人,成为中华民族自己的佛学经典;以适合中华民族之语言文字,说佛之真空妙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指出心正是佛,心邪是魔,身外无别佛;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的正宗佛学;阐述了“离性说法,名为邪说”的至极真理。为后世学佛立基于心,心是佛种苗之真理实功,打开人之心灵之窗,立心成佛之理,可谓中华民族学佛之状元。成为后人学佛的光辉榜样,是为佛门真功正法。永远光照中华民族之珍宝,是法宝《坛经》。今之学佛者,应以《金刚经》、《心经》、《坛经》为纲,立心为基,简易直指,通俗易解,实为佛之明心见性之法宝。

《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四气调神》(第七章)

第七章·摘录1中医有个特点,不是学生找老师,而是老师上赶着追学生,说:“求求你啦,快跟我学医吧。”因为一个学生的根器、悟性、素质决定了他能不能学中医,能不能学好。所以,大家慢慢地学着正心、诚意、修身,你自己先慢慢做着这三步,机会自然会来。

第七章·摘录2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的过程。人要得病的话,比如说得肝胆病,他是先得胆病,也就是外在的、露在外面的器官会先病。等它病得实在不行了,就会伤及到里面。就是先有腑病,再有脏病,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黄帝内经》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第七章·摘录3克己复礼、严于律己的人,往往把很多不好的情绪、情感深深埋在心里,形成了一个个结,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个个隐患,最后爆发出一场大病

第七章·摘录4小肠,我们又叫“赤肠”,就是红热的意思。它的毛细血管特别丰富。中医认为小肠是泌别清浊的地方,就是说你吃进去的物质,它能分清别浊。食物消好了、化好了,变成了水谷精微,就被小肠吸收到体内,那些污浊、糟粕的东西,就被小肠运到了大肠。

所以正常情况下,小肠应该是火热的,温度很高的,我们说,心肠要热。小肠的温度高了,就给消化酶包括胆汁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工作环境。小肠一热,就把那些营养物质都化掉了,进一步转化成你身体需要的精血。小肠受寒了,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小鱼际呈青色的。

第七章·摘录5脏是“藏精气而不泄也”;而心是藏神的,

第七章·摘录6“阙”就是一个大门,它的位置在正中央,神阙是我们身体里的“皇帝”出入的地方。神门那扇“门”要比神阙小一点。很多人容易出神就是因为他的“小门”没关严。所以,在平时你要把它给关好了。

第七章·摘录7脾胃是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第七章·摘录8有了不该有的东西叫“实”,没有该有的东西叫“虚”。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真的这么厉害?

《论语》中孔子的修身思想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那么何以修身?张其成教授讲到,一个字,学。学以致用,正如论语第一篇《学而》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独处的乐,第二互处的乐,第三做君子的乐。而所有乐始于学,学大学之道,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学?张其成教授从中概括出了五句话,即:修己安人,以天下为己任;精进坚守,应该做的就做;待人忠信,心中要有他人;行中规绳,有所不为;克己复礼,中庸和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儒家看来,孝悌是人之根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是“孝”完整的意思。孝的基础,是仁,仁的根本,就是孝悌。张其成教授认为,一部《论语》用一个字来概括,即仁,积德行善才有福报。最大的德就是仁,仁最核心的意思就是从心底里发出来这种爱,所以儒家的这个叫仁爱,儒家的仁德,这种德是最高的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要成功,先要做一个有仁爱的人。

修身与治世是密不可分的,能够“治世”的人才必须进行修身实践在前。《论语》中的中庸思想对当今企业管理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中庸的智慧是儒家智慧的核心。那具体怎么做才能算是“中庸”呢?儒家认为,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中和之美,是和而不同、因中致和。

儒家为什么维护统治阶级

儒家思想立足点是统治阶级,强调君君臣臣,有利于统治.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把儒家学说定为正统思想,是因为儒家思想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儒家思想简单来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偶像崇拜,讲究前世,来生!只有儒家,才在当下!

儒学本身的作用: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利于统治者统治。

董仲舒的作用:提出春秋大一统,将儒学与法家、阴阳五行家结合。

历史的必然趋势:春秋争霸、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混乱。

汉武帝的作用: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想做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