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夺人的意思和用法-先声夺人的意思是
1.先声夺人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2.先声夺人故事
3.含有兵和礼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4.先礼后兵的近义词?
5.辨析成语有哪些方法
6.先发制人是什么意思?
先声夺人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443 成语 先声夺人 注音 ㄒㄧㄢ ㄕㄥ ㄉㄨㄛˊ ㄖㄣˊ 汉语拼音 xiān shēng duó rén 释义 谓先张大声威,以挫败敌人士气。
◎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
典源 ◎1《左传.宣公十二年》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使軘车1>逆之。
潘党望其尘,使骋而告曰:「晋师2>至矣!」楚人亦惧王之入晋军也,遂出陈3>。
孙叔曰:「进之!宁我薄人4>,无人薄我。
《诗》云:『元戎5>十乘,以先启行6>。
』先人7>也。
《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8>。
』薄之也!」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9>晋军。
〔注解〕(1)軘车:或指专用于屯守的兵车。
軘,音ㄊㄨㄣˊ。
(2)师:军队。
(3)出陈:出兵排成作战的阵式。
陈,音ㄓㄣˋ,通「敶」(今作「阵」)。
(4)薄:迫近;侵犯。
(5)元戎:陷阵用的大型战车。
(6)启行:开路。
一说:突破敌军的行阵。
行,音ㄏㄤˊ。
(7)先人:抢在敌人之先,发动攻击。
(8)夺人之心:夺敌战斗之心。
(9)乘:侵陵、掩杀。
◎2《左传.文公七年》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
乃多与之徒卫。
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
』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箕郑居守。
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
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
步招御戎,戎津为右。
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
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
『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
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
戎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
◎3《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华登以吴师救华氏。
齐乌枝鸣戍宋。
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 典故说明 「先声夺人」指先张大自己的声威,藉以挫败敌人的士气。
这是两军对阵时,常用的战术。
它的语源出于《左传》所引的《军志》。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
』」《左传.文公七年》也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又引《军志》:「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先人有夺人之心」是说:「抢在敌人之前动手,可以劫夺敌人的战斗意志。」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春,楚庄王围郑,郑襄公肉袒牵羊请降。
夏,六月,晋师救郑,与楚对阵,诸将和、战主张不一。
晋魏锜曾向晋君请求担任公族大夫而未得,赵旃请求担任公卿也未得,两人都怀恨在心,想要晋师打个败仗。
所以请求派他们去向楚军挑战,但晋君不允许;又请求去邀请楚人来同盟,晋君接受,派二人一起前去。
这时侯,晋、楚之君事实上都有意和解,晋君深怕二人怀恨前往,也许会滋生事端,为求有备无患,所以派出兵车前往接应。
楚营将领潘党看见兵车扬起的尘土,立刻向中军告急,孙叔敖就说:「宁可我们先侵犯敌人,不要让敌人侵犯我们。
《诗》说:『元戎十辆,在前面开道。
』就是要抢先攻击敌人。
《军志》也说:『抢在敌人前面,可以劫夺敌人的战斗意志。
』我们冲过去吧!」于是就疾速进军,战车飞驰,士兵奔跑,掩杀晋军,获得胜利。
「先声夺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出来。
书证 01.《后七国志乐田演义》第九回:「行兵之道,果是先声可以夺人之气。」
02.《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寄姐平素泼恶,未免也甚胆寒。
家人媳妇丫头养娘吓得面无人色,斗战筛糠,正是先声夺人之魄,岳动山摇。」
03.《隋唐演义》第五八回:「殿下自领精锐,速据成皋,养威蓄锐,以逸待劳,出奇计一鼓而即可破建德。
建德既破,先声夺人,世充闻之,当不战而自缚麾下矣!」04.《扫迷帚》第二一回:「我兄负一乡之望,乃上之不能先声夺人,阻止设位,攘斥狐仙,力辟谬说;次之不能化导愚蒙,……以遏其燄。」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谓先张大声威,以挫败敌人士气。
使用类别用在「抢得先机」的表述上。
例 句<01>我们既知对方实力,谈判时要先声夺人,掌控优势。
<02>敌我双方实力相当,只有先声夺人,才能稳操胜算。
<03>我们实力超出对方甚多,只要稳住阵脚,先声夺人,就会得胜。
<04>球赛才一开始,我队就先声夺人,连连得分,打得对方手忙脚乱。
<05>想不到对方实力如此雄厚,一上来就先声夺人,连续几只安打,得到两分。
<06>你没看到我带来的大喇叭?临阵一吹,就可以先声夺人,震破敌人的肝胆! 近义词: 先发制人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先声夺人故事
先声夺人故事4篇
先声夺人故事1成语 先声夺人
拼音 xiān shēng duó rén
解释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近义词 先礼后兵,兵贵先声,先发制人
反义词 甘拜下风,任人宰割,受制于人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造句 你没看到我带来的大喇叭?临阵一吹,就可以先声夺人,震破敌人的肝胆
成语故事
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哀。”
释义“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从《军志》里的话转化而来的,表示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
故事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坏活。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接纳逃亡的人。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便派人通知华费逐,叫他驱逐华驱。华费逐知道这件事是华多僚干的,恨不得杀了他,但又只得执行元公的命令,准备叫华驱去打猎,然后打发他走。
华驱了解到这是华多僚干的坏事,本想杀了他,但又伯父亲伤心,决定逃亡。临行时,华驱打算与父亲告别。不料,在朝廷上遇见了华多僚。他一时性起,就与侍从杀了华多僚,并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国。元公请齐国的乌枝鸣帮助守卫城池。
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华登带领了吴国的一支军队,前来支持华驱攻打宋国。眼看华登的队伍快要来到,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对乌枝鸣说:“兵书《军志》上有这样的话:先向敌人进攻可以摧毁敌人的土气;后向敌人进攻要等待他们士气衰竭。何不乘华登的军队很疲劳和还没有安定而进攻?如果敌人已经来到而且稳住,他们的人就多了,到那时我们就后悔不及了。”乌枝鸣听从了濮的建议。结果,宋国和齐国的联军击败了吴军,俘虏了两个将领。但是,华登率领余部又击败了宋军。宋元公想逃,淄拦住他说:“我是小人,可以为君王战,但不能护送你逃跑。请君王等待一下。”
淄说完这话,一面巡行,一面向军士们喊道:“是国君的战士,就挥舞旗帜:”军士们按照他的话挥舞旗帜。宋元公也壮着胆下城巡视,对军士们说:“国家败亡,国君去,这是大家的耻辱,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罪过,大家拼打吧!”乌枝鸣命军士们用剑与叛军拼搏。齐军和宋军一起攻打华登,华登支持不住,节节败退。淄冲到前面刺华登,将他的头砍下、裹在战袍里,一边奔跑一边喊道:“我杀了华登了!我杀了华登了!”
先声夺人故事2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说两个弟兄的坏活。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接纳逃亡的人。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便派人通知华费逐,叫他驱逐华驱。华费逐知道这件事是华多僚干的,恨不得杀了他,但又只得执行元公的命令,准备叫华驱去打猎,然后打发他走。华驱了解到这是华多僚干的坏事,本想杀了他,但又伯父亲伤心,决定逃亡。临行时,华驱打算与父亲告别。不料,在朝廷上遇见了华多僚。他一时性起,就与侍从杀了华多僚,并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国。元公请齐国的'乌枝鸣帮助守卫城池。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华登带领了吴国的一支军队,前来支持华驱攻打宋国。眼看华登的队伍快要来到,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对乌枝鸣说:“兵书《军志》上有这样的话,先向敌人进攻可以摧毁敌人的土气;后向敌人进攻要等待他们士气衰竭。何不乘华登的军队很疲劳和还没有安定而进攻?如果敌人已经来到而且稳住,他们的人就多了,到那时我们就后悔不及了。”乌枝鸣听从了淄[zī]的建议。结果,宋国和齐国的联军击败了吴军,俘虏了两个将领。但是,华登率领余部又击败了宋军。宋元公想逃,淄拦住他说:“我是小人,可以为君王战,但不能护送你逃跑。请君王等待一下。”淄说完这话,一面巡行,一面向军士们喊道:“是国君的战士,就挥舞旗帜。”军士们按照他的话挥舞旗帜。宋元公也壮着胆下城巡视,对军士们说:“国家败亡,国君去,这是大家的耻辱,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罪过,大家拼打吧!”乌枝鸣命军士们用剑与叛军拼博。齐军和宋军一起攻打华登,华登支持不住,节节败退。淄冲到前面刺华登,将他的头砍下、裹在战袍里,一边奔跑一边喊道:“我杀了华登了!我杀了华登了!”
先声夺人的材料
注音xiān shēng duó rén
解释 声:声势;夺:动摇;人:人心;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这则成语就是从《军志》里的话转化而来的,表示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清·壮者《扫迷帚》:“我兄负一乡之望,乃上之不能~,阻止设位,攘斥狐仙,力辟谬说。”
灯谜山间铃响马帮来;先声夺人(打字一)谜底:仕
例句上海今年可能会先声夺人,但香港仍有许多优势。
这**上映第一周就先声夺人,得到入围奥斯卡的口碑。
近义词 先发制人
反义词甘拜下风
先声夺人的点评
故事中淄劝乌枝鸣先向敌人进攻,因为这样可以摧毁敌人的士气,然后乘胜追击获得最终的胜利。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做事的道理,想到就要去做,要快人一步,要不然许多机会就从手中偷偷溜走啦!机会可是不等人的噢~
先声夺人故事3注音xiān shēng duó rén
典故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
释义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做事抢先一步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先发制人
反义词甘拜下风
押韵词不问不闻、轶类超羣、断羽绝鳞、高山密林、荡然无存、昧昧无闻、铺采摛文、父母恩勤、出世离群、匝地烟尘、......
年代古代
谜语山间铃响马帮来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地方官吏割据一方,曹操、孙权、刘表、袁绍等积极扩充自己的地盘。刘备也不甘示弱,听徐庶说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天才,就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引起了张飞、关羽的不满。刘备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你们不必再说了。
成语示例他深深懂得先声夺人的道理,就预先做了广告,因此货销售得很快。
其它使用
◎ 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先声夺人,最早透露了文学将要认清农民意识的动机。
◎ 以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能更迅速地阅读更多的新闻消息,因此根据每则新闻的特点,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二个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入导语,其余的要素则放到主体或结语中去交代,这样可以更加突出重点,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而且由于各人在选择新闻要素时的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写出各种构思奇巧、新颖的新闻导语。
◎ 未等坐定,先声夺人,条理非常清晰地介绍了近5、6年来工会工作的基本情况,他说:"我们这个工会在企业里真正能起到作用,活动开展的既形式多样,又丰富多彩,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确确实实地把企业文化活动和关心职工的生活,以及教育等等活动联系在一起,他非常激动地说:"我们工会工作开展的好,主要一条是刘经理是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对待企业文化,关心职工生活和职工的劳动纪律,他对这个自来水企业的一切一切都很投入、很执着,主要是感情投入,他把职工的一切一切都放在心上。"
◎ 从多伦多市区到尼亚加拉镇,行车不到两小时,距离大瀑布所在地还有好几公里,就可以听到它的咆哮声,使你感觉到连大地也在轻微震颤,的确很有几分"先声夺人"之势,世界各地到这里来游览观光的人,常年络绎不绝。
◎ 多半他准备先声夺人,借酒盖住了脸,找点碴子,摔上两件东西。
先声夺人故事4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的宋国。宋国的司马华费遂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华驱、华多僚和华登。人说多子多福,可惜华费遂这仨儿子,净给他添乱了,因为他的三个儿子一向不团结。其中华多僚最爱挑事儿,偏偏宋国的国君元公最信任他,华多僚就使劲在元公跟前说自己两个兄弟的坏话。先是华登被迫逃亡到外地,后来华驱也被驱逐。华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跟自己的侍从一起杀了华多僚,又劫持了自己的父亲华费遂,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国。
这下宋元公害怕了,他请来了齐国的乌枝鸣来帮忙守卫城池。这年冬天,在外逃亡的华登也带了一支部队来和华驱汇合,兄弟俩打算好好出一口恶气。
面对两兄弟的大军,乌枝鸣有些心怯了。这时,厨邑大夫濮献计说:“兵书上说:‘要事先取胜,就要首先夺取敌人的心志;要事后取胜,就必须等待敌人士气衰竭。’(原文是:‘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何不趁着他们疲劳和没有安定的时机来进攻呢?如果等到敌人军心安定,我们可后悔也来不及了。”乌枝鸣听从了。结果这次交战果然取胜。后来,华登战,华驱被赦免了造反之罪,逃到楚国去了。
“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由“先人有夺人之心”转化而来的,表示在行动前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先,抢先。
含有兵和礼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关于兵和礼的四字成语
先礼后兵
兵荒马乱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兵不厌诈 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
兵强将勇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强马壮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兵连祸结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2. 有关兵礼的成语有哪些答案:彬彬有礼、先礼后兵。
先礼后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解释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结构联合式。
用法一般指办事方法巧妙;有礼有节。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辨形礼;不能写作“理”。
近义词先声夺人
反义词突然袭击、不宣而战
例句
(1)我军采取~的策略;向敌军展开政策攻击。
(2)平津战役中;为了保护天津人民的生命财产;我军~;劝告守敌接受和平解决;在敌人拒绝投降以后才发起进攻。
3. 带“兵”字的四字成语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坚甲利兵: 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
形容精锐的部队。老弱残兵: 原指年老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
现多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弃甲曳兵: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
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比喻停止军事行动。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比喻停止军事行动。败将残兵: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
同“残兵败将”。百万雄兵: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同“百万雄师”。被甲持兵: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杯酒释兵权: 释:解除。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櫜甲束兵: 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材士练兵: 犹言勇士精兵。
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
泛指激烈的战斗。草率收兵: 比喻马马虎虎、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草草收兵: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斗而铸兵: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
同“斗而铸锥”。黩武穷兵: 黩:随便,任意;穷:竭尽。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谷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
指准备战斗。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
比喻越多越好。潢池弄兵: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
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卷甲束兵: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禁攻寝兵: 指止息战事。
4. 含有兵字的四字成语大全弃甲曳兵、
草木皆兵、
兵贵神速、
残兵败将、
缓兵之计、
精兵简政、
兵不厌诈、
兵荒马乱、
穷兵黩武、
厉兵秣马、
按兵不动、
先礼后兵、
损兵折将、
骄兵必败、
招兵买马、
兵强马壮、
哀兵必胜、
老弱残兵、
兵戎相见、
短兵相接、
纸上谈兵、
天兵天将、
虾兵蟹将、
兵挫地削、
临难铸兵、
兵不血刃、
精兵强将、
整甲缮兵、
偃武櫜兵、
足食足兵
先礼后兵的近义词?
先礼后兵近义词
先礼后兵近义词:
先声夺人,先斩后奏
先礼后兵_百度汉语
[拼音] [xiān lǐ hòu bīng]
[释义]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先礼后兵的意思
先礼后兵
解 释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它强硬手段解决。
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办事方法巧妙
近义词
先文后武
反义词
突然袭击、不宣而战
先礼后兵的意思是什么
先礼后兵
拼音:
xiān lǐ hòu bīng
简拼:
xlhb
同义词:
先声夺人
反义词:
突然袭击不宣而战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办事方法巧妙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解释: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先礼后兵什么意思?
先理论,或者说以说服、教育、和谈等对话方式沟通,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动用“兵力”或武力解决。
先礼后兵是什么意思
先和你讲道理,道理讲不通的话就揍你
先礼后兵是什么意思?
先礼后兵
拼 音:xiān lǐ hòu bīng
解 释: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先礼后兵的意思
先跟你客气一番,客气不通、说不服的话,就兵刃相见,开打,打到服了为止。这就叫先礼后兵
先礼后兵是什么意思?
先礼后兵
解 释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它强硬手段解决。
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办事方法巧妙
近义词
先文后武
反义词
突然袭击、不宣而战
先后的近义词是
先后:①犹先王。多见于古书:古我先后。 ②前后次序:事有先后。 ③副词。表示几件事顺着次序发生:假期里我先后读了四本小说|他先后三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④辅助;相助:先后王室。
近义词:前后
相似词:先,再,然后 先来后到 先公后私 承先启后 先人后己 争先恐后 先礼后兵 先行
辨析成语有哪些方法
第一,从成语的组成部分———关键词入手。成语是由词组成的,在一些成语中往往有关键词,弄懂了关键词的意思,整个成语就不容易搞错了。比如“念念有词”和“振振有词”,结构相同,样子相似,“都有不停的说”的意思,如果从“念念”和“振振”两个关键词上加以辨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区别:“念念”是像念经似的背诵(现成的词句);“振振”是“理直气壮的样子”,整个成语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大发议论。下面这句话里的“念念有词”就应当改成“振振有词”:大伙儿跟他解释了半天,他还是念念有词地说:“不管怎样,我还要保留自己的观点。”
第二,从成语的来源入手。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2)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程门立雪”。
(3)古代诗文。如“青出于蓝”、“水落石出”。
(4)历代口语。如“大海捞针”、“大刀阔斧”。
(5)新造成语。如“多快好省”、“推陈出新”。
成语虽然是由词组成的,但是只有一部分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对一些由古书中的故事或语句概括而成的成语,一定要弄明白它们的来源及其特定的意义,才能正确地理解它们的整体意义。比如“杞人忧天”和“坐井观天”。前者出自这样一则寓言:周朝时,杞国有一个人总怕天塌地陷,自己没处躲藏,于是连吃饭睡觉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用“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而“坐井观天”出自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用来比喻眼界狭小,见闻不广。如果不了解这两个成语的出处,也容易弄错,下面这句话里的,“坐井观天”就应该改成“杞人忧天”:李明对妈妈说:“人家都这么大了,您还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真是坐井观天。”
第三,从成语的感彩入手。成语跟一般词语一样,也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许多意思相近的成语,可以从褒贬色彩上加以辨析。比如“嘻皮笑脸”和“喜笑颜开”。这两个成语都有“笑嘻嘻”的意思,但感彩不同:“嘻皮笑脸”是不严肃不正经的笑,属贬义;“喜笑颜开”是形容内心愉快,满面笑容,属褒义。下面这句话里的“嘻皮笑脸’就应当改成“喜笑颜开”或“笑逐颜开”:听到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的消息,同学们个个嘻皮笑脸,兴高采烈。
第四,从成语的语义轻重入手。比如“自告奋勇”和“挺身而出”。这两个成语都有“主动出来(承担某一任务)”的意思,但语义轻重有别:“自告奋勇”只是“提出来”,“挺身而出”则已经是“站出来”了;“自告奋勇”只是一般条件下的行动,而“挺身而出”则多指在“情势危急、困难重重或环境恶劣、责任重大”的条件下的行动。可见“挺身而出”比“自告奋勇”语意重。下面这句话里的“挺身而出”就应当改成“自告奋勇”:上午大扫除分配任务时,李明挺身而出,愿意去打扫厕所。
第五,从成语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入手。比如“生机勃勃”和“生气勃勃”。这两个成语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都有“生命力旺盛”的意思,但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同:“生机勃勃”不能用来形容人,而“生气勃勃”可以。下面这句话里的“生机勃勃”就应当改成“生气勃勃”:我们少年儿童生机勃勃,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六,从成语和其他词语的搭配习惯入手。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有些成语形成了自己的使用习惯,违反了这些习惯,人家听起来就别扭。比如“赴汤蹈火”和“出生入”。这两个成语都有“不避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的意思,但在搭配习惯上有区别:“赴汤蹈火”常跟“在所不辞”、“心甘情愿”连用,而“出生入”不这么用;“赴汤蹈火”常用在“不惜”、“不怕”、“敢于”等词后面,而“出生入”不这么用;“出生入”常用作状语,“赴汤蹈火”不这么用。下面这句话里的“出生入”就应当改成“赴汤蹈火”:为了乡亲们能平安脱险,我就是出生入也在所不辞。
语辨析的几个思考角度:
一、感彩
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坏事不做。(贬)
1.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首,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
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贬)
2.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人们为这一振奋人心的大喜事而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一人做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
3.这些天来,由于没有完成好任务,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辜负了人民的委托。 ×
耿耿于怀:心中有事牵萦,无法排遣。一般指内心愤愤不平。(贬)
4.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
荡气回肠: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褒)
5.为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功夫,使消费者如过江之鲫,纷纷而至,从而效益大增。 ×
过江之鲫:赶时髦的人很多。(贬)
6.据报道,沿用了20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将改头换面,由两种新版教材代替,呼唤多年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终于迈开了一步。 ×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贬)
7.日元不断贬值,其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经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 ×
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褒)
8.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漂亮的词句,不深入研究;写作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贬)
9.招商引资要实事求是,不能不负责任地口若悬河,更不能说谎,否则不但难以引来项目,还会损害一个地方的政府形象。 × 口若悬河:能言善变,滔滔不绝。(褒)
改“信口开河”(贬)
10.在全球股市波动下,为使美元坚挺,降息在所难免。 × 在所难免:指不好的事
11.大连万达战胜浦项制铁,无独有偶,鲁能泰山也战胜了现代恐龙。 ×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贬)
12.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但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如火如荼:声势浩大而热烈。(褒)
13.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上行下效:贬,指不好的事跟着做
二、部分重复
例: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一劳”与“从此”重复
1.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青年,只是因为欠缺某种能力,以致有时有劲使不上,感到爱莫能助。 ×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力量达不到。 不能“感到”
2.对方故意说得闪烁其辞,企图减轻罪责。 ×
闪烁其辞: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与“说得”部分重复
三、词义不当
例:二次大战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改“首要”
1.要想让他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请君入瓮,给他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 ×
请君入瓮: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2.本来这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 √
不三不四: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此处用后一个意思。
3.正当他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时候,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可谓九一生。 √
九一生: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4.“2010年世博会”申办尘埃落定,中国上海赢得了举办权。 √
尘埃落定:事情有了结局、结果。
5.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6.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
管中窥豹: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7.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水声涛声,兽声鸟声,甚至如花开花落的声响,都有一定的抑扬顿挫。 √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8.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
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有些同志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错误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十个手指中的一个,无关大局。
“还没有毕业就去找工作,居然还会有人要你?”小丽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啥希奇。”
9.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
功亏一篑: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
10.听爷爷讲起在旧社会经历的苦难,我真是感同身受。 ×
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也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
11.一些不法商贩,为了抬高棉花价格,故意囤积居奇,准备善价而沽。 √
善价而沽:等好价钱出卖。也指怀才不遇。
12.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 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
13.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
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14.进入高三以来,丁一同学晚上总是学习到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这点小错误不足为训,你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
15.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改“不可思议”:不可想像,不能理解。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 改“不可理喻”
16.繁华的都市,看到沿街乞讨筚路蓝缕的乞丐,你就会觉得十分别扭。 ×
筚路蓝缕:创业艰辛。 改“衣衫褴褛”
17.因为缺乏位置感和责任感,他们这几个干部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穷 改“不值一钱”
18.这次能顺利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我反躬自省,依靠集体的力量是最关键的一条。 ×
反躬自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19.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的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一方面的消息。 ×
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20.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
洛阳纸贵:著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21.你可以说王海打假是为了赚钱,动机不高尚,但他的作为毕竟能让制假者如骨鲠在喉、芒刺在背。×
骨鲠在喉: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
22.与环境风格相得益彰,去年武汉环境报道也极具特色。 √
相得益彰: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23.贪官受贿之初,心有余悸,犹抱琵琶半遮面。 ×
心有余悸:危险过后的害怕。
24.巴以冲突逐步升级,中东局势充满了变数,令许多旅游者和投资者退避三舍。 ×
退避三舍: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25.随着十六大的日益临近,中央电视台的四百多名工作人员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对许多重要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26.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 首鼠两端:犹豫不决。
这里应该陈述意见不一的意思。
四、语体色彩
例:您刚刚乔迁新居,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1.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
敝帚自珍: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谦辞)
不能指别人送的东西
2.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
鼎力相助:敬辞,用在别人身上。 改“全力相助”
3.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敬谢不敏: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谦辞)
五、词语的范围(陈述对象)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1.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了,小品臭街了,而影视却成了众望所归的主流消费品。 ×
众望所归: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陈述对象应该是人)
2.“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3.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令读者叹服。 ×
疏而不漏:法网虽宽大,决不漏过一个作恶之人。
4.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师生代表就品德、知识、能力等问题都络绎不绝地发表了个人意见。 ×
络绎不绝:(人、车、马、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5.人们被陈道明在电视机《康熙王朝》中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吸引了。 ×
绘声绘色:描述、叙述生动逼真。
6.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
不绝如缕:声音细微悠长或局势危急。 可改“络绎不绝”
7.从郑州到西藏,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要骑车旅游实在不易。 ×
山高水长:人的品格节操高洁,影响深远。
8.为了观看灯火晚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家属院已是十室九空。 ×
十室九空:因灾荒、战乱或暴政使人民破产、流亡。 可改“万人空巷”
9.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
改弦更张:改革制度,变更方法
10.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刊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
按图索骥:按线索寻找 ;办事机械、板(贬)
11.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
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把糊涂的人唤醒。 改“震耳欲聋”:声音很大
12.这里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勤政爱民的领导班子,因而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 ×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陈述对象应该是“百姓”而非“生活”
13.参赛歌手的素质良莠不齐,在过“文化”关时,着实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跌眼镜。 ×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只指人的品质好坏) 素质、水平可用“参差不齐”
14.春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下岗工人们如坐春风,深受感动。
×
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
15.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天上翻云覆雨,让自然听我们使唤。 ×
翻云覆雨: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改“呼风唤雨”
16.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
17.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
不胫而走:形容(消息等)传布迅速。
改“不翼而飞”:消息言论传布迅速;东西突然不见。 此处用后一个意思。
18.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
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19.王师傅去年退休后,每天把小区的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邻居接送孩子,处处显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老同志。 × 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
20.四名在交通线上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到的公安人员擒获。 ×
坐地分赃:(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得赃物。
21.我迷上武侠小说后,有时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我的成绩开始退步了。 ×
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多陈述将来的状态)
22.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 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六、习惯用法
例: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
望其项背:看得见项背,指追赶得上。经常用在否定句
1.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委、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
漠不关心:冷漠不关心。不带宾语
2.作为一代名臣,诸葛亮和衷共济,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
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七、词语的程度
例:
1.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份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
视同儿戏:把事情看成小孩子做游戏。比喻极不严肃,极不认真。
程度太重,可改“等闲视之”:看成平常的事,不重视。
2.一旦新的竞争局面到来,国际出版业大规模进入,人才竞争成本加大,那时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临渊羡鱼: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程度太轻,这里用“那时再加入竞争”的意思
3.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结果)
改“走马观花”:粗略地观察事物。(过程)
容易误解的成语: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暴殄天物:任意残害各种生物。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zhì)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察言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罚不当罪:惩罚过轻。
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 犯而不校:被人触犯也不计较。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高屋建瓴: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固若金汤:工事非常坚固,不易攻破。 含垢忍辱:忍受耻辱。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毫发不爽:丝毫不差。
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地。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旷日持久:耗费时日,拖延得很久。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可以成功。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离群索居:离开同伴一个人孤独生活。
钟灵毓秀:美好的山川孕育出优秀人才。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却之不恭:拒绝别人的馈赠或邀请是对人不恭敬。 正襟危坐: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身无长物:形容贫穷。
殊途同归: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有余辜:罪大恶极。
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都不能抵偿。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
相形见绌:跟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很不足。 学而不厌:好学上进。(满足)
严惩不贷:严加惩处,不予宽恕。 要言不烦:文章、言论等简明扼要。
一挥而就: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 一文不名:极为贫困。(占有)
一傅众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就像老朋友那样相投。
不知所云:语言空洞、紊乱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传说是有原因的
有声有色:表现得十分生动
绘声绘色: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活灵活现: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先发制人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先发制人说简单点是什么意思。 先发制人(xiān fā zhì rén),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战争中双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先下手争取主动,制服对方。
若有用,望采纳,谢谢。
问题二: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是什么意思? 先发制人
“发”:发动、行动;
“制”:控制。
亥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
相应的,后发制于人,就是说后行动的就被人控制,后下手就被动。
问题三:先发制人是什么意思? 词 目: 先发制人
发 音: xiān fā zhì rén
近义词: 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
反义词: 后发制人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
释 义: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 处: 《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示 例: 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曲波《林海雪原》三)
问题四:先发制人是什么意思 先发制人,出自《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
1、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指先下手为强。
2、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
问题五:先发制人的意思 为先下手为强的意思。
问题六:先发制人指的什么生肖?急用 5分 蛇90%虎60%牛10%狗10%猴5%
问题七:先发制人是成语吗 是
先发制人
xiān fā zhì rén
[释义]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
[语出] 《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正音] 发;不能读作“fà”。
[辨形] 制;不能写作“质”。
[近义] 先声夺人 先下手为强
[反义] 后发制人
[用法] 指主动出击;先敌而动。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问题八:zippo油能用别的替代吗? 最好不要,zippo的有是专供的煤油,如果替代用是可以用但影响打火机寿命
问题九:到底是先发制人还是先发制于人 通常是先发制人。“发”:发动、行动;“制”:控制。
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
相应的,后发制于人,就是说后行动的就被人控制,后下手就被动。
当然,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先发时没有足够的实力,没有做到知已知彼,反而可能因对方以逸待劳而受制于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