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皆空-五蕴皆空经
1.正觉烛照,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2.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3.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正觉烛照,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 众生 由此 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 境界 。
成语出处: 《 心经 》:“观 自在 菩萨 ,行深船若 波罗 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成语例句: 抑闻之, 五蕴皆空 ,六尘不染,是谓和尚。 ★清·蒲松龄《 聊斋 志异·金生尚》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教导人们放下一切,摆脱苦厄。
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五蕴皆空”出处《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是佛教用语,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指外界的事物和内在的想法都是“空”,也都是“色”,人对它们不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它们对于人的本性都不应该有什么影响。因此教导人们要放下一切,摆脱苦厄。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想行识也。色谓色身。受谓受用。想谓思想。行谓所行。识谓辨识。此五者蕴积不散,以壅蔽真性,故谓之蕴。
又谓之五阴,谓阴暗真性也。色身终归于坏,受用随时即过,色受岂不空乎。且如思想一物,既得之则无想矣。想岂不空乎。所行之事,回首尚如梦幻。行岂不空乎。识尽千种事物,再生不复能识。识岂不空乎。
一切苦厄,皆从五者生。若能照见色身为空,则不泥于色身而畏亡,是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受用为空,则不泥于受用而贪奉养,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思想为空,则不泥于思想,而意乃无所著。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
照见所行为空,则不泥于所行,而可以息迹。是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照见辨识为空,则不泥于辨识,而可以坐忘。是又度过此一种苦厄也。故照见五蕴皆空,则度过一切苦厄。此五者皆不是真实,乃真性中所现之妄缘。若六根六尘六识十二缘四谛皆此类也。
演莲法师译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色,指色身。受,指受用。想,指思想。行,指行为。识,指辨识。这五种蕴积不散,以致真性受壅塞遮蔽而不能显现,所以叫做五蕴,又称为五阴。是说这五者能使真性阴暗不明。色身终归衰亡,受用随时即过。
这「色」和「受」岂不都是空的吗?又如心里想着一样东西,既然得到了,也就不再想了。这「想」岂不也是空的吗?回顾过去所行的种种事,犹如梦幻,这「行」岂不也是空的吗?识尽千种事物,流经转世就全都忘了,这「识」’,岂不也是空的吗?
其实,世间一切苦厄,都是由这五蕴产生出来的。若能照见色身是空,就没必要拘泥于这个色身而害怕亡,也就度过这一种苦厄了。照见受用为空,就没必要拘泥于受用而贪奉养,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
照见思想为空,就没必要拘泥于思想,而使意地清净无所著,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照见所行为空,就没必要拘泥于所行,而可以闲居息迹,是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照见辨识为空,就不必拘泥于辩识,而可以达到心法相应、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又度过这一种苦厄了。
因此说「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过一切苦厄。因为这五者都不是真实的,乃是真性中所现的妄缘。就像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因缘、四谛,都属于这一类。
《龙舒净土文》五蕴皆空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