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设计意图?意图怎么写

2.请帮个忙:难以计数的数读什么音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设计意图?意图怎么写

难以计数的翻译-难以计数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1、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问题设计一:听老师范读课文后,你能用捕捉到的词句把美丽的南沙群岛描述一下吗?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学生通过感官和心灵体会到有声语言的神奇功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欣喜地认识语文老师的“性情”,认识语文课无它可比的特有味道。让学生听老师范读,用捕捉到的词句描述南沙群岛的美丽,这样做,就把学生的思维直接引入语言的感受和语感的触发上了。

问题设计二:自读课文,说说你和老师的朗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设计意图:“读”是语感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朗读能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传递着作品的思想、情感、形象和韵味,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模仿读,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自由读,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品味语言,生成语感

问题设计三:你能采用“重音读一读”、“换一换”、“删一删”、“评一评”等方法,说出括号里的词在句子中的奥秘吗?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一串串 晶莹的珍珠 ]

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星罗棋布 ]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难以计数 蕴藏 用之不竭 ]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是语感教学的最主要的特征,可以说,没有品味语言的语文课就称不上语感教学课。结合具体的语感情景,采用“重音读一读”、“换一换”、“删一删”、“评一评”的方法,启迪学生动脑、动口,对文章中用得精妙的词句咀嚼涵泳,并通过比较揣摩法,让学生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生成语感。

3、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问题设计四:你能像导游一样向游客介绍美丽的南沙群岛吗?试试看。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课文语言之神妙,洞察课文语言之精髓,把握课文语言之理趣,从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

4、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问题设计五:你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吗?

设计意图:语感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更需要对语言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句子,这是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语文教学的精华,因为它是积淀语感的有效方法。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迅速、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我认为这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落实了《标准》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理念,在“语感”教学中丰富了语言积累,发展了学生思维,并让学生的四种能力得到了训练,在有效的训练中有所提升。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丰富语言积累,最传统最有效的办法是大量的阅读与背诵。这一点,《标准》有具体的规定,有老师专门给大家讲,我只想说,语文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多读多背多写多说话,小学阶段,记硬背又何妨?要少给学生布置那些文字游戏式的试题,花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说,给学生造成厌学情绪事大,这种短时间内看似能够提高考试分数,长远看毫无价值的训练,的确需要彻底废弃。

请帮个忙:难以计数的数读什么音

“计数(shǔ)”和“计数(shù)”是一对同形异音异义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作为两个词条的:“[计数]jìshǔ统计(数目);计算:不可~∣难以~。”“[计数]jì∥shù数(shǔ)事物的个数;统计数目:~器︱~单位。” 从以上表述上可看出:“计数(shǔ)”是由两个同义语素组合而成的,这个“数”也是“计”的意思,所经读shǔ(“数目”二字放在释文后括号内,表明“计数”的“数”并非指“数目”);“计数(shù)”是由动词语素“计”与名词语素“数”组合而成的,这个“数”即指数目,所以读shù(释文中“数目”二字没有加上括号,表明“计数”的“数”指“数目”)。 “不可计数”不是成语,因此“数”的读音就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考察了。例如: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鸟的天堂》) ②每天来来往往经过大桥的车辆和人群,多得不可计数。例①中的“计数”显然是“计算、统计”之义,如把“数”解释为“数目”,就显得别扭,因为前面已有“数目”二字。因此这里的“数”应读shǔ。例②中的“计数”应是“统计数目”之意,“不可计数”相当于“不计其数”,形容很多很多。因此,这里的“数”应读shù。 除了从“数”字的意义上辨别其读音外,还有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看可否能用“不计其数”来替换“不可计数”。能替换的,“数”应读shù(如例②);不能替换的,“数”应读shǔ(如例①)。 其实,语文就是这么妙趣横生,欢迎大家各陈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