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2.石破天惊的诗句忆明珠

3.含神话典故的诗句

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典故?

5.李贺轶事典故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石破天惊典故来历-石破天惊的由来

李凭箜篌引的作者是:李贺,朝代:唐朝。

李凭箜篌引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翻译: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石破天惊的诗句忆明珠

1. 关于明珠的诗句

关于明珠的诗句 1. 含有明珠的诗句

1、沧海月明珠有泪(唐·李商隐·《锦瑟》)

2、缀明珠以耀躯(魏晋·曹植·《洛神赋》)

3、或采明珠(魏晋·曹植·《洛神赋》)

4、三个明珠(宋·苏轼·《蝶恋花》)

5、明珠照地三千乘(宋·无名氏·《鹧鸪天》)

6、一斛明珠换绿珠(宋·苏轼·《南乡子》)

7、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宋·辛弃疾·《念奴娇》)

8、缠头一斛明珠(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

9、沧海明珠(宋·无名氏·《沁园春》)

10、百斛明珠得翠娥(宋·向子諲·《浣溪沙》)

11、半夜月明珠露坠(宋·晏殊·《渔家傲》)

12、世岂有明珠百斛量(宋·刘克庄·《沁园春》)

13、明珠溅雨(宋·秦观·《望海潮》)

14、明珠溅雨(宋·秦观·《望海潮》)

15、千斛明珠觉未多(宋·晏几道·《采桑子》)

16、盘里明珠芡实香(宋·葛胜仲·《浣溪沙》)

17、赠妾双明珠(唐·张籍·《节妇吟》)

18、还君明珠双泪垂(唐·张籍·《节妇吟》)

19、一斛明珠万斛愁(清·吴伟业·《圆圆曲》)

20、莫拾明珠并翠羽(宋·张孝祥·《蝶恋花》)

2. 描写珍珠的句子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淮南子·人间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渐点点、珍珠承睫.吕渭老《贺新郎》醉归深院重歌舞,雕盘转、珍珠红小.——— 蒋捷《花心动》有珍珠光照,昼夜无休息.仙景无极.———巫山神女《惜奴娇》珍珠索得龙宫贫,膏腴刮下苍生背.———李咸用 《富贵曲》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梅妃《楼东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簌簌珍珠挥麈柄.眉上新愁吹不醒.别酒未斟歌未忍.吕渭老《天仙子》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凡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映帘十二挂珍珠,燕子时来去.———马致远《小桃红·四公子宅赋·夏》今夜是重阳,不卷珍珠,阵阵西风透.———陈维崧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元好问《续夷坚志》《珠》李峤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彩逐灵蛇转,形随舞凤来.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3. 大家给提供些关于“明珠”的诗词

《珠离掌》

——唐·薛涛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珠》

——唐·李峤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

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彩逐灵蛇转,形随舞凤来。

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奉试明堂火珠》

——唐·崔曙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省试骊珠诗》

——唐·耿湋

是日重泉下,言探径寸珠。龙鳞今不逆,鱼目也应殊。掌上星初满,盘中月正孤。酬恩光莫及,照乘色难逾。欲问投人否,先论按剑无。傥怜希代价,敢对此冰壶。

《赋得沉珠于泉》

——唐·独孤良器

皎洁沈泉水,荧煌照乘珠。沈非将宝契,还与不贪符。风折璿成浪,空涵影似浮。深看星并入,静向月同无。光价怜时重,亡情信道枢。不应无胫至,自为暗投殊。

《浊水求珠》

——唐·王起

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赋得浊水求珠》

——唐·王损之

积水非澄彻,明珠不易求。依稀沈极浦,想像在中流。瞪目思清浅,褰裳恨暗投。徒看川色媚,空爱夜光浮。月入疑龙吐,星归似蚌游。终希识珍者,采掇冀冥搜。

《赋得水怀珠》

——唐·莫宣卿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素魄生苹末,圆规照水隅。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

《珠还合浦》

——邓陟

至宝含冲粹,清虚映浦湾。素辉明荡漾,圆彩色玢[王扁]。昔逐诸侯去,今随太守还。影摇波里月,光动水中山。鱼目徒相比,骊龙乍可攀。愿将车饰用,长得耀君颜。

《浊水求珠》

——唐·吕价

至宝诚难得,潜光在浊流。深沈当处晦,皎洁庶来求。缀履将还用,褰裳必更收。蚌胎应自别,鱼目岂能俦。日彩逢高鉴,星光讵暗投。不因今日取,泥滓出无由。

《暗投明珠》

——唐·苑訁由

至宝欣怀日,良兹岂可俦。神光非易鉴,夜色信难投。错落珍寰宇,圆明隔浅流。精灵辞合浦,素彩耀神州。抱影希人识,承时望帝求。谁言按剑者,猜忌却生雠。

《暗投明珠》

——唐·罗泰

媚川时未识,在掌共传名。报德能欺暗,投人自欲明。月临幽室朗,星没晓河倾。的皪骊龙颔,荧煌彩凤呈。守恩辞合浦,擅美掩连城。鱼目应难近,谁知按剑情。

《暗投明珠》

——唐·崔藩

至宝看怀袖,明珠出后收。向人光不定,离掌势难留。皎澈虚临夜,孤圆冷莹秋。乍来惊月落,疾转怕星流。有泪甘瑕弃,无媒自暗投。今朝感恩处,将欲报隋侯。

4. 关于明珠的诗句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吴伟业《圆圆曲》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曹植《美女篇》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繁钦《定情诗》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李白《白马篇》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杜甫《诸将五首·其四》

树头历历见明珠,底用题诗问老逋?——王冕《素梅·其二》

文章似扬马,欬唾落明珠。——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李贺《感讽五首》

5. 含有明珠的古文

(1)关于“明珠”的最有名的诗句要数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锦瑟》,全诗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很严谨的对偶句,而且还嵌入了历史典故。

(2)另外,先秦时的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有这样的故事,涉及珍珠和装珍珠的匣子的。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成现代文大概意思是: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这个故事后来被我们概括为成语“买椟还珠”。

(3)汉乐府《羽林郎》,诗中也有一段“胡女”穿着的描写:“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这里的“大秦珠”也是珍珠的一种。

6. 给几个赞美珍珠的句子吧

珍珠是十分漂亮的,而这漂亮的外表背后,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其实,珍珠形成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在茫茫的大海底下,生活着蚌,而每个蚌的体内都会都会进入一粒沙子,蚌要忍痛的每天对沙子磨啊磨,磨啊磨,最后就会把沙子磨成一颗璀璨的珍珠.所以现在我们眼中那一颗颗动人的珍珠,其实就是由一粒粒普通的沙子变成的. 美好的记忆如同光彩夺目的珍珠,无论时间流逝多久,都磨洗不了它的光泽.打开锦盒,抚摸着一颗颗珍藏的珍珠,那思绪也随之散开…… 珍珠的美,美在她的经历,美在蚌的付出.光彩夺目,偶尔泛着晶莹的泪滴是经年磨砺的小宇宙,是无尽的海,博大深沉,静静守候。

含神话典故的诗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典故?

典故: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该句出自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原诗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扩展资料

《不第后赋菊》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创作背景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黄巢在惠州时候,还亲自到潼湖的驻军点兵排阵,至今潼湖还流传着黄巢点灯阅兵的传说,并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黄巢点兵”奇观可印证:以前的潼湖,是一个典型的积水洼地,每年的龙舟雨后,潼湖水就会涨得满满的。

就在大水初涨的头几天晚上,夜幕下的湖中央偏东的水面上就会陆续出现耀眼的亮光,一盏,两盏,无数盏,一排排、一串串地悬浮在波涛上,把几里水面照得通明,接着就消失了。人们一直相信,那就是传说中的黄巢点兵。

黄巢还到博罗的石湾视察部队。当年,士兵为练习攀登城墙,堆起了很多高高的土墩。石湾现还有黄巢墩地名,据说那就是当年的遗存地。黄巢也曾移师公庄小住。公庄有天子岭地名,甚至还在镇东的獭子圩牛尾石下洞中,还留有一座黄巢的造像。在公庄,还有一座山叫天子嶂,相传也与黄巢有关。

李贺轶事典故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我分享的李贺轶事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他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五言绝句,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境下的现实时,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至于以前有人对知名作家余秋雨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究其实,这书名如同上述所引诗句也都是李贺诗作中的句子。由此可见,李贺诗篇的应用机率至今仍是很高的。而李贺之所以能有这么个令人欣喜的结果,跟他当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进行“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大有关系。

 李贺在长安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