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直道而行知必屈辱而不避也-君子直道而行
1."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
2.这段文言文的翻译是。。。?
3.直道而行的解释
4.带有行字的文言文
5.节约粮食的文言文
"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
节俭是德行中的大德;奢侈是恶行中的大恶。所谓的共,就是相通的地方,是说有道德的人都是从节俭开始的。一个人如果节俭就会贪欲少,君子如果贪欲少就不会被外物所役使,就能够按正道做事;没有地位的人如果贪欲少,就能够约束自己,节俭用度,远离祸害,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德行中的大德。’
这段文言文的翻译是。。。?
人君是不害怕有祸事,也不在有好事的时候太高兴.人君是不可以不学习的,他的容貌是不可以不修饰的.人君很少想他的长处的话就会很勤于学习,经常想他的不足就会勤于教导,有时候想到穷苦的话就会施与.人君有三怕:不怕没听说过,怕没有地方去听;听说了之后,怕没有地方学习;学习了之后,怕没有地方施行.人君应该论功行赏。人君居住就一定要选择地方,出游就一定要选择方向,那么有做官出仕的人就一定会找你.人君是可以扬别人的长处的,小人才会压制别人让自己先取胜.人君是不困扰自己不能成功的,就像烈士是不困扰自己的行为不能彰显的.人君居住是一定要选择地方的,出游一定要和仁士一起,所以凭借这些人君就可以防止自己变坏并且保持中正.人君是要走直接的道路,就算知道有屈辱也不躲避.人君凭借他不接受一个国家作为义,凭借它不作为仁。君主喜欢,那么臣子就会穿;君主喜欢吃什么,臣子就会吃什么。君主仁义,就会以百姓作为第一。那么百姓也会安居乐业,帮助君主变得更强;如果不是这样就危险了,如果违背这样就一定会亡国。君主和臣子的利益是不一样的,所以臣子要忠心,所以臣子牟利是可以立足的,而君主牟利是要灭亡的。君主的某谋略是在于能使用道。为君是在于自己的,而不是在于别人的。
直道而行的解释
直道而行的解释
[to act with integrity]
行正直之道,任 何事 情都属于诚实不欺地去做。直:用如使 动词 ,使正直。 《论语?卫灵公》 有直道而行的话 君子 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宋? 司马 光 《训俭示康》 详细解释 按照正道行事。 《论语·卫灵公》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朱熹 集注:“直道,无私曲也。” 《后汉书·韦彪传》 :“ 三代 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其所以磨之故也。” 《隋书·梁毗传》 :“(梁)毗既出宪司,复典京邑,直道而行, 无所 回避,颇失权贵心,由是出为 西宁州 刺史,改封 邯郸 县侯。” 鲁迅 《三闲集·我的 态度 气量和年纪》 :“这次对于 创造 社,是的,‘不敬得很’,未免有些不‘ 庄严 ’; 即使 我以为是直道而行,他们也仍可认为‘尖酸 刻薄 ’。”
词语分解
直道的解释 .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 公元 前二百一 十二 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 今 内 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 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 行的解释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云 流水(喻 自然 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带有行字的文言文
1. “行”字在古文中有哪些意义
1、行走。
先秦·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几个人走在路上,他们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2、出行。先秦·左丘明《肴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
翻译:所以我将离开这里。3、运行。
先秦·佚名《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翻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
4、传布。唐·韩愈《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
翻译: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誉的光大、德行的推广。5、实行;做。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翻译::君子不贪心就不被外物所役使,就可以走直道。
6、动作;行动;举动。汉·司马迁《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
翻译: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7、品行。
汉·司马迁《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翻译: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
8、将;即将。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翻译:羡幕自然界的生物顺乎时序茁壮生长,感叹自己近垂暮之年,不能有所作为。9、遍;次。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翻译: 有客人来了就没有不摆设酒席的,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
2. 行 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行字在文言文中有3种意思,具体如下:
1、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行走。
白话释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2、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感吾生之行休。行:将要。
白话释义:感叹自己一生将要将告终。
3、先秦·荀子《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也。行:行为。
白话释义: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行拼音:háng、xíng
释义:
行háng
1、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2、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3、步行的阵列。
4、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5、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6、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7、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行xíng
1、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2、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3、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4、从事:进行。
5、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6、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7、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8、可以:不学习不行。
9、能干:你真行。
10、将要:行将毕业。
11、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12、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13、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14、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进行[jìn xíng]
前进。
2、行李[xíng li]
出行时所带的衣箱、铺盖等。
3、行人[xíng rén]
在路上走的人。
4、不行[bù xíng]
不可以;不被允许。
5、行为[xíng wéi]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 带有行字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孤儿行 无名氏)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妇病行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杜甫)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 李白)原文: 1.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孤儿行》 佚名(两汉)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 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3. 唐·李白原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冯,公果溺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4.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杜甫 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清溪行 / 宣州清溪》 李白(唐代)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4.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信陵君窃符救赵》) 2.“以”字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以”字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以”字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以”字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以”字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节约粮食的文言文
1. 关于节约的文言文有哪些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翻译: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
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
(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傲,不如固执,不通达。’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
’又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
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
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
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
2. 关于节约的文言文有哪些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翻译: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
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
(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傲,不如固执,不通达。’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
’又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
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
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
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
3. 节约粮食的古诗,名人名言(带作者)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