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声赋文言文题目

2.关于子敬的文言文

3.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4.陈继军的大丰市语文老师

5.文言文荀巨伯探友启示答案

秋声赋文言文题目

人琴俱亡赏析-人琴俱亡古诗文网

1. 苏轼秋声赋文言文答案

《秋声赋》练习检测 答案一、文学常识:(2分)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文言词汇整理:(64分)1、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清明:清朗明净(2)物过盛而当杀 当杀:必定衰败(3)黟然黑者为星星 星星:点点白发2、说明句中活用现象并作解释:(1)欧阳子方夜读书 夜:名作状,在夜里(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实:名作动,结果实(3)百忧感其心 感:使有感触(4)万事劳其形 劳:使劳累3、解释其他重点字词:(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悚然:惊恐的样子(2)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疾走:快跑(3)乃其一气之余烈 余烈:余威(4)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中:心中。摇:损耗。

(5)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戕贼:伤害(6)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但闻:只听说(7)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砭:刺(8)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霏:浓密的样子(9)欧阳子方夜读书 方:正4、解释虚词:而(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表修饰连词(2)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表并列连词,并且(3)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表并列连词,并且(4)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表承接连词,就(5)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 表承接连词,就百度文库用户有奖调查1/3(6)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表修饰连词者(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表定语后置,助词(2)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代词,代指头发(3)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表判断语气,助词以(1)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以,并列连词,相当于“而”(2)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以:介词,把(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以:介词,凭,用之(1)盖夫秋之为状也 之:表去独,不译(2)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之:代词,指代秋风(3)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之:助词,的(4)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之:去独,不译三、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5分)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定语后置)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判断句)3、商,伤也。 (判断句)4、夫秋,刑官也。

(判断句)5、胡为而来哉? (介宾前置句)四、翻译句子:(13分)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2分)——听到有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不禁惊恐地侧耳倾听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3分)——各种忧伤的事情使他的心绪生发感触,无穷无尽的事情让他的身体疲惫劳累,在内心有所触动,就必然会损耗他的精气。3、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3分)——更何况还要思考那些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那些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当然就会使他那红润青春的面容变得像枯木一样苍老,乌黑发亮的头发中出现星星白发。

4、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3分) ——(夏天)繁茂的绿草彼此争盛,欣欣向荣;高大的树木青翠茂盛,令人愉悦。草被秋风拂过便变了颜色,树遭遇秋风便叶子飘零。

5、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2分)2/3——它们之所以衰败零落是因为秋气的余威。

五、读课文,回答问题(要点):(12分)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什么景物?怎样描绘的?这样写表达好处是什么? (3分) 答:秋声。从听觉角度,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秋声气势汹涌,来势猛烈。

形象化的比喻,借有形描绘无形,化虚为实,写出了秋声之形,引出作者的悲秋之情。2. 第二自然段在描写秋声之外,还写了些什么?这与写秋声有怎样的联系?(3分)答:秋色惨淡,秋容清明,秋意萧条,山川寂寥,秋气凛冽摧败草木,秋心肃杀,秋乐悲伤。

烘托秋声之悲,衬出欧阳子内心之悲凉。3.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从聆听秋声中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3分) 答: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而人生,悲秋伤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人事忧劳对人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草木的摧残。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要与人争荣。

作者透悟人生,渴望超然尘外,心境淡泊。4. 文中两次写“童子”、文末写“虫声”有何妙处?(3分)答:以童子少不更事、不解风情反衬欧阳子历经沧桑、感慨良多;以秋虫唧唧烘托欧阳子心境悲凉孤寂。

2. 求《秋声赋》文言知识整理急用

秋声赋一、通假字1、忽奔腾而砰湃(砰湃 通 澎湃)2、有动于中(中 通 衷)二、古今异义1、如赴敌之兵(兵 古:军队 今:士兵)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古:自然 今:天空)3、金铁皆鸣(金铁 古:兵器 今:金属名)三、一词多义1、既 物既老而悲伤(已经,……以后)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2、金 金铁皆鸣(金属,引申为武器)于行用金(五行之一)请献十金(汉以后银一两为一金)3、及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到达)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三、词类活用1、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2、春生秋实(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3、四无人声(四,数词作名词,四处)4、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

3. 《秋声赋》全文解释

《秋声赋》赏析 《秋声赋》是欧阳修于嘉祐四年(1059)任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时所作。

当时他53岁,经过近三十年的宦途起伏黜陟的生涯,其间的人生感受很多。秋夜触景伤怀,遂赋以成篇。

文章是借赋秋声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全文分作四段。

第一段,紧扣题目,从听觉上写秋声。作者夜间挑灯读书,万籁俱寂之时,忽“闻有声自西南来者”,不禁为之“悚然”谛听,仔细辨别、探寻是什么声音,来自何方。

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比喻表现声音的由远及进、由弱而强,“初淅沥以潇飒”,如秋雨潇潇;“忽奔腾而砰湃”,如江河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像惊涛骇浪,急风暴雨;“其触于物也”,好比战士奔赴战场,听不见喧哗,惟有马蹄声碎,人行声急。作者通过这些比喻,把无形无影、不可捉摸的秋声,具体化、形象化了。

然循声追踪,童子却回答说:“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文章至此一顿,犹如深境探幽,意味无穷。

第二段,再进一步,从视觉上写秋声,并将秋这一自然节气和社会、人生相联系。作者从童子所说的“声在树间”,辨析出“此秋声也”,然后以目之所见叙说“秋之为状”,从色、容、气、意四方面把秋天肃杀的景象写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其为声也才能具有“凄凄切切,呼号奋发”的威力,使万物“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以上皆写秋声。以下写秋与社会现象的关系,秋天属阴,行刑待秋而决、征伐待秋而举,乐有属西方的商调,律有属七月的夷则,商为哀伤,夷为杀戮。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物当春而萌生,及秋而衰残。依自然规律,到了秋季即“物过盛而当杀”,而秋声和乐调的商声也使人感到“物既老而悲伤”,则是顺理成章的了。

这段叙述,既有形象的比喻,又有理性的分析,所表现的秋声,动人心弦! 第三段,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感慨。“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何况为万物之灵的人呢?“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草木是由外在力量的摧残而败落,而人除了与万物“春生秋实”的自然规律相同,经历着由青春少年到衰老亡的过程外,还有内在的因素的侵扰,即“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并且“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对客观条件不允许、个人智力达不到的事情硬要去寻找、追求,怎能不“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呢?自己“非金石之质”,既无法“与草木争荣”,又“何恨乎秋声”?无限感慨、愤懑之情洋溢于纸笔之间。

最末一段,作者对童子讲了一番道理之后,竟发现童子并不感兴趣,已经“垂头而睡”。秋夜又恢复到“四无人声”的境界,和先前一样寂静。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唧唧虫声即秋声,自己的叹息又何尝不是秋声! 这篇作品是通过赋“秋声”抒发自己的人生体验,他特别强调秋天肃杀、悲凉的特点和对万物的摧残,由此感慨流光易失,生命短促,自然的力量无法抗拒,自己应当安时随分,顺应自然。这种认识和情调蕴含着他经过大半生政治波折之后,一种希求解脱、随遇而安的心灵境界。

本文以秋声发端,描绘了暮秋山川寂寥、草木凋零的萧条景象,借此抒发了人生易老的悲秋情怀,凝聚了宦海沉浮、人事忧劳、形神渐衰的飘零之感,其中既有理想不得实现、宏图难展的感慨,又流露出无为无忧、超然物外的老庄思想。 文章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大量运用精妙的形象比喻。

文章通过形象的比喻,使无形、无色的秋声,成为可听、可见、可感的具体、生动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像声、状物和驾御语言的能力。其艺术特点之二,是以景物喻人。

以秋声使无情的草木“摧败零落”,比喻人生坎坷、忧愁劳顿使有情之人衰老、颓唐。把秋声、秋景和作者自己的秋感融合在一起,自然贴切。

以景抒情,情与景泯和无间,使文章达到了优美、和谐、深刻感人的境界。 本文篇幅不长,但结构上摇曳多姿,层层推进。

开头一段写“秋声”,侧重于从听觉来写,第二段写“秋意”,侧重于从视觉来写,第三段把“秋意”和“人生”合到一起写,侧重从感悟上来写。这样写来,不仅把秋声写得鲜明生动,而且从秋声中发掘出意趣和哲理,并最后达到了“秋心”与“人心”的和谐统一,较好地表现了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自我调适的旨趣。

译文: 秋声赋译文 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

4. 题目有秋字的古文

秋声赋 北宋 ·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5. 求200个文言文题目,注意只要题目,不要文章.如果给全了,追加10分

1、童趣(沈复) 2、《论语》十则 3观沧海(曹操) 4次北固山下(王湾)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6西江月(辛弃疾)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8山市(蒲松龄) 9《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智子疑邻 11塞翁失马 12、伤仲永(王安石) 13、木兰诗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15、口技(林嗣环) 16夸父逐日 《山海经》 17两小儿辩日 《列子》 18、*狼(蒲松龄) 19、桃花源记(陶渊明) 20陋室铭(刘禹锡) 21爱莲说(周敦颐) 22、核舟记(魏学洢) 23、大道之行也(《礼记》) 24、杜甫诗三首 望岳 25春望 26石壕吏 27、三峡(郦道元) 28、短文两篇 29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30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31、观潮(周密) 32、湖心亭看雪(张岱) 33、归园田居(陶渊明) 34使至塞上(王维) 35渡荆门送别(李白) 36登黄鹤楼 37、与朱元思书(吴均) 38、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39、马说(韩愈) 4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41、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2赤壁(杜牧) 43过零丁洋(文天祥)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46、小石潭记(柳宗元) 47、岳阳楼记(范仲淹) 48、醉翁亭记(欧阳修) 49、满井游记(袁宏道) 50、饮酒(其五)(陶渊明) 51行路难(其一)(李白) 5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5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54己亥杂诗(龚自珍) 55、陈涉世家(司马迁) 56、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57、隆中对(陈寿) 58、出师表(诸葛亮) 59望江南(温庭筠) 60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1渔家傲(范仲淹) 6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63武陵春(李清照) 64、公输 《墨子》 65、《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于安乐 66、鱼我所欲也 《孟子》 67、《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68、曹刿论战 《左传》 69、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70、愚公移山 《列子》 71、《诗经》两首 关睢 72蒹葭 73《幼时记趣》 74题破山寺后禅院 75虞美人 76浣溪沙 7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张愈) 78秋词 79十五夜望月 80过故人庄 81一剪梅 82游山西村 83 《梦溪笔谈二则》 84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85迢迢牵牛星 8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7登岳阳楼 (孟浩然) 88《赵普》 89《于园》 90蝉 91孤雁 92鹧鸪 93《人琴俱亡》 94观刈麦 95破阵子 96黄鹤楼 9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8《晏子使楚》 99泊秦淮 10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1夜雨寄北 102登飞来峰 103《治水必躬亲》 104雁门太守行 105别云间 106论诗 107《竹溪记》 108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09《活板》 110无题 111捕蛇者说(柳宗元) 112墨池记 113《烛之武退秦师》 114、《荆轲刺秦王》 115、《卫风?氓》* 116、《离骚》 117、《涉江采芙蓉》 118《短歌行》 119、《兰亭集序》 120《赤壁赋》 121、《游褒禅山记》 122、《孔雀东南飞》 123、《蜀道难》 124、《秋兴八首》 125、《咏怀古迹》 126、《登高》 127、《琵琶行》 128、《寡人之于国也》 129、《劝学》 130、《过秦论》 131、《锦瑟》 132*、《马嵬》 133、《师说》 134、《念奴娇?赤壁怀古》 13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3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3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8、《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39、《声声慢?寻寻觅觅》 140、《廉颇蔺相如列传》 141、《长亭送别?碧云天》 142、《望海潮?东南形胜》* 143、《雨霖铃?寒蝉凄切》 144、《归去来兮辞》 145、《滕王阁序》 146、《陈情表》 147、《逍遥游》 148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149六国论(苏洵) 150、阿房宫赋(杜牧) 151、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152五人墓碑记(张溥) 15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54鸿门宴(司马迁) 155秋水(庄子) 156非攻(墨子) 157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58 秋声赋(欧阳修) 159项脊轩志(归有光) 160报任安书(司马迁) 161渔父《楚辞》 162勾践灭吴(节选) 163触龙说赵太后 164伶官传序 165石钟山记 166登泰山记 167病梅馆记 166秦风?无衣 167邶风?静女 168梦游天姥吟留别 169山居秋暝 170蜀相 171书愤(陆游) 172扬州慢 173祭十二郎文 174促织(蒲松龄) 175柳毅传 176将进酒 177兵车行 178客至 179旅夜书怀 180阁夜 181齐桓晋文之事 182庄暴见孟子 183孟子见梁襄王 184齐人有一妻一妾 185奕秋 186屈原列传 187信陵君窃符救赵 188愚溪诗序 189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190浪陶沙(李煜) 191菩萨蛮(温庭筠) 192过华清宫(杜牧) 193湘夫人(屈原) 194虎丘记(袁宏道) 195哀江南(孔尚任) 196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97 周郑交质 左传 198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199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200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201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202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203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204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205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206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207 子鱼论战 左传 208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209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210 展喜犒师 左传 211 蹇叔哭师 左传 212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213 。

6. 谁有 的原文和翻译/谢谢

秋 声 赋 欧阳修 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译 文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 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

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7. 求300字到400字的文言文,要古人写的,要有题目和作者

什么方面的都可以吗?

秋声赋

(北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钅从)鏦(钅从)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关于子敬的文言文

1. 子敬兄弟见郗公文言文翻译

王子敬兄弟见郗公郗公即郗愔。郗愔与王子敬兄弟是舅甥关系。 ,蹑履履是一种用草、麻、皮、丝之类制成的单底鞋子,可供正式场合穿着。 问讯,甚修外生礼。及嘉宾嘉宾即郗超,郗的长子。,皆箸高屐屐魏晋南北朝期间,木屐主要用来登山,或在家中不见宾客时穿着。由于不是正服,外出或见长辈时穿着木屐是不礼貌的。,仪容轻慢。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 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宾不,鼠辈鼠辈骂人的话,等于说老鼠一类的东西。敢尔!”

译文

王子敬兄弟去见郗公时,穿着出客的鞋子,恭敬地问候,很注意做外甥的礼节。等到嘉宾后,则都穿着高高的木屐,神态马虎傲慢。郗公让他们坐,都说:“有事情,没时间坐。”他们走后,郗公感慨地说:“如果嘉宾不的话,这些该的小子哪敢这样!”

2. 古文译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yóu dǔ tòng yú

2.都、(病)重;一向,向来;为什么、总竟;是

3.(1)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2)就要轿子来去看丧事;

(3)一直走进去会在灵床上;

(4)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4.兄弟之情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这个故事表现了曹操过人的气质和才能,也把他极度的自私、猜疑和狠毒的个性特征深刻地揭示出来。

4. 与人琴俱亡和晏子使楚有关的文言文

人琴俱亡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注释: 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者的悲伤心情。

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王子猷:即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

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儿子。 俱:全,都; 亡:亡,不存在。

绝:气息终止,亡。 都:总,竟。

了:完全。 舆:轿子。

调:协调。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子敬先去世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他说话时竟完全不悲伤。

就要坐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停放尸体的床铺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晏子使楚原文: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解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以:因为。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贤、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王闻之: 之:这个消息,代“晏子将使楚”这件事。

宜:适合。 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习,熟练。

辞,言辞。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去。

今:现在。 方:将要。

何以也:即“以何也”,用什么方法呢? 以:用。 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 吾欲辱之:我想要羞辱他。

之,他,代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诣:到(尊长者那里去)。 曷:通“何”,什么。

为:相当于“于”,当。 过:经过。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避:离开。

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 徒:只,仅仅。

其实:他们的果实。 所以然者何:然:这样。

所以:……的原因。 对曰:下对上的回答。

固:本来。 得无:莫非。

使:派遣。 熙:通“嬉”,开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

翻译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因为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中进去。

晏子不肯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是从此门进去吧。”

迎接的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派遣你作使者”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连在一起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主张规矩,那些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不贤、没有德才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

5. 人琴俱亡文言文及带点字

人琴俱亡 刘义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南朝宋的文学家.2、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3、翻译下列句子.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译]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②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译]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了.4、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答]睹物思人,悼念者. 5、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答]一往情深 口若悬河望梅止渴等.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答]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答]“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9、课文开头写子猷“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答]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答]“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二:1.体会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赏析词语为:掷)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赏析词语为:恸绝)2.子猷去看望子敬,为何“取子敬琴弹”,而当“弦既不调”时,乃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你怎样理解子猷的行为?3.子猷为弟弟之“恸绝良久”,令人感动.如果你是子敬的家人,你将如何规劝子猷?4.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这反映了什么?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6.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7.子猷来到子敬家奔丧,坐在灵床上,弹子敬琴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8.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9.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10.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相隔的悲叹句吗?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吗?答案:1.(1)“掷”这一动作,表明子猷睹物思人,突出他内心的悲痛.(2)“恸绝”一词强烈地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2、“取子敬琴弹”是为了痛悼和纪念已经去的兄弟,而说的“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则是写出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所以弹不成曲调,体现兄弟情深.也包含着人琴俱亡的悲凉.3、子猷叔叔,人不能复生,您有重病在身,身体要紧,请节哀顺便吧!4.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了.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5.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6.“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7.略8.围绕“生病和悲痛”谈.9. 略《管宁割席》10.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1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___________ (2)何以都不闻消息___________(3)弦既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_______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3.(1)都 (2) 总,竟 (3) 协调 (4) 痛哭,极度悲哀14.(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2)(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15.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此时子猷想以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来表达痛苦与思念,等到”弦既不调”时,内心的悲痛无法排遣,所。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结束了,我们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对期末语文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借以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为下学期的改进做准备,分析结果如下:

1、命题指导思想

本次的期末测试考卷,整体来说质量非常高。考卷依据新课标精神,突出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来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等,题目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联系生活,立足基础,鼓励创新,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本试卷难度适中,适合对全体同学进行考查。

二、试卷结构特点分析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共26分,包括六个小题。

前两道题是选择题,共4分。考察字词的读音、字形。这道题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这两道题看似简单,其实也是往年考试中失分最多的两道题。因为涉及到多音字和形近字,学生最容易混淆,比如“龟裂”中的“龟”字的读音,还有“无所事事”中的“事事”两个字的写法等,最容易出错。

第三题是古诗文默写,共六句,8分。本册古诗词共有12首(包括《长征》在内),这道题考察了6首,其中前四小题是直接性默写,占4分;后两小题是理解性默写,也占4分。这道题除了考察学生对古诗文的背默情况,还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一般来说,字体潦草、笔画不清的,都会按照错误来处理。不过,古诗文默写题一般都包括一篇文言文的默写,比如《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游鱼和写月景的名句,今年却没有考察到,似乎有点不合适。

第四题是句子排序,2分。这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很难读出这些句子之间存在的顺序。不过,这也是最能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道题。

第五题是名著阅读,共6分。本册书推荐的名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此名著阅读题考察的也是这一本书,考察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写名著推荐语。这都是常考的题型,因为学生进行了全本书的认真阅读,因此应该掌握得很好。不过,这道名著阅读题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考察的内容过于笼统,很容易让一些不读书、只背考点的学生钻了空子。如果问题再细化一些,可能会更好的起到考察的作用。

第六题是综合性学习,共6分,提供了两则关于零食与健康的材料,让学生从中提取三条主要信息,并结合材料规劝喜欢吃零食的同学。这道题不仅考察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考察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道非常好的考题。

纵观整个“积累与运用”板块,体现了语文积累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以后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二)第二部分是现代文阅读,共28分,包括两篇文章,一篇是记叙文阅读《我的老师》,一篇是说明文阅读《动物的忧伤》。

《我的老师》共16分,其主题是歌颂刘老师对教学和对生活淳朴的爱和热烈的追求,共5个小题,分别考察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要求。

第一小题3分,问文章从哪几方面写我的老师,考察的是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二小题4分,考察的是人物分析,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第三小题2分,考察的是语言赏析,并指定了赏析的角度——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赏析。这三种题型在平时讲课文时都已经反复训练过,应该是比较简单的。第四小题4分,让学生分析结尾段的作用。这个应该是比较难的,可能学生只会简单地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之类的套话,而说不出其真正的作用。第五小题考察的是间接描写,并让学生模仿文段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段刻画人物的话。这道题3分,应该是整个阅读理解中最难的一道题了。它考察的知识点特别细,考完后我们班的前三名告诉我,说自己找不出文段中间接描写的语句。这和老师平常讲课时忽略了这些细节性的知识点有关。

整个记叙文阅读,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能力、语言感悟能力、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前三道题难度适中,后两道题稍有难度。这提醒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

第二个语段是《动物的忧伤》,共12分。这是一篇说明文,设计了4个小题,分别考察了说明文题目的作用、说明问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加点词能删掉吗?为什么?)说明顺序,最后一道题是从文中抽出了一段话,问这段话应该放在文中的什么位置。

说明文在这册书中并不突出,所以平时对说明文的训练也不多。但是在考试的复习中,老师们应该也专门设计了有关说明文的专题复习,给学生讲了有关说明文的这几种题型,也做了相应的题目训练,我想这篇说明文的阅读应该是可以拿高分的,毕竟说明文阅读的考题就这几类,而且几乎每一类题都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只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概括能力,都可以在说明文阅读中拿高分。不过最后一道题稍微有点难度,学生可能会失分。

整个说明文阅读,考察了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的掌握程度,设计的问题都是常考的题型,难度适宜。

(三) 第三部分是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篇文言文阅读,一篇古诗赏析。

文言文是《晏子使楚》,选取的课外比较篇目也是出自《晏子春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本册的文言文只有5篇,其中《治水必躬亲》是略读课文,从来不考试;《小石潭记》去年考过,因此只剩下了《晏子使楚》、《人琴俱亡》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三课了,因此考前对本册书中的文言文复习还是比较到位的。

文言文阅读共12分,4道小题。第一小题让学生选择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因为涉及到的文言词语比较多,因此有一定难度;第二小题翻译句子(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比较简单;第三小题考察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类比推理,是用填空的形式出现的,也比较简单;第四小题涉及到课外文言文的内容,稍微有点难度。不过,整个文言文阅读,难度不大,考察的范围也比较广。

古诗赏析考察的是《过零丁洋》,共2个小题,题型也都很常见——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句赏析,考察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及运用,难度不大。

(四)最后一个内容是作文,50分。

作文是两个题目任选其一,一个是以“我与 相遇”为题的半命题作文,一个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要求立意正确、思想健康、内容紧扣话题。作文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可以自由发挥,但是一定要写出自己与众不同之处。

总之,本次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命题是非常成功的,测试内容遵循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和基本理念,在一份语文试卷中力图体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会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的精

陈继军的大丰市语文老师

姓名: 陈继军(枫叶子)性别: 男

学历及职称: 大学本科 中学语文一级

个人网站: 语文资源查询中心

工作简历

1997、8――2005、12 沈灶中学

2006、2――2010、8 大丰市初级中学

2010、9--现在 苏州高新区 1、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之友》《教研参考》以及中学生学习报语文周刊、语文学习报、语文周报、学习周报、求是报、升学指导报等报刊、杂志上文章、试题、阅读等近百篇。并当选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封面人物。参加国家级课题“创作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研究。《行进在铁轨上的马车——反思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级、区级一、二等奖。主编教辅用书《中考档案》,《学科王》七下、八下,《周末总动员》九上、九下、《教材解析》九下、《暑假总动员》七年级、《五年中考、三年模拟》八下。  3、为中学生学习报(语文周刊)、语文学习报制作一百多个优秀课件,已经刻制成光盘全国发行,另有《中考文言文复习》《中考议论文复习》FLASH课件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建有个人网站:语文资源查询中心。参加大丰教育局网页制作专业比赛获得三等奖。

2、指导学生作文获奖、发表近百篇:2007-2008指导何琰《小鸭“哭”了,我也“哭”了》发表于《语文学习报》;《学生和“考”的不解之缘》发表于《初中生写作》,《枫叶让我陶醉》发表于《少年作文辅导》;《我的旅行》发表于《新语文学习》。《为睡眠设定目标》《奶奶在楼梯口等我》发表于作文评点报。《在双休日里》发表于《作文报》。2009――2011年指导韦红梅《爱,不需要言语》包智健《尴尬》发表于语文学习报,曹樱子《有一种生命让我感动》郝琦《有一种生命让我感动》发表于《升学指导报》;沈杨的《变化》发表于语文周刊。郝琦《三月转身离开》发表于《语文建设》;吴蕴《品味黑暗》包智健《爸爸,想说“爱你”不容易》发表于《美文阅读》《上课看**》发表于帅作文。吴洁《家有三鬼》陈俊峰《一路有你,一路有幸福》吴蕴《我们一家子》发表于《新语文活页》;吴蕴《分享》施康旖《我的青春我作主》发表于《作文周刊》。09、10年指导束越婕、袁子杰参加‘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三等奖。11年指导李靖、施康旖获“小荷杯作文”特等奖,另有郭永庆等8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11年指导杨奕华等15名同学发表文章于《中外少年》。12年有吴洁的《午夜照镜》发表于《新作文》,陈月的《父亲的目光》和梁欢的《忘记阳光的日子》发表于《美文周刊》陈俊峰的《牵挂》发表于《升学指导报》、另外有陈俊峰等近二十名同学获得一、二等奖等(更新中)

3、中篇小说《回家》获得首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教师文学奖小说类二等奖。中篇小说《将爱》发表于文学网站“榕树下”并被多家网站转载。参与策划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暑期“1+1”实践活动,并负责编写感悟集,课本剧《呼唤》获得大丰市教育局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汇演系统一等奖。 1、《告别梦的所在 留下唯美诗境》发表于2011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五期。并入选为该期封面人物。《做一名时尚的语文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八期。《例说课堂生成的“变数”和“定数”》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1-2期。

2、《众“成”皆备,美丽生成――漫谈“生成性模仿作文教学法”》发表于《教研参考》2011年第一期。

3、《语文课堂生成攻略连连看》发表于2012年《语文教学之友》第3期。

4、《羊的哲学,青春的方向》--《中外少年》2011年第6期 《成长的药寮》发表于《新作文》2012年第5期。

5、《奇哉、伟哉、美哉,天下第一楼》

6、《梦里沙场,寂寞英雄空舞剑》

7、《美的天籁,爱的挽歌》

8、《来自宇宙的微笑》

9、《巧用生花笔,添加腾龙色》

10、《意满富春江,情系山林处》

11、《巍巍中山陵,悠悠伟人魂》

12、《一曲英雄的赞歌》

13、《用智慧开启智慧的大门》

14、《“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15、《“科学小品文”自述》

16、《客观的解读,理性的思考》

17、《一首写满睿智的哲理诗》

18、《一身济世才,难销万古愁》

19、《铁血英雄相思泪》

20、《圣诞精神的呼唤》

21、《文贵乎情,情源于真》

22、《中国民俗文化的奇葩――地方戏》

23、《美文读品悟》

25、《乱红无情章台路》

26、《山载相思水载愁》

27、《一生精忠求报国,风波亭里“莫须有”》

28、《自古多情伤离别》

29、《曲调凄婉,语言清丽》

30、《禅意绘景,情意写别》

31、《漫漫无尽长安路,暮钟沉响倦鸟归》

33、《一颗红烛心,敢向水奔》

34、《客观的解读,理性的思考》

35、《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36、《口语交际——商讨“毕业晚会”活动方案》

37、《解密亲情》

38、《“得”与“失”的辨证学》

39、《散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40、《孝文化知多少》

41、《笑朽木成神,叹芸芸众生》

42、《冬日恋歌》

43、《时文赏析》

44、《经典阅读》

45、《美文赏析》

46、《描写细腻,情深意长》

47、《动静结合,情感含蓄》

48、《流光溢彩的建筑艺术》

49、《与兽共舞》

50、《猫专题》

51、《借物抒怀,咏物明志》

52、《时文选读》

53、《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54、《世界克隆史》

55、《罗迦。费。因格访谈录》

56、《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57、《暮色中燃烧中的火――<教我如何不想她>赏读》

58、《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59、《漫漫无尽长安路,暮钟沉响倦鸟归》

60、《回家真好――澳门回归专题阅读》

61、《童年牧歌》

62、《字字珠玑,文质兼美――《人琴俱亡》语言》

63、《见微知著话爱国》

64、《妙手剪裁非刀尺,浓妆淡抹自巧手。――“详略处理” 写作手法的应用》

65、《引洞庭之水,流“求仕”之意》

66、《灵魂的守望》

67、《<雷雨前>的冲突技巧》

68、《智慧加理性的思考――<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的说理技巧》

69、《科普读物的特点》。

70、《<蓝蓝的威尼斯>的“无缝焊接”技巧》

71、《雾里寻花,花更美 ――《枣核》中设置悬念分析及练习》

72、《跨不过的台阶――台阶的赏析》

73、《关于成功的定律――<犟龟>给我们的启示》

74、《想象――解读文学作品的密码》

75、《拿起叙述针线,编织天章云锦。-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

76、《高度浓缩,一目传神--新闻两篇赏析》

77、《解读<潼关怀古>的兴亡之道》

78、《跨不过的台阶》

79、《茶馆》节选比较赏析

80、用“求异”的思维写“生命的感动”

81、《你会察言观色吗?——怎样写好人物的神态》

82、《<苏州园林>——建筑学与美学的完美统一体》

83、《孩童的目光,成人的批判——<格利佛游记>》

84、《一字一句沧浪景,化却心中寂寞情》

85、《临行拳拳语,伴君蜀地行。》

86、《和谐乐章》

87、《错过》近义词辨析

88、《美丽的西双版纳》近义词辨析

89、《都市精灵》近义词辨析 1、《松树金龟子》06 4 5

2、《七律长征》06 7 5

3、八上第一单元07 7 19

4、中考版 上 第三单元07.8.8

5、中考版 上 第四单元07.8.15

6、八上 第六单元 07年11月8

7、《多一些宽容》08 2 7

8、七下第四单元 08.4.23

9、七上 第二单元 09.8.19.

10、《本命年的回想》08 9 3

11、中考上期中测试08 10 1

12、《三个太阳》、《录音新闻》:09 5 6

13、《赵普》课课练 10.1.18

14、中考版 下 第六单元09.9.2

15、《大堰河我的保姆》

16、《干将莫邪》、《茅山道士》

17、《醉翁亭记》课课练

18、《绞刑架下的报告》课课练

19、期末文言文专项训练

20、古诗文阅读(八年级暑期专版)

21、《为你打开一扇门》、《古代寓言二则》

22、“古今异义”中考复习 中考版

23、《人琴俱亡》课课练

24、本命年回想同步训练

25、枣核同步训练

26、《斜塔上的实验》练习

27、《鲁迅自传》《的少年时代》测试题

28、《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中考复习》更新中

文言文荀巨伯探友启示答案

1. 荀巨伯探友文言文全部答案 急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世说新语》)

荀巨伯探友译文

他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了,你可以离开了。”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他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胡人说:“我们无义之人进入了有义之国。”于是退兵了。全城都得以保全。

2. 文言文快荀巨伯探友

阅读《荀巨伯探友》,然后完成题目.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解——:①值:适逢.②郡: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1)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 B.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 C.土人谓之“傍不肯”(2)解释下列各句加粗字的意思.①友人语巨伯曰( )②吾今矣,子可去( )④值胡贼攻郡(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有疾,不忍委之.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4)本文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5)本文与课文《人琴俱亡》在主题上有何异同之处?(6)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7)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 一句可以看出.(8)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答案——(1)A(子敬是子猷的弟弟)(2)①告诉,对……说②离去,离开 ③ 适逢 B(都作“的”)(3)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4)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5)两者都是讲的人要有爱心,但《人琴俱亡》讲的是亲情,《荀巨伯探友》讲的是友情.(8)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 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3. 《荀巨伯探友》的 启示

启发: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探友) 题目及答案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这本书的作者是 刘义庆 等。它的主要内容是记述汉末至东晋各高士名流的言行轶事 。)

译文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适逢胡人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注定要去,你赶快离开吧!”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而你却让我离开,舍弃义气而寻求生命,难道这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胡人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来取代朋友的性命。”胡人听了,对荀巨伯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有仁义的国家。”于是军队就撤回去,整个城都获救。

赏析《世说新语》的这篇文章采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代朋友去,而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文章还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让贼一“谓”一“还”,来表现巨伯的义,栩栩如生。语言简洁,明快。

精练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语,音“玉”。 邪,音“椰”。

1、用“/”给文中无标点部分断句。

2、解释粗体字在文中的意思。

(1)友人语巨伯( )(2) 子令吾去( )

(3)败义以求生( )(4)贼既至( )

(5)不忍委之( ) (6)遂班军而还( )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4.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一文看到荀巨伯有哪些崇高的品

格?

5.文中点金之笔是哪句?

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答案

1、“友人有疾/不忍委(抛弃)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1)告诉,对……说 (2)让,叫 (3)破坏 (4)不久 (5) 抛弃 (6) 于是

3、荀巨伯重义轻生,胡人羞愧自退。

4.参考:舍生取义、忠于友情。

5.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6.同生,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4. 《荀巨伯探友》阅读答案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

友人对荀巨伯说:“我是快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A、子可去(离开) B、贼既(既然)至 C、败(败坏)义以求生 D、一郡并获全(保全) 2.下列对“友人有疾,不忍委之”正确的一项是(C) A.朋友有病,不忍心委托他。

B.朋友跑得快,不忍心拉住他。 C.朋友有病,不忍心丢弃他。

D.朋友跑得快,不能委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