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是自己做了见不得光的事,大难要临头时自己主动“自首”,把所有责任推给别人的成语有什么?

2.嫁祸的嫁是什么意思

3.己所不欲,嫁祸于人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己做了见不得光的事,大难要临头时自己主动“自首”,把所有责任推给别人的成语有什么?

嫁祸于人意思-嫁祸于人 释义

嫁祸于人[拼音]jià huò yú rén[释义]嫁:转移。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出处]《战国策·赵策》:“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例句]他想嫁祸于人,真卑鄙!

嫁祸的嫁是什么意思

嫁祸的嫁是一种传统的说法,意即把自己的罪责或过失归咎于他人。嫁祸于人的行为本质上是欺骗和推卸责任的表现,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利益,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社会上,这种行为是不被提倡的,甚至会被认为是缺乏基本的道德准则。

将问题归咎于他人,是人们在自己遇到问题时的一个普遍反应。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遭受的不公和不幸是由于他人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会嫁祸于他人。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应该知道,相互接纳和尊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不应该嫁祸于他人而忽略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嫁祸于人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某些企业可能会嫁祸于其他竞争对手以获得自身经济利益。但是,在长远来看,这种行为会导致市场的混乱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企业遵循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准则,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共赢,而不是互相攻击和嫁祸。

己所不欲,嫁祸于人 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回答者:06顺利平安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3-14 17:01

嫁祸于人 ( jià huò yú rén )

解 释 嫁:转移。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

出 处 《南史·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鲁迅《两地书·许广平》:“他们这样说,固然也许是因为失败之后,~,或者因为自己变计,须有借口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