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善瘅恶树之风声翻译-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1.尚书《毕命第二十六》译文与赏析
2.树之风声的意思
3.瘅恶的引证解释瘅恶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4.“彰善瘅恶”的发音:如何用汉语发音“彰善瘅恶”
尚书《毕命第二十六》译文与赏析
毕命第二十六
毕命第二十六
原文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1583]。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1584],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1585]。王若曰:“呜呼!父师[1586]。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1587],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1588]。既历三纪[1589],世变风移,四方无虞[1590],予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1591],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1592],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1593],予小子垂拱仰成[1594]。”
注释
[1583]胐(fěi):新月初放光明。
[1584]宗周:指镐京。
[1585]保厘:保,安。厘,治理。
[1586]父师:官名,指毕公。当时毕公居太师之官。
[1587]毖:告诫。
[1588]化:感化。训:教训。
[1589]纪:十二年为一纪。
[1590]虞:忧虑。
[1591]臧:善。一为动词,一为名词。
[1592]弼亮:辅佐。弼亮四世,毕公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
[1593]多于先王:多,重视。多于先王,被先王所重视。
[1594]垂拱:垂衣拱手。
译文
周康王十二年,册命四朝元老毕公继续治理成周,史官为记叙这件事,写了《毕命》。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日,月亮新放光明。到第三天壬申日,康王早晨从镐京行到丰邑,把成周的民众,命令给太师毕公安治于东郊。康王这样说:“啊!父师。文王武王行大德于天下,因此能够承受殷的王命,代理殷王。周公辅助先王安定国家,告诫殷商顽民,迁徙到洛邑,使他们接近王室,因而他们被周公的教训感化了。自从迁徙以来,已经过了三纪。人世变化,风俗转移,今四方没有忧患,我因此感到安宁。治道有起有落,政教也随着风俗改革。若不善用贤能,人民将无所劝勉仰慕。我公盛德,不但能勤小事,而且辅助过四代,严正地率领下属,臣下没有人不敬重师训。你的美好功绩被先王所重视,我小子只有垂衣拱手仰仗成功罢了。”
原文
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别淑慝[1595],表厥宅里,彰善瘅(dàn)恶[1596],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1597],俾克畏慕[1598]。申画郊圻[1599],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贵有恒,辞尚体要[1600],不惟好异。商俗靡靡[1601],利口惟贤,余风未殄,公其念哉!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敝化奢丽[1602],万世同流。兹殷庶士,席宠惟旧[1603],怙侈灭义[1604],服美于人。骄*矜侉[1605],将由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资富能训[1606],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何其训?”
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厎于道[1607],道洽政治[1608],泽润生民。四夷左衽[1609],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时成周[1610],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子孙训其成式,惟乂[1611]。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1612];罔曰民寡,惟慎厥事。钦若先王成烈[1613],以休于前政[1614]!”
注释
[1595]旌:识别。淑慝(tè):善恶。
[1596]瘅(dàn):憎恨。
[1597]殊其井疆:区别其井田居界。
[1598]畏慕:畏惧为恶之祸,羡慕为善之福。
[1599]郊圻:郊,邑之外。圻,国之中。
[1600]体要:体现精要。
[1601]靡靡:奢侈华丽。
[1602]敝化:腐败的风俗。
[1603]席宠:席,居。宠,尊宠的位置。旧:久。
[1604]怙侈:怙,凭仗。侈,大,指强大。
[1605]侉(kuā):通“夸”,夸大。
[1606]资:资财。训:通“顺”。
[1607]厔:至,归于。道:通导,教导。
[1608]洽:普遍。
[1609]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有些民族的衣服,前襟向左掩,与中原人民前襟向右掩不同,所以用左衽来指代某些少数民族。
[1610]时:善,治好。
[1611]训:顺。式:法。成式,现成的办法。乂:安,安定
[1612]既:尽。
[1613]若:善,治好。成烈:盛业。
[1614]以:使。休:美。以休于前政,使它比前人的政绩更美。
译文
康王说:“啊!父师。现在我把周公的重任敬托给公,我公前往吧!我公到那里,当识别善和恶,标志善人所居之里,表彰善良,疾恨邪恶,树立好的风气。有不遵循教训和常法的,就变更他的井居田界,使他能够畏惧和敬慕。又要重新画出郊野的境界,认真加固那里的封疆守备,以安定四海之内。为政贵在有常,言辞应当体现精要,不宜喜欢奇谈怪论。商地旧俗喜好侈靡以巧辩为贤,余风至今没有断绝,我公要考虑呀!“我听说:‘世代享有禄位的人家,很少能够遵守礼法。’他们以放荡之心,轻蔑有德的人,实在是悖乱天道。腐败的风俗奢侈华丽,万世相同。如今殷商众士,处在宠位已经很久,凭仗强大,忽视德义,穿着华美过人。他们骄恣过度,矜能自夸,将会以恶自终。放恣之心今天虽然收敛了,但防范它灰复燃依旧很困难。资财富足而能接受教训,可以长久。行德行义,这是天下的大训;若不用古训教导,他们何时会顺从呢?”
康王说:“啊!父师。我国的安危,就在于这些殷商众士。不刚不柔,那样的教化就真好。开初,周公能够谨慎对待;中间,君陈能够使他们和谐;最后,我公当能够成功。三君合心,共同归向于教导,教导普遍了,政事治理了,就能润泽到生民。四方各族被发左衽的人民,都会受到福利,我小子也会长受大福。我公当治理好成周,建立无穷的基业,也会有无穷的美名。后世子孙顺从我公的成法,天下就安定了。啊!不要说不能,当尽自己的心;不要说百姓少,当慎行政事。认真治理好先王的大业,使它比前人的政绩更好吧!”
解析
殷民东迁,经过周公、君陈的治理教化,多数已经服从周王朝的统治。治理好殷民始终是周王朝的首要任务。周康王即位后第十二年册命四朝元老毕公继续治理成周。史官为记叙这件事,写了《毕命》。通观全文,多以四字成句,与前后诸篇颇多不类。然其文中所述对殷民改造一事,甚为可观。
大概在周王室看来,殷民的稳定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因此康王说:“邦之安危,惟兹殷士。”并派重臣毕公“保厘东郊”。其实,自周公将殷民迁徙至洛邑,经过三纪,已经取得世变风移的效果。但由于“商俗靡靡,利口惟贤,余风未殄”,而且“敝化奢丽,万世同流”,殷人中还有“席宠惟旧,怙耻灭义,服美于人,骄*矜夸”的现象,“虽收放心,闲之惟艰”,因此康王提醒毕公要重点关注,采取“不刚不柔”的策略达到“厥德允修”的目的。
具体的措施是“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对于“弗率训典”的,则“殊厥井疆,俾克畏慕”;同时,“申画郊圻,慎固封守”。显然,周王室希望通过“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位重臣齐心协力的努力,能够“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通过旌表而对民众进行教化,大概始于康王。周人开创的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文明家庭、光荣之家等等。
树之风声的意思
问题一: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什么意思 名称:风声
拼音:fēng shēng
注音:ㄈㄥ ㄕㄥ
解释:传出来的消息
问题二:风声的详细解释 1、风的声音。①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②唐 卢纶 《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诗:“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③清 黄遵宪 《舟中骤雨》诗:“雨气随风走,风声挟雨行。”2、教化;好的风气。①《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孔 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立其善风,扬其善声。”②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③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堵江口》:“上纾宵旰勤,下壮风声树。”3、指传播出来的消息。①《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咸与 靖 书”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侪辈略尽,幸得老与足下并为遗种之叟,而相去数千里,加有蹇之隔,时闻消息於风声,托旧情於思想,眇眇异处,与异世无以异也。”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婆子自做了这些话把,被媳妇每每冲着,虚心病了,自没意思。却恐怕有甚风声,吹在老子和儿子耳朵里头。③《儒林外史》第五一回:“ 凤四老爹 ,家门口恐怕有风声,官府知道了,小人吃不起。”④徐迟 《火中的凤凰》:“前几天风声吃紧,马上捆载运走几批书。”⑤明 施耐庵《水浒》第二十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却有些风声吹在宋江耳朵里。宋江半信不信。4、声望;声誉。①《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自 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f里先生 、 郑子真 、 严君平 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厉俗,近古之逸民也。”②唐 元结 《下客谣》:“岂知保终信,长使令德全。风声与时茂,歌颂万千年。③《红楼梦》第六九回:“ 王夫人 正因为他风声不雅,深为忧虑。”5、声色容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今亚相 刘崇如 先生出守 江宁 ,风声甚峻,人望而畏之。”6、犹风俗。①《晋书?孙盛传》:“ 盛 与 温 ,而辞旨放荡,称州遣从事观采风声,进无威凤来仪之义,退无鹰D搏击之用,徘徊 湘川 ,将为怪鸟。”②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若乃 虞 、 夏 、 商 、 周 之礼,考正朔而三迁;东西南北之人,混风声而一变。”7、散布,传扬。《宋书?武帝纪中》:“臣兄子 谯王 文思 ,虽年少常人,粗免咎悔,性好交游,未知防远,t丑交构,为其风声。”
问题三:究竟是树声还是风声? 既非风声,亦非树声,是心声
问题四:风吹过树时发出的那呼呼的声音,是风声还是树声啊? 不是风声也不是树叶声,是我们的耳朵的鼓膜震动产生的声音。对于聋子来说,没有声音,对于昆虫来说,也是静悄悄的。
问题五:什么什么风声词语 风声鹤唳、走漏风声、风尘之声、风声目色、树之风声
问题六:风本无声,树本亦无声;风吹动树叶而发声,树叶被风吹动也发声;这是风声呢?还是树声呢? 既不是L,也不是渎,乃是大自然的呼荆
瘅恶的引证解释瘅恶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瘅恶的引证解释是:⒈憎恨坏人坏事。引《书·毕命》:“彰善_恶,树之风声。”孔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晋书·曹志秦秀等传赞》:“象既攘善,秀惟_恶。”唐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彰善用明,_恶用威。”清王士_《居易续谈》:“其于圣明_恶之义,不啻炳如日星,严如斧_矣。”。
瘅恶的引证解释是:⒈憎恨坏人坏事。引《书·毕命》:“彰善_恶,树之风声。”孔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晋书·曹志秦秀等传赞》:“象既攘善,秀惟_恶。”唐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彰善用明,_恶用威。”清王士_《居易续谈》:“其于圣明_恶之义,不啻炳如日星,严如斧_矣。”。注音是:ㄉㄢ_ㄜ_。拼音是:dànè。结构是:瘅(半包围结构)恶(上下结构)。
瘅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憎恨坏人坏事。
二、网络解释
瘅恶瘅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dànè,指憎恨坏人坏事。
关于瘅恶的成语
好恶不同恶作剧恶有恶报恶声恶气善善恶恶好善恶恶恶言恶语恶恶从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彰善瘅恶
关于瘅恶的词语
敝绨恶粟彰善瘅恶瘅恶彰善恶作剧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瘅恶的详细信息
“彰善瘅恶”的发音:如何用汉语发音“彰善瘅恶”
彰善瘅恶
[读音] [zhāng shàn dàn è]
[释义] 表扬好的,憎恨坏的。
[出处] 《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