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是评价项羽之的古诗,三首中的哪首写的最好?

2.名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出自何处?

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 这是杜牧的哪首古诗

4.‘江南子弟多才俊’出自哪里

都是评价项羽之的古诗,三首中的哪首写的最好?

胜败乃兵家常事 这句话是谁写的-胜败乃兵家常事是谁说的

力拔山兮,豪气盖世,怎奈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或许再没有另一个人的能如项羽的乌江自刎那般令人叹息。

两千多年来,世人从未停止过对西楚霸王之的争论,更有无数文人骚客就此写下了诸多不朽名篇,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无疑就是杜牧的《题乌江亭》,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唐朝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大诗人杜牧在途径项羽兵败自刎遗址安徽和县乌江亭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时光荏苒,当历史的长河奔涌到宋朝,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途经乌江时,就项羽之写下了同样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一个是七言绝句,一个是五言绝句,同样的言简意赅,同样的通俗易懂,不同的是,他们对项羽乌江自刎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

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在兵败时选择自杀,有失大将风度,是心胸狭窄的表现。诗文的最后两句更是直接指出,如果项羽当年选择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有机会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杜牧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态度,除了深深的惋惜,最主要的则是批评。在杜牧看来,项羽的人生是失败的,败在了狂妄自大,败在了不懂得忍辱负重,更败在了要面子活受罪。而李清照则与杜牧持完全相反的看法。

不得不说,李清照确实是学富五车的一代才女,《夏日绝句》全诗虽然只有20个字,却典故频出,其中?人杰?是汉高祖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的赞词,而?鬼雄?则是屈原在《国殇》一文中的名言。李清照用?人杰?和?鬼雄?来形容项羽,可见项羽在她心中的至高地位。

在李清照心中,项羽俨然就是踏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他活着的时候是?人杰?,的时候是?鬼雄?,他的乌江自刎并非懦弱或失败,而是自我价值的彻底体现。杜牧批评项羽的目光短浅,李清照盛赞项羽的铁骨铮铮,到底谁的见解更有说服力呢?若要读懂历史,就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杜牧与李清照写诗时的处境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态度必然迥异。

杜牧路过乌江,是在赴任池州刺史的途中,当时的他,意气风发,志在做出一番伟业,如此心境下,杜牧自然无法理解项羽自刎时的绝望与崩溃,所以,对于项羽之,杜牧持批评态度。

反观李清照,她写《夏日绝句》时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入侵中原,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后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却在城中时置国家和百姓于不顾,临阵脱逃。

国家蒙此大羞,夫君又如此懦弱,李清照深感羞耻,于是在途经乌江时写下了《夏日绝句》,实则是借歌颂项羽来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的丈夫。

所以,从个人感情出发,杜牧与李清照并无对错之分,高下之别,只是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所以才会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态度不同。倘若从纯粹的历史视角去看,各位读者又是如何看待项羽的乌江自刎呢?到底是悲壮还是懦弱?对此,王安石有话说。

杜牧与李清照之外,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写过一首著名的《乌江亭》(又名《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的这首《乌江亭》,同样的言简意赅,同样的通俗易懂,不同的是,他以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冷静分析了楚汉战争的客观形势,做出了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结论。

王安石的这首诗又名《叠题乌江亭》,很明显,是针对杜牧的《乌江亭》所作。如果说杜牧是纯粹的诗人,那么,王安石则多了一个政治家的身份,所以,他的诗作里多了一份冷静与客观,对于项羽之,无褒无贬,只作单纯分析。

名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出自何处?

释义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出处 《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示例 这次试验失败了,但不要恢心,胜败乃兵家常事,总结经验,坚持试验下去,定能成功.

战争的胜利要取决于很多因素,想拿个世界冠军还得100多种因素集予一身呢,更别说战场的胜利了,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所得那么神,他也没算着葫芦谷里的火会被雨浇灭吧,还白白折了自己的阳寿。还有就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远期利益的关系,没准在这输一阵却赢了全局。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 这是杜牧的哪首古诗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

原诗:《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2、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3、不期,难以预料。

4、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5、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6、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7、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扩展资料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江南子弟多才俊’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意思是:江东子弟人才众多。

原文选段: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释义: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百度百科-题乌江亭

百度百科-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