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十雨褒义还是贬义-五风十雨皆为瑞对联
1.中国古代对联赏析
2.求简介古诗平仄 和押韵
3.名人春联
4.新年换对联,家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诗词呢?
中国古代对联赏析
中国古代对联赏析
一、横批类
普天同庆 大地共和 华国庄严 万象回春 春王正月 五风十雨 天开汉幕 其命维新 际会风云 同胞同德 万年雅颂 斗炳回寅 自求多福 人物增辉
民气昭苏 义农肇迹 五色新徽 一门吉庆 黄民集福 化臻上理 天开特色
日月重光 仁声武谊 紫气东来 黄农正朔 治安宇壤 声施大陆 欧美骈踪
义矩农规 天官赐福 山川易色 福享共和 神州铸铁 一元复始 和镕五族
三阳开泰
二、春联类
玉燕频投青琐梦 金莺早报上林春
阶前春色浓如许 户外风光翠欲流
惬意不知春态度 旷怀殊觉日鲜艳
客岁腊容随日换 新年春色逐风来
未将柏叶簪新岁 且把梅花叙隔年
珠树白饶千古色 笔花开遍四时春
日暖阳春辉宝历 风和淑气蔼衡门
凡点梅花添逸兴 数声鸟语助吟怀
举桉椿萱娱永日 盈阶兰桂茂长春
叠篆清香薰玉宇 一帘春色映梅花
昨夜春风才入户 今朝杨柳半垂堤
孝友但能施有政 箪瓢亦足乐长春
雷鸣大地声千里 霞绕青山色万重
太嗥乘权位属震 勾芒司令月为寅
不须着意求佳景 自有奇逢应早春
就暖风光偏著柳 解寒云影半藏梅
丽日映桃红晕颊 和风拂柳绿归眉
玉燕未从帘外剪 金莺先向柳间鸣
拍岸绿波春映席 啭枝黄鸟日撩诗
日丽远山含淑气 青烘牙树蔼春晖
万里和风生柳叶 五陵春色泛桃花
花脸始知迎客笑 柳眉先已向人舒
乍欢小院添来色 多谢东皇染就工
运际升平人共乐 气当和淑鸟知春
花开彩槛呈春色 莺转芳林报好音
桃杏满村春似锦 芝兰绕砌座凝香
九天日月开新运 万国笙歌醉太平
旭日融和开柳眼 春风摇曳送莺喉
逢人尽作衣冠气 到处皆成揖让风
解趣黄鹂频送韵 知情绿柳渐拖丝
景协年光开柳色 风和春气绕兰心
园林桃李争春暖 岭径松筠耐岁寒
芳草春回依旧绿 梅花时到自然香
人逢治世居栖稳 时际阳春气运新
但得周年如此日 自然到处有斯文
松柏谩防霜作妒 芝兰还喜露为恩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雪压梅花白 春归柳色红
春风舒柳眼 丽日展花唇
五云蟠吉地 三瑞映华门
淑气临门早 春风及第先
和气氤氲合 卿云烂漫浮
山河仍是旧 时岁又添新
门雪梅先吐 含烟柳尚青
淑气庭中贮 好风天外来
花发满城锦绣 春生大地文章
元正当圣节 云物灿华年
风来花自舞 春入鸟能言
豹变南山雾 莺歌大地春
爆竹三五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天阳从地起 五福自天来
为从宽养福 务积善流芳
卷帘花气入 高坐鸟声喧
五风十雨皆为瑞 万能紫千红总是春
虽惭人渐老 优爱物皆春
云霞成异色 花柳发韶年
笛奏梅花曲 莺啼杨柳风
乐唐虞盛世 庆天地长春
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
皇恩开昌运 春风鼓太和
春晴寄岸柳 香气凝寒梅
辉光遍草木 佳气满山川
远山含紫气 芳树发春晖
岁序更新三朔同临首祚 风光胜旧一门独得先春
文运天开子 春王月建寅
文光高日月 春色满乾坤
勤俭黄金木 诗书丹桂根
碧桃绽露开新果 仙李蟠根得早春
风引奇香人 祥徵景福来
阳春开物象 山水作繁华
春到碧桃枝上 莺歌绿柳楼前
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
青阳呈丽色 黄道集佳祥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心田种德心常泰 福地安居福自多
四序开新律 千箱答瑞年
淑气符首节 和风扇早春
春色迎黄道 恩光锡紫宸
满门增喜庆 四序纳祯祥
孝友家庭政 文章邦国光
一片彩霞迎晓日 万条红烛动春天
乾元启运三阳泰 斗炳回寅万户春
平安竹报千竿翠 宝贵花开一品红
修厥德自求多福 慎乃俭惟怀永图
天开锦绣三台瑞 日照乾坤五凤祥
龙飞凤舞川原秀 燕语莺啼甲第新
多福多寿多男子 仁德仁心仁寿长
浩荡恩波从北极 菁葱佳气起南山
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三、贺男寿联
诗歌维岳 书衍箕畴
愿献南山寿 先开北海樽
霄汉鹏程腾九万 锦堂鹤算颂三千
盛德好将银管述 春风还试彩衣欢
人颂康强尔炽尔昌 天锡纯嘏有德有仁
樽开北海 颂晋南山
大德得无量寿 此老有当世名
瑶台牒注长生存 蓬岛春开富贵花
碧桃岁结千年实 紫凤朝衔五色云
福禄攸同长生无极 慈祥笃厚积善有徵
松龄长岁月 鹤语寄春秋
多福多寿多男 如山如陵如阜
瑶池桃熟三千岁 海屋筹添九十秋
福禄欢喜长生无极 仁爱笃厚积善有徵
南海普陀公是诸天佛子 东方曼倩人称陆地神仙
四、贺女寿联
晋麻姑酒 献王母桃
金萱永茂 慈竹长春
桂窟云娥终不老 瑶池金母自长生
麻姑酒正香 开筵依北极
贞良温柔宜家受福 仁爱笃厚获寿保年
五福骈臻袅星焕彩 三多欢祝婺宿腾辉
金母晋桃开绮席 素娥分桂酿琼浆
婺耀呈祥近对瑶池王母 琼花并蒂恍颖姑射仙人
五、贺双寿联
大椿八百岁 蟠桃三千年
凤引班衣人绕膝 觞飞绿醑案齐眉
公与夫人蔚成国瑞 子为儒史振此家声
齐眉日月庆双辉 刘樊夫妇神仙侣
蓬岛真人瑶池仙子 世间全福天上双星
北翼共乘丹凤下 重轮齐涌玉蟾来
椿茂萱荣齐眉到乐 兰芬桂馥绕膝承欢
六、贺纪岁寿联
品格清奇研京纪岁 风神秀彻就傅徵年(二十岁联)
阮空令子驰名日 臧氏含文奋翮时(三十岁联)
花甲宏开旬历四 兰阶蔚立祝三多(四十岁联)
诗名自昔推高适 书法于今过右军(五十岁联)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 春秋不老不德大年(六十岁联)
从古称稀尊上寿 自今以始乐遐龄(七十岁联)
杖朝步履仪容古 钓渭丝纶日月长(八十岁联)
七、女寿联
兰桂齐芳瑞凝堂北 市厘隐迹彩映弧南
厚货殖以奉高年瑞凝萱室 勉计然而兴在利雅谱兰陔
八、节妇寿联
天护慈萱春不老 云深贞树岁无寒
爱日灵萱春自永 疾风劲草寿弥高
诗咏柏舟持大节 酒倾兰所庆慈龄
九、和尚寿联
芳春开令序 显澄表长龄
百道泉光飞宝地 一轮明月入霞觞
眼前色相皆成幻 静里乾坤不计春
佛性与慈灯并久 禅心偕慧日同悬
十、颜料铺对联
淡妆浓抹调新色 顽绿疾红发古香
十一、香粉铺对联
百美图中最宜薰染 众香国里别具经纶
十二、古玩铺对联
古人曾说陈宗器 玩物何须育尚书
宋椠唐碑书贴古 周铭秦篆鼎彝尊
十二、碑贴店对联
六文开玉篆 八体耀银书
草贴新书词林欣赏 兰亭妙本学海珍藏
十三、刻字店对联
有迹传青简 无名入党碑
铁笔杂操功成刻鹄 银章可琢艺进雕虫
十四、纸店对联
展来秦岭月 题破锦江云
古纸硬黄临晋贴 新笺匀碧录唐诗
银流鹄白三都贵 墨染鸦青五色奇
十五、墨庄对联
乌玉藏偏好 黄金换未当
艺苑于今珍凤尾 唐宫自昔宝龙宾
十六、笔庄联
飞毫列锦绣 落纸如云烟
汀管迎凉江花入梦 宣城变样诸葛名家
十七、砚台店联
贵妃曾捧过 学士任磨穿
吴都山中龙标第一 永元溪里价重千金
十八、香店联
薰衣多异馥 扑鼻有余芳
十九、蜡烛铺联
气吐龙涎说通霄汉 辉腾凤篆彩彻云衢
二十、药材店联
囊中悉系延年剂 架上多成不老丹
参术功多回造化 葫芦品贵辨君臣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二十一、参茸局联
价同奕世蓝田玉 功倍当年紫石英
二十二、茶叶店联
松涛烹雪醒诗梦 石鼎煎香洗俗肠
瑞草遴芽香分雀舌 石花采荈泉煮龙团
翠绕烟腾香生玉液 绿芽光起花泛金瓯
满意望采纳
求简介古诗平仄 和押韵
关于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的用韵叫做押韵(压韵),也叫“叶(xié)韵”,是语音学上的名词。
从《诗经》、《楚辞》到后来的诗、词、曲,包括民歌、歌词、戏曲,只要是吟咏歌唱的,没有不押韵的。韵又叫“辙”,押韵又叫“合辙”,所以人们常说“合辙押韵”。
所谓韵,大体就是汉语拼音音节中的韵母,押韵就是把同一个韵部(韵母相同)中的字,放在诗歌(包括词曲)规定的固定位置,一般都用在偶数句最后一个字末尾,这样就构成了押韵,所以又叫韵脚。
汉字大都是拼音字母拼出来的,一个字(音节)一般都有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在前,韵在后,比如“忠”字,用拼音字母表示,写成“zhōng”,还有一些字和它的韵母是相同的,如“童”(tōng)、“弓”(gōng)、“空”(kóng)等,所以它们都是同一韵部里的同韵字。凡是同韵字就可以用为韵脚押韵。(字下带点的字是入声字,下同)例如:
陆游(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āi),尚思为国戍轮台(tái)。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lái)。
句中的“哀”、“台”、“来”,它们的韵母都是“āi”,构成押韵。第三句按格律是不押韵的。
在汉语语音单韵母a、o、e的前面,还可以有i、u、ü这些韵头,有了韵头又可以组成若干韵母: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它们虽然韵头不同,但主要的韵母(韵腹)相同,也是同韵字。例如:
范成大(宋)《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徬桑阴学种瓜(guā)
杜牧(唐)《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chén),流水无情草自春(chūn)。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rén)。
“尘”、“春”、“人”,都是押韵的平声字。其中“春”(chūn)字的韵母“ūn”是“uēn”的略式。都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的“十一真”里的字,读起来也是押韵的。
押韵是为了声韵的和谐,构成诗词的音乐美,也便于吟咏、歌唱、记忆和传诵。
但是有时候我们诵读古诗时,觉得诗中的韵脚读起来并不押韵,感到有些别扭。应该知道这是因为语言的发展,语音有了变化的缘故,如果按过去的语音读,那是押韵的、合辙的。当然今天让现代汉语诵读,自然就觉得不押韵了。
诗歌押韵自古就有,但将它格律化是从齐梁时期讲究四声开始,逐渐形成的,到了唐代,更是达到了高峰。同韵相押(即音节中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是诗人根据当时的语音用韵,后来语音的变化越来越大,用韵也就有所不同了。
古人写近体诗是严格依照韵书用韵的,汉字的音节,都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声、韵、调。韵书就是依照音节声、韵、调的不同情况把汉字编排起来的工具书。按字韵分部编排,每一个韵部收有若干同韵的字,以便写作用韵时查阅,这样的韵书实际上就是查阅诗韵的字典。
关于韵书据文献考证,我国最早的一些韵书,因为历史的原因多已散失,并未流传下来。到了隋代,陆发言继承和总结了前代韵书的精华,编写了《切韵》一书,盛行于世。这部书共二百零六韵,因太繁细,不便于使用。唐人孙缅把《切韵》改为《唐韵》,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成了当时作诗用韵的官书,用韵的标准。到南宋时平水刘渊把同用的韵和并起来,编成一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成一百零七韵。其后又有金人王文郁(山西平水)合并为一百零六韵,被称为“平水韵”,也就是一般人说的《诗韵》,成为后世用韵的依据。康熙时代编辑的《佩文诗韵》和后来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都是根据“平水韵”整理而成的。
“平水韵”(佩文诗韵〉的韵目,共有一百零六个韵部,现分列如下:
上平声(十五韵)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十五韵)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上 声(二十九韵)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珍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篠(筱)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ge)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xian)
去 声(三十韵)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置 五未 六御 七迂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入 声(十七韵)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he)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说明:
(一)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这是因为平声字多,故分为上下两卷,无其他含义。
(二)韵部表示韵母的分类(种类),把同韵母的字归在一起,找出其中一个字做为代表,就是所谓的韵部,如“一东”、“二冬”等等。
“平水韵”在金、元以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直到今天写近体诗有时还要按照“平水韵”用韵。至于某一韵部中有哪些常用字,可参考后面的附录《古诗韵常用字简表》。
诗韵有宽有窄,韵部里同韵字数量多的是宽韵,使用时有更多选择的余地,用韵方便。字数少的叫窄韵,也叫险韵,使用时没有更大的回旋的空间,不大方便,故没有坚实的基础和出人的才华,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
我们今天写近体诗,如果通晓古韵,自然可以依照《诗韵》用韵,否则就不一定用古韵,可以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韵用韵。
目前我国诗词界的宿老、专家们,在继承“平水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发表了《中华新韵》,把一百零六个韵部合并为十四个韵部,大大方便了近体诗的用韵。尽管《中华新韵》还在逐步完善中,但它已经为诗韵改革、繁荣诗词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我国诗词界的一件大事。
附: 关于《中华新韵》的韵部,现简介如下:
中华新韵(十四韵)韵目
一麻 a ia ua
二波 o e uo
三皆 ie üe
四开 ai uai
五微 ei ui(uei)
六豪 ao iao
七尤 ou iu(iou)
八寒 an ian uan üan
九文 en in un ün
十唐 ang iang uang
十一庚 eng ing(ieng) ong(ueng) iong(üeng)
十二齐 i er ü
十三支 (-i) (★)零声母
十四姑 u
这十四个韵部中的汉字,刊登在二零零四年第六期《中华诗词》上。《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见后面附录二。
近体诗在用韵上我们主张“平水韵”和《中华新韵》双轨并行,互不排斥和影响,作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同时我们大力提倡使用新韵。但应注意的是:在一首诗作中新旧韵不能混用,用新韵要注明。如用旧韵仍要求不能邻韵通押,不能出韵,否则就是混韵,这在创作时应引起重视。
关于平仄
诗词格律的第二个要素是要讲平仄,同志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什么是平仄呢?
平仄是就汉字的声调说的,是汉语音节声调的研究。要学仄,首先必须知道四声,所以要先从声调说起。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这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和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是声调的主要因素。汉字读音古代就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声调,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平声自成一类,叫做“平”;上、去、入合为一类,叫做“仄”。“仄”是不平的意思,“平”、“仄”是相互对立的两大类。
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它们是:
(一)阴平声 高平调
(二)阳平声 中升调
(三)上 声 降升调
(四)去 声 高降调
古代汉语的四声和今天普通话的四声不完全相同,它高低、升降的具体形状和读法,现在已无法详细知道了,但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个中平调,上声是个升调,去声是个降调,入声是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说明了古四声的读法特点: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描述虽然是不明确、不科学的,但从中我们也可了解古四声读法的大概,那就是:平声要平读,不上扬也不下降,尾音自然延长;上声从下向上读,猛烈高亢,没有尾音;去声从上往下读,尾音哀远简短;入声发音板滞短促,出声即收,毫无尾音。
古代的平声,现在已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字,现在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字;只有去声字,现在仍为去声;入声字在某些地方方言中仍然保留着,但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
我们现在以普通话为标准来划分平仄,通过古今四声的对比就十分清楚了:
普通话四声:平声(阴平、阳平)
仄声(上声、去声)
古代的四声:平声(上平声、下平声)
仄声(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代入声字都转到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去了,这就是人们说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声字派入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这样看来,古平声字尽管现在分为阴平和阳平,但仍然是平声;上声、去声仍是仄声,这些都不必用心去记。只剩下一个入声,入声派入上声、去声中的仍然是仄声,也可不去理睬,要辨认的是入声派入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即可,而这类字数量并不太多,不难记忆。更何况《中华新韵》(十四韵)中把入派三声的入声字都整理得很清楚,已附在相关的韵部中,查用起来极为方便,入声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诗词是一种可以咏唱的文学形式,讲究平仄可以构成声调高低、升降和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优美动听的节奏感和强烈的音乐美,增强了诗词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知道了四声,平仄就好解释了。平,就是平声(上、下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平仄是诗词格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平和仄这两种声调在诗词语句中交错使用着,使声调多样化,避免了平淡和单调,因而诗词作品读起来铿锵悦耳、优美动听。
但平、仄在诗词中是如何交错使用的呢?简单地说:
第一:平仄在本句中是交互(交错、交替)使用的。
第二: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使用的。
如 杜甫(唐)《春望》首联两句: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它们的平仄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
第一句是仄起,仄仄(国破)后面跟着平平(山河),最后一个音节又是仄声(在)。这就是平仄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第二句是平起,平平(城春)后面跟着仄仄(草木),最后一个音节又是平声(深)。这也是平仄在本句中的交互使用。
但如果这两句做为一联成为对句的话,那么“国破”对“城春”,是仄仄对平平;“山河”对“草木”,却是平平对仄仄;句末的“在”对“深”又是仄对平。这就是平仄在对句中的对立使用。
不仅近体诗讲究平仄(有些古体诗,像入律的古风也讲平仄),就是词、曲也离不开平仄,所以懂得了近体诗的平仄,学习词和曲的平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节 关于对仗
(一)什么叫对仗
对仗又叫对偶、骈偶,古代的仪仗队都是两两相对的,这就是“对仗”这个词语的来源。对仗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诗词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相互映衬、对比,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对仗是指上(出句)下(对句)两句相对,构成一联,所以诗中对仗的一联也可叫“对联”(对子)。
诗中的对仗,主要是字面相对,不一定句子结构也完全一致(当然结构相同更好,只是有时难于做到而已),一联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同,意思相类、相关或相反。出句、对句的字,尤其是同一字位上的字和句尾押韵的字不能重复(相同)。
律诗和绝句是非常讲究对仗的。如王之涣(唐)《登鹳雀楼》的首联: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出句、对句都是五言句,字数相等。“白日”对“黄河”,是主语对主语,名词相对;“尽”对“流”,谓语对谓语,动词相对;“依山”对“入海”,状语对状语,动宾词组相对,分别修饰和形容动词“尽”和“流”的具体状态。诗句的意思是:太阳依徬着远山落下去了,黄河向大海汹涌奔流。两句的结构和词性完全相对。其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仄也完全对立,这是最工整、最标准的对仗句。
对仗的基础是词的分类,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九类:
⒈名词 ⒉形容词 ⒊动词 ⒋数目词 ⒌副词 ⒍虚词 ⒎代词 ⒏方位词 ⒐颜色词。
同类的词才可以组成对仗。
但下面的几种情况要引起注意:
⒈数目词 除数量词一、二、三……万、亿等以外,如孤、半、独、双、单、群、匹等,也是数量词,它们自成一类,一般不和其它的词相对。
⒉颜色词 自成一类,不和其它的词相对。
⒊方位词 自成一类,不和别的词相对。
⒋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可以相对,组成对偶。
⒌连绵字只能和词性相同的连绵字相对,如:“鹦鹉”、“鸳鸯”等,这是名词性连绵字;“逶迤”、“磅礴”等,这是形容性连绵字;“踌躇”、“踊跃”等,这是动词性连绵字。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是不能相对的。
⒍叠字词、双声词、叠韵词,都应是各自为对。
⒎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均应各自为对。
为使对仗工整,名词还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
⒈天文类:天、日、月、星、辰、云、雾、风、雨、霞、宇、霭等。
⒉地理类:山、海、河、野、地、路、岭、江、峰、郊、嶂、洋等。
⒊时令类:时、年、昼、夜、月、分、日、秒、春、晨、秋、寒等。
⒋器用类:舟、船、盘、盏、刀、戈、灯、鼓、屏、棹、镜、杯等。
⒌服饰类:衣、冠、巾、带、盔、衫、裘、鞋、袄、袍、钗、镯等。
⒍动物类:犬、鸡、马、猿、虎、鹰、龙、狮、象、牛、兔、鼠等。
⒎植物类:草、木、桃、梨、书、竹、麦、枝、菊、松、叶、柳等。
⒏人伦类:父、子、儿、孙、友、女、叔、侄、婿、姑、舅、兄等。
⒐人事类:情、名、禄、恩、仇、惭、宠、志、利、妒、德、等。
⒑形体类:身、头、指、法、心、肝、手、爪、唇、眉、胸、足等。
⒒宫室类:房、门、窗、台、阁、坛、宫、楼、殿、亭、榭、阙等。
⒓干支类: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等。
⒔代名类:吾、我、子、熟、尔、彼、君、谁、伊、余、他、之等。
⒕方位类: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边、角、内、外等。
⒖数量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千、亿、群、两等。
⒗颜色类:朱、尺、绿、红、白、黑、紫、青、蓝、灰、丹、黄等。
⒘文艺类:诗、词、歌、赋、书、画、典、章、文、句、简、笔等。
⒙专有名词类:具体的人名、地名等。
这些小类如能组成对仗则更显工稳与巧妙。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我们平常说的对联(对子),也叫楹联,律诗中对仗工整的一联,也可以用为对联。所以对联也要符合对仗的标准和要求(当然对联更有它自己的格律要求)。如我们熟悉的一幅春联:
五风十雨皆为瑞,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春联出句、对句,字数相等,用字对仗工整,平仄相互对立: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词性和修辞来说,它的对仗很工整:“五风十雨”对“万紫千红”是两个形容性成语相对,也是主语相对;“五风”、“十雨”和“万紫”、“千红”,都是形容性的偏正词组,分别在句中自对,又是两句相对;“皆为”、“总是”,是副词和动词构成的偏正词组相对,也是谓语相对;“瑞”和“春”,是名词宾语相对。
从句子结构看:
五风十雨(主语)皆为(谓语)瑞(宾语),
万紫千红(主语)总是(谓语)春(宾语)。
上下两句对仗十分工整、巧妙。
名人春联
万方春色 (郭沫若)跋语:立群写出万方春三字,为足成三语构成一联。一九六三年春
千顷湖光 夜鼎堂
002 共和三尺剑 (郭沫若)辛亥革命春联
光复一戎衣
003 酒热诗歌壮 老舍自撰春联
梅红天地新
004 礼言改正朔 陈立夫为南京社会服务处春联义卖撰联
书曰作新民
005 龙蛇归大海 吴玉章春联
鲲鹏震九霄
006 吟酒辞旧岁 老舍自撰春联
举杯贺新年
007 胸有春秋全史 萨镇冰1928年自撰春联
目无魏吴群雄
008 藏书粗足五千卷 李慈铭春联
开岁便称六十翁
009 椒酒绿时留客醉 刘凤梧春联
杏花红处课儿耕
010 九重春色新承泽 吴可读丙寅春联
一郭秋官旧读书
011 谋生梦好鸡常破 钟云舫自撰春联
索债人多犬不闲
012 廿年粉署天恩重 吴可读咸丰、同治年间春联
万选青钱圣代多
013 青灯犹是书生味 吴可读咸丰、同治年间春联
翠羽荣分战将功
014 上相教除名士气 吴鼒代孙渊如拟春联
至尊亲许读书人
015 圣代即今多雨露 吴可读壬申春联
丹霄谁肯借航梯
016 时去矣灵感不灭 郁达夫题春联
春来也文运亨通
017 誓扫倭寇 老舍1939年自撰春联
还我河山横批中华万岁
018 万国衣冠歌露湛 吴可读庚申春联
一门桃李觉春多
019 万水千山疆永固 张伯驹春联
五风十雨庆丰登
020 五风十雨皆为瑞 老舍自撰春联
一岁双年总是春
021 细草色从人去绿 李慈铭春联
小桃花为燕来红
022 笑我年光同蔗尾 刘凤梧春联
看他春色上眉梢
023 除夕立春同日双庆 老舍自撰春联
随时进步一刻千金
024 对岸人家枕流抱石 林散之春联
此楼风物古木苍岩
025 欢庆新春百花齐放 老舍自撰春联
大办农业五谷丰登
026 勤俭持家有备无患 老舍自撰春联
热诚爱国发奋图强
027 粉碎四人帮春回宇内 郭沫若1977年春联
促进现代化劲满九州
028 愧白首一郎有辜明盛 吴可读咸丰、同治年间春联
愿青钱万选尽得贤良
029 多难兴邦唯有民生难解决 刘师亮1932年春联
同仇抗日纵亡种族莫投降
030 去国重来旧雨话添新雨话 吴可读丙寅春联
出门一笑今年春胜昔年春
031 五载郎曹窃比冯唐犹未老 吴可读甲寅春联
一官狱吏若逢周勃也称尊
032 迂道重来百战尚惊臣里梦 吴可读咸丰、同治年间春联
出门一笑九衢又吃帝乡尘
033 白发渐催人逐队依然向东院 吴可读庚午春联
青春应笑我奔波几日又南台
034 帝泽即阳春此日均沾立仗马 吴可读癸酉春联
圣朝无阙事小臣愿作不鸣蝉
035 故宅岁更新卅年京华怜我老 吴可读癸酉春联
今年春胜昔一堂和气抱孙来
036 汗马昔曾经年矢及于弹指后 吴可读咸丰、同治年间春联
弭貂金愧续天恩重到举头时
037 近况报人知十载一郎惭圣世 吴可读咸丰、同治年间春联
诸君休我惜铨曹比部总天恩
038 久客又新春五夜每怀臣里梦 吴可读壬申春联
一郎仍故我卅年空吃帝乡尘
039 骏马入马年不待扬鞭快跑马 相声演员牛群的春联
老牛到牛县到处逢人总吹牛
040 萱幄日方长百岁旨甘惭禄薄 吴可读庚申春联
云司秋不冷一门桃李觉春多
041 国事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犹名皇否 郭沫若作于辛亥革命后。东君:原为春神,代指
天心早眷顾眈眈虎视嗟西虏其奈我何 清帝
042 整队及书生忆六月青沙臣命轻于挥汗日 吴可读咸丰、同治年间春联
论功分战将愧一枝翠羽天恩重到举头时
043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 郭沫若为乡人撰春联
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044 故国同春色归来直欲砚池溟渤笔昆仑裁天样大旗横书汉字 郭沫若为乡人撰春联
民权如海潮暴发何难郡县欧非城美奥把地球员幅竟入版图
新年换对联,家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诗词呢?
时来运转家昌盛,和睦家庭万事兴。
喜迎新年。
大吉大利平安福,新年新景如意春。
欢度春节。
迎春接福人财旺,和睦家庭万事兴。
金猪报喜。
人似青松万年久,福如瀑布千丈长。
瑞雪红梅迎福到,金风翠柳送春归。
旭日初升,泽人间万物,中华奋起,傲世界千年!
欢歌笑语辞旧;爆竹华灯迎新。
旭日横空出世;腊梅做雪迎春。
劲节虚心竹翠;耐寒傲骨梅馨。
妙手描山秀水;雄心强国富民。
看个人爱好而写,有新潮的此语,有风景的对联,还有复古诗词联。比喻火树银花明盛世,龙腾狮舞闹新春。五风十雨皆为瑞,万紫千红总是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春前草,财源雨后花。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春联现在喜欢以生肖像入题,己亥肖猪以福猪对春燕、金猪对玉犬,不直白地称天篷为喻,都饶有趣。
春联是祝贺;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春联是应景;玉犬徐徐收稔去,金猪跃跃拱财来。春联是美好;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春联是愿景;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春联是心声;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春联各有心头好,现成的可取,自撰的贴意。我以猪字谐音“朱、诸”写对联一副,见笑大家如下:
横联;锦绣前程
上联;朱星朗照三春禧
下联;诸事亨通万象新
我国是书写春联的大国。在春节来临之际,人们总爱书写春联,贴在门的两侧,用以寄托对生活的期盼与想往,因此,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比如,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喜迎新年的"鞭炮声声辞旧岁,朵朵梅花迎春耒"啦j企盼耒年有个好兆头的"金玉满堂人财旺,荣华富贵幸福长″啦,等等,内容极其广泛。
这也充分张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纯朴、热情的美好心情,也充分张显了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悠夂的历史。我相信,在祖国人民持继坚持,不断发扬光大的过程中,写春联,这种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方式,一定会被更加发扬光大,绽放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光芒。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