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眼睛捉麻雀猜三个数字-闭塞眼睛捉麻雀
1.闭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
2.惯用语有哪些 常见惯用语
3.眼睛的成语疯狂猜成语
4.《改造我们的学习》 原文
5.《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原文
闭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
1. 闭开头的四字成语
闭月羞花 闭门造车、
闭关锁国、
闭月羞花、
闭目塞听、
闭门思过、
闭关自守、
闭口无言、
闭门不出、
闭门塞窦、
闭塞眼睛捉麻雀、
闭门读书、
闭口不言、
闭目塞聪、
闭目塞耳、
闭门扫轨、
闭户读书、
闭门觅句、
闭门自守、
闭门不纳、
闭门思愆、
闭门投辖、
闭阁思过、
闭门却扫、
闭口捕舌、
闭口藏舌、
闭口结舌、
闭门塞户、
闭门却轨、
闭关绝市、
2. "闭"字开头的成语闭壁清野 犹言坚壁清野。是作战时采取的一种策略。
闭阁思过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闭阁自责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阁思过”。
闭关绝市 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
闭关却扫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闭关锁国 闭关:封闭关口;锁:封锁。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闭关自守 关闭关口,不和外人来往。比喻因循保守,不愿接触外界事物。
闭关自主 指关闭关口,不和外国来往。
闭合思过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闭合自责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闭境自守 指封闭四境,严加防守。
闭口捕舌 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闭口结舌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闭口无言 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闭门不出 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闭门不纳 纳:入,进来。关上门不让人进来。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闭门羹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闭门酣歌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闭门合辙 犹言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比喻互相投合。
闭门墐户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闭门觅句 形容作诗时冥思苦想。
闭门却轨 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
闭门却扫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闭门塞窦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闭门塞户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闭门扫轨 轨:车迹。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
闭门扫迹 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
闭门埽轨 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
闭门思过 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闭门思愆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闭门投辖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闭门造车 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闭门自守 ①闭门不出,洁身自保。②坚壁不出,严加防守。
闭明塞聪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闭目塞聪 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闭目塞耳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闭月羞花 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3. 闭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闭字开头的成语 :
闭门造车、
闭塞眼睛捉麻雀、
闭月羞花、
闭门不出、
闭门塞听、
闭门谢客、
闭门读书、
闭门思过、
闭口捕舌、
闭户关门、
闭门酣歌、
闭关自守、
闭关绝市、
闭门投辖、
闭阁自责、
闭门觅句、
闭目养神、
闭关锁国、
闭口藏舌、
闭目塞听
4. 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孙康映雪、孙庞斗智、孙敬闭户
1、孙康映雪,读音sūn kāng yìng xuě,汉语成语,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出处:顾云《不池州庾员外启》:“披经阅史,无怠于光阴;雪牖萤窗,每加于悬刺。”
2、孙庞斗智指孙膑和庞涓各用智谋相斗。战国时期,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了孙膑。被砍掉双脚的孙膑逃到齐国后为齐所用,在救赵之战中,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终迫使庞涓马陵道自杀。
用法:孙庞斗智谁为胜,楚汉争锋那个强?却说杨氏专等椒来泡汤吃,望了多时,不见长儿回来。
3、孙敬闭户,读音是sūn jìng bì hù,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孙敬刻苦读书的故事。
出处:徐子光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字文宝 ,常闭户读书,睡则以绳系头,悬之梁上。尝入市,市人见之皆曰:‘闭户先生来也。’”
翻译:孙敬字文宝,常闭门读书,睡觉时用绳子拴住头,把它挂在梁上。曾入市,街上的人见了都说:‘闭门先生来了。’
扩展资料:
孙成语有哪些 :炎黄子孙、徒子徒孙、名落孙山
1、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指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
用法:我们都是血肉相连的炎黄子孙。
2、徒子徒孙,徒弟和再传的徒弟。比喻一脉相传的人(含贬意)。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三回 心印领着徒子徒孙,就在秋华堂念起度人经。
3、名落孙山,拼音míng luò sūn shān,指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
用法:由于准备的不充分,这次考试他再一次名落孙山。
5. 以“四”开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四不拗六 四百四病 四冲八达 四冲六达 四大皆空 四方八面
四方辐辏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纷五落 四分五剖 四方之志
四海波静 四荒八极 四海承风 四海鼎沸 四海九州 四海皆兄弟
四海飘零 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 四海他人 四海为家 四海一家
四脚朝天 四郊多垒 四角俱全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出击 四马攒蹄 四面受敌 四平八稳 四衢八街 四清六活
四时八节 四书五经 四山五岳 四时之气 四亭八当 四通八达
四停八当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百骸 四体不勤 四通五达
四姻九戚 四至八道 四肢百骸 四肢百体 四战之地 四战之国
6. “扰”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扰”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只有扰扰胶胶。
扰扰胶胶 [ rǎo rǎo jiāo jiāo ]
基本释义:纷乱貌。
出处:战国 庄子《庄子·天道》:“胶胶、扰扰,皆扰乱之貌也。”
白话译文:胶胶、扰扰都是纷乱的样子。
扩展资料:
含有“扰”的四字词语:
1、扰人清梦 [ rǎo rén qīng mèng ]
基本释义:打扰别人的美梦。清梦的意思是美梦。
2、扰动力矩 [ rǎo dòng lì jǔ ]
基本释义:气动藕连效应。
3、心理骚扰 [ xīn lǐ sāo rǎo ]
基本释义:心理不健康的老板在工作中对员工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
4、工频干扰 [ gōng pín gān rǎo ]
基本释义:市电电压的频率为50Hz,它会以电磁波的辐射形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干扰,我们把这种干扰称之为工频干扰。
5、闲人勿扰 [ xián rén wù rǎo ]
基本释义:表示他想来找他的人的目的是于他的需求是一样的。
7. 次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一:地崩山摧[ dì bēng shān cuī ]
详细解释
1. 解释: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2. 出自: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二:地北天南[ dì běi tiān nán ]
详细解释
1. 解释:指四处,到处。
2. 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三:地大物博[ dì dà wù bó ]
详细解释
1. 解释: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2. 出自:唐·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四:地广人希[ dì guǎng rén xī ]
详细解释
1. 解释:地方大,人烟少。同“地广人稀”。
2.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
五:地负海涵[ dì fù hǎi hán ]
详细解释
1. 解释:指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
2. 出自: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惯用语有哪些 常见惯用语
1、挨黑枪:比喻遭暗算。黑枪:乘人不备暗地里发射的子弹。
2、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3、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4、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5、背黑锅:比喻代别人承担过错、罪名,泛指受到冤枉。
6、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7、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8、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9、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10、不要在一棵树上吊:与“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11、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刻薄的态度。
12、唱白脸:比喻在批评或争斗中担当严肃批评、凌厉进攻等任务的角色。
13、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14、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5、唱黑脸:比喻说话办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16、唱红脸:比喻在批评或争斗中担当劝导、抚慰、缓冲等任务的角色。
17、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的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18、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人物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19、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20、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
21、吃白食:指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占有事物或钱财。
22、吃白眼:指遭歧视,受冷遇。
23、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24、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25、吃小灶: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眼睛的成语疯狂猜成语
安眉带眼 别出手眼 傍观冷眼 别具慧眼 别具手眼
别具只眼 白眉赤眼 鼻青眼乌 鼻青眼肿 鼻青眼紫
避人眼目 闭塞眼睛捉麻雀 豹头环眼 白眼相看 鼻肿眼青
别作一眼 吹胡子瞪眼 迟眉钝眼 愁眉苦眼 愁眉泪眼
愁眉锁眼 慈眉善眼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大处着眼 独具只眼 大开眼界 低眉垂眼
打马虎眼 低眉顺眼 丢人现眼 点胸洗眼 大眼望小眼
瞪眼咋舌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鳄鱼眼泪 凡夫肉眼 凡胎肉眼
反眼不识 飞眼传情 佛眼佛心 放眼世界 佛眼相看
鼓睛暴眼 观眉说眼 狗眼看人 鼓眼努睛 过眼烟云
过眼云烟 好汉不吃眼前亏 横眉瞪眼 横眉冷眼 横眉立眼
横眉竖眼 横挑鼻子竖挑眼 活眼活现 火眼金睛 合眼摸象
活眼现报 金刚眼睛 焦眉愁眼 挤眉溜眼 挤眉弄眼
焦眉皱眼 见钱眼红 见钱眼开 开阔眼界 开眉笑眼
开眉展眼 看人眉眼 楞眉横眼 柳眉星眼 冷眼静看
另眼看待 另眼看戏 冷眼旁观 狼眼鼠眉 安眉带眼 别出手眼 傍观冷眼 别具慧眼 别具手眼
别具只眼 白眉赤眼 鼻青眼乌 鼻青眼肿 鼻青眼紫
避人眼目 闭塞眼睛捉麻雀 豹头环眼 白眼相看 鼻肿眼青
别作一眼 吹胡子瞪眼 迟眉钝眼 愁眉苦眼 愁眉泪眼
愁眉锁眼 慈眉善眼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大处着眼 独具只眼 大开眼界 低眉垂眼
打马虎眼 低眉顺眼 丢人现眼 点胸洗眼 大眼望小眼
瞪眼咋舌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鳄鱼眼泪 凡夫肉眼 凡胎肉眼
反眼不识 飞眼传情 佛眼佛心 放眼世界 佛眼相看
鼓睛暴眼 观眉说眼 狗眼看人 鼓眼努睛 过眼烟云
过眼云烟 好汉不吃眼前亏 横眉瞪眼 横眉冷眼 横眉立眼
横眉竖眼 横挑鼻子竖挑眼 活眼活现 火眼金睛 合眼摸象
活眼现报 金刚眼睛 焦眉愁眼 挤眉溜眼 挤眉弄眼
焦眉皱眼 见钱眼红 见钱眼开 开阔眼界 开眉笑眼
开眉展眼 看人眉眼 楞眉横眼 柳眉星眼 冷眼静看
另眼看待 另眼看戏 冷眼旁观 狼眼鼠眉 泪眼汪汪
冷眼相待 另眼相待 另眼相看 龙睁虎眼 眉飞眼笑
眉高眼低 眉花眼笑 眉欢眼笑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没眉没眼 迷人眼目 眉头眼尾 目知眼见 浓眉大眼
弄眉挤眼 铺眉蒙眼 铺眉苫眼 情人眼里出西施 青眼相看
冷眼相待 另眼相待 另眼相看 龙睁虎眼 眉飞眼笑
眉高眼低 眉花眼笑 眉欢眼笑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没眉没眼 迷人眼目 眉头眼尾 目知眼见 浓眉大眼
弄眉挤眼 铺眉蒙眼 铺眉苫眼 情人眼里出西施 青眼相看 眼见为实 安眉带眼 别出手眼 傍观冷眼 别具慧眼 别具手眼
别具只眼 白眉赤眼 鼻青眼乌 鼻青眼肿 鼻青眼紫
避人眼目 闭塞眼睛捉麻雀 豹头环眼 白眼相看 鼻肿眼青
别作一眼 吹胡子瞪眼 迟眉钝眼 愁眉苦眼 愁眉泪眼
愁眉锁眼 慈眉善眼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大处着眼 独具只眼 大开眼界 低眉垂眼
打马虎眼 低眉顺眼 丢人现眼 点胸洗眼 大眼望小眼
瞪眼咋舌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鳄鱼眼泪 凡夫肉眼 凡胎肉眼
反眼不识 飞眼传情 佛眼佛心 放眼世界 佛眼相看
鼓睛暴眼 观眉说眼 狗眼看人 鼓眼努睛 过眼烟云
过眼云烟 好汉不吃眼前亏 横眉瞪眼 横眉冷眼 横眉立眼
横眉竖眼 横挑鼻子竖挑眼 活眼活现 火眼金睛 合眼摸象
活眼现报 金刚眼睛 焦眉愁眼 挤眉溜眼 挤眉弄眼
焦眉皱眼 见钱眼红 见钱眼开 开阔眼界 开眉笑眼
开眉展眼 看人眉眼 楞眉横眼 柳眉星眼 冷眼静看
另眼看待 另眼看戏 冷眼旁观 狼眼鼠眉 泪眼汪汪
冷眼相待 另眼相待 另眼相看 龙睁虎眼 眉飞眼笑
眉高眼低 眉花眼笑 眉欢眼笑 眉开眼笑 眉来眼去
没眉没眼 迷人眼目 眉头眼尾 目知眼见 浓眉大眼
弄眉挤眼 铺眉蒙眼 铺眉苫眼 情人眼里 刮眼相看
案剑瞋目 播糠眯目 播穅眯目 不堪入目 本来面目
比目连枝 闭目塞聪 闭目塞耳 闭目塞听 避人耳目
避人眼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 璀璨夺目 骋怀游目 触目崩心
触目成诵 侧目而视 瞠目而视 瞋目扼腕 长目飞耳
鸱目虎吻 瞠目结舌 触目皆是 怵目惊心 触目惊心
触目经心 触目儆心 触目警心 瞋目切齿 嗔目切齿
触目如故 触目伤怀 慈眉善目 触目伤心 触目恸心
触目兴叹 疮痍满目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道存目击 道路以目
瞪目哆口 瞪目结舌 动心怵目 动心骇目 洞心骇目
耳聪目明 耳目闭塞 耳目股肱 耳目一新 耳目众多
耳目昭彰 耳濡目染 耳视目食 耳视目听 耳闻不如目见
耳闻目睹 耳闻目击 耳闻目见 反目成仇 蜂目豺声
夫妻反目 光彩夺目 光采夺目 光彩耀目 光彩溢目
贵耳贱目 贵而贱目 光华夺目 纲举目张 纲目不疏
过目不忘 过目成诵 刿目怵心 刮目相待 刮目相见
刮目相看 刿目鉥心 纲挈目张 甘心瞑目 刿心怵目
魂飞目断 横眉瞪目 河目海口 骇目惊心 横眉冷目
横眉立目 横眉怒目 横眉努目 蒿目时艰 骇目振心
豁人耳目 骇心动目 魂销目断 金篦刮目 惊耳骇目
金刚怒目 金刚努目 抉目东门 贱目贵耳 极目迥望
《改造我们的学习》 原文
原文: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一
中国***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二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
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确实的,现在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中国***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检来的。
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给了***。
我们学的是,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的方法是直接违反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了,到富县⑴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⑵,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三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⑷。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四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一)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为此目的,就要引导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就要使同志们懂得,***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就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例如关于宣传工作,如果不了解敌友我三方的宣传状况,我们就无法正确地决定我们的宣传政策。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二)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
(三)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应以《苏联***(布)历史简要读本》为中心的材料。《苏联***(布)历史简要读本》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
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原文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呵!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员看来,这里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就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去了。
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段练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呼呼的。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
"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
连年受灾的兰考,整个县上的工作,几乎被发统销粮、贷款、救济棉衣和烧煤所淹没了。有人说县委机关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供给部。那时候,很多群众等待救济,一部分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少信心,少数人甚至不愿意留在灾区工作。他们害怕困难,更害怕犯错误……
焦裕禄想:"群众在灾难中两眼望着县委,县委挺不起腰杆,群众就不能充分发动起来。'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想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
夜,已经很深了,焦裕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披上棉衣,找县委一位副书记谈心去了。
在这么晚的时候,副书记听见叩门声,吃了一惊。他迎进焦裕禄,连声问:"老焦,出了啥事?"
焦裕禄说:"我想找你谈谈。你在兰考十多年了,情况比我熟,你说,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副书记沉思了一下,回答说:"应该在思想前面加两个字:领导。眼前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
两个人谈得很久,很深,一直说到后半夜。他们的共同结论是,除"三害"首先要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别是要对县委的干部进行抗灾的思想教育。不首先从思想上把人们武装起来,要想进行除"三害"的斗争,将是不可能的。
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持着尺把长的冰柱。许多逃荒的灾民扶老携幼拥挤在候车室里。他们正等待着国家运送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从这里开过……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说:"同志们,你们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他没有再讲下去,所有的县委委员都沉默着低下了头。这时有人才理解,为什么焦裕禄深更半夜领着大家来看风雪严寒中的车站。
从车站回到县委,已经是半夜时分了,会议这时候才正式开始。
焦裕禄听了大家的发言,最后说:"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着今晚的情景,这样我们就会带着阶级感情,去领导群众改变兰考的面貌。"
紧接着,焦裕禄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以后,焦裕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回忆兰考的革命斗争史。在残酷的武装斗争年代,兰考县的干部和人民,同敌人英勇搏斗,前仆后继。有个地区,在一个月内曾经有九个区长为革命牺牲。烈士马福重被敌人破腹后,肠子被拉出来挂在树上……焦裕禄说:"兰考这块地方,是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一连串的阶级教育和思想斗争,使县委领导核心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站起来了。他们打掉了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懦夫思想,从上到下坚定地树立了自力更生消"三害"的决心。不久,在焦裕禄倡议和领导下,一个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制订出来了。这个蓝图规定在三五年内,要取得治沙、治水、治碱的基本胜利,改变兰考的面貌。这个蓝图经过县委讨论通过后,报告了中共开封地委,焦裕禄在报告上,又着重加了几句: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不瞑目。"
这几句话,深切地反映了当时县委的决心,也是兰考全党在上级党组织面前,一次庄严的宣誓。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战胜灾害,单靠一时的热情,单靠主观愿望,事情断然是办不好的。即使硬干,也要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错误。要想战胜灾害,必须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120个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控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和县委其他领导干部,都参加了这次调查。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着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机。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他经常不辞劳苦地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在这场艰苦的调查中,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了。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蹲在泥泞里歇息……
有一次,焦裕禄从固阳公社回县城路上,遇到了白帐子猛雨。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全县变成了一片汪洋。焦裕禄想:"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他回到县里后,连停也没停,就带着办公室的三个同志察看洪水去了。眼前只有水,哪里有路?他们靠着各人手里的一根棍,探着,走着。这时。焦裕禄突然感到一阵阵肝痛,不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区。三个青年恳求他:"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焦裕禄没有同意,继续一路走,一路工作着。
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着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一看见焦裕禄就吃惊地问:"一片汪洋大水,您是咋来的?"焦裕禄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李广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来,一边指点着,一边滔滔不绝地告诉李广志,根据这里的地形和水的流势,应该从哪里到哪里开一条河,再从哪里到哪里挖一条支沟……这样,就可以把这几个大队的积水,统统排出去了。李广志听了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焦裕禄同志的领导工作竟这样的深入细致!到吃饭的时候了,他要给焦裕禄派饭,焦裕禄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向风雨中走去。
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连连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把全县抗灾斗争的战斗部署,放在一个更科学更扎实的基础之上。大家都觉得方向明,信心足,无形中增添了不少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夜已经很深了,阵阵的肝痛和县委工作沉重的担子,使焦裕禄久久不能入睡。他的心在想着兰考县的36万人和2574个生产队。抗灾斗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觉悟也有高有低,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快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起轰轰烈烈的抗灾斗争?
焦裕禄在苦苦思索着。
在多年的工作中,焦裕禄善于从同志著作中汲取营养,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叫做"白天到群众中调查访问,回来读毛主席著作,晚上'过**'。"他所说的'过**',主要是指联系实际来思考问题。他说:"无论学习或工作,不会'过**'那是不行的。"
现在,全县抗灾斗争的情景,正像一幕幕的**活动在他的脑海里,此时此刻,他常觉得同志所倡导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多么重要!他决定发动县委领导同志再到贫下中农中间去,集中群众的智慧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他自己更是经常住在老贫农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带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贫下中农中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他听到许多贫下中农的要求和呼声,看到许多社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他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战胜灾害的信心。
韩村是一个只有27户人家的生产队。1962年秋天遭受了毁灭性的涝灾,每人只分了12两红高梁穗。在这样严重的困难面前,生产队的贫下中农提出,不向国家伸手,不要救济粮、救济款,自己割草卖草养活自己。他们说:摇钱树,人人有,全靠自己一双手。不能支援国家,心里就够难受了,决不能再拉国家的后腿。就在这年冬天,他们割了27万斤草,养活了全体社员,养活了8头牲口还修理了农具,买了7辆架子车。
秦寨大队的贫下中农社员,在盐碱地上刮掉一层皮,从下面深翻出好土,盖在上面。他们大干深翻地的时候,正是最困难的1963年夏季,他们说:"不能干一天就干半天,不能翻一锨就翻半锨,用蚕吃桑叶的办法,一口口啃,也要把这碱地啃翻个个儿。"
赵垛楼的贫下中农在七季基本绝收以后,冒着倾盆大雨,挖河渠,挖排水沟,同暴雨内涝搏斗。1963年秋天,这里一连九天暴雨,他们却夺得了好收成。卖了8万斤余粮。
双杨树的贫下中农在农作物基本绝收的情况下,雷打不散,社员们兑鸡蛋卖猪,买牲口买种子,坚持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道路,社员们说:"穷,咱穷到一块儿;富,咱也富到一块儿。"
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广大贫下中农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使焦裕禄十分激动。他认为这就是在思想哺育下的贫下中农革命精神的好榜样。他在县委会议上,多次讲述了这些先进典型的重大意义。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把群众中这些可贵的东西,集中起来,再坚持下去,号召全县社队向他们学习。"
1963年9月,县委在兰考冷冻厂召开了全县大小队干部的会议,这是扭转兰考局势的大会,是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次誓师大会。会上,焦裕禄为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的贫下中农鸣锣开道,请他们到主席台上,拉他们到万人之前,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他把群众中这些革命的东西,集中起来,总结为四句话:"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他说:这就是兰考的新道路!是思想指引的道路!他大声疾呼,号召全县人民学习这四个样板,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在全县范围内锁住风沙,制服洪水,向"三害"展开英勇的斗争!
这次大会在兰考抗灾斗争的道路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激发了群众的革命豪情,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抗灾斗争的发展。它使韩村等四个榜样的名字传遍了兰考;它让思想的伟大红旗,在兰考36万群众的心目中,高高地升起!
从此,兰考人民的生活中多了两个东西,这就是县委和县人委发出的"奋发图强的嘉奖令"和"革命硬骨头队"的命名书。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就在兰考人民对涝、沙、碱三害全面出击的时候,一场比过去更加严重的灾害又向兰考袭来。1963年秋季,兰考县一连下了13天雨,雨量达250毫米。大片大片的庄稼汪在洼窝里,渍了。全县有11万亩秋粮绝收,22万亩受灾。
焦裕禄和县委的同志们全力投入了紧急的生产救灾。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有人有多少话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他们的心飞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带着救济粮款,分头出发了。
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利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的耳巴在风雪中呼扇着。那时候,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疼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现在他全然没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儿无女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就是在这次雪天送粮当中,焦裕禄也看到和听到了许多贫下中农极其感人的故事。谁能够想到,在毁灭性的涝灾面前,竟有那么一些生产队,两次三番退回国家送给他们的救济粮、救济款。他们说:把救济粮、救济款送给比我们更困难的兄弟队吧,我们自己能想办法养活自己!
焦裕禄心里多么激动呵!他看到思想像甘露一样滋润了兰考人民的心,党号召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硬骨头精神,已经变成千千万万群众敢于同天抗、同灾斗的物质力量了。
有了这种精神,在兰考人民面前还有什么天大的灾害不能战胜!
“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焦裕禄常说,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县委这个"班"带好,必须使这"一班人"思想齐、动作齐。而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就必须靠思想。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县人委有一位从丰收地区调来的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装潢县委和县人委领导干部办公室的计划。连桌子、椅子、茶具,都要换一套新的。为了好看,还要把城里一个污水坑填平,上面盖一排房子。县委多数同志激烈地反对这个计划。也有人问:"钱从哪里来?能不能花?"这位领导干部管财政,他说:"花钱我负责。"
但是,焦裕禄提了一个问题: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他接着说明了自己的意见:
"灾区面貌没有改变,还大量吃着国家的统销粮,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后来,焦裕禄找这位领导干部谈了几次话,帮助他认识错误。焦裕禄对他说:兰考是灾区,比不得丰收区。即使是丰收区,你提的那种计划,也是不应该做的。焦裕禄劝这位领导干部到贫下中农家里去住一住,到贫下中农中间去看一看。去看看他们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焦裕禄作为县委的班长,他从来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他对同志们要求非常严格,但他要求得入情入理,叫你自己从内心里生出改正错误的力量。不久以后,这位领导干部认识了错误,自己收回了那个"建设计划"。
有一位公社副书记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当时,县委开会,多数委员主张处分这位同志。但焦裕禄经过再三考虑,提出暂时不要给他处分。焦裕禄说,这位同志是我们的阶级弟兄,他犯了错误,给他处分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处分是为了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当前改变兰考面貌,是一个艰巨的斗争,不如派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考验他,锻炼他,给他以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为党的事业出力,这样不是更好吗?
县委同意了焦裕禄的建议,决定派这个同志到灾害严重的赵垛楼去蹲点。这位同志临走时,焦裕禄把他请来,严格地提出批评,亲切地提出希望,最后焦裕禄说:"你想想,当一个不坚强的战士,当一个忘了群众利益的***员,多危险,多可耻呵!先烈们为解放兰考这块地方,能付出鲜血、生命;难道我们就不能建设好这个地方?难道我们能在自然灾害面前当怕鬼?当逃兵?"
焦裕禄的话,一字字、一句句都紧紧扣住这位同志的心。这话的分量比一个最重的处分决定还要沉重,但这话也使这位同志充满了战斗的激情。阶级的情谊,革命的情谊,党的温暖,在这位犯错误的同志的心中激荡着,他满眼流着泪,说,"焦裕禄同志,你放心……"
这位同志到赵垛楼以后,立刻同群众一道投入了治沙治水的斗争。他发现群众的生活困难,提出要卖掉自己的自行车,帮助群众,县委制止了他,并且指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从思想上武装赵垛楼的社员群众,领导他们起来,自力更生进行顽强的抗灾斗争,一辆自行车是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的。以后,焦裕禄也到赵垛楼去了。他关怀赵垛楼的2000来个社员群众,他也关怀这位犯错误的阶级弟兄。
就在这年冬天,赵垛楼为害农田多年的24个沙丘,被社员群众用沙底下的黄胶泥封盖住了。社员们还挖通了河渠,治住了内涝。这个一连七季吃统销粮的大队,一季翻身,卖余粮了。
也就在赵垛楼大队"翻身"的这年冬天,那位犯错误的同志,思想上也翻了个个儿。他在抗灾斗争中,身先士卒,表现得很英勇。他没有辜负党和焦裕禄对他的期望。
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贫农家里,他的父亲在解放前就被国民党派逼迫上吊自杀了。他从小逃过荒,给地主放过牛,扛过活,还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挖过煤。他带着家仇、阶级恨参加了革命队伍,在部队、农村和工厂里做过基层工作。自从参加革命一直到当县委书记以后,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常开襟解怀,卷着裤管,朴朴实实地在群众中间工作、劳动。贫农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有多少泥。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他爱人要给他买双新的,他说:"跟贫下中农比一比,咱穿得就不错了。"夏天他连凉席也不买,只花四毛钱买一条蒲席铺。
有一次,他发现孩子很晚才回家去。一问,原来是看戏去了。他问孩子:"哪里来的票?"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叔叔没有收票就叫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接着,他又建议县委起草了一个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焦裕禄是我们县委的好班长,好榜样。"
"在焦裕禄领导下工作,方向明,信心大,敢于大作大为,心情舒畅,就是累也心甘。"
焦裕禄的战友这样说,反对过他的人这样说,犯过错误的人也这样说。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县委一位副书记在乡下患感冒,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964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痛法。县委的同志们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病情,开了药方,因为药费很贵,他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他服下,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
那天,县委办公室的干部张思义和他一同骑自行车到三义寨公社去。走到半路,焦裕禄的肝痛发作,疼得蹬不动车,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刚到公社,大家看他气色不好,就猜出是他又发病了。公社的同志说:"休息一下吧。"他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着肝区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看来还是神情自若的样子,说:
"说,往下说吧。"
1964年的3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了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严重关头。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潮汹涌澎湃,奔向那正在被改造着的大地。他满腔激情地坐到桌前,想动手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铺开稿纸,拟好了四个小题目:一、设想不等于现实。二、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改变,外地的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精神--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焦裕禄,从兰考人民在抗灾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从兰考人民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中,已经预见到新兰考美好的未来。但是,文章只开了个头,病魔就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县委决定送他到医院治病去了。
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他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他是多么舍不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