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败俗有哪些行为-伤风败俗的事情有哪些
1.伤风败俗
2.成语伤风败俗的由来典故 解析成语伤风败俗
3.伤风败俗什么意思
伤风败俗
(一)伤风败俗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
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二)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成语名称 :伤风败俗
成语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实用性:常用
感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伤:损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成语来源:《魏书·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成语造句:聂绀弩《探春论》:“其欺天害理,伤风败俗,无君无父,断子绝孙为何如乎!”
伤字开头的成语
伤风败俗
包含有伤字的成语
伤风败俗 两败俱伤 两虎相斗 少壮不努 暗箭伤人
伤风败俗 :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出处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唐·韩愈《论佛骨表》
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相近词不堪入目、不堪入耳、伤化败俗
反义词高风亮节、移风易俗
同韵词家给民足、惟利是图、不一而足、狐鼠之徒、阴险歹毒、罪以功除、年尽岁除、右翦左屠、炙肤皲足、怏怏不服、......
成语故事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担任国子监博士期间,见唐宪宗把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他特写《论佛骨表》劝谏唐宪宗说:“佛教并不能使人长寿,有的百姓愚昧无知,发疯地自残,干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于国于民都不利。”
成语举例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成语造句
◎ 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从前,他们女子出门还都撑把挡住头面的伞,现在你们一部分男女学生居然并着肩步行,这在他们看来算不算怪事?同时你们女同学穿着华丽的衣饰,也很容易改变她们俭朴的习惯,我们来到这里,即使不能移风易俗,可也不好伤风败俗;
伤风败俗的成语故事说的是唐宪宗时,佛教盛行。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让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竟然焚烧自己的身体以表示对佛的虔诚,所以韩愈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劝宪宗将佛骨扔掉。
成语伤风败俗的由来典故 解析成语伤风败俗
成语伤风败俗的意思是指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那么,你知道成语伤风败俗是怎么来的?成语伤风败俗的典故是什么吗? > 成语伤风败俗的的由来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担任国子监博士期间,见唐宪宗把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他特写《论佛骨表》劝谏唐宪宗说:“佛教并不能使人长寿,有的百姓愚昧无知,发疯地自残,干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于国于民都不利。” 成语伤风败俗的出处 > 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 成语伤风败俗的典故 > 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
伤风败俗什么意思
伤风败俗的意思是指破坏社会风俗。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基本释义伤、败是指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出处《魏书·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示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语法构词方式是联合式;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也作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世风日下、败化伤风、有伤风化、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乱俗伤风。
反义词高风亮节、激浊扬清、高风峻节、宁静致远、怀瑾握瑜、高节清风、苍松翠柏。
伤风败俗造句
1、在封建社会,男女自由恋爱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事。
2、我万万没想到,你竟会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丑事。
3、汉王殿下,晋徽商会的那些奸商伤风败俗,坏我大汉民风士气,实在是最大恶极,天津、保定一带士民群情激奋,若朝廷还不断然处置,我等恐有不测之事矣。
4、这些伤风败俗的非法出版物,对青少年身心的毒害是不容忽视的。
5、库贝尔的作品的确很坦率的表现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信念,他的绘画方式也很粗犷、草率,如果看惯了学院派那种精雕细琢的人物画,看他的画是觉得有些伤风败俗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伤风败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