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2.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李自成,明朝会不会存活

3.崇祯皇帝 事必亲恭发愤图强 为什么会亡国落了个上吊的下场

4.历史上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

5.吊崇祯皇帝的“歪脖子树”,300多年过去了,现状如何?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主要内容:第一部《洪武大帝》(后又名《朱元璋卷》)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神的掌握,从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后朱棣以“靖难之役”的名义夺位。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明朝那些事儿》源自历史记载书籍《明史》。当年明月在反复研究《明史》等正史史料的基础上,探寻晚明三大著名疑案等历史真相并使用现代的方式阐述了明朝发生的事,它结合着一些档案、笔记、野史、碑刻等,以各地发现的墓志而论对历史的空白进行填充。?

在网络和出版界,有关明朝历史的图书和话题接连不断: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十年砍柴的《皇帝、太监和文臣:明朝政局的三角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明十七帝疑案》的毛佩琦也出版了《明朝顶级文臣》、《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等书籍。

大量明史图书的出版,使2006年被人们称为“明”年,而进入2007年后,明史热继续持续,在这样的文化的背景下以明朝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颇受人们的青睐,因此《明朝那些事儿》走红于天涯网的一个小众论坛“煮酒论史”也并不奇怪。

百度百科——明朝那些事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李自成,明朝会不会存活

绝对会,如果中原没有流寇,满清都过不了山海关。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两线作战,被这两个对手拖垮的。

明朝在关外的关宁锦防线很强悍,满清也怕,他们的努尔哈赤就是在宁远被大炮炸伤的,回沈阳后没多久就了;后来皇太极发动宁锦大战,也失败了。两次失败对于满清来说无疑是一道深深的伤痕。而即使防线创建者之一的袁崇焕被杀,他们也不敢对关宁锦防线轻举妄动。进入中原还要绕道蒙古,包括1644年的春天,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兵进攻北京,也是打算绕道蒙古,从长城隘口进入中原。只是后来半路中杀出来个吴三桂,向多尔衮借兵,多尔衮悟出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临时改变决定掉头直扑山海关,最后并参与了山海关大战。这些都说明了满清不敢与明朝正面交锋的原因。

关于明朝为何灭亡,我认为是两线作战拖的。如果没有流寇,明朝完全可以腾出一只手,集中全部火力去弄满清,毕竟崇祯不是万历,不是天启,以他的脾气和性格是绝对可以做得到的,而以明朝的实力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崇祯皇帝 事必亲恭发愤图强 为什么会亡国落了个上吊的下场

明亡之我见

首先是统治思想的错误,崇祯对于明后期天子传说的失效头脑不清,没有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想摆正应该学习同时代的大不列颠。崇祯对外一味求战,对内加重税赋,事实上也没有能够建立有效的内阁,兵部等结构。这里也有统治方法的错误,实际上崇祯自己就应该是一个兵部尚书,而不应在授权与人。这里有deligation的错误。袁崇焕其实是失效的统治思想下产生的大臣,自大而没有受到有效制约。

其次是战略错误,对于后金采取的战略目标是灭,而不是战和兼容,其实以前历史上和亲的战略数不胜数,但是到了大明天子那儿怎么就不行了呢,大概统治思想上的程朱理学成了俈侄。再有既然毛人龙那么厉害,就应该成为一柄利剑,应该采取赐美女等手段加以笼络,也可以包括他手下的大将,然后再在其中建立有效的间谍制度,该间谍系统应该为毛文龙所容忍,只为军事统计之目的,对毛文龙不应该采取给饷的办法,而是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最惠国待遇,比如用高价买其从后金夺来的马匹,让毛文龙从后金抢夺物质,再利用其与后金的可能贸易进一步削弱后金的战斗力。当时其实制海权在中央手中,还可用质子等手段,所以这个战略意图是有可能达到的。其本质就是与后金的后方与其争夺人才,物质,土地。

战略的错误也包括陆路防线的错误,在袁崇焕之前针对后金军事力量的强大机动性采取了建立突入阵地的策略,这一策略似乎是有效的,但是袁崇焕过于迷信这一战略,用了更大的物资力量建立更突出的阵地,结果导致后金避开这一线据点,而直接袭击北京。再后来也主要因为阵地太长及本身机动性不好而被逐一击垮。

再者对付义军也不对,可能的办法是剿抚结合,一受抚就把他们送到毛文龙那里去,增加附属国的力量,也防止再次生变。再说李自成是当时的失业人员,所以也要控制失业。

再者对付后金应该采取一定的和议,即给予一定的生存权,即一定程度的停战,但毛人龙不在此列。如此则力量消长必然不同。

总之,明末与后金的较量是统治思想,国力和军事力量机动性的较量,若此若干策施行,相信结果大不相同。

历史上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

因为主力调去辽东平叛其全军覆没;孙传庭第二次复出之时,手里只有几千老弱病残;崇祯皇帝态度犹疑不决。

崇祯皇帝把能征善战的陕兵调去辽东平叛了,又在松山之战中全军覆没。至此,明廷北方已无能战之兵。孙传庭当时极力反对崇祯这一决策,力主攘外必先安内,崇祯皇帝大怒,还将孙投入大狱。孙传庭第二次复出之时,手里只有几千老弱病残,又缺少后勤训练,自然一触即溃,孙将军也马革裹尸,以身报国。

崇祯皇帝态度犹疑不决,不能接受洪承畴和孙传庭的正确意见,对李闯时剿时抚。李闯一会儿投降,一会儿又叛了,叛军的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彻底解决。随着官军实力的消解,自身实力不断壮大。

孙传庭在粮草匮乏,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守潼关,准备暂时不与闯军交锋避其锋茫,等待朝廷补给,崇祯逼其迎战闯军,无奈之下孙传庭只得率军出战,大军出关后从陕西入河南与总兵陈永福并肩作战。

刚开始还算顺利,李自成诱敌深入派小股军队引诱明军深入,孙传庭一路追去逢敌必胜,追至河南郏县,襄城一带,天降大雨,孙传庭部过分依赖火车营。

所谓火车营乃孙传庭首创,将大炮架于战车之上守备后勤能力极强但机动性较差,柿园一战,大雨滂沱,道路泥泞,火车营行动极为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明军的行军速度,火器受潮,无法使用,李自成趁官兵人困马乏之机四面出击,大破火车营。

这一战孙传庭的陕西王牌军基本报销,明军伤4万余人,伤亡惨重,孙传庭沧惶回撤潼关,李自成率军猛追,孙传庭麾下总兵白广恩,高杰等部迅速崩溃,潼关破,孙传庭自知无力回天与副使乔迁高冲入农民军阵中,力战而,嗟尔明朝,气数尽矣。

孙传庭

孙传庭(1593年5月21日—1643年11月16日),字伯雅,号白谷,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末年大臣。

孙传庭于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郎中,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而弃官归乡,赋闲近十年之久。

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吊崇祯皇帝的“歪脖子树”,300多年过去了,现状如何?

公元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兵部尚书在没有做任何像样抵抗的情况下便开城投降,城池陷落。

绝望中的崇祯皇帝下令让后宫嫔妃全部自尽,安排太监带领自己的三位皇子出逃,在极度失落的情况下砍断女儿长平公主的一条手臂。在做完了这一切事情之后,在亲信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上了景山,找了一棵老歪脖子树,上吊自尽,结束了大明三百年的历史。

其实总体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讲,崇祯并不算是一个昏聩之君,史料记载崇祯非常勤政,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奏章,二十几岁头发就已经近乎全白,长期的朝政压力让他不堪重负。在生活上极度崇尚节俭,他穿的衣服都是皇后做的,有的甚至打了补丁,走路的时候要慢慢走,因为担心里面的棉絮会飞出来。常常出于军事的需要,从自己的私库里调拨白银来接济军饷,因为国库空虚。

在他刚刚即位的时候,大明王朝可以说已经是风雨飘摇了,他的哥哥天启皇帝宠幸太监魏忠贤,整个朝野上下乌烟瘴气,百姓可以说是怨声载道。留给崇祯的是一个烂摊子,于是他选择隐忍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一举铲除了阉党,朝廷上下政局为之焕然一新。

但是这样也使得文官集团的势力过于膨胀,开始有些对皇权造成威胁,再者就是辽东的战局开始恶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流贼一直是明朝末年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李自成 张献忠四处流窜攻城,对中原地区的民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自崇祯元年到崇祯八年,关陕地区和河南中原地区连续八年大旱,局部地区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朝廷因为拨不出赈灾款,百姓纷纷起来造反,在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的时候关外的后金也时常侵略,使得明朝顾此失彼,每当农民起义刚刚有点好转,关外的后金就会入侵,每当精锐被抽调到辽东对付后金军队,农民起义就会灰复燃,李自成的起义军因此迅速扩大,终于在崇祯十七年打出了口号?嗟尔明朝,气数已尽?,一路北上,明朝官军全部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一路顺利,直到打到了北京城下。

在此之前,崇祯拒绝了大臣效法宋朝南渡的提议,决心遵循祖制实行天子守国门,君王社稷的国策,调山海关宁远一线的吴三桂火速进京勤王,准备和李自成进行决战,然而吴三桂拥兵自重,迟滞不前,从山海关到北京只要两天两夜的行军,吴三桂走了半个月也没有到达,导致北京城最终沦陷,皇族嫔妃几乎全部节。而吴三桂本人也在不久之后投降清军,做了可耻的汉奸。

顺治皇帝入关之后,认为这棵树见证了大明的灭亡,以及大清的崛起,便把这棵树保留了下来,用以警醒后代子孙。同时为了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下令把这棵树用铁链子锁起来,称之为罪槐,因为它害了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

崇祯后留下遗言,朕任贼分尸,无言见祖宗,勿要伤害百姓一人,尸体被农民军拖到东华门示众,李自成毫不尊重前朝皇帝的遗体,随后流贼在北京城烧杀抢掠。

景山上的那棵见证了这一切,历史沧桑的巨变以及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更有李自成的溃败,如今景山上的那棵树只能供后人凭吊,追忆过往的种种,如今也成为了一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