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缄口不言什么意思-三缄口怎么读
1.历史上才高八斗指的是谁
2.“天下才气共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李杜共合一斗,吾亦分得一斗.”谁知道到底是谁写的,是不是这几句。
3.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的典故
4.“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正确读音?
5.高一开学一个月小结
历史上才高八斗指的是谁
““才高八斗”指的是曹植。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他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南朝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名叫谢灵运,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
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
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
“天下才气共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李杜共合一斗,吾亦分得一斗.”谁知道到底是谁写的,是不是这几句。
是南朝著名的大才子谢灵运写的,他曾毫不吝惜赞誉曹植“才高八斗”。
一次谢灵运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谢灵运为人轻狂,恃才傲物,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扩展资料: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道家。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政治上的失意,从而寄情于山水,写有大量山水诗,与文章冠绝当时的另一个文人颜延之齐名,并称为"江东第一"。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谢灵运曾经这样说:天下的文学之才总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曹植)独占了八斗,我的才学占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才高八斗。
参考资料: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的典故
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才学高深,人们往往爱用“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来赞誉。那么“学识”怎能用“车”来载,“才高”怎能用“斗”来量呢?原来这里面都有典故。欢迎大家收藏!
“五车” 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古时在未发明纸张之前,书都是用竹简制成的,每片上刻有字,串编起来就成了书。当时的五车书虽与现在的五车书不可等量齐观,但也可谓“饱学之士”了。
“八斗” 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无名氏《释常谈》)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以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喻作文才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注音xué fù wǔ chē
出处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庄子·天下》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学识渊博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博大精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相反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同韵词胡吃海喝、解甲投戈、前徒倒戈、与受同科、引吭高歌、铁马金戈、鲁阳麾戈、正直无阿、愣愣瞌瞌、同室操戈、......
年代古代
教学同步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 朱光潜《咬文爵字》高中二册·课文·13
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观点,宋国人惠施认为天下无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是相对的,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别。庄子评价他学富五车,知识非常广博
示例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其它使用
◎ 吕老头还是个学富五车之人,不会弄出这么个玩意儿。
学富五车的历史典故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故事概要: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a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南北朝时最著名的大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才共一石(为我国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等等。
提示: 谢灵运在用这个词语的时候,很是狂妄,而后来,这个成语却用来谦虚地称赞他人,所谓语境,在不同的.环境里,语句意思会变,这个意思。
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形容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斡旋五国兴衰,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析事物之一,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正确读音?
这句话是南宋谢灵运说的。”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读的顺序及音调:天下才 ? 有一石(dan第四声),曹子建(曹植) ? 独占八斗。
(空格是我理解的断语句。)下面是这句话的解释:
“天下的文才共有一石(dàn),曹植才高无双,独自占有八斗,我占有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另外一斗。”
石,[量]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一石小米等于2斛。
相关典故
才高八斗连环画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南北朝时最著名的大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才共一石(为我国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2]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宠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等等。
高一开学一个月小结
刚结束的期考,是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大考,考后结果,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在向取得较好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的同时,也想告诉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你只是在一场马拉松赛枪响后的一刹那落在了别人后边,前方,路正长,较量刚刚开始。现在唯一的工作是反省自己的习惯与方法,这比考试本身更重要。
今天,想和大家谈三个话题:
一、适应环境。
初中到高中,是个大的台阶,这一次期考,最困惑不过的,首先是那些初中学习尖子而这次成绩不佳的同学。如果要找原因的话,我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对高中学习生活的适应。换句话说,这次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是高中生活适应程度的差异。
从初中到高中,首先面临的是两个转变:一是角色转变。当你一进高中,不论你是否意识到,你已经是一个家庭、社会范围的中心。当你从六七千名初中毕业生中走出来时,肩上立刻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期望和责任,那就是必须考大学,必须考好大学。但是我们录取的新生和周围所有县市高中相比,分数线都低几十分。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是相同的,三年后的竞技水平是一样的,要立于不败、后来居上,我们的光阴更迫,压力更大。这就要求必须尽快完成“树立远大理想,考入理想大学,三年成才,不留后路”的心理角色定位。一方面学校要求很严,一方面自己有升学后放松一下的意识,这种角色错位实在是高一最可怕的敌人。二是方法的转变。参加过中考,尤其是取得较好入学成绩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高中照猫画虎就行了。殊不知,初中复习迎考的那些方法,不仅不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连高考、进行高中课程的学习都可能很困难。因为那些所谓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老师包办的方法,是一种读书的方法,是一种以接受为特征的方法。因而,通过这次期考、反思进而寻求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自学,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二、培养良好的个性习惯。
“良好的个性习惯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这句话,同学们已耳熟能祥。按这句话,可把同学们分成三类:一是信奉它,这已经创造出许多成功者,如杜宏伟、王艳君、姚灿等;二是不以为然,相信智力。但据报载,一位资深教育家经长期调查发现,约有三成高智商的学生是差生。在西安市某一高中班内,成绩最差的学生智商是120。他发现,几乎从未有过因智力因素而影响到学习的例证。事实上,世界上公认的天才儿童的定义是:“智商中等以上,加上刻苦学习,顽强拚博,具有创新能力者”。可见,智力只是有些人用来自暴自弃的一个理由。三是半信半疑,由于看不到身边的榜样,所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校要求教室课间不说话,有用吗?北京市二十二中孙维刚老师的班,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无一人说话,他的班仅北大清华就升入55%;山东牟平一中,两千多人住宿,没有一个管理人员,被子从来叠得有棱有角,整整齐齐,物品干干净净,升学率仅本科占98%;河北衡水中学,单是门岗就对学生有如下要求:不准让家长送饭及一切水果零食;不准送衣物被褥;不准送药。其升学率100%,一千人高考仅重点677人,一半还多。有没有个体的例子呢?差生张春风,从班内46名考入北大,自己营造了一种境界,“埋头、素服、三缄口”。因此,个性习惯与成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所差的只是你是去努力做到了,还是让别人看着做到了,还是别人看着也做不到。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高一入校时,全体同学曾在办公楼前举行过一个开学典礼,那是一个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三年后,在同一个地点,同样一个早晨,还会再开一个同样隆重的典礼大会,叫毕业典礼。每年的毕业典礼上,都会有一些学生潸然泪下,是依恋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情谊?是为自己三年的成绩所感动?有没有追悔的泪水?我想是有的。正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应该清楚:“能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只要你自己不愿倒下去,就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你打倒”(保尔)。三年后追悔了,后悔什么?自己打倒了自己,那些平时不起眼的习惯、细节打倒了自己。据生物学家研究,原始森林里有许多数百年树龄的大树轰然倒下,并不是因为狂风暴雨、电闪雷劈,而是由于一种比半个指甲还小的一种小甲虫的啃啮。
今天你可能就大声在教室里说了一句话,但它已在潜意识里强化了你乱说话的动机,(不利于己),同时你至少破坏了一个同学的环境,他可能正在思考某一问题,或者正在调节心理,你的话让他感到了环境的不和谐,造成他浮躁的心态,(不利于人),第三个人会因你大声说话的诱惑,也大声说话,又造成了你心态的浮躁,(再害己)。此所谓恶习的传染性与交互性。损坏的是整体环境,受害的是每一个人,包括自己。这样的集体只能是在低水平上的竞争。同样,如果每人都养成了良好的个性习惯,相互感染之下,一个优秀的集体就诞生了,集体的每个成员都会因水涨船高而得到空前的成功。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习惯呢?富兰克林是世界公认的伟人,发明了避雷针,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集作家、画家、哲学家、科学家于一身。在他79岁高龄时,想起自己一生的成就,他完整地叙述了自己年轻时进行过的一场特殊修炼,认为自己的一切成就与幸福,都受益于此。年轻时的富兰克林和你们一样渴望成功,经过研究,他发现成功的关键在于完善的人格,经精心总结,他认为这包括13个原则:节制、寡言、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谦逊。进一步发现,仅知道这些还不能使自己成功,只有经过刻苦修炼,把这13项原则变成自己的13种习惯,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否则那还是别人的、书上的。于是,他认真地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本子,每一页打上许多格子,因为他知道,一段时间只能专注于一项修炼,才是最有效的。于是第一星期只专注于“节制”,每天检查自己为人处世是否节制,并在本子上做记号。一个星期后,由于天天盯住自己是否节制,并坚持每天监督,他惊喜地发现,这“节制”慢慢在他身上生根了。尝到了甜头,第二星期他每天盯住第二项——“寡言”,并对第一项进行复习巩固。第三星期盯住第三项。13星期后他发现自己的举手投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来,他又怕不巩固,又进行了3 个13星期的轮回修炼。一年后,富兰克林完全变了,这些习惯已溶入了他的血液、灵魂、每一个细胞。试想,他能不成功么?
美国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也如此,不同之处在于,好习惯须着意培养,坏习惯则是不知不觉中养成。三年是否改写人生,归根到底取决于你的个性习惯。
三.学会做人。
“先成人后成才”是校训,“做人的水平决定学业的水平”是它的注解。学会做人,核心有两点:一是学会吃苦,或说学会享受磨难,二是学会共处。
人的一生注定是要吃些苦的,不然,五味人生,何以丰满?在年轻时吃点苦,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一笔财富,所以有一句话在日本学生中很流行:“趁着青春去吃苦”。可惜许多同学不懂这个道理。
西安翻译学院是一所民办大学,每年招生一万人,学校实行严格的三重封闭式管理,即:一周中只有周末才准走出学校大门;上课期间封闭所有生活区;男女生活区分开管理,禁止互串;更不准抽烟、喝酒、打架等。一开始,学生不懂事,半夜里高唱《国际歌》,呼喊“要人权要自由”。丁院长专门做报告:“学生的人权是什么?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是最大的人权,如果学校管理不力,平平淡淡进来,平平淡淡出去,才是最大的不尊重或侵权”。结果呢?几年来该院学生98%不到毕业就被用人单位订购一空,20%出国。96年新加坡以月薪7000元在中国聘员,几经周折后,只从西译聘了30人;今年3月四川迈普数据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年薪5万元向全国招了17人,仅西译就占6名;国家文化网站是一个巨大而蜚声世界的国家级网站,它的初创者10人中就有西译毕业生5名;23个国家驻华大使联合到学院考察,称之为“中国的哈佛”;《内参》披露:国家权威部门对南方三资企业中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的专项调查结果,西译毕业生排名第一。为什么这些落榜生经过西译修炼就成了抢手货?用人单位众口一词:一是能吃苦,二是综合能力强,三是外语水平高。”吃苦”赫然是第一位。一位年薪数十万元的毕业生说:没有西译那个“炼狱”,哪有我今天展示才华的“天堂”?我校这几年成绩喜人,也是严管的结果,同学们到这里来,都想学有所成,希望能从西译的事例中受些启发,学会吃苦,学会享受磨难,这是成功的第一级台阶。
因为能吃苦,所以能耐得住寂寞,能挡得住诱惑;因为能吃苦,所以有平和的心态,入得做学问境界;因为能吃苦,所以能用意志养成好的习惯,根除不良恶习。在看到别人的成功时,更要看到背后的心血和汗水,看到成功者过人的自控力和毅力。且不说那些个名人——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就连张春风、杜宏伟不都以
“玩命地学”来概括他们的北大之路么?没有吃苦的准备,不会吃苦,永远只能是成功的羡慕者。”梅花香自苦寒来”,决不是轻飘飘的一句诗,每位同学都要从”看似容易却艰辛”的事例中悟自己之路。
再说学会共处。这其实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高一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彼此推动着加速发展。学会包容,学会谅解,学会感激,学会合作是其真谛。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究竟有什么不同?上帝便带他来到地狱门前,里面的人正在吃饭,每个人的勺把都很长,他们尽力往自己口里送,却怎么也吃不到,面对美味佳肴,饿得面黄饥瘦,痛苦不堪。上帝又带这人来到天堂,里面的人也用长把勺吃饭,不同的是,他们都把自己勺里的饭往别人口里送,个个神情欢悦。上帝说:天堂和地狱其实就这一点区别。“我为人人”在前,“人人为我”在后,这是优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这样的集体必定没有磨擦,只有竞争,没有分力,只有合力,最后共同进步,水涨船高,人人成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完善的集体造就完善的个人”。
请记住: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真诚地期望高一的每位同学,砌好人生的第一级台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