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苟无束-为尚无苟且之心
1.苟同的诗句苟同的诗句是什么
2.关于无节制的诗句
3.《心术》原文与赏析
苟同的诗句苟同的诗句是什么
苟同的诗句有:人惟不苟同,美恶苟同归。
苟同的诗句有:万里苟同心,所尚苟同趋。拼音是:gǒutóng。注音是:ㄍㄡˇㄊㄨㄥ_。结构是:苟(上下结构)同(半包围结构)。
苟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苟同gǒutóng。(1)轻率地表示同意。
二、引证解释
⒈随意附和。引《韩诗外传》卷四:“偷合苟同以之持禄养交者,是谓国贼也。”宋陆游《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论__中止,谋_不苟同。”清顾炎武《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保邦於未危,必自此始。”《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舍此而求统一,无论出何花样,弄何玄虚,均为南辕北辙,实属未敢苟同。”
三、国语词典
随声附和。如:「你这种罔顾全民利益的作法,我可不敢苟同。」词语翻译英语toagreeblindly德语zustimmen,ohnevorherdarüberernsthaftnachzudenken(V)_法语(employédansdesphrasesnégatives)_accepterdeboncoeur
四、网络解释
苟同苟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gǒutóng,指轻率地表示同意。语出《韩诗外传》卷四:“偷合苟同以之持禄养交者,是谓国贼也。”
关于苟同的近义词
同意附和赞同随便
关于苟同的诗词
《自昔·自昔英豪忌苟同》
关于苟同的成语
目不苟视临财不苟苟延残息忍耻苟活苟且之心营营苟苟苟且偷安偷合苟容苟且偷生
关于苟同的词语
未敢苟同不敢苟同忍耻苟活苟且之心苟且偷安苟且偷生言笑不苟苟延残息目不苟视一字不苟
关于苟同的造句
1、对于失心疯患者,老秀才确实不敢苟同。
2、慕容若虽是不全苟同,却也皱眉微笑,算是默认了春桃这一番代表慕容家的大话。
3、然而,时下有些新官上任的一些做法确实令人难以苟同,笔者认为,新官上任应注意以下“八忌”。
4、尽管对您推崇备至,但我还是对您的结论不敢苟同。
5、恕在下说句实话,留学生教育大有可为,但大人你这方法在下却不敢苟同。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苟同的详细信息
关于无节制的诗句
1. 表示他人贪婪无无比,不加节制的诗词有那些
苏轼,曾写过一首诗: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其原本是讥讽宋代词人张先,因他在80岁的时候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意在说他是“老牛吃嫩草”.
白居易的长恨歌: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
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
杜牧的《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2. 关于克制的名言警句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白话文: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3、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了。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4、人不能像地球一样,把自己的利益定作绕以旋转的轴心。 ——现代数学家培根
5、能主宰自己灵魂的人,将永远被称为征服者的征服者。——法国普罗图斯
6、征服自我的人是最了不起的胜利者。——美国作家比彻
7、人类的力量在每一领域都增强了,惟独自我克制的力量没有成长。——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8、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便是值得称道的人。——美国
9、人类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抵制天性的冲动。——英国作家约翰逊
10、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法国作家雨果
3. 形容挥霍的诗词大肆挥霍
大肆:任意,放纵.无节制地大量花钱.
出处:无 我们不能大肆挥霍,要注意勤俭节约.
挥霍无度
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关于挥霍的成语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五章:“尤其许多骄奢*逸的官僚军阀,富户买办,成天为自己挥霍无度.”
挥金如土
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 无奈彼时心高气傲,~,直把钱财看得不当东西.★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穷奢极侈
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荒*腐化.
出处:《后汉书·陆康传》:“末世衰主,穷奢极侈.”
4. 形容花钱,用东西没有节制的成语有哪些挥霍无度 huī huò wú dù: 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 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
千金一掷 qiān jīn yī zhì: 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大手大脚 dà shǒu dà jiǎo:原指人手大,脚大。 后多用来形容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铺张浪费 pū zhāng làng fèi:铺张:讲究排场。为了场面好看而浪费人力物力。
挥金如土 huī jīn rú tǔ :挥:散。 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一掷千金 [ yī zhì qiān jīn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一掷巨万 [ yī zhì jù wàn ] :指用钱满不在乎。
5. 形容节制的成语有哪些形容节制的成语有:哀而不伤,开源节流,乐而不荒,乐而不*,量腹而食,缠绵蕴藉,开源节流
1.哀而不伤[āi ér bù shāng]: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2.开源节流[kāi yuán jié liú]: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3.乐而不荒[ lè ér bù huāng ]: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4.乐而不*[ lè ér bù yín ]: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5.量腹而食[liàng fù ér shí ]:形容自己加以节制。
6.缠绵蕴藉[ chán mián yùn jiè ]: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7.开源节流[kāi yuán jié liú]: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8.满而不溢[mǎn ér bù yì]:器物已满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资财而不浪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
[出处]:
1.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2.出自:《荀子·富国》:“百进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3.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宜。”杜预注:“节之以礼。“
4.出自:《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5.出自:《淮南子·俶真训》:“夫圣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于己而已,贪污之心,奚由生哉?”
6.出自: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7.出自:《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8.无出处
与有节制相反的成语:
沉湎酒色: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毫无节制。
粗制滥造:滥:过多,不加节制。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大肆挥霍:大肆:任意,放纵。无节制地大量花钱。
极情纵欲:竭力满足自己的情感和贪欲而不加节制。
千金一掷:赌徒以千金为一注投掷。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取予有节: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苟贪得。
食无求饱: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用钱如水:花钱如同流水一般,没有节制。形容挥霍无度,不爱惜钱财。
恣情纵欲:无所节制的任情纵欲。
6. 求成语,表达没有节制,不顾后果的成语焚林而田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苟且偷安
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苟且之心
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竭泽焚薮
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今朝有酒今朝醉
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今日有酒今日醉
〖解释〗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同“今朝有酒今朝醉”。
疗疮剜肉
挖身上的肉来医治伤口。比喻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
漏脯充饥
漏脯:挂在檐下风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肉。比喻只顾眼前,不管后果。
挖肉补疮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剜肉补疮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剜肉医疮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饮鸩止渴。
《心术》原文与赏析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下面是我分享的《心术》原文与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
心术①
作者: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③,然后可以制利害④,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⑤;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⑥,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⑦,严斥堠⑧,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⑨,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⑩,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⑾。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⑿,凡士欲愚⒀。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⒁,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⒀,非刘禅之庸⒁,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⒂。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⒃,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⒄。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⒅,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⒆,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⒇。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21);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22)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23),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24)。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25),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26),则乌获不敢逼(27);冠胄衣甲(28),据兵而寝(29),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30)。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注释
①本文是《权书》(苏洵的一组策论,共十篇)中的一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②治心: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
③麋:鹿类的一种。 左:附近。 瞬:眨眼。
④制:掌握。
⑤上:通“尚”,崇尚。
⑥怒:激发
⑦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
⑧斥堠:古代用来了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了望。
⑨犒:犒赏,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 丰犒:丰厚的奖赏。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
⑩挫:挫折,这里指打了败仗。 厉:激励。并天下:兼并天下。
⑾黄帝:传说中我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传曾在战争中多次取胜,打败了炎帝、蚩尤,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殆:通“怠”,懈怠。
⑿智:有智慧。 严:有威严。
⒀欲:应该。
⒁委:委屈。
⒂邓艾缒兵于蜀中:邓艾,三国时魏国的将领,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他率兵从一条艰险的山路进攻蜀汉,山高谷深,士兵都用绳子系着放下山去,邓艾自己也用毡布裹着身体,滑下山去。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⒁刘禅:三国时蜀后主,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
⒂侮:轻视、轻侮。
⒃尝:试探,检验。
⒄节:节制。
⒅沮:沮丧。
⒆辱:玷污。 技:本领。
⒇支:经得起,对付得了。
(21)校:较量。
(22)角:角斗。
(23)抗:高,引申为突出地。 暴:显露。却:退。
(24)狎:轻忽。 堕:落。
(25)蜥蜴: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俗称“四脚蛇”。
(26) 袒裼:脱衣露体。
(27)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相传能力举千钧。
(28)冠胄衣甲:戴着头盔,穿着铠甲。胄,盔。冠、衣,都用作动词。
(29)据兵:靠着兵器。
(30)以形固:指利用各种有利形势来巩固自己。以,凭借,利用。形,各种有利的形式和条件。固,巩固。
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文观止栏目。(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赏析
宋王朝在同辽和西夏的.关系上,一直软弱无能,苟且偷安,因此苏洵的忧国之心,甚于忧民。他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的结构,初看颇为特别,茅坤就指出它“一段段自为支节……非通篇起伏开合之文也”(《苏文公文钞》卷七)。的确,文章的每一段都独立谈一个问题,彼此之间似乎并无多大联系。但仅作如是观是不够的。苏洵的文章往往转折极多,左萦右拂,一节未了,又生一枝。初读似觉各节互不相连,枝叶横生,意多词杂;多读几遍,便会觉得它首尾相应,全篇有一条主线相贯,每节各有妙用,如引线穿珠一般。本文首段论治心,二、三、四段论养士,五、六两段论审势,七段论阴长暴短,出奇制胜,最后一段论守备,要“无所顾,有所恃”,而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正如吴楚材、吴调侯所指出的,本文“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井有序,文之善变化也”(《古文观止》卷十)。
这篇文章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首先是战争中“义”与“利”的关系。“凡兵上(尚)义”,战争的正义性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义的战争,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是不利的,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只有士气旺盛,才能百战不殆。其次是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即战争与充分的物质准备、旺盛的战斗意志之间的关系。“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前两条讲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后两条讲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所谓“无所顾”,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所谓“有所恃”,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苏洵还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壁虎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但武器本身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赤臂握剑,大力士也不敢逼近;身穿铠甲睡大觉,小孩子也敢弯弓而射之。武器只有与具有旺盛斗志的人结合,才能发挥它的威力。再次是战争中的阴长、暴短的关系。“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具体来说,暴短就是“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日‘此无人’,彼不信也”。阴长就是“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苏洵《法制》)。暴短是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阴长是有意隐匿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入圈套。文章还阐述智和愚、理和势、忍和勇、静和动、尝(试)知和自尝等众多对立因素的关系。不难看出,对战争中的问题,作者总是从矛盾双方着眼去思索,并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使得文章所表述的战略战术思想,具有深邃而又切合实用的特点。
读此文,给人以排宕顿挫之感,这得力于文中大量排偶句的纯熟运用。在散文中运排偶句,“高下相须,自然成对”,不仅吸收了骈文音调铿锵,形式优美的特点;而且排偶句和长短句交替互用,又有连类引发、一气贯注的效果。这篇不足一千字的文章,排偶句却有十余处之多。像“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瞬”,“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样的排偶句,不仅音韵铿锵,气势不凡,又是极富哲理的警句。茅坤说“此文中多名言”(《苏文公文钞》卷七),就是针对文中大量的排偶句而言的。这些句子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为文章增色不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