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崇拜的反义词-盲目崇拜
1.中国传统文化认识误区
2.过度崇拜一个人的后果
中国传统文化认识误区
一、盲目崇拜
这种崇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古人的崇拜,一方面是对所谓的“国学大师”的崇拜。尤其表现在对孔子、秦始皇等标志性文化形象的崇拜,这种崇拜并非建立在“基本了解”的情况下的“崇敬和佩服”;而是建立在一知半解的情形下,具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
对于这种个人崇拜,我们要坚决地进行批评。崇拜者往往片面地夸大个人在历史中的实际作用,过度抬高被崇拜者的实际历史地位。一方面导致后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另一方面会滋生迷信思想。比如“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假设没有孔子,少正卯的私学水平也不见得比孔子差。礼崩乐坏,原本只有诸侯大夫可以学习的知识被没有封地的“士”带到了“士子”这个阶层,从而使得学问得以传播,孔子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所建树的,但不至于离开他地球就不转了。我们还应该客观地认识到一个现实,在“白话文”没有得到推广之前,文盲率高达90%,读书人是少之又少的存在。
二、穿凿附会
这个问题一般体现在经典阅读上面,古人自有自己的逻辑和思想,传统文化可以作为“自在系统”和“解释系统”两个方面来理解。所谓的“自在系统”就是古人自己的著述,而“解释系统”是后人对前人著作的解释,汉代兴起的“注释”,唐宋兴起的“疏义”都属于解释系统。这里面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注疏的人,不一定读懂了原著,注释的意思未必是作者的本意。
穿凿,说的是道理不通的地方,硬是要往通的讲。附会,说的是把不相干的东西,硬是往一起凑。因为我们距离先秦诸子已经两千多年了,有些书在流传中存在一些誊抄的错误,读不通全文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学问家”认为如果解释不通,可能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客观问题,于是把讲不通的道理按照自己的逻辑硬是讲的“自圆其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生拉硬扯套入很多毫不相干的概念。最后的解读,既不符合作者本意,又违背了注释者的初衷。
三、过度拆解
这也是阅读经典的著作的常见问题,从小时候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这种苗头了,长大后又用在经典著作阅读上面。虽然每个汉字,都有很多不同的意思,组成的每个句子也会存在几种不同的解释。但是作为写书的作者,他会在写一句话的时候,既表达这个意思,又表达那个意思吗?除了极少数的“一语双关”的用法之外,绝大多数的著作,尤其是思想类、文化类、哲学类的著作根本用不上这种修辞手法。
不能完全读懂、理解古代经典,除了主观上的个人能力之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有些古字失传了,今人根本不知道怎么读,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些书在流传中抄错了,漏抄了;有的书本身失传了,后人整理各种片段有生拼硬凑起来了。很多客观原因是无法解决的,也就注定了没有人可以完全读懂一本古书。敢这么讲话的,基本上都是江湖骗子。再从另一角度来说,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完全读懂一本书,只需要找到文本的内在逻辑,找到作者思想的一致性,就算是读懂了,而不需要寻章摘句的把每一句话都弄出好几种意思来。孔子说“一以贯之”,我们找到那个“一”就可以了。
四、一概而论
这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问题,要么是认为传统文化都是糟粕,要全面拥抱西方文明;要么是认为传统文化全是精华,要全部继承并抵制西方文化。这两种态度都是要不得的。
除了这种“宏观大论”之外,还有在具体领域上也存在“一概而论”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是黑暗的旧社会代表,有人认为孔子是文化的明日之星。这种态度同样要不得。
对待传统文化、对待西方文化,我们要有个基本态度。不能全抛弃、全抵制,而是需要辩证的看待问题,符合时代潮流,符合人民基本文化诉求的内容都可以批判性地进行吸收和学习。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是少数人的“精英文化”,大众是没有读书识字的权利的,要让这种少数人的文化特权转变为能够为大众服务的新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批评。我们也知道西方文化同样是维护少数人既得利益的阶层文化,平等是资本家的平民,民主是资本家的民主,宣扬“普世价值观”的西方人是没有很清政府讲民主自由的,是没有跟非洲人、印第安人讲平等人权的。所以对于西方文化,我们要把他们先进的东西学过来,同时对他们的狭隘和实际做法进行批评。
要避免“一概而论”的讨论问题,需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尽可能的趋利避害,让好的一面为我们服务,让坏的一面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一竿子打和全面吸收这两种态度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在搞清楚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的同时,分清楚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什么是封建糟粕?什么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什么是资本主义渣滓?
五、文化优越论
这也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要么认为传统文化全面优于西方文化,要么是认为西方文化全面优于中国文化。这里也存在“一概而论”的问题,但是出发点是错误的,无论是“谁比谁优越”这个观点都是正确的。
从根本上来讲,这是近代史上“落后就要挨打”的“后遗症”。因为挨过打了,知道了自己是落后的,但是现在富强了,又开始强调自己是优越了。从对文化的极度自卑,走向另外一个反面文化自负。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这个问题,文化是不同地区的人对世界的认知理解程度,并不存在某些人有天生的优势,很多“优越感”都是建立在夜郎自大的基础上的。
文化自信并不是说要盲目地自信,而是在辩证的看待问题之后,认为我们的文化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不足,也有自己的长处,而且我们相信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有能力创造出影响世界的新文化。
六、文化冲突论
这是西方世界的一种错误观点,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了。正如“休斯狄德陷阱”所言,任何新兴的国家在其羽翼丰满之后,必然与老牌国家存在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的走向战争。之所以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因为他将曾经存在过的历史现象当成了历史规律。类似的错误还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们说的“必”,并不存在“必然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如果客观条件不成立,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
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但是中华文化的复习不会和任何的文化发生冲突。这是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何优秀的文化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而非竞争对手。自古以来的“和”文化,跟西方的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文化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的民族利益是广大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而不必靠本国市场外的掠夺来获取额外财富。
资本主义的扩展和掠夺,是由于“资本永远追逐利益”的基本属性决定的,是由“私有制”引起的,为了“合法地”将更多财富据为己有,不得不从事扩张,不得不进行掠夺。而我们的体制与西方世界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社会秩序与西方的丛林法则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文化复习只能是造福世界人民,而不会跟任何文化发生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作为当代人,尤其需要世界观,中国是世界的一分子,要汲取世界上优秀的文明成果来发展自身的文化,同时中国的优秀文化也必将影响世界。
过度崇拜一个人的后果
就失去了自我。
当你盲目崇拜一个人时就失去了自我,你就是一个没有思想和灵魂的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完全依赖他生存。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自已独立思考的能力,崇拜一个人,耍观察此人的一言一行,分析值得学习和佩服的地方,而不是盲目失去了自我,否则是痛苦悔恨一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