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的意思和出处和典故-前倨后恭的意思和出处
1.前倨后恭是什么意思
2.前倨后恭的词语意思
3.成语中有“倨”和“恭”的是什么成语?
4.关于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5.前倨后恭的成语解释
前倨后恭是什么意思
前倨后恭,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西汉·刘向编订《战国策·秦策一》) 。
成语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曾挂六国相印,使六国联合抗秦。
可是,当他还没有成名之前,曾经外出游说了几年,但没有一个国家接受他的纵横术。当他穿着褴褛的衣衫,穷苦潦倒落魄地回到家中时,他的父母、兄嫂、妻子都认为他没出息,甚至他的家人没有一个人拿正眼看他。
他的妻子坐在织机旁对他不理不睬,他的父母边哭边骂他丢人现眼,他的嫂子更是冷嘲热讽,恶言相加,骂他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并断言他今生今世永无出头和发达的一天。
诸侯的冷遇,家人的白眼,更坚定了苏秦出人头地的信念。他总结失败教训,发愤苦读。经过几年的苦读,此时苏秦已非昔日的苏秦。
经过一番准备,苏秦开始继续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合纵”学说首先被赵国接受。苏秦成功地使燕国和赵国联合起来。
这时的苏秦声名鹊起,高官厚禄接踵而来。他被燕文公拜为相国,又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挂宰相印,并赐给他兵车一百辆,锦缎一千匹,黄金二十万两。
接着,苏秦又动身赴楚国游说。在去楚国的路上,他经过洛阳老家。他的父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打扫院落,摆酒设宴,并到三十里外的城郊笑脸相迎。回家之后,他妻子对他恭敬有加;他的兄弟更是低头进进出出;他的嫂子则向他跪拜,忏悔当初自己有眼无珠。
苏秦见了,踌躇满志地笑着问嫂子:“嫂子为什么从前那样傲慢自大,而今天却又这样卑微谦恭呢?”他的嫂子被他这么一问,真是又愧又怕,便连连口头求饶,战战兢兢地说:“那是因为小叔现在职位高、金钱多啊。”
苏秦见家人今昔态度的鲜明反差,不禁感慨世态的炎凉:“同是一个苏秦,贫贱之时父不以我为子,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雨而今富贵了,家人争相巴结逢迎。人世间还有多少人是正人君子呢?”
前倨后恭的词语意思
解释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示例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典故
苏秦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家乡洛阳。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苏秦的嫂子不给做饭,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秦,经过一年的苦心揣摩,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在周游列国时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对此情,苏秦说了嫂子这句话。
原文:
唐裴佶(ji)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好声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时任寿州刺史)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守门人)报寿州崔使君(即崔昭。使君,称州郡的长官)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ju,傲慢)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书房)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shi,原指粗绸,当时可作货币流通)千匹。
译文: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官声很好,被认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赶上姑夫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崔昭何许人也,众口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夫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门人一顿,让门人用鞭子将崔刺史赶出府门。过了很长工夫,这位崔刺史整束衣带强行拜见裴佶的姑夫。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做食饭。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踞骄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有恩于人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去,到学堂休息去。”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疋。
道理; 意思是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先是傲慢,后是恭敬。讽刺一个人非常势利眼。
近义词:前倨后卑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原文:
唐裴佶(ji)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好声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时任寿州刺史)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守门人)报寿州崔使君(即崔昭。使君,称州郡的长官)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ju,傲慢)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书房)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shi,原指粗绸,当时可作货币流通)千匹。
译文: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官声很好,被认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赶上姑夫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崔昭何许人也,众口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夫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门人一顿,让门人用鞭子将崔刺史赶出府门。过了很长工夫,这位崔刺史整束衣带强行拜见裴佶的姑夫。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做食饭。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踞骄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有恩于人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去,到学堂休息去。”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疋。
成语中有“倨”和“恭”的是什么成语?
前倨后恭
1、读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
2、释义:倨:傲慢;恭:恭敬。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3、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4、近义词:前慢后恭、前倨后卑
5、反义词:先礼后兵、前恭后倨、欲扬先抑
6、造句:这个售货员刚才对我大声喝斥,现在却热情有礼,~,令我大惑不解,仔细一看,原来是检查工作的领导来了。
关于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求父亲给他新皮袍和百两黄金,前去秦国游说他的政治主张,没有成功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吃。他并没灰心,闭门读书,甚至用锥刺股来提醒自己,后来他成为六国的丞相,回家时嫂子跪地不敢抬头。前倨后恭的成语解释:成语: 前倨后恭拼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解释: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举例造句: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拼音代码: qjhg 近义词: 前倨后卑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前倨后恭的成语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前倨后恭的成语解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注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出处
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史记·苏秦列传》
解释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结构
联合式
近义词
前倨后卑
押韵词
拆西补东、坐耗山空、十发十中、鼠迹狐踪、锥出囊中、原始察终、烈烈轰轰、以莛撞钟、见惯司空、睡眼惺忪、......
年代
古代
英文
proud at first but humble afterwards to change from arrogance to humility; to change ones attitude snobbishly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求父亲给他新皮袍和百两黄金,前去秦国游说他的政治主张,没有成功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吃。他并没灰心,闭门读书,甚至用锥刺股来提醒自己,后来他成为六国的丞相,回家时嫂子跪地不敢抬头
示例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