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所以因循苟且-世之所以因循苟且的所以是什么意思
1.“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的出处
2.投鼠忌器文言文的出处
3.立志格言摘抄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的出处
出自于《佛家语录》。
随缘就是不要苛求完美,顺应事情的发展需要。
得过且过,因循苟且,是一种消极的做法,追求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境界,简单地说就是懒人的一种借口。所以他和随缘不是相同。
尽人事听天命是指在做一件事情时,首先要尽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事情的规律,但是能不能成功还要看其客观环境,就是缘分了,或者说天命。
《佛家语录》是200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易吾译注。本书选取重要佛典的重要段落进行注译,读者可从中了解佛典论述问题的特色。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哲学、建筑、雕刻等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不了解佛教,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了解佛教理论的基本轮廓,本书的第一部分[佛法基石]选用佛典的论述对佛教理论作了基本概括,本书的附录部分也从一个侧面为读者了解中国佛教多姿多彩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帮助。
参考资料:
投鼠忌器文言文的出处
1. 投鼠忌器的文言文
投鼠忌器
出处:
《汉书.贾谊传》陈政事疏,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投鼠忌器”的意思是本想投东西掷老鼠,但因为老鼠靠近器物,若击打老鼠,恐怕误中老鼠附近的器具。后来藉此比喻想打击邪恶势力,但恐怕因此得罪权贵,从而有所顾忌,以致因循苟且。这成语亦可以比喻为做事情的时候有所顾忌,不敢放胆去做。
近义成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反义成语:无所畏惧、肆无忌惮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表示想一件事又有所顾虑
例子:
郭沫若《武则天》第二幕:
“上官婉儿已经承认她是知情的,但她之所以没有事前揭发,我看她一来是顾全我们母子的恩谊,二来是投鼠忌器。”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当日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帝曰:“朕今欲看皇叔射猎。”玄德领命上马,忽草中赶起一兔。玄德射之,一箭正中那兔。帝喝采。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
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兄如此,便不敢动。玄德欠身向操称贺曰:“丞相神射,世所罕及!”操笑曰:“此天子洪福耳。”乃回马向天子称贺,竟不献还宝雕弓,就自悬带。围场已罢,宴于许田。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归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2. 投鼠忌器的文言文投鼠忌器出处:《汉书.贾谊传》陈政事疏,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
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投鼠忌器”的意思是本想投东西掷老鼠,但因为老鼠靠近器物,若击打老鼠,恐怕误中老鼠附近的器具。
后来藉此比喻想打击邪恶势力,但恐怕因此得罪权贵,从而有所顾忌,以致因循苟且。这成语亦可以比喻为做事情的时候有所顾忌,不敢放胆去做。
近义成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反义成语:无所畏惧、肆无忌惮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表示想一件事又有所顾虑例子:郭沫若《武则天》第二幕:“上官婉儿已经承认她是知情的,但她之所以没有事前揭发,我看她一来是顾全我们母子的恩谊,二来是投鼠忌器。”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当日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帝曰:“朕今欲看皇叔射猎。”
玄德领命上马,忽草中赶起一兔。玄德射之,一箭正中那兔。
帝喝采。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
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
群臣将校,见了金*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
众皆失色。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
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兄如此,便不敢动。
玄德欠身向操称贺曰:“丞相神射,世所罕及!”操笑曰:“此天子洪福耳。”乃回马向天子称贺,竟不献还宝雕弓,就自悬带。
围场已罢,宴于许田。宴毕,驾回许都。
众人各自归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
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3. 投鼠忌器出自于哪里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投鼠忌器”的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_^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献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献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献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将士们见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为是献帝射的,都高呼“万岁”,曹操得意地站到献帝前接受欢呼。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要拍马刀砍曹操,刘备忙暗示他不可轻举妄动。事后,关云长问刘备为什么不让杀曹操,他说:“投鼠忌器,他身边还有献帝呢。”
《汉书》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个富人,很喜欢古董并收藏了很多。其中有一件稀有的玉盂,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深受这个富人的喜爱。一天晚上,一只老鼠跳进了这个玉盂,想去吃里边的一些剩菜,正巧被这个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恼火,盛怒之下,他拿了块石头砸向老鼠。当然,老鼠是被砸了,可是那个珍贵的玉盂也被打破了。这件事使富人非常难过,他深深后悔自己的鲁莽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认识到只考虑眼前,而忽视后果,将给自己带来灾难。
出自三国!^_^
4. 投鼠忌器什么意思,出处是那“投鼠忌器”:汉语,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成语出处
《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汉书》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个富人,很喜欢古董并收藏了很多。其中有一件稀有的玉盂,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深受这个富人的喜爱。一天晚上,一只老鼠跳进了这个玉盂,想去吃里边的一些剩菜,正巧被这个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恼火,盛怒之下,他拿了块石头砸向老鼠。当然,老鼠是被砸了,可是那个珍贵的玉盂也被打破了。这件事使富人非常难过,他深深后悔自己的鲁莽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认识到只考虑眼前,而忽视后果,将给自己带来灾难。 他向世人发出警告,要“投鼠忌器”,不要为了除掉一只老鼠而烧毁自己珍贵的宝物。 上述故事让我们明白“投鼠忌器”的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5. “投鼠忌器” 是什么意思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出处:《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 近义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反义词:无所畏惧、肆无忌惮 用法:作谓语、状语;表示想一件事又有所顾及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献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献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献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将士们见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为是献帝射的,都高呼“万岁”,曹操得意地站到献帝前接受欢呼.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要拍马刀砍曹操,刘备忙暗示他不可轻举妄动.事后,关云长问刘备为什么不让杀曹操,他说:“投鼠忌器,他身边还有献帝呢.” “投鼠忌器”的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
立志格言摘抄
志向不可改变: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子罕)
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曾国藩语录》
愧奋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则远游不负。若徒悠忽因循,则近处尽可度日,何必远行百里外哉!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
志的重要: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卷十九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病于安常习故,而不能奋然立志以求自拔(宋陈淳《北溪字义 》)
士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七《示弟立志说》)
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成者也。《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七《寄张世文》
记云君子庄敬日强。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尔,欲其强得乎?譬诸草木,志之不立,本则揆矣。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也。《曾国藩日记类抄》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教条示龙场诸生》)
程子曰,所谓下 愚者 有二焉,自暴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也.唯自暴者拒足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 圣人 与居不能化而入也。(宋 程颢 程颐、《二程集 称氏易传 革传》)
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葵丘之会》)
若甘心于自暴自弃,便是不能立志。(宋 陈淳? 《北溪字义》卷上)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金丹也。《曾国藩语录》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 ? 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日月逝矣,再过数年则满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曾国藩
老了也要有志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 王勃《滕王阁序》)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清 申涵光《荆园进语》)
志于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
志向要远大: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宋张载《经学理窟? 义理》)
志高品高,志下品下(清 石成金《传家宝》二集卷二《人事通》)
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威隆之轨,而日即高明。《曾国藩语录》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卷一《戒外生书》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所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馀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後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知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馀窃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盖人不读书则以,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志向要专一:人之所为,万变不齐,而志则必一,从无一人而两者。志于彼又志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直谓之无志(清王夫子《俟解》)
立志箴
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舆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援。
今年忽忽已过两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颓,以致不如禽兽。昨夜痛自猛省,以为自今日始,当斩然更新,不终小人之归。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
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 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不食言!此时侍奉高堂,每年仅寄些须,以为甘旨之佐。族戚中之穷者,亦即每年各分少许,以尽吾区区之意,盖即多寄家中,而堂上所食所衣亦不能因而加丰,与其独肥一家,使戚族因怨我而并恨堂上,何如分润戚族,使戚族戴我堂上之德而更加一番钦敬乎?将来若做外官,禄入较丰,自誓除廉俸之外,不取一钱。廉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逸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若禄入较丰,除堂上甘旨之外,尽以周济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之素志也。
?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我仕宦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有惟书籍、衣服二者。衣服则当差者必不可少,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是以二物略多。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妇所有之衣服,则与五兄弟拈阄均分。我所办之书籍,则存贮利见斋中,兄弟及后辈皆不得私取一本。除此二者,予断不别存一物以为宦囊,一丝一粟不以自私。此又我待兄弟之素志也。恐温弟不能深谅我之心,故将我终身大规模告与诸弟,惟诸弟体察而深思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