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和为非作歹的意思-奋不顾身是贬义词吗
1.什么不顾的四字成语
2.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3.20个四字词语及意思
4.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什么不顾的四字成语
1. 什么然不顾四字成语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掉臂不顾
掉:摆动。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
堕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奋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顾前不顾后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顾头不顾尾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悍然不顾
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不顾大局
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
不顾前后
比喻毫无顾忌。
不顾活
顾:顾念,考虑。连生也不考虑了。形容拼命蛮干,不顾一切。
不顾一切
什么都不顾。
奋不顾命
犹奋不顾身。
奋身不顾
犹奋不顾身。
忿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同“奋不顾身”。
愤不顾身
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临危不顾
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破甑不顾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置之不顾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2. 什么然不顾四字词语悍然不顾 [hàn rán bù g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贬义
出 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身、破人家;悍然不顾。”
例 句
1. 听说自己的父亲连连遭人奚落,他操起门后的闩门桩,气急败坏地向人群冲去,~。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不顾一切
反义词
顾虑重重
3. 形容什么也不顾,一个劲往前走的四字成语,要贬义词横行无忌 héng xíng wú jì
解释: 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举例造句: 他倚了夫家之势,又会谄媚太后,得其欢心,因便骄奢*佚,与太平公主一样横行无忌。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五回?
拼音代码: hxwj
近义词: 为所欲为、蛮横无理、为非作歹
反义词: 奉公守法、安分守己
歇后语: 小卒子过河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坏人
英文: run amuck
4. 不顾后果是不是四字成语不顾后果 不是四字成语。不顾 开头的成语只有4个——不顾一切、不顾大局、不顾活、不顾前后。
不顾活
bù gù sǐ huó
解释顾:顾念,考虑。连生也不考虑了。形容拼命蛮干,不顾一切。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这呆子不顾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伙之类,尽皆打碎。”
结构动宾式成语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要命
近义词不顾安危、不顾一切
例句他们更希望有经验的人来领导他们,他们原意~地保卫家乡。 ◎巴金《火》第二部十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一、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
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
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3、作者:三国时期诸葛亮?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二、赏析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
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作为客籍政权面对着来自益州旧势力的阻挠。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认为这不是苛法峻刑所留下的民怨,而蜀汉是建立在律令长期废弛,导致官民混乱君臣无道,紊乱了“纲纪”。
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莱纷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攘直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因此,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
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诸葛亮擅治军,首先,治军以明。其次,以信为本。诸葛亮治军重信。诸葛亮认为,“信,重然诺也”,也就是说,“信”就是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不诚者失信,如果不知道守信用,那么作战一定会失败;如果有法令而不能够执行,那么即使有百万之众,也是毫无用处。反之,如果用信义来鼓励将士,将士没有不拼命效力的。
因此,诸葛亮强调治军要以信为本,“夫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 ”以信为本,就赏罚而言,诸葛亮认为要“赏罚有信”,因为用赏罚来判定功过,士卒就会知道守信用;就将帅而言,诸葛亮认为所谓信将,即“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
百度百科—诸葛亮
百度百科—出师表
20个四字词语及意思
1·初出茅庐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2·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5·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6·完璧归赵 :璧:宝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7·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8·指鹿为马 :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9·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 10·价值连城 :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11·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12·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13·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6·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17: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8·欢呼雀跃: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19·声色俱厉: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20·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1·束手待毙:毙:。捆起手来等。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22·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23·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24·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25·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安定。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 26·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27·冰肌玉骨 :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28·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29·挥汗成雨 :挥:洒,泼。形容人多。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也形容出汗多。 30·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的坚强
31·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国
32·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33·迎难而上 :迎着困难前进
34·集思广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35·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36·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音顶 鼎新,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37·标新立异 :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 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38·独出心裁 :独,单独 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39·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上类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40实事求是 :本指根据实证,求得正确的结论,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题
41·各抒己见 :抒,抒发,表达 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42·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 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3·触类旁通 :触,碰,遇到 旁,别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44·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45·古为今用 :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政治服务
46·薪尽火传 :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7·和蔼可亲—— 性情温和,态度亲切
48·唉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49·按兵不动—— 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比喻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
50·黯然失色—— 阴暗的样子
51·慷慨激昂—— 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52·飞扬跋扈——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
53·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54·略见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
55·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碑:纪功碑。
56·并行不悖——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
57·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58·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59·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60·鞭长莫及—— 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
61·明辨是非—— 明确地分辨是与非。形容判断力强
62·按部就班—— “按”本作“案”。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63·别出心裁—— 独出巧思,不同流俗
64·层出不穷—— 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穷尽
65·为虎作伥—— 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
66·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67·瞠目结舌——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68·纵横驰骋——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 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69·相形见绌—— 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
70·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71·穷奢极侈—— 极端奢侈,也说“穷奢极欲”
72·鞠躬尽瘁—— 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73·措手不及—— 来不及处理。
74·披星戴月—— 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
75·虎视眈眈—— 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
76·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77·中流砥柱—— 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78·穷兵黩武—— 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
79·出尔反尔—— 原指你怎么对人行事,人也怎么还报你。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80·流言蜚语——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81·发愤图强—— 振作起来,谋求强盛
82·肺腑之言—— 谓由衷而发的真话
83·名副其实—— 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84·重蹈覆辙—— 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85·言简意赅—— 语言虽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
86·亘古未有—— 从古到今从未有过
87·如鲠在喉—— 像鱼刺卡在嗓子里
88·沽名钓誉—— 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
89·事必躬亲—— 凡事都亲自去做
90·蛊惑人心—— 使人心意迷惑
91·顾影自怜—— 顾盼自己的身影,独自可怜叹惜。形容身世悲凉、失意
92·阴谋诡计—— 想达到某种目的的坏计谋、巧妙的策略或狡猾的计划;尤指不怀好意或应受指责的奸计
93·短小精悍—— 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
94·引吭高歌—— 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95·一丘之貉—— 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96·老奸巨猾—— 深历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
97·焕然一新—— 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98·拾人牙慧——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当做自己的话
99·无稽之谈—— 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
100·畸形发展—— 某一部分发展过快而造成的整体不平衡状态
101·愤世嫉俗—— 不满黑暗的世道,憎恶不合理的社会习俗
102·声名狼藉—— 形容名声极坏
103·艰苦奋斗—— 艰难困苦的奋斗
104·故伎重演—— 旧时的一套伎俩重新施展出来
105·汗流浃背—— 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
106·草菅人命—— 菅:一种野草。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
107·戒骄戒躁—— 要避免和戒除骄傲自满及浮躁的思想作风
108·矫揉造作—— 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09·弱不禁风—— 弱得受不住风吹。形容人体质虚弱
110·噤若寒蝉—— 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111·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
112·不胫而走—— 没有小腿却能跑。形容消息等传播迅速
113·迥然不同—— 差得很远,非常不一样
114·笑容可掬—— 掬:两手捧起。形容满脸带笑的样子
115·绝无仅有—— 再也找不出来,极为罕见
116·同仇敌忾—— 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
117·刻不容缓—— 急迫之极,一刻不能迟缓
118·脍炙人口—— 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119·不寒而栗—— 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120·厉行节约—— 严格实行节约
121·雷厉风行—— 如迅雷,似疾风,形容办事果断、有力、迅速
122再接再厉—— 坚持不懈,毫不松劲,不断前进
123·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124·流连忘返—— 形容沉迷于游乐而忘了回去。后多指留恋某事,舍不得离开
125·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126·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128·琳琅满目—— 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东西,出色的诗文,有用的人才很多
129·流芳百世—— 美名留传于后代
130·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131·语无伦次—— 话说得颠三倒四,言语没有条理层次
132·满腹经纶—— 形容人很有才学和智谋
133·蒙昧无知—— 愚昧,不通事理
134·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135·靡靡之音—— 古指亡国的声乐。现指*靡而不健康向上的庸俗音乐。
136·弥天大谎—— 彻头彻尾的谎言
137·秘而不宣—— 保守秘密,不对外宣布
138·绵里藏针—— 喻外表看来温柔,软弱,实则内心刻毒强硬
139·明珠暗投—— 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140·不瞑目—— 人还不闭眼,形容虽而心犹未甘
141·苦思冥想—— 苦苦思考
142·漠不关心—— 不放在心上,粗枝大叶
143·墨守成规—— 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144·如法炮制—— 本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后比喻照样处理
145·路有饿殍—— 路边有饿的人
146·居心叵测—— 心存险诈,难以预测
147·委曲求全—— 勉强迁就,以求保全;顾全大局,暂时忍让
148·任劳任怨—— 工作不辞劳苦,不怕受埋怨
149·耳濡目染—— 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150·莘莘学子—— 数量众多的学生
151·拭目以待—— 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
152·各抒己见—— 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53·鬼鬼祟祟—— 行事暧昧而不光明
154·纷至沓来—— 接连不断地到来
155·恬不知耻—— 泰然处之,不以为耻
156·铤而走险—— 指没有办法,只得冒险
157·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158·恣意妄为—— 肆意为非作歹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出师表写明在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后,使蜀汉境内呈现出了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