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2.扬汤止沸是什么意思

3.薪和火的成语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扬汤止沸和抱薪救火的区别-扬汤止沸下一句

 《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中的词语?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它的读音,正反义词,英文翻译以及造句吧。这下子你一定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个词语。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拼音:b?o xīn ji? huǒ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祸患扩大。也作?抱薪就焚?、?抱薪趋火?。

 出自:《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示例:宋?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长空天下之事继而不已,以致于此,虽力挑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褒贬:贬义词

 英语: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situation even worse

 抱薪救火的近义词

 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引足救经 适得其反 南辕北辙 负薪救火 扬汤止沸 揠苗助长

 事与愿违 以火救火 弄巧成拙 雪上加霜 拔苗助长 背道而驰 急于求成 戴盆望天

 画蛇添足 欲速不达 掩耳盗铃

 抱薪救火的反义词

 雪中送炭 根除祸患 釜底抽薪 灭火去薪 循序渐进 殊途同归 歪打正着 画龙点睛

 因祸得福 弄假成真 如愿以偿 尽如人意 称心如意

 抱薪救火造句

 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你这种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走向歪路。

 当今社会,抱薪救火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造成社会腐败的根源之一。

 抱头鼠窜是什么意思

 拼音:b?o t?u shǔ cu?n

 解释:窜:逃匿。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苍黄逃跑的狼狈相。

 出自:《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示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吓得这些人一个个~而逃。?

 语法:连动式;含贬义,形容逃跑时狼狈相

 褒贬:贬义词

 英语:scamper off like a frightened rat ;cover one's face and creep away;cover one's head and scurry away like a rat to its hole;

 成语辨析

 正音:?窜?字不能读作?cuān?

 抱头鼠窜的近义词

 望风而逃 落荒而逃 逃之夭夭 捧头鼠窜 狼狈而逃 溜之大吉

 如鸟兽散 远走高飞 席卷而逃

 抱头鼠窜的反义词

 大摇大摆 得胜班师 镇定自如 负偶顽抗

 抱头鼠窜造句

 我军大败敌军,残余的敌军势力抱头鼠窜。

 我英勇的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

 那家伙被人识破把戏,不得不抱头鼠窜,逃之夭夭了。

 盗窃团伙得到警察到来的消息后,都抱头鼠窜了。

扬汤止沸是什么意思

扬汤止沸的解释 [ineffectual remedy as one who tries to stop water from boiling by scooping it up and pouring it back] 把沸水舀起来再倒 回去 ,以图阻止住 沸腾 。 比喻 不 成功 的补救办法,办法不 彻底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 详细解释 (1).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 制止 水的沸滚。喻治标而不治本。语出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 :“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 卓 未至, 进 败” 裴松之 注引 《典略》 载 卓 表:“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明史·刘体乾传》 :“二冗既革,国计自裕。舍是,而督逋、增赋,是扬汤止沸也。” 清 吴樾 《意见书》 :“欲救亡而思扶 满 ,真是扬汤止沸,抱薪救火。” (2).喻救急。 《三国志·魏志·刘廙传》 :“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 乾坤 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燋烂。” 清 钮琇 《觚賸·惠士陈言》 :“以致鱼泣釜中,未见扬汤止沸;猿啼树里,更逢遭火烧林。” 词语分解 扬的解释 扬 (扬) á 簸动,向上播散:扬水。扬场(俷 )。扬汤止沸。 高举,向上:扬手。扬帆。趾高气扬。扬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 飘扬 。 称颂, 传播 :扬言。扬威。颂扬。扬弃。扬名。 姓。 抑 笔画数:; 部 沸的解释 沸 è 开,滚,液体受热到 一定 温度时,内部发 生气 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沸腾(亦喻事物蓬 勃发 展或情绪高涨)。 沸反盈天 ( 形容 人声 喧闹 ,乱成一片)。 人声鼎沸 。 波涌的样子:沸郁(a.翻涌

薪和火的成语

中国的成语是中古文化的瑰宝,以下是我跟大家分享关于薪和火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厝火积薪

[ cuò huǒ jī xīn ]

厝:放置;薪:柴草。 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出 处

明·张岱《越绝诗小序》:“积薪厝火;其焰立见;革除之际;已食其报矣。”

例 句

既同处~之会,当愈励挥戈返日之忠。

抱薪救火

[ bào xīn jiù huǒ ]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 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例 句

1. 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吗?

近反义词

近义词:抱薪救焚 掘地寻天 负薪救火 适得其反 扬汤止沸 引足救经 南辕北辙 饮鸩止渴 火上浇油 披麻救火 把薪助火

反义词:釜底抽薪 拔本塞源 根除祸患 雪中送炭

典 故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绝薪止火

[ jué xīn zhǐ huǒ ]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出 处

《吕氏春秋·尽数》:“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 汉·枚乘《上书谏吴书》:“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抱火厝薪

[ bào huǒ cuò xīn ]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出 处

语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火传穷薪

[ huǒ chuán qióng xīn ]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 处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例 句

当日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遣求书之使,收拾余烬,~,辛苦而有之,以遗后人。 ★清·李慈铭《虚集斋学古文》

把薪助火

[ bǎ xīn zhù huǒ ]

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近义词 抱薪救火

火引冰薪

[ huǒ yǐn bīng xīn ]

用火引燃冰冷的薪柴。 常比喻用温情感动性格孤僻冰冷的人。

释义

火引冰薪,读音是huǒ yǐn bīng xīn,是一个成语,解释为用火引燃冰冷的薪柴;常比喻用温情感动性格孤僻冰冷的人。

薪烬火传

[ xīn jìn huǒ chuán ]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出 处

《管子传·自序》

近义词 薪尽火传

解释:

薪烬火传,是汉语词汇,拼音是xīn jìn huǒ chuán,是指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厝薪于火

[ cuò xīn yú huǒ ]

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出 处

《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

释义

报错

厝薪于火,拼音,cuò xīn yú huǒ,出自《清史稿·诸王》,释义,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救火投薪

[ jiù huǒ tóu xīn ]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出 处

《邓析子·无厚篇》:“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