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故事的成语

2.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历史故事的成语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历史故事的成语:

1、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拼音wàngméizhǐkě)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望梅止渴解释为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连动式结构,在句子中主要用作宾语、定语等。

2、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拼音:sìmiànchǔgē)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代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四面楚歌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

3、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拼音:fùjīngqǐngzu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成语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在句中一般用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4、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拼音:wéiwèijiùzhào)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5、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拼音:zhǐshàngtánbī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含有历史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鞠躬尽瘁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主张联吴伐魏。他平定南方以后,一直积蓄力量,准备北伐曹魏,为蜀国的生存争夺空间。

 过了一阵子,诸葛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统率人马,攻打魏国。出师前,他给皇帝刘禅上了一道奏表,名曰《出师表》,劝刘禅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方面。

 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失败了,诸葛亮只得退兵,等待时机。过了几年,诸葛亮又决定北伐中原。当时,很多大臣觉得蜀国力量太小,老是这样动用军队,不是国家之福,因此反对北伐。

 诸葛亮针对这种情况,又上表给后主刘禅,对当时的敌我形势进行详细分析,说明蜀汉和魏国势不两立,你不去伐他,他就会派兵来对付你,倒不如主动攻打他,说不定还会找出一条生存之路。后主刘禅看了,表示全力支持诸葛亮伐魏。

 这第二道表,史称《后出师表》。在这道表的最后,诸葛亮表示他一心为国,鞠躬尽瘁,而后已。

?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二:囊萤映雪

 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名叫车胤,字武子,家住南平。车胤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可是家里非常贫穷,没有钱购买灯油,所以一到晚上就无法读书了。车胤心里非常着急。

 一个夏天的夜晚,车胤突然注意到尾部发出光芒的萤火虫。他见萤火虫在空中飞来飞去,传播光亮,心想要是把这些光亮聚拢起来,作为读书之用,该有多好啊。他受到启发,想了一阵,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回家做了一个纱囊,然后到处去找萤火虫,捉了数十只,将它们置于纱囊中,放在屋里。这样,屋里的纱囊就能放出光亮,起到小灯笼所能起到的`作用。到了晚上,车胤借着纱囊中透出来的光亮,一心一意地苦读诗文。

 车胤后来成为一个饱学之士,官至吏部尚书。有谁知道,他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学问,还多亏当初萤火虫给他出力呢!

 这个故事,被人们称做?囊萤?。

 晋朝时候,还有个读书人叫孙康,家里也十分穷。他白天必须到田里干活,只有晚上才有空闲读书。他也没钱买灯油作照明之用。为了能坚持学习,他经常在雪夜之中,坐在门口,借助积雪反射出来的月光读书学习。

 因为他学习非常用功,终于成为一名学者。

?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三:相敬如宾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事情办完了,回来时路过一个叫冀的地方。他的马车路过一块田地,天气十分好,晴朗无云。田里有一个农民正在锄草。

 碰巧,那农民的妻子送饭来了,她将饭碗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送给丈夫吃。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胥臣很有感触地说:?夫妻之间如此敬重恩爱,说明这个青年是个有德之人,假如有这样的人帮助国君治理晋国,国家肯定会兴旺不衰。?

 于是,胥臣走下车,与那年轻人交谈,询问他的身世。

?

相关阅读经典的成语故事及名人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胸有成竹(文与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