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帮我写2个商朝的典故,又要少但又要详细,谢谢好人啊

2.带有班字的成语

3.诸葛亮烧藤甲兵的典故

请帮我写2个商朝的典故,又要少但又要详细,谢谢好人啊

班师回朝的典故-班师回朝的典故出处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因封于吕地,又叫吕尚或吕望。?

商朝末期,商纣王残暴无道,穷奢极欲。西伯侯姬昌多方招揽人才,打算有一天推翻商纣取而代之。?

一天,姬昌打猎来到渭水河边,见一白发老叟在河边钓鱼,鱼钩竟是直的,上面也没有鱼饵。西伯昌好奇地问:“这种钓法怎么会钓到鱼呢?”老叟看了看西伯侯说:“愿者上钩嘛。” 西伯侯听此语不凡,忙施礼问道:“敢问老者高姓大名?”原来这人就是姜子牙。西伯侯虚心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之策,姜子牙徐徐道来,说得他心悦诚服。于是,西伯侯便用车把姜子牙接回都城,并称他为“太公望”,所以后人又称姜子牙为“姜太公”。这时,姜子牙已经70岁了。?

在文王伐纣之前,姜子牙帮他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小国犬戎、密须、黎、邗等,把疆域从陕西扩展到山西、河南等地,西周日益强盛。这时,天下有三分之二的诸侯已经归顺西周了。

西伯侯于97岁去世,其子姬发继位,称武王。周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尚父,并让他担任军师。通过孟津会盟,姜子牙帮助周武王在商都郊外牧野大败商军,并长驱直入商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武王即位,追封父亲西伯侯为文王,以尚父姜子牙为首功,封于营丘为齐王。至于姜子牙封神,则是根据《封神演义》而来。?

周公吐辅---天下归心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孝顺父母,善待兄弟,是个非常诚实而通情达理的人。武王即位后,他是武王的得力助手。他被封为鲁公,封地曲阜。但因他身体有病,武王没有让周公旦去曲阜,一直留在身边帮他处理国家大事。?

一次,武王得了重病,周公便到太庙祷告,希望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武王延年益寿。4年后,武王去世,年仅十几岁的太子姬诵继承王位,称为成王。周公怕成王年幼,难于应付复杂的局面,便以国王叔父的名义暂代成王处理国事,尽心竭力辅佐成王。一次,成王生病了,周公就按当时的习俗把自己的指甲剪下来沉到河里,并对河神祈祷说:“成王年幼,有什么过错都是我的,要惩罚你就让我去吧!”并把祷词收藏起来,盼望灵验。?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流言蜚语。纣王的儿子武庚听说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对周公摄政有看法,便和管叔、蔡叔联合,纠集商朝旧部,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毅然亲率大军东征,经三年苦战,消灭了反叛势力。?

成王20岁时,周公将政权交给成王。成王封周公为太师,继续辅佐自己。后来,周公又率军东征不顺从周朝的淮夷,消灭了奄国。班师回朝后,健全了周朝官制,制定了礼乐制度,并写了《立政》,希望成王以文王、武王为榜样,勤政爱民,选贤任能。周朝呈现出蓬勃生机、万民和睦、天下太平的繁荣景象。?

周公一生的功劳在于稳定了新兴的周朝。可以说,没有周公,就没有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周公作为忠臣的榜样,被以后的儒家极力宣扬和推崇,他的事迹成为人们对乱臣贼子口诛笔伐的武器。

问鼎中原典故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带有班字的成语

按部就班、

班师回朝、

班门弄斧、

班妾辞辇、

班师振旅、

班衣戏彩、

秀出班行、

班香宋艳、

班班可考、

科班出身、

一班一辈、

仕女班头、

班师得胜、

三班六房、

屈艳班香、

班荆道故、

班马文章、

鹓班鹭序

略窥一班:

三班六房: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虎体鹓班:

捉班做势: 摆架子,装腔作势。

一班一级: 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一班半点: 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一班一辈: 指同等,不相上下。

秀出班行: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屈艳班香: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辞》、汉赋那样词藻艳丽,情味浓郁。称赞诗文优美。

拿班做势: 装模作样,摆架子。

拿班作势: 装模作样。

弄斧班门: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班班可考: 班班:明显的样子。指事情源流始末清清楚楚,可以考证。

班功行赏: 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班荆道故: 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班驳陆离: 形容色彩杂沓。

班荆道旧: 指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亦作“班荆道故”。

班师得胜: 班:还。军队出征,得胜而归。

班师回俯: 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同“班师回朝”。

班香宋艳: 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以富丽见称,后以之泛称辞赋之美者。

班衣戏采: 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班衣戏彩: 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班马文章: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按步就班: 指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参见“按部就班”。

科班出身: 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按部就班: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诸葛亮烧藤甲兵的典故

为了平定南方,以保障北伐曹魏无后顾之忧,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方针,对南蛮首领孟获实行捉住就放的办法。果然,孟获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六次交战六次被擒。诸葛亮又放了他一次。孟获回去后向乌戈国王求援,领了三万藤甲兵来桃花渡口与诸葛亮对阵。诸葛亮派大将魏延迎战,谁知藤甲兵厉害非常,刀箭不入,蜀军难以抵挡,只得败走。藤甲兵也不追赶,返回桃花渡口,因藤甲浸透了油,故而浮于水面,乌戈兵都轻易地渡河而去。魏延向诸葛亮报告此情,左右劝诸葛亮班师回朝。诸葛亮说:“我好不容易到此,岂能轻易退兵。”

于是,诸葛亮亲自去踏勘、考察地形,忽到一山,望见一条形如盘蛇的山谷,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没有树木杂草,中间是一条大道,便问土人:“这是什么地方?”

土人说:“这是盘蛇谷。”

诸葛亮大喜道:“这是上天给我成功的机会。”打道回寨,命令马岱准备黑油柜车、竹竿等物置放盘蛇谷两头,命令赵云准备应用之物在路口守卫,命令魏延与藤甲兵交战,在半个月内要连输15 仗,丢弃七个营寨,引诱藤申兵进入盘蛇谷。各将纷纷领命而去。

却说孟获见了乌戈国王兀突骨说:“恭贺贵军旗开得胜,蜀军怎是你们藤甲兵的对手?不过,诸葛亮惯会运用埋伏火攻之计。今后交战,只要见山谷中有树木草弃之处,切切不可进去。”

兀突骨说:“您说得有道理,藤甲怕火不怕水,我们要防止诸葛亮放火进攻。”

不日,魏延与兀突骨交战,每战必败,半月连败15次,连丢七个营寨。藤甲兵大进追杀。兀突骨但见林木茂盛处便不叫前进,派人远望,果见树荫之中隐隐有军旗飘扬,对孟获笑道:“果然诸葛亮想在树林处埋伏火攻,我不上当,他必败无疑。”

第十六日,魏延又来挑战,兀突骨打败魏延。魏延过盘蛇谷而逃,兀突骨率兵追杀,见谷中并无树木。忽见谷口有黑油柜车,蛮兵说:“这是他们的粮车。”兀突骨大喜,放心进谷,忽报谷口“粮车”火起,又被大批干柴拦断。兀突骨心慌,正要夺路,只见山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火药爆炸,三万藤甲兵左冲右突,全被烧,臭不可闻,作为兀突骨后援的'孟获终于又被诸葛亮活捉,至此,他只能口服心服,归顺蜀国了。

战后,诸葛亮会集诸将说:“我料定敌人一定要预防我在树林处伏兵火攻,我故意布置军旗,让他相信。我要魏延连输十五次,让他知道我军敌不过他,使他骄傲轻敌,放心朝光秃秃的盘蛇谷追来,让我用火药、黑油等引火物来火攻。我早就听说:‘利于水的东西一定怕火。’藤甲是油浸之物,见火必着..”

将官们全部拜服在地,赞道:“丞相知已知彼,神机妙算,鬼神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