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语蛇行不敢举头出自-膝语蛇行,不敢举头翻译
1.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是什么意思
2.陶倪检厉文言文
3.膝语(?)行
4.文言文徐渭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是什么意思
你的那段出自:徐文长传(袁宏道),原文如下: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不知道你是不是记错了,写作“士”)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
大意: 徐渭,表字文长,在山阴县做生员时,声名很盛,薛公蕙在浙江做学官时,很赏识他的才华,认为他是国家的杰出人才。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到他的名声后,把他当作客人邀至幕府。文长每次参见胡公,身着葛布长衫,头戴黑头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高兴。当时胡公统率着好几个防区的军队,威镇东南地区。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的身份却表现得对胡公很高傲,谈论者都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样的人物。恰逢胡公猎获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奉献给皇上,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胡公因此更加赏识文长,所有疏奏、簿计都交他办理。文长对自己才智谋略很自负,好出奇计,谈论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天下事没有一件令人满意的。然而,他终究未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时运。
陶倪检厉文言文
1. 《陶侃检厉》和《陶侃惜谷》文言文翻译
《陶侃检厉》译文如下: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惜谷》译文如下:
陶侃曾经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十分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拿鞭子抽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检厉》全文如下: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陶侃惜谷》全文如下: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 文言文《陶侃检厉》阅读答案加翻译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3. 陶回丹杨人也,文言文答案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原文
陶回,丹杨人也。祖基,吴交州刺史。父抗,太子中庶子。回辟司空府中军、主簿,并不就。大将军王敦命为参军,转州别驾。敦,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迁司马。苏峻之役,回与孔坦言于导,请早出兵守江口,语在坦传。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亮不从。峻果由小丹杨经秣陵,迷失道,逢郡人,执以为乡导。时峻夜行,甚无部分。亮闻之,深悔不从回等之言。寻王师败绩,回还本县,收合义军,得千馀人,并为步军。与陶侃、温峤等并力攻峻,又别破韩晃,以功封康乐伯。
时大贼新平,纲维弛废,司徒王导以回有器干,擢补北军中候,俄转中护军。久之,迁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时人饥谷贵,三吴尤甚。诏欲听相鬻卖,以拯一时之急。回上疏曰:“当今天下不普荒俭,唯独东土谷价偏贵,便相鬻卖,声必远流,北贼闻之,将窥疆场。如愚臣意,不如开仓廪以振之。”乃不待报,辄便开仓,及割府郡军资数万斛米以救乏绝,由是一境获全。既而下诏,并敕会稽、吴郡依回振恤,二郡赖之。在郡四年,征拜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如故。
回性雅正,不惮强御。丹杨尹桓景佞事王导,甚为导所昵。回常慷慨谓景非正人,不宜亲狎。会荧惑守南斗经旬,导语回曰:“南斗,扬州分,而荧惑守之,吾当逊位以厌此谪。”回答曰:“公以明德作相,辅弼圣主,当亲忠贞,远邪佞,而与桓景造膝,荧惑何由退舍。”导深愧之咸和二年,以疾辞职,帝不许。徙护军将军,常侍、领军如故,未拜,卒,年五十一。谥曰威。
四子:汪、陋、隐、无忌。汪嗣爵,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陋冠军将军,隐少府,无忌光禄勋,兄弟咸有干用。(《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译文
陶回,是丹杨郡人。他的祖父陶基,是吴国的交州刺史。他的父亲陶抗,官至太子中庶子。陶回被征召为司空府中军、主簿,都未去就职。大将军王敦任命他为参军,转任州别驾。王敦后,司徒王导提拔他为从事中郎,升任司马。苏峻之役发生后,陶回与孔坦对导进言,请求及早出兵据守江口,这些话都被记载在《孔坦传》里。苏峻快攻到的时候,陶回又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不敢直接来,一定向小丹杨进发从南路步行来,应当(在那里)伏兵拦截他,(这就)可以一战生擒他。”庾亮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苏峻果然从小丹杨经过秣陵进军,(但是)迷了路,遇到郡里的人,抓住他让他做向导。当时苏峻在夜里行军,他所处的位置很不明了。庾亮听说了此事,很后悔没听从陶回等人的建议。不久朝廷部队打败,(不得不)回到本县,收拾集合义军,只剩下一千多人,全是步军。(后来,陶回)与陶侃、温峤等人合力攻打苏峻,又单军打败了韩晃,因功被封为康乐伯。
当时叛贼刚被平定平,国家纲纪弛废,司徒王导因为陶回有才干,提拔他补任北军中候,不久转任中护军。过了很久,升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当时因收成不好粮食很贵,三吴尤其厉害。皇帝诏令想听任百姓互相买卖,来救一时之急。陶回上疏说:“当今天下不全国到处都歉收,唯有东部粮价偏贵,这样就(允许百姓)互相买卖,这种传闻必定传播得很广,北方贼人听说了,就会窥侍边疆。按愚臣的意见,不如打开粮仓来救济粮食歉收地区的百姓。”于是不等答复,(他)就打开粮仓,并且拨出府郡的军粮数万斛米来救济那些缺粮户,因此全境百姓获得保全。不久朝廷下诏,一起敕令会稽、吴郡按照陶回的办法赈济百姓,这两郡也赖此(得以度过饥荒)。(陶回)在职四年,被征召征授任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仍然保留。
陶回本性端正,不怕强权。丹杨尹桓景谄事王导,很为王导所喜欢。陶回常常情绪激昂地说桓景不是好人,不宜亲近。适逢荧惑星(即火星)守着南斗(斗宿)很久,王导对陶回说:“南斗星,是扬州的分野,而荧惑星守着它,我应当让位来对应这一天谴之兆。”陶回回答说:“您凭借高尚的德行作宰相,辅弼圣主,应当亲近忠贞之士,远离奸佞小人,而您与桓景促膝过从,荧惑星怎么能退去呢!”王导觉得很是愧对他。咸和二年(327),因病辞职,皇帝没答应。转任护军将军,常侍和领军仍然保留,没有就任,去世,享年51岁。谥号是威。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陶汪、次子陶陋、三子陶隐、四子陶无忌。长子陶汪继承了他的爵位,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次子陶陋官至冠军将军,三子陶隐官至少府,四子陶无忌官至光禄勋,兄弟四人都很有才干,很受重用。
4. 陶公性俭厉 文言文翻译译文:
陶侃性勤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的官史时,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原文: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扩展资料:
出处:
本文选自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政事第三》,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有名的著作,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按事情的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鉴赏:
陶公生性俭厉,是严肃认真,办事勤勉的人。
本文述说的是陶侃为官节俭、使物尽所用的故事。
体现了陶侃节约的品质。
参考资料:
陶答子妻就是陶大夫答子的妻子。答子治理陶邑三年,名声并不好,但家财却三年富了三倍。他妻子多次告劝,不听。过五年,退休回家,有上百辆装满财物的车子随后。宗族的人们杀牛庆贺,他妻子却抱着孩子哭泣。婆婆生气说:“这多部吉利!”答子妻说:“他才能浅薄而官大,这是遭遇(婴害:遭害、遭遇);没有功绩而家暴富,这是积祸殃。从前,楚国一个叫子文的令尹(官),使国家得到安治,自家穷而国家富有,国王敬他、百姓爱他,因此,幸福延及子孙,大名留在后人的心中。现在,答子不是这样,贪求大富,不顾后害。我听说过南山有黑豹,雾雨中七日不下山觅食,为什么呢?是因为自己爱惜斑斓的皮毛,所以藏身远离雨害。只有猪狗不择食,为了自己长膘,坐着等而已。今答子治理陶邑,家富国贫,上级不喜欢,百姓不爱戴,败亡的征候已经显现了。希望我和年幼的小儿子都能脱离灾祸。”婆婆怒,不再理她。
过一年,答子的家果然因盗窃遭惩处,只有他母年高老免予刑罚。答子妻与小儿子发送回家养婆婆,有了善终。有见识的人说答子妻能以义换利,离开丈夫虽违封建礼法,但能保全自身可以有机会赡养婆婆,可谓有远见了。《诗经》说:“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你们所想的许许多多办法,总不如我得以自尽其心为好。)”正可以解释这件事。
望能有所帮助。
6. 陶谐传 文言文明史 列传·卷九十一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譌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卒,赠兵部尚书。隆庆初,谥庄敏。
7. 读书文言文余一夕坐陶太史楼启示余一夕坐陶太史楼②,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③,恶楮毛书④,烟煤败黑⑤,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盖不佞生三十年⑥,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⑦,略为次第⑧,为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⑨,声名藉甚⑩。薛公蕙校越时(11),奇其才,有国士之目(12)。
然数奇(13),屡试辄蹶(14)。中丞胡公宗宪闻之(15),客诸幕(16)。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17),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18),威振东南,介胄之士(19),膝语蛇行(20),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21)。
会得白鹿(22),属文长作表(23)。表上,永陵喜(24)。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25),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26)。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27),遂乃放浪曲蘖(28),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29)。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30),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31);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32),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33)。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34)。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35),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36),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馀态”者也(37)。间以其馀(38),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39),下狱论。张太史元汴力解(40),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41),佯狂益甚(42),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43)。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馀,竟不得。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44),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45),托以钞录,今未至。
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46):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47)。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48),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49),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50):“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8. 《元史·杨景行传》文言文翻译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
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历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
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受疾病、大灾之害。当地有十个豪民,号称“十虎”,干扰政事,危害百姓,杨景行将他们全部拘捕,绳之以法。
于是创办学舍,礼敬儒生并以他们为师,劝导百姓开拓肥沃的田地以缮养士人,管弦诵之声于是盛行起来。调任为永新州判官,奉郡府之命,核实百姓田地,铲除了多年的积弊,奸邪欺瞒之事都无地自容,贫穷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赖。
改任为江西行省照磨,转任抚州路宜黄县尹,处理解决了长久得不到解决的冤狱数十件。升任为抚州路总管府推官,揭发惩治许多奸邪之事,郡中因而没有冤狱。
金溪县刁民陶甲,财大而凶恶奸险,曾多次诬陷本县长官,使他们被罢官离职,从此官吏们都畏惧他,不敢将其治罪,陶甲因而在一郡横行不法。杨景行到任后,依法严惩陶甲,将其流徙五百里之外。
金溪县豪猾僧侣云住,挖掘民家墓家窃取财物,事情被发觉,官员受其贿赂,放宽不治。杨景行严格审理,云住也想以贿赂打动杨景行,杨景行却不为所动,云住又贿赂主持政务的官员,以强横的言辞相威胁,杨景行仍置之不理,终于将其绳之以法。
从此豪强之民收敛劣迹,善良百姓得以安宁。转任为湖州路归安县尹,奉行省的命令,整顿荒田田租,百姓中没有一人对官府欺瞒。
杨景行所经州县,都有良好政绩,离去的时候,百姓立碑刻石颂扬他。
膝语(?)行
膝语(蛇)行。
基本解释: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解释: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成语接龙:行不从径—径情直遂—遂迷不寤—寤寐求之—之靡他—他山攻错—错落不齐—齐名并价—价廉物美—美不胜收—收残缀轶—轶群绝类—类聚群分—分别部居—居高临下—下笔有神—神清骨秀—秀而不实—实至名归—?归正邱首。
出自: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文言文徐渭
1. 关于徐渭的文言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的秀才,名声很大。
薛公蕙(薛蕙,字君采,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主持越中的考试时,惊奇他的才能,把他看作国士(一国之士,旧称一国中的杰出人物)。然而命运不好,屡次应试总是失败。
总督胡宗宪(浙江巡抚。中丞,明代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外省巡抚,故称巡抚为中丞)闻知此事,延请他为幕府宾客。
文长每次出现,都穿戴非正式官服(形容不拘礼节),放言畅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当时,胡宗宪统率着几方面的军队,威振东南一带,军人,跪着说话,全身伏地,像蛇一样匍匐前进,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一员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一般私下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惔、杜甫。
(当时)正好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委托文长代作贺表。表章上达,明世宗(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看了很高兴。
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策略大多得其要领,看一世的志士,没有人被他看中认为满意的。
然而没有遇合的机会。
2. 文言文 徐渭不遇 答案徐渭不遇
译文供参考: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的秀才,名声很大。薛公蕙主持越地的考试时,惊异于他的才能,把他看作国士。然而徐渭命数不好,之后屡次应试总是失败 。总督胡宗宪闻知此事,延请他为幕府宾客。文长每次出现,都只是穿戴葛衣乌巾,放言畅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当时,胡宗宪统率着几方面的军队,威振东南一带,军人跪着说话,全身伏地,像蛇一样匍匐前进,不敢抬头,然而文长作为部下一名秀才却高傲自得。当时正好捕得一只白鹿,胡委托文长撰写贺表,贺表上呈,皇帝看了很高兴。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交由他办理。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策略大多得其要领。当时整个社会的读书人没有一个能够合乎他的想法的,然而到最后也没有碰到与他同类的人。文长既然不得志于科场,于是纵意于饮酒,尽情地游历山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带。他所见到的奔腾横亘的高山,呼啸汹涌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黄沙,变幻不测的云彩,尖峭怒号的狂风,仰面伏倒的大树,深曲幽静的山谷,繁华辐辏的都市,各种各样的人物鱼鸟,一切令人惊讶的情态状貌,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一股磨灭不了的锐气,以及英雄茫然失路、无处可以安身的悲愤,因此他作诗,像生气又像嬉笑,像水流过峡谷发出巨大的声响,又像种子发芽破土无声无息,像寡妇在晚上啼哭,又像游子作客他乡寒夜而起。虽然他的作品的体式格调时而也有不足之处,然而匠心独具,有王者霸气,不是那些像侍妇一样侍奉权贵的人所能企及。(他的)文章有卓越的见解,气势雄浑而又体法严谨,不因模仿折损才气,不因议论挫伤品格,像韩愈、曾巩一类的杰出文豪也比不上他。文长既然高雅就不能与当时的风气契合,那时称为文坛主盟的人,徐渭都怒斥他们,拿他们当奴仆一样看待,所以他的名气始终都没有能够影响到越地以外。可叹!
他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如同他的诗,苍劲中呈现出娇巧美好之态。有余力时,也涉猎花鸟画创作,作品都洒脱飘逸,富有情致。晚年愤慨之气更加深沉,癫狂更加厉害。有名声有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绝接待;自己经常带钱去酒馆,召唤底层的仆役与自己一同喝酒。
晚年徐渭的诗文作品风格更加奇异,然而一直到最后也不能为时世所用,最后带着悲愤离开人世。先生的诗文作品立意雄起,一 扫近代以来的积弊,这一点将来一定会有这样的定论。为什么就得不到任用呢?梅客生曾经给我写信说:“徐渭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奇特,他的人比他的诗奇特。”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方面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方面不奇异,因此也就没有一个方面的结果不是命运不济!真是令人悲叹呀!
3. 阅读文言文《徐文长传(节选)》,完成8课外文言文 1. ⑴ ? 辄:就,总是。
? 许:答应,同意。 ? 蛇:像蛇一样 ④ 了:完全 (共 4 分) ⑵ C (2 分 ) 2. 而 / 文 长 / 以 部 下 一 诸 生 傲 之 (2 分 ) 10. ( 1 )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
(“葛布乌巾”)( 2 分) ( 2 )所以写了这篇《捕蛇者说》,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之说”“俟”“焉”)( 2 分) 11. 在总督府“ 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表现了徐文长豪放不羁的性格提点。
“ 纵谈天下事 ”可见徐文长才华横溢,深得 *** 督赏识。( 2 分,一点 1 分) 附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
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
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
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4. 《徐文长传》译文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徐文长传》译文: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层身手.。
5. 跪求《徐文长传》文言知识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文长传[明]袁宏道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 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 论:判罪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3分)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3分)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4分)答案: 5.B(饵:诱捕)6.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 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7.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8.(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
(3分,每句1分)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3分,每句1分) (3)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
(4分,每句1分)附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
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
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
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
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
6. 自为墓志铭徐渭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1)B、售:考取.译文:参加举人考试八次却没有一次考取,人们都争相讥笑我.(2)D、“文人即使有操守,在幕府中仍然是十分危险的”一语与原文“留者盖两期,赠金以数百计,食鱼而居庐,人争荣机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至是,忽自觅”不符.(3)①为:被;典:主管.句子翻译为:有一天被胡少保公招聘到他的幕府,主管文书,去了几次又几次辞职,投笔走出了幕府.②蹶:失败;薄:看不起,轻视.句子翻译为:在嘉靖庚子年间,才获得了学籍.参加乡试,失败了.到潘家做上门女婿,被老丈人一家看不起.答案:(1)B(2)D(3)①有一天被胡少保公招聘到他的幕府,主管文书,去了几次又几次辞职,投笔走出了幕府.②在嘉靖庚子年间,才获得了学籍.参加乡试,失败了.到潘家做上门女婿,被老丈人一家看不起.译文:山 阴人徐渭,年轻时就知道仰慕古文词,等到年纪大了以后更加努力.后来兴趣又转移到对道教的仰慕,去跟随王阳明的门徒研究王阳明的学说.自以为道教与佛学类 似,就又去学习佛学.很长时间后,人们渐渐地认可我了,但是文学与道教最终都没有什么收获.我地位低,人又懒惰并且耿直,所以害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看起 来像很高傲;与别人相处时不怕受到不好的影响,看起来像在开玩笑,人们都批评我.但高傲和玩笑,都不是我的真实性情和人格.我 九岁时就能够写求取俸禄的文字了,后荒废了十多年,等到后悔了才又开始学习,但是我的志向迂腐而不切合实际,力求广博融通,在研究经史百家时,即使是极其 琐碎细小的地方,也企图研究透彻,每当研究时就废寝忘食,每当阅览时,图书就放满了床铺和饭桌.所以现在已经四十五岁了,在官办的学校注册已经二十六年, 成为山阴县获得公家膳食津贴的二十个人中的一员,也已经十三年,参加举人考试八次却没有一次考取,人们都争相讥笑我,但我没有什么触动,高高兴兴地居住在 穷巷中,租赁了几间破屋,靠几缸粗粮度日也已经十年.偶然被胡宗宪先生聘请到官府,主管文书,多次去了,又多次辞职,投笔回家.即使胡宗宪先生写信来聘 请,我又躺在床上不肯起来,人们都认为我愚昧并且危险,但是我却坚决认为十分安全.后来胡宗宪先生公进一步把自己降低到百姓的身份,挽留我两次,并约定了 期限,送给我的白银要用百来计算,让我吃鲜鱼住大屋,人们都认为是荣耀是机遇,毫无危险,但我却坚决认为危险.到现在,我突然想自杀.人们说我是一个文 人,并且品格高尚,可不必寻.可他们不知道从古以来,进了幕府品格高尚的文人的是很多的,况且我是自己想,与别人想让我是不同的.我的为人处世的 原则是用“义”来衡量的,不在乎社会上怎么评价,我总是放任自己不愿意受儒家观念的束缚,凡事一旦牵涉到是否符合 “义”, 一旦涉及是否耻辱,牵涉到是肮脏还是清廉,即使是砍我的头也不会改变心愿.所以我的,是亲人不能阻止,朋友也不能理解的.我最不擅长安排自己的生活,到 我的今天,甚至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下葬,唯独剩下几千册书,两块浮磬,还有些砚台、宝剑、图画等,以及我写的那若干篇诗文而已.我的宝剑和图画之前已 经委托给我的一个同乡,我最后的要求是让他用卖得的钱来埋葬我,我写的书稿之前已经被我的朋友拿走了.我 最初的字叫文清,后来改为文长.我生于正德辛巳二月四日,是夔州副知府徐鏓小妾生的儿子.我出生百天我的父亲就了,后被我的嫡母苗宜人养育了十四年.后 来我的嫡母了,我又投靠到我的大哥徐淮六年.在嘉靖庚子年,我才在官学获得了学籍.参加乡试,却失败了.后我被潘家招为女婿,老丈人看不起我.第二年冬 天,我姓潘的妻子了.第二年秋天,我搬出潘宅居住,才开始拜师学习.又过了十年的一个冬天,我被招聘进了幕府,共五年后回家.又过了四年就要了,时间 是嘉靖乙丑某月日.我有两个儿子,姓潘的妻子所生的叫徐枚;我后妻生的儿子叫徐杜,只有四岁.我埋葬的地方是山阴县的木栅,那埋葬的日期我不知道,所以就不写了.。
7. “过几天我让他们比试一下就知道结果了."用文言文怎么说原文“过几天我让他们比试一下就知道结果了”从文言文的句法构成来看,是表动态的说明句.也就是说,原文中的主语“我”在说明个人看法的同时,表示当前还不知道结果,而要过几天,经他们比试后才能知道结果.将其翻译成文言文时,原文可作以下分过几天:至期日,即:到了几天以后.例如:《汉书·夏侯始昌传》:“始昌明於阴阳,先言柏梁台灾日,至期日果灾.”我:自称代词,可译为:吾.让:使令动词,可译为:使.他们:他称代词,可译为:之.比试:原本就是文言文,例如:明 徐渭《送推府王公序》:“又类比试,率以驰马越沟墙,发三矢俱中,两人对枪不避,乃为中.” 就:连词,表承接,可译为:而.知道:动词,可译为:知.所以原文的文言文大意是:至期日,吾使之比试就知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