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原文
1.“扬汤止沸未若釜底抽薪”的上联是什么,以及该副对联的出处、现代意义?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上一句
3.明兰的战略思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帮她打赢两场硬仗
4.“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分别是什么意思?
“扬汤止沸未若釜底抽薪”的上联是什么,以及该副对联的出处、现代意义?
这不是对联,没有上联。此语出自东汉 董卓《上何进书》 :“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取薪。”
“釜底抽薪”。后来北齐史学家魏收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中也有 :“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扬汤止沸就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釜底抽薪,就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上一句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上一句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本意是说,你站在河塘边,与其急切地期盼着、幻想着鱼儿到手,还不如回去下功夫结好渔网,这样就不愁得不到鱼。
见于《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意思是说,汉朝希望国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原因在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就是没有在观念上、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
于是他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训,来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意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扩展资料: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辨析:
①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
②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
汉朝希望国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原因在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就是没有在观念上、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
于是他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训,来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典故,也告诫人们,在目的与手段之间。例如,我们的目的是打鱼,但只有“退”而织好网,才有可能得到鱼。
这里,“退”字很重要,“退”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暂时搁置起来,先去努力解决手段的问题,就如同我们要过河,得首先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一样。
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了,会有羡慕之心,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羡慕是不行的,应该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领,探寻致富的途径,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这就是“退而结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百度百科-扬汤止沸
明兰的战略思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帮她打赢两场硬仗
再刷《知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明兰在面对棘手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说一句话,那就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那么什么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呢?
这句话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文: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意思是,舀起锅里的热水扬一下,可以暂时止住水沸,不一会儿还是会沸腾起来,而把锅底的柴火抽走,才能让水停止沸腾。
比喻,事情治标不治本,住不住问题的关键,解决不了问题。
明兰,之所以有很强的办事能力,跟她的这个战略思维是离不开的,她懂得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所以,解决问题总是快准狠。
她这个战略思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帮她打赢两场硬仗。
一场是宥阳老家帮淑兰姐姐跟孙秀才和离,另一场是对付小秦氏塞到她府上的刁钻奴仆。
下面,我们来一件一件的分析,看看明兰是如何运用这个战略思维,指导自己行动的,拿起小本本赶紧学习吧!学会了,我们也会变得像明兰一样厉害呢。
一、宥阳老家,帮淑兰姐姐跟孙秀才和离
明兰跟祖母去宥阳老家散心,正好碰见淑兰姐姐被婆家欺负。
淑兰嫁给了孙秀才,孙秀才家境贫寒,人品堪忧,嘴里仁义道德,却一直干着有辱斯文的事儿。尤其一喝酒,更是丢人丢到姥姥家。
淑兰一成亲,就被婆婆扣在自己的屋里伺候,两口子一个月最多同房一次,婆家还怪她不能生孩子。
所以,孙秀才一直纳妾,自己说不过二十多个而已,尽管如此,还是贪得无厌,觉得良妾没滋味,出去找生孩子。
如今,怀上了他的孩子,却想着要入门。而盛家有家规,是不能跟互称姐妹,共侍一夫的。
淑兰到娘家哭诉,娘家还想像以前一样,给钱给东西,平息这件事儿。
可是,孙秀才好不容易有了后,一定要让进门。他之所以这么牛气冲天,就是摸准了盛家不敢跟他们撕破脸的脉。
花着盛家的钱,用着盛家的奴仆,还这么欺负人,明兰看不过去了,出手相助。明兰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首先,她让品兰把盛家的奴仆都叫回盛家,陪嫁的东西也都收回来,铺子、田产也都收回来,先断了孙家的收入。
没有奴仆伺候,还得伺候怀孕的,孙家婆婆苦不堪言。自从盛家断了钱财,孙秀才整日谈论诗词的狐朋狗友也全部离他而去。
孙秀才母子,狗急跳墙,召集孙家长辈,去盛家说理,一口咬定要休妻,还得是盛家还了大姑娘的嫁妆才同意,和离不可能。
盛家人的理,跟这对无赖母子怎么也讲不清楚。真的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啊!
可是盛家人,也坚持最后的底线,去母留子是最底线了。孙秀才还是坚决不同意。想要淑兰一辈子都逃不出,他家这个火坑。
明兰只能,带着品兰和贺弘文,去找千金阁的妈妈,买花娘的籍契。那花娘的籍契去跟孙秀才谈判,最后,给了孙秀才一半淑兰的嫁妆才换来和离。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从一开始盛家的做法就错了,他们总是想着用金钱去解决问题,孙秀才一闹,就给些铺子,正所谓欲壑难填,孙秀才的胃口,都是被盛家喂大的。盛家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扬汤止沸。
如果,他们能够有明兰一样的战略思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一开始就能治住孙秀才,也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
幸好,明兰来了,否则,淑兰的日子得多难熬啊!
我们生活中,不会总是遇见像明兰一样的贵人,所以,我们要学会明兰的战略思维,成为自己的贵人。
遇见事情,多念叨几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仔仔细细想清楚,问题的关键。
抓住问题的关键,直击病灶,一下子解决。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解决不了,而是我们思考的方向不对,永远记得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二、对付小秦氏塞到府里的刁钻奴仆
明兰跟顾廷烨大婚后,就分府另住了,婆母小秦氏以及四房、五房的婶婶都给她送来了刁钻的奴仆,第一可以给明兰添乱,第二也是自己的眼线。
对此,明兰当然看得很清楚,顾廷烨说:“如果看着烦,我就把她们都发卖打发了!”
明兰说:“那岂不是给你落个不孝、苛待下人的罪名!”
明兰知道,打发一个人容易,可是既能全部拔掉这些眼线,又让别人说不出什么来,这就有些难了。问题虽然难以处理,可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在处理这些刁钻奴仆的时候,明兰还是用她的战略思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与其一个个收拾,不如一窝端了,一劳永逸。
她的步骤是:
第一,仔细盘查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登记造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她了解到最棘手的就是赖妈妈。
第二,她让赖妈妈继续管着府中肥差,采买。
第三,故意纵容家里奴仆吵架,得个管家不严的名声,纵得大家都无法无天。
第四,让常嬷嬷请四房、五房来的妈妈吃酒,表明大娘子不喜欢赖妈妈,让她们帮忙拉下马,成为自己人。
第五,就是收网,处理打架的妈妈们,全部赶到庄子上。
剩下两个漏网之鱼,就是赖妈妈的两个女儿,明月、如月,是小秦氏派过去勾引顾廷烨的。
明兰先是晾着她们,然后,放明月去庄子上看望被打得很惨的赖妈妈。
赖妈妈人虽刁钻,还是很为女儿着想的,她们是受迫于小秦氏才来勾引顾廷烨的,为的就是离间她们夫妻的感情。
可是,明月眼见顾廷烨对明兰的宠爱,她根本没有机会成为小娘。她娘给她指了条明路,让她去求明兰,给条活路。她们母女三人愿意远走他乡。
到此为止,明兰彻底解决了府上的奸细。
明兰就是看到问题的本质,利用人性贪、和嫉妒的特点,靠下人间自己的争斗,解决了麻烦,真的是有智慧啊!
大家别瞧不起这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会用。只有把这个理念深深植入脑海中,才能为我所用。
现实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简直五花八门,有时候是一团乱麻,我们很容易,还没看清楚问题,就自乱阵脚了。
这时候,一定要牢牢记住,明兰说的这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好好想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什么是扬汤止沸,什么是釜底抽薪。好好捋清楚,一切将迎刃而解。
淑兰跟孙秀才和离这件事,关键的是搞定孙秀才,如何搞定他呢?给钱财平息是扬汤止沸,是助长他的嚣张气焰,而断了他的钱财,才是釜底抽薪,才能真的治住他。
清理小秦氏送来的刁仆,关键的是不落人口实,还得全部铲除,训斥几句是扬汤止沸,抓住错处一并打发,才是釜底抽薪。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思维呢?
举个例子,比如有人说我们的坏话,破坏我们的名声。我们一遍一遍的跟别人解释,就是扬汤止沸,如果我们好好的完善自己,并且使劲的去夸那些诋毁我们的人,那么谣言不攻自破,这便是釜底抽薪。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找到问题的关键,解决它,这就是精髓。你学到了吗?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分别是什么意思?
扬汤止沸,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g tāng zhǐ fèi,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三国志·魏书·刘廙传》。
釜底抽薪,汉语成语,拼音是 fǔ dǐ chōu xīn,意思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
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
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
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