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明的事件越经典越好~~

2.学日语后你染上了什么毛病呢?

3.百度贴吧里最多能有多少个帖子置顶

孔明的事件越经典越好~~

初出茅庐后面的6个阶段怎么写-初出茅庐后面的6个阶段

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亲自指挥的北伐战役实际共有五次,分别是:

228年1月出祁山,后因街亭兵败退军;

228年12月出散关攻陈仓,20余日未下粮尽退兵;

229年春,进攻占领阴平、武都两郡而归,双方未交战;

231年2月出祁山,后因粮尽退兵;

234年经斜谷出五丈原,后因诸葛亮病而退军。

另有230年7月防御魏军对汉中的进攻,双方因大雨未交战,后来蜀军的反击作战史书未记载诸葛亮直接参加。

本文从军事历史的角度对其中的第五次北伐战役进行一些分析,其中一些分析与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不同,特提出来讨论。

一、 战役前的局势

蜀国自231年6月第四次北伐撤兵后,已经有两年半左右的时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了。因此蜀军此时不仅已经补充了第四次北伐的作战消耗,估计实力还有所增强。其中233年进行了平定南夷豪帅刘胄反叛的小规模作战。诸葛亮又使用木牛、流马将粮草运输至斜谷口一带,并沿斜谷建立粮仓,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做好了准备。

魏国在西线一直采取守势,没有与蜀国发生大的冲突。但是在东线,这两年连续与吴国有中等规模的作战。

吴国在这段时间里,一直不断向魏国发动中等规模的军事行动,其中233年吴主曾亲自出动进攻合肥新城,没有获胜。

鉴于以前吴蜀双方对魏军事行动的不统一,此次专门进行了协调工作,约定双方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使魏军东西不能兼顾。

二、战前双方部署

由于此前蜀军连续多次进攻魏关陇地区,魏国已经逐步在该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防线。当时双方在关陇地区的兵力部署大致是:

魏军:大将军司马懿、杨武将军郭淮率西线主力兵团屯于长安一带,5万人左右;

征蜀护军秦朗(由魏明帝派来增援)率2万人随后赶到战区;

另外在陇右的天水郡、祁山等地大约还有防御部队1~2万人,由于距离远,没有参战。

故魏军在西线的总兵力约9万左右。其中参加本次战役的兵力为7万人左右。

由于近三年西线没有什么军事活动,所以魏军在西线保持的基本兵力属于中等水平。考虑到魏军利用秦岭有利地形作防御作战,这些兵力已经足够了。《中国军事史》则估计魏军兵力不少于7万人。但是准确数字无记载。根据魏明帝严令司马懿在西线坚守不战,估计在西线是蜀军兵力占有一定的优势。

蜀军:蜀汉丞相诸葛亮、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魏延、护军杨仪、征西将军姜维、讨寇将军何平、将军马岱等统大军出斜谷进军关中,

总兵力约10万人。(根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二》和《晋书宣帝纪》的记载)

由于吴蜀建立了同盟关系,蜀军可以集中所有兵力与北线,除去汉中的少量留守、成都和南方的一些部队外,其余应都在这里了。由于蜀军前面恢复了近三年的时间,总兵力应当在12万左右。

(关于双方兵力的详细探讨见后文)

蜀军战役企图:考虑到陈仓已经成为坚固的要塞,而远出陇右难于及时形成对魏国的威胁和与吴国的协同进攻,加上魏军两线作战兵力不足,因此本次战役,诸葛亮冒险出斜谷直接进攻关中的中部地区。

魏军战役企图:由于东、南线吴军的三路进攻对魏国威胁更大,因此魏明帝集中主力先迎战吴军对合肥、襄阳、广陵的进攻,以部分兵力增援西线,在西线依托有利地形和兼顾营垒坚守,以尽量避免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三、 战役实际进程

在第一、二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从第三次北伐开始,改变了基本战略——不以夺占魏国城市为重点,而是以围困魏国战略要点,诱使魏军来援,自己控制强大的机动兵团以求在野战中歼灭魏军的主力。本次战役诸葛亮依然采取这一战略,希望寻求魏军主力决战。

公元234年2月,蜀军开始自汉中沿斜谷向关中地区进兵。由于秦岭谷道崎岖难行,直到4月蜀军才到达关中的郿一带。

此时,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河,在渭河南背水筑垒坚守。

司马懿认为,如果蜀军依山东出武功,魏军的形势将比较困难;若蜀军西上五丈原,则魏军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诸葛亮率军出谷后,看到魏军已经沿河筑垒坚守,于是西上五丈原。

魏将军郭淮认为蜀军下一步将自五丈原北进,占领北原,以切断陇道,威胁魏国的陇右与关中之联系,迫使魏军与其决战。因此建议抢先占领该地。司马懿于是派郭淮率部进占北原。

当郭淮占领北原后正在修筑堡垒时,蜀军前军已经开始向北原进攻了。在郭淮发起反击后,蜀军的这一计划没有成功。

接着,诸葛亮率大军假装向西前进,许多魏将均认为蜀军将进攻西面的防区。郭淮判断蜀军如此明显地西进,必定是声东击西,希望魏军主力西援,好趁机向东进攻阳遂。果然后来蜀军趁夜猛攻阳遂,双方会战于积石一带,由于魏军已有准备而蜀军没能成功。

这时的形势是:蜀军在五丈原一带的渭河南岸地区占据了一块阵地,其东面是司马懿的主力沿渭河一线筑垒坚守,其北面是郭淮军依托北原的地势筑垒防御,其西面是坚固的陈仓要塞。只有南面是通往汉中的斜谷。

期间,双方还发生一些局部作战:

魏军利用河水泛滥把部分蜀军隔离在武功水东岸的时机,出动万人想一举歼灭这部分蜀军(虎步监孟琰带领的部队),但是诸葛亮一面组织隔河部队以弓箭支援东岸,一面快速架设桥梁联系两岸部队,从而挫败了魏军的企图;

魏军又派出机动部队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

从5月到8月,诸葛亮多次向魏军挑战,但是魏军坚守不出,这样渡过了100多天。期间诸葛亮考虑到魏军希望等蜀军粮尽自动撤兵,于是在当地进行屯田。

8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中。蜀军开始撤退。司马懿得到消息,开始准备发起追击,结果被蜀军反旗鸣鼓所欺骗,担心蜀军强力反击,又放弃了追击。等到得知确实情报后,蜀军已经安全撤走了。

司马懿继续派出追兵,一直追击到赤岸,而蜀军已经快速撤走,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整个战役到此全部结束。自234年2月到8月共历时7个月。

四、 我的分析

实际上,本次战役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全局性的重大的交战。由于魏军采取了坚守战术,使蜀军速战速决、要求两军正面决战的企图完全失败。从战役企图的实现来看,应当说魏军完全达到了战役企图,而蜀军完全没有达到战役企图。所以说本次战役蜀军的行动是不成功的。虽然在最后的撤退阶段有一些表现,也只能是保证蜀军不受大的损失而已。

那么,为什么蜀军的作战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呢?

在总体方面,有许多文章已经做了详尽的分析,大致上是在政治战略、经济和整体军事力量方面蜀国已经明显处于下风,使其每次作战都必须全力以赴,投入绝大部分的主力,因此不敢冒险。

在军事方面,有以下战术上的问题:

1、 由于蜀军是远隔秦岭到关中地区作战,应当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而如果一旦形成相持的局面,最后失败的必然是蜀军。

2、 如果要想速战速决则必须出奇谋,进行一些冒险的行动,这样才能调动魏军,从中寻找战机。而只采取一些平稳的作战行动,是无法打破平衡的。

3、 蜀军在战区的行动均被敌人预料到,是蜀军无法取得战役主动权的关键。其中两次战术进攻均被郭淮识破了真实企图。

4、 虽然蜀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是并没有绝对优势,而且进入关中平原,更有利于魏国兵种优势的发挥。

5、 诸葛亮把10万大军囤积在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三面受敌,根本无从施展和进行战术行动,没有能发挥出兵力的优势。

五、 几个特别的问题:

1、 双方兵力对比的研究

蜀汉方面: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晋书宣帝纪》)

这是最直接的蜀军进攻兵力的历史记载。以诸葛亮的智力才能,蜀汉的总兵力自然要比即将灭亡的蜀汉时期要多,这一点想来大家一定都赞同。因此此时期,蜀军总兵力在12-13万也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蜀汉方面是否在其他地方还有重兵呢?答案是没有:

——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就已经把江州的主力2万人抽调到了汉中,这样东面不会再有很多的兵力了。同时本次战役是与吴国联合进攻曹魏,也没有必要在江州还部署大量军队。

——南面,一年前平定了豪帅刘胄的叛乱,此时基本太平无事,兵力也不会多;

——成都留守,根据《三国志蒋琬传》记载:“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问至,乃旋。”我们可以知道,在成都留守的仅仅只有后主的宿卫军了,因此在前线出现变故时,蒋琬竟然无兵可掉,只能带领仅有的宿卫营北上。

由此可知,如果诸葛亮时期,蜀军总兵力有12万以上,那么这次诸葛亮是集中所有可以使用的兵力发动了北伐。兵力10万是完全可信的。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5-02 15:47

复制得好快

问问团队史海泛舟共1人编辑答案 2010-05-02 15:46 ·[诸葛亮传]>第六章 初出茅庐

·[诸葛亮传]>第七章 舌战群儒

·[诸葛亮传]>第八章 智激周瑜

·[诸葛亮传]>第九章 草船借箭

·[诸葛亮传]>第十章 借东风

·[诸葛亮传]>第十一章 智算华容道

·[诸葛亮传]>第十二章 三气周瑜

·[诸葛亮传]>第十三章 巧布八阵图

·[诸葛亮传]>第十四章 七擒孟获

·[诸葛亮传]>第十五章 上表伐中原

·[诸葛亮传]>第十六章 空城计

·[诸葛亮传]>第十七章 讨魏再上表

·[诸葛亮传]>第十八章 造木牛流马

·[诸葛亮传]>第十九章 火烧上方谷

·[诸葛亮传]>第二十章 五丈原陨星 那时花开 匿名 回答采纳率:35.4% 2010-05-02 15:48 一.火烧博望博 诸葛出道的第一战

曹操派夏侯敦领兵十万伐新野

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

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

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

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

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

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

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在夜黑风高的夜晚,夏侯轻敌引兵追杀,到了博望坡小道上,李典看到路窄,两旁都是树怕埋伏,夏侯小看敌人不听李典话,后种关羽的埋伏,自己士兵很多都被自己人给践踏,后面有火断归路,前面张飞引人挡住去路,小将夏侯兰战

二.火烧新野 博望坡战败后曹操又起兵五十万,兵分五队,要踏平江南。因为荆州刘表的夫人 小儿投降曹操所以刘备必须放弃新野,撤往樊城!留了赵云带兵埋伏与新野城中,曹仁领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夜来时分,城中火起,赵云领兵赶来混战。曹兵伤无数

三.赤壁之战 曹操知道刘备,孙权联合后领大军80万打孙权,以为孙权拒绝曹操的邀请联盟,两兵相持赤壁,曹操士兵是北方人所以大多会晕船,谋士献计可将战船用铁链连接在一起,才能如屡平地,黄盖用哭肉计诈降,在夜晚起东风的时候带士兵在船上放满稻草然后快接近曹兵战船时点燃船顺风使向曹船,火烧曹兵战船,曹兵不会游泳下水会,在船上又会被烧没路走伤无数

四.诸葛安居平五路 刘备刚后曹丕打算趁机灭蜀,司马懿献计可兵分五路,五路大兵,来取西川;

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万,取阳平关;第二路,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犯汉中;第三路,孙

权,起兵十万,取峡口入川;第四路,孟获,起兵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轲比能,起羌兵十万,犯西平关!如果成功蜀国必亡!蜀国上下惊慌失措!诸葛说自己生病所以闭门不出,后主极其忧心,就跑去找孔明,孔明闭门不出却已经开始行动退敌了!孔明对后主说:

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马超祖籍西川,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马超为神威天将军,诸葛派人星夜驰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忧矣。又南蛮孟获,兵犯四郡,臣亦飞檄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蛮兵惟凭勇力,其心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此一路又不足忧矣。又知孟达引兵出汉中;达与李严曾结生之交;臣回成都时,留李严守永

安宫;臣已作一书、只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达必然推病不出,以慢军心:此一路又

不足忧矣。又知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臣已调赵云引一军守把关隘,并

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军不出,不久自退矣。此四路兵俱不足忧。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

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此数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成

都,故无人知觉。只有东吴这一路兵,未必便动:如见四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

四路不济,安肯动乎?臣料孙权想曹丕三路侵吴之怨,必不肯从其言。虽然如此,须用一舌

辩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则先退东吴;其四路之兵,何足忧乎?后派邓芝去说服东吴,后联合东吴

五.七擒七纵 为了平定中原无后果之忧 诸葛亲自带兵深如不毛之地平南方 为了使南方心悦诚服 七次捉放孟获,孟获深深的被诸葛征服,发誓南方永远不造反

六.六出祁山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因此人们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说法,称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钜称诸葛亮四次北伐,未记建兴七年出兵。 6次都是失败 不过第一次形势较好 不过最差当然是最后一次 连 命都搭上了

学日语后你染上了什么毛病呢?

其实毛病和学习语言的阶段有关。

过程是:

①初出茅庐?②小有所成?③炉火纯青?④走火入魔?⑤物极必反?⑥云淡风轻

这些阶段的毛病是:

①初出茅庐。没事喜欢咿咿呀呀的结尾,如大家所说まだまだ、そうですね等欠扁句式常挂嘴边,最白痴的一个阶段。

②小有所成。喜欢用日文自言自语,此时会的日文有限,但装B心态已经萌发,更有甚者会号

③炉火纯青。日文能力基本成熟,开始各大论坛吐口水,看不起初学者以及同水平的日文学习者,一言不合就お前、贵様、最有攻击性的一个阶段。

④走火入魔。这个阶段日文水平的确已经进步到了和日本人谈笑风生,各种引经据典,以碾压日本无知的年轻一代为乐。出门会随身携带一本永远只看前几页的文库本小说,专门在地铁,食堂等人多的地方阅读。开始抗拒二次元,不承认并抗拒从动漫学了不少日文的历史。以前号称有些词不知道中文是什么此时会真的混淆一些日文和中文。最欠扁的一个阶段。

⑤物极必反。意识到日文水平达到一定瓶颈并无太大提升空间时候,开始兴趣转移。或许是加强英语学习,或者是学其他小语种,开始鄙视日文。觉得英语才是世界第一,不会英语的人low爆了。此时甚至会拒绝讲日语,鄙视普通的日本上班族,质疑日本文化,推崇西方文明。最可悲的一个阶段。

⑥云淡风轻。意识到语言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心态和想法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修为之后,开始重新乐观的接受日文这个自己付出了无数辛劳和汗水的语言。此时会欣然接受所有用词不当的批评,总结哪些中日词汇的区别,再也不会对中国人说日中料金等等。也会意识到中日文化的精髓,并希望能够在中日文化宣传上尽一份力。最明理的一个阶段。

百度贴吧里最多能有多少个帖子置顶

百度贴吧最多可以置顶4个帖子.

吧成长阶段现共分为六个吧阶段:初出茅庐、广邀名贴、小有所成、不同凡响、卓有成效,只能置顶2条.(第三条置顶是“自成一派”阶段吧特权),达到自成一派阶阶段可以使用第三条置顶.

若当前贴吧吧主是贴吧超级会员.可使用会员特权功能进行4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