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世说新语的小故事文言文

2.求“文言文和传统诗词中经常被误解的字词与常被人误解的成语”列表

3.身无长物的成语出处原文

4.种树郭橐驼文言文巩固

关于世说新语的小故事文言文

身无长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身无长物的意思文言文

1.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

“王石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启示:目光短视、敝帚自珍者,必须打破。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

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启示:不要轻易许诺;既已许诺,就要善始善终。

“郗太傅招婿”

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

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到似的。”

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启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持自己本色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雪夜访戴”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夜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过来,踱步出屋,酌酒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

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适可而止,但求尽兴。

2. 世说新语还有什么有教育性的古文小故事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与小一辈的人谈论试问`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拟.”而谢无奕的虐人说:”不如用柳絮随风飘飞来比拟.”谢太傅大笑起来`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的虐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而行`约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便走了`等太丘走后`那个人便来了`陈元方刚7岁`在门外玩`那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久不来`已经走了.”那人生气了:”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不管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来,您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那人惭愧极了,下车拉元方`元方跑进门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远方的手,远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ziyuan1/uploadfile/0703/200739103925

3. 摘抄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必须是课外的出自哪个门必须是文言文

识鉴第七之八、此儿有异

(原文)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祖太保曰:“此儿有异,顾我老,不见其大耳!”

(译)卫玠五岁时,神情可爱。祖父太保卫瓘说:“这孩子与众不同,可惜我老了,不能看他长大了。”

识鉴第七之九、强果有余

(原文)刘越石云:“华彦夏识能不足,强果有余。”

(译)刘越石(刘琨)说:“华彦夏(华轶)见识才智不足,坚强果敢有余。”

赏誉第八之十八、言谈林薮

(原文)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译)对于裴仆射(裴頠),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清谈人物的汇聚地。

赏誉第八之十九、未睹不鸣不跃者

(原文)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

(译)张华见过褚陶后,对陆平原(陆机)说:“你们兄弟是龙跃天河,顾彦先(顾荣)是凤鸣朝阳,我以为东南的人才就你们几个人了,没想到又见到了褚陶。”陆机说:“您是没见到不鸣不跃的人罢了。”

赏誉第八之二十四、当与同归

(原文)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而可作,当与之同归。”或云王戎语。

(译)王太尉(王衍)说:“看到裴令公(裴楷)聪明豁达,超凡脱俗,见识卓绝。如果可复生,一定和他为伍。”也有人说这是王戎说的。

赏誉第八之二十五、觉我言烦

(原文)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译)王夷甫(王衍)感叹道:“我和乐令(乐广)清谈,没有一次不觉得我的语言烦琐。”

赏誉第八之二十六、郭子玄有俊才

(原文)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敳尝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

(译)郭子玄(郭象)有才华,善谈老庄,庾敳(庾子嵩)常称赞他,总说:“郭子玄不在庾子嵩之下!”

4. 求世说新语小故事,原文,译文及启示,不要太长

1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得逞,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听到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没什么值得可取的,何况是王蓝田呢!”

启示:写作文要抓本质,写特征;抓典型,写细节。

王蓝田性格:过于性急 道理: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2.欲速则不达

2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

孔融被收押,朝廷内外群臣们都很惶恐。当时孔融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两个如故在外面玩耍,丝毫没有理会官兵。孔融对着使者说:“戴罪在身的是我,我的两个儿子能不能放过?”儿子说:“大人知不知道把一个鸟巢打翻,还有完整的蛋吗?”过了不久,他两个儿子也被害了。

启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5. 《世说新语》的故事三个,古文,还有标题

。《世说新语》三则就讲述了三个这样的故事。

第一则《咏雪》讲述的是谢安在大雪之日与子女讲解诗文,听子女咏雪的故事。儿女聪明、多才,谢安的开心、快乐,家庭气氛的融洽、和睦,跃然纸上,给人以极大的感染。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第二则《道旁李树》讲述的是王戎七岁时的事。“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王戎的与众不同,而他的解释,更是体现了他的生活知识的丰富。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三则《复裈》讲述的是韩康伯几岁时的故事。“至大寒,止得襦”,韩康伯是多么需要一条夹裤啊,可是当妈妈要为他做夹裤时,他却拒绝了,而理由是,穿了短裤就不冷了,真的如此吗?或许是因为“家酷贫”吧。韩康伯是聪明的,因为他能把不冷的理由说得让人信服;韩康伯也是懂事的,因为他明白家境的贫寒不能让他在生活上有过多的要求;韩康伯更是坚强的,因为他能忍受这样的寒冷!三则故事都能让人深思,给人启迪。学习这三则故事,要反复朗读,不仅要读懂故事的大意,更要明白故事中蕴涵的深意,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另外,还要学习积累一些基本的文言知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

原文: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糯,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

6. 世说新语3个有趣的小故事原文

一、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容止》。

二、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伤逝》。

三、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箸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世说.术解》。

四、《世说新语》又名《世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此书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7. 《世说新语》里的故事,最好是白话文加文言文的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4),去后乃至(5)。 元方(6)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7)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8)。”元方曰:“君与家君(9)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10)之。元方入门不顾(11)。

2注释编辑

⑴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⑵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⑶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⑷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⑸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⑹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 尊君在不(否):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⑻ 相委而去:丢下别人。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⑼ 家君:谦词,古代人称自己的父亲。

⑽ 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⑾ 顾:回头看。

3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就到了。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已经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的表现)。”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8. 给我两则世说新语的小故事

1、身无长物: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见到座上有六尺长的竹席,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来,本当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送给我。”王恭没有答话。王大走后,王恭立刻把自己坐的那张竹席送了过去。王恭自己已经没有其他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了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本来认为你有很多,所以才向你索取的。”王恭回答说:“你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从来不备多余的东西。”

2、小时了了: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高的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都要才智超群、有清高的名声或是中表亲戚,守门人才肯通报。孔文举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之后,进去入座。李元礼问道:“您跟我是什么亲戚啊?”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曾经有过师友之谊,这就是说,我们两家世世代代是有友好往来的。”李元礼和宾客们听后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也到了,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人,长大后未必也很好。”孔文举说:“想来您小的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大为狼狈。

3、难兄难弟: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而去询问陈太丘。太丘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

割席分坐:管宁和华歆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垫席上读书,有乘坐官车的显赫人物由门外经过,管宁读书依旧,华歆则丢开书本出去观看。管宁于是割断垫席,分开座位,对华歆说:“您不是我志趣相投的朋友。”

4、覆巢之下无完卵:孔融被拘捕时,全家里里外外的人都很恐慌。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只有九岁,小的只有八岁,两人依旧在做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儿惊惧的神色。孔融对派来的人说:“希望罪过只加在我本人身上,两个孩子不知能否保全性命?”孩子们从容地对父亲说:“您难道见过捣翻了的鸟窝中还有完整的鸟蛋吗?”不久,也被拘捕了。

5、望梅止渴:魏武帝行军时,错过了水源,军队全都口渴难忍,于是他传令说:“前面有一片大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口中都流出口水来,就是靠了这一招才能走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6、楚囚相对:过江避难的官员,每逢天气晴朗的日子,经常互相邀请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周侯在席间叹息说:“风景倒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在座的人相互对视,流下了眼泪。只有王丞相突然变了脸色说:“大家正当同心协力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地区,哪至于像亡国囚徒似的相对哭泣呢!”

身无长物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9. 世说新语里的4个小故事的翻译

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七、兴尽而返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阴,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人斟酒。举目望去,天地一片洁白,王徽之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逵),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徽之立即乘上小船连夜去找戴安道。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来到戴安道家门口却没进去见面,而是转身回去了。有人问他缘由,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雅量第六之十九、东床坦腹

(原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郗太傅(郗鉴)在京口时,派门生给王丞相送信,想在他们家找一个女婿。丞相对送信门生说:“你去东厢房随便选吧。”门生回来后,禀告郗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不错,听说来选女婿,都显得很拘谨,只有一个小伙子在东床上袒腹而卧,好象不知道一样。”郗公说:“就这个好。”打听此人,原来是逸少(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假谲第二十七之七、王右军诈眠

(原文)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译)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一次大将军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俩人屏退左右,一起商谈事情,完全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知道自己会遭灭顶之灾,就假装呕吐,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大惊失色,说道:“不能不杀掉他。”等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呕吐得乱七八糟,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才得以保全。当时人们赞扬王右军有智谋。

容止第十四之七、潘岳左思

(原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译)潘岳相貌出众,仪态优雅。年轻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妇女们遇见他,没有不手拉着手围观的。左太冲(左思)奇丑,也要仿效潘岳那样出游,结果妇人们一起向他乱吐口水,他只有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求“文言文和传统诗词中经常被误解的字词与常被人误解的成语”列表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误:标准正: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捆绑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正:拷打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一、拾级而上 拾,音she,通“涉”。蹑足而上。拾级,逐级登阶。《礼记·曲礼上》:“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现被许多人读为shi级而上。

二、叶公好龙 叶,音she,古邑名,在今河南叶县南,春秋楚地,汉置县。《论语》:“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叶公名诸梁,楚大夫。《左传·成公十五年》:“楚公子申迁许于叶。”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好龙。”现都读为ye公好龙。

三、心宽体胖 胖,音pan,安泰舒适。谓养尊处优者心情放逸而身体舒泰。《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现被大多数人理解和读为心宽体胖(pang),想当然的因果关系。

四、差强人意 差:尚;强;振奋。差强人意:(1)尚能振奋人的意思。(2)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现被人理解为“不能让人满意”,和本意完全相悖。

五、明日黄花 形容过时的事物。语出苏轼《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重阳节后的一天,比喻过时的事物。言喻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是正日子,过了此日,黄花徒自开而无人赏了。唐·郑谷《十月菊》:“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环绕折残枝……”。现人们谓过时事物为“昨日黄花”,系想当然的望文生义,不知此词之出处。

六、空穴来风 穴:洞穴;来:招致。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言喻空穴自然招致风声。矛盾《追求》:“自然外边人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你也太多心了,以后总得注意。”后喻流言蜚语乘隙而入。空穴来风原指来头有根据;现人们理解为来头无根据,用意相反矣!

七、望其项背 望得见他的肩膀和颈项,意为距离近、赶得上。汪琬《与周处士书》:“议论之超卓雄伟,其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项背也。”现人们理解为自叹不如,赶不上。例如“只能望其项背”。

八、美轮美奂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屋,晋大夫发焉。张老曰: ‘美哉轮焉,美哉奂矣。’”轮,轮囷(谷仓),言高大;奂,言众多。现人们将精美灵巧的东西赞为美轮美奂,滥用也;或将其写成“美仑美奂”、“美伦美奂”误写也。

九、扛鼎之作 扛:音gang,用双手举重物。力能扛鼎、扛鼎拔山。常被误读为kang,理解为扛起东西的扛意。

十、皇天后土 谓天地神祈。古人视天为皇、土为后,多用以视告宣誓。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今常误写为“皇天厚土”、“黄天厚土”。

十一、望洋兴叹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海神)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仰望海神而生出感叹,谓看到人家伟大而感到自己渺小。望洋:盳洋,犹望羊,仰视貌。不作望着海洋讲。如错例“望着远去的轮船,他只能望洋兴叹。”望文生义也。

十二、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最早出处不可考。从其构词特点应为“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度,度量。毒,“度”之衍。记得曾见一资料,言明朝朱姓某皇将其篡改为“毒”,为其暴政找藉口。

十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其构词特点应为“书山有路勤为胫,学海无涯苦作舟”胫,小腿,谓脚。不胫而走。

十四、云山雾罩 从其构词特点应为“云苫雾罩”才合理。“山”显然不能名词动用。习非成是,鸠占鹊巢,久之,便“俗成”。

十五、臭气相投 臭:气味。犬鼻善闻,引申为气味。《易经·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又如冯梦龙 《醒世恒言》:“这二位官人,为官也为清正,因此臭味相投。”古时“臭”指一般气味,所以必说“恶臭”才能表示不好的气味。臭气相投是中性词,如意气相投、气味相投。现读成chou气相投,为贬义词。同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 ”中的“臭”也是气味的意思。后人为了加深对比,妄解为“chou”。积非成是,广为流传。

十六、虎跑泉 跑:pao,二声,通“刨”。《广韵》:“跑,足跑地也。”兽以蹄扒土,同刨。杜光庭《录异记》:“行及中道,所乘之马跑地不进。”杭州西湖定慧寺有“虎跑泉”。朱弁《曲三有旧闻·卷四》:“相传云,昔患于乏水,适有虎跑足涌泉,因号虎跑泉。” 现多读为pao三声。

十七、葱炮羊肉 炮:bao平声 ,烧烤、烹饪。《诗经》:“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用暴火炒。现多写为“爆”,想当然、好理解:爆炒嘛;葱炮羊肉 反而不好理解了。炮制,pao二声,焙烤中药材。又炮烙,古代一种酷刑。 炮表示大炮的意义是很晚的事。古汉字的炮写为“炮”。发射的是石头。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2、不绝如缕:多形容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但也指局面危急(像将断未断的细线)。

3、不忍卒读:不人忍心读完,形容文章写得悲伤。常误解为文章写得不好。

4、胸无城府:城府:处事的心机 。指为人坦率真诚,没有心计。褒义词。

5、七月流火:“流火”火星偏西下行,火,恒星。六月以后,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这个成语专指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热难熬。

6、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容易写作昨日黄花。

7、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

8、耿耿于怀:形容心存怨恨,贬义。也指萦绕在心,不能忘记,褒义。

9、苦心孤诣:刻苦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造诣。褒义词。

10、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贬义词。

11、不赞一辞: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不是连一句赞美的话都不说。

12、不二法门: 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13、寻章摘句: 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贬义。

14、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或误用为贬义词。

15、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16、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不是经常刮风下雨。

17、过江之鲫:比喻时兴的事物多得很。贬义词。

18、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9、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20、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训,典范、法则。与教训无关。

21、名噪一时:指当时很有名声。褒义词。

22、罪不容诛: 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不是罪行达不到杀头的程度。

23、久假不归:假:借。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不是长期请假不归。

24、求田问舍: 多方买田地,到处问房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25、作壁上观: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作,不可写“坐”。

26、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27、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贬义

28、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不是具体而且微小。

29、林林总总:形容众多。不是点点滴滴。

30、灯红酒绿:不只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还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31、对簿公堂: 在法庭上受审问。 不是在公堂上对质。

32、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指不好的人或事情,含贬义。

33、得意忘言: 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不是因为高兴忘了说话。

34、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删改。不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35、床笫之私:非“床第之私”,笫读z?,不读d?(“第”),床上的竹垫,用来指夫妻之间的私话、私事。

36、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听不懂。

37、名噪一时:指当时很有名声。褒义词。容易误解为贬义词。

38、卓尔不群: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不是孤高自傲。

39、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40、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指传闻有一定的根据。常误用为表示毫无根据的消息、传闻。

41、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词。

42、不孚众望:没有兑现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43、望其项背:可以赶上。用于否定形式的句子。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44、咬文嚼字:一般用于贬义,指过分刻求语言枝节。除非在特定语境中贬词褒用。

45、平铺直叙:不全为贬义,也可为褒义,可以指文章朴实无华,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46、奇文共赏:原是指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褒义;现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用于讽刺。

47、左右逢源:既指处世圆滑,贬义;又指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褒义。

48、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49、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常被误用于惊人的消息。

50、曾几何时:指时间过了没多久。不是“从很久开始”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个比较全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身无长物的成语出处原文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簟(diàn):竹席。

荐:草垫。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

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王恭:东晋重臣。

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

语:对……说。

一领:一张。领,量词。

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

卿:你,对人的尊称。

及:给。

既:已经。

举:拿,把。

谓:以为,认为。

对:回答;回答说

悉:熟悉;了解。

长(cháng)物:多余的东西。

可以:可以用来。

后大闻之:之,指示代词,指这件事。

都建康:今南京市 。

因:于是,就。

其:代王恭。

谓:对……说。

闻之:之:代词,指此事。 茅盾《归途杂拾?韩江船》 身无长物的文言文里,反映了王恭是一个怎样的人?现意: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这些逃难人虽则~,因为一到惠阳就逢到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冷。

语出世语“(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就是说王恭自称很穷,表明他的简朴。 家徒四壁 别无长物 空空如也 阮囊羞涩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当俭朴。

有一次,王恭跟随父亲到了会稽(kuàijī,今浙江绍兴),因为那里盛产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时带了一领精美的竹席。

回到建康后,一个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王忱见他坐的那领竹席既舒适又美观,心里非常喜欢,便对王恭说:你从盛产竹子的地方回来,这样的好席子一定带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给我一领呢?王忱笑笑,便答应了他。

王忱走了以后,王恭便让人把竹席给王忱送了过去。因为仅有的一张竹席已经送给了王忱,所以王恭读书、吃饭只好坐在草垫子上。

王忱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十分吃惊,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对他说:我还以为你有好几领这样的席子呢,所以才开口向你要的,没想到你只有一领。王恭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怎么了解我。我在生活上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种树郭橐驼文言文巩固

1.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翻译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

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

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它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真好啊!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

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2.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翻译

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

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是:它的根要舒展,给它培土要均匀,它带的土要是旧的,给它筑土要紧密。已经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

将它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把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再去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因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如果不是过分就是不够。

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这样树的天性就一天比一天远离了。

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恨他。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其实,我又有能特别做些什么呢?”。

3.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常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一、通假字

1、既然已 矣。2、早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 尔。

二、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它的果实。副词,实际上。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小民。品行较差的人。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用它作为。认为。4、既然已 既,已经;然,这样。

三、词类活用

(一)名作动

1、名我固当 名字。命名。 2、驼业种树 职业。以……为业。

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手指甲。用手指甲划。4、故乡人号之“驼” 称,叫

5、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长官。治理。 6、而卒以祸 灾祸。造成祸患。

7、其筑欲密 捣土用的杵。捣土。 8、早实以蕃 果实。结果实。

(二)名作状

1、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一天天 2、旦视而暮抚 早上,晚上

3、旦暮吏来而呼曰 早晚

(三)形作动

1、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保全

(四)使动用法

1、遂而鸡豚 使……成长 2、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硕大,茂盛

3、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使……蕃盛 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使……蕃,使……安

5、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使……尽,发展

(五)动词作状语

皆争迎娶养 争着

四、文言句式

1、固不我若也 宾语前置 2、移之(于)官理(省略句)

3、好烦(发)其令(省略句)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宾语前置,以何)

4. 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语句

长长,读cháng,与“短”相对,如《隆中对》:“身长八尺.”引申为“长久地”,如《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又引申为“经常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长,还有“擅长”的意思,如《冯婉贞》:“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长,读zhǎng,生长,如本文“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引申为“长大”,如《东方朔》:“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再引申为“年纪大”,与“幼”相对,如《木兰诗》:“木兰无长兄.”再引申为“首领”,如《冯婉贞》:“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长,又是官名,古代大县长官叫“令”,小县长官叫“长”.本文的“长人者”的“长”.是名词用为动词.长人者,是“当官治民的人”的意思.长,还有“多余的”意思,成语“身无长物”“别无长物”,形容穷困或俭朴.这个“长”,旧读zhàng,今读cháng.若若,作动词用,有“像、似”的意思,如本文:“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又如《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引申为“及,赶得上”,常用于否定句,如本文:“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就是不及我,赶不上我.若,作代词用,是“你、你的”的意思.如《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又如《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若,作连词用,是“如果”的意思,如本文:“若不过焉则不及.”传传,作名词用,本义是驿站或驿车,读zhuàn.如《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又如《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引申为“宾馆”,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传,也指“古书”,如《孟子·梁惠王下》:“于传有之.”引申为“解释经文的著作”,如《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再引申为一种文体,即“列传、传记”,如本文的题目《种树郭橐驼传》.传,作动词用,读chuán,作“传递”讲,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引申为“传授”,如《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再引申为“流传、传布”,如《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本文:“传其事以为官戒.”1.通假字早缫而绪("而”通“尔”)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2.句式1.判断句以“……也”表示判断.例:官理,非吾业也2.倒装句橐驼,不知始何名苟有能反(于)是者3省略句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而卒以(之)祸苟有能反(于)是者然吾居(于)乡(主语)鸣鼓而聚之4宾语前置故不我若也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吾又何能为哉3.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2、驼业种树 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3、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4、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抓7、鸣鼓而聚之 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4.一词多义:虽虽窥伺效慕.(即使)虽曰爱之.(虽然)故其土欲故.(旧)故不我若也.(所以)实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其实害之.(实际)若其置也若弃.(像)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而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字而幼孩.(通“尔”,你们)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为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从事)吾又何能为哉(做)5.古今异义的词1、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2、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4、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