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关击柝者可也-抱关击柝者
1.形容职位的词语有哪些?
2.《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3.《孟子》卷10万章章句下诗解5仕以正道礼养君子
4.孟子》感言集之119:士之不托诸侯
5.击柝的诗句击柝的诗句是什么
形容职位的词语有哪些?
抱关击柝、抱关之怨、步步登高、出将入相、高官厚禄。
1、抱关击柝
拼音:bào guān jī tuò
释义:比喻职位卑下。
出处:《孟子·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2、抱关之怨
拼音:bào guān zhī yuàn
释义:指职位低微俸禄少的官吏的牢骚。
出处:《后汉书·马武传附二十八将传论》:“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3、步步登高
拼音:bù bù dēng gāo
释义:指一步步地登高、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曰:‘步步登高时如何?’师曰:‘云生足下。’”
4、出将入相
拼音:chū jiàng rù xiàng
释义:指人德才兼备,也指担任文武要职。
出处:北魏 《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5、高官厚禄
拼音:gāo guān hòu lù
释义:泛指职位高,待遇优越。 高的官位,优厚的俸禄。
出处:《孔丛子·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钓饵君子。”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原文直译及诗评
原文: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
? 论曰: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愈大则身愈逸而责愈重,愈小则身愈劳而责愈轻。綦大而至天子,綦小而至农夫,各有其分,不可乱也。责重者不可以不逸,不逸,则无以任天下之重。责轻者不可以不劳,不劳,则无以逸夫责重者。二者譬如心之思虑于内,而手足之动作步趋于外也。是故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君子不以为愧者,所职大也。自尧舜以来,未之有改。
后世学衰而道弛,诸子之智,不足以见其大,而窃见其小者之一偏,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盖孔子之时则有是说矣。夫樊迟亲受业于圣人,而犹惑于是说,是以区区焉欲学稼于孔子。孔子知是说之将蔓延于天下也,故极言其大,而深折其词。以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安用稼?”而解者以为礼义与信足以成德。?
夫樊迟之所为汲汲于学稼者,何也?是非以谷食不足,而民有苟且之心以慢其上为忧乎?是非以人君独享其安荣而使民劳若独贤为忧乎?是非以人君不身亲之则空言不足劝课百姓为忧乎?是三忧者,皆世俗之私忧过计也。
君子以礼治天下之分,使尊者习为尊,卑者安为卑,则夫民之慢上者,非所忧也。君子以义处天下之宜,使禄之一国者,不自以为多,抱关击柝者,不自以为寡,则夫民之劳苦独贤者,又非所忧也。君子以信一天下之惑,使作于中者,必形于外,循其名者,必得其实,则夫空言不足以劝课者,又非所忧也。此三者足以成德矣。故曰三忧者,皆世俗之私忧过计也。谨论。?
译文:
论用礼义信成就一个人的道德
论说道:世上有需要身居高位人做的事情,也有需要一般平民百姓做的事情。做得事情越大那么身体就越休闲而责任却越沉重,做得事情越小则身体越劳累而责任却越轻松。大事做到极致就是天子,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农夫,各有各的职责,不可以混淆了。责任重大的人,身体不可以不悠闲,不悠闲,就不能胜任管理天下的重要职责。责任轻松的人,身体不可以不劳累,如果不劳累,就不能让责任重大人的身体悠闲下来。这两类人就好像用心思考是内在的表现,而手足行动则是外在的表现。所以不去耕种就有食物,不去蚕织就有衣服,作为君子不以此感到羞愧的原因,是因为职责太大的缘故。(这种社会现象)自尧舜时期以来,从来就没有改变。
由于后世学问的衰败和道德的毁坏,这些做学问人士的智慧,没有见到他们的发扬光大,而我却看到他们狭隘和偏激的地方。以为只要是有治理国家责任的人,都要穿破衣服吃粗陋的食物,与农夫并肩耕种的这种治理方法,用一个人的身体,要自己兼能做百种的工作。所以在孔子的时代就有说法了。当时樊迟接受圣人孔子的教育,就非常的忧虑迷惑,因为他仅仅是想在孔子这里学习耕种庄稼的技能。孔子知道后说要放眼于天下来说服他,所以言论及其宏大,樊迟为他的言论也深深感动。要这样想:“上位的人重视礼节,那么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敬重;上位的人重视正义规范,那么老百姓就没有敢不顺服;上位的人注重信用,那么老百姓就没有敢不用心。如果是这样,那么天下四面八方的百姓便带着襁褓里的孩子来投奔了,怎么还用自己种庄稼呢?”对这句话能理解的人都认为是拥有礼义信就可以成就一个上位者的德政。
当时的樊迟完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要学习耕种的人,为什么这样呢?是不是因为粮食不够,而老百姓有不遵守礼法的心意来慢待君上而以此为忧愁呢?是不是因为君上独自享受安乐荣华而使老百姓辛劳苦又特别贤良而以此为忧愁呢?是不是因为君上不亲身亲为就没有话语权来教育百姓而以此为忧愁呢?有这三种忧愁的人,都是世俗的人忧虑算计的过多而已。
君子以礼仪来治理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使尊贵者习惯成为尊贵,使低微的人安心低微,那么老百姓慢待君上的行为,就不用忧愁了。君子以正义规范来处理天下的事宜,使拥有一个国家俸禄的,不会自我感觉太多,值守站岗打更的人,不会自我感觉收入太少,那么老百姓中的那些特别辛苦劳累的人,也就不是应该忧愁的了,君子以信用明确来应对天下所有的疑惑,使一切事物的内在表现,必然要在外表显露出来,依照一个人的功名位置,就能得到相应的实际待遇,那么说空话不能教育人的事,也不是应该忧愁的。所以说这三种忧愁,都是世俗的人忧虑算计的过多而已。非常恭敬谨慎地论说到此。
读后诗曰:
樊迟问孔不知农,礼义仁怀四众从。
不织不耕君不愧,德成天下去忧容。
《孟子》卷10万章章句下诗解5仕以正道礼养君子
《 孟 子》卷 10万章 章句 下 诗解 5仕以正道礼养君子
题文诗:
孟子 有 曰 : 仕非为贫 , 有时为贫 ; 娶妻非养 ,
有时为养 . 仕 为贫者 , 辞尊居卑 , 辞富居贫 ,
恶乎宜乎 ? 抱关击柝 . 孔子尝为 , 委吏 者 矣 ,
曰会计当 . 尝为乘田 , 曰牛羊 也, 茁壮长矣 .
位卑言高 , 有 罪 过 也 ; 立人之朝 , 正 道不行 ,
耻 辱 也 者. 万章 问 曰 : 士之不托 , 诸侯何也 ?
孟子 答 曰 : 由 不敢也 . 诸侯失国 ,而后 托于 ,
诸侯礼也 ; 士之托于 , 诸侯非礼 . 万章 问 曰 :
君馈之粟 , 则受之乎 ? 曰受之 也. 受之何义 ?
君之于氓 , 固周 济 之 . 万章问 曰 : 周之则受 .
赐之不受 , 为之 何也 ? 曰不敢也 . 曰敢问其 ,
不敢何也 ? 孟子答 曰 : 抱关击柝 , 皆有常职 ,
以食于上 . 无常职而 , 赐于上者 , 以为不恭 .
万章问 曰 : 敢问国君 , 欲养君子 , 如何谓养 ?
孟子 曰以 , 君命将之 , 再拜稽受 . 其后不以 ,
君命 将之, 廪人继粟 , 庖人继肉 . 子思以为 ,
鼎肉使己 , 仆仆亟拜 , 如此 非养 , 君子之道 .
尧之 礼 舜 , 使其 儿 子 , 九男事之 , 二女女焉 ,
百官牛羊 , 仓廪 皆 备 , 以养舜于 , 畎亩之中 ,
然 后举而 , 加诸上位 . 故曰王公 , 之尊贤也 . ?
原文
?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1。孔子尝为委吏2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3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4,而道不行,耻也。” ?
译文
孟子说:“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候也是因为贫穷。娶妻不是为了奉养父母,但有时候也是为了奉养父母。因为贫穷而做官的,便该拒绝高官,而居于卑位;拒绝厚禄,而只拿薄薪。拒绝高官,居于卑位;拒绝厚禄,只拿薄薪,怎样才合适呢?去守门打更好了。孔子曾经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他说:‘只是数字对得上而已。’也曾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官,他说:‘只是牛羊壮实成长了而已。’位置低下,而议论朝廷大事,是罪过;站在别人朝廷上做官,而不能贯彻正义的主张,是耻辱。”?
注释?(1)抱关击柝:抱关,守城门的军卒;柝,音tuò,值更所击的木头,中空,类今之木鱼。?(2)委吏:管仓库的小官。?(3)乘田:管畜牧的小官;乘,音shèng。?(4)本朝:朝廷。
原文?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 ? “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1也,固周2之。”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 ?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
译文
万章说:“士人不仰仗别国诸侯生活,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不敢这样。诸侯失去了国家,然后才仰仗别国诸侯,这是合于礼的;士仰仗别国诸侯,是不合于礼的。”?万章说:“君主如果送给他谷米,那接受吗?”孟子说:“接受。”?“接受又有个什么说法呢?”答道:?“君主对于流亡者,本来可以周济他。”问道:“周济他,就接受;赐予他,就不接受,为什么呢?”答道:“不敢啊。”问道:“请问,不敢接受,又是为什么呢?”答道:“守门打更的人都有一定的职务,因而接受上面的给养。没有一定的职务,却接受上面的赐予的,这被认为是不恭敬的。”?
注释?(1)氓:自他国流亡而来之民。?(2)周:周济,接济。
原文
?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1,亟馈鼎肉2。子思不悦。于卒也,?摽3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4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盖自是台无馈5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将6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7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8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9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
译文
问道:“君主给他馈赠,他也就接受,不知道可以经常这样做吗?”答道:“鲁缪公对于子思,就是屡次问候,屡次送给他肉食,子思不高兴。最后一次,子思便挥手把来人赶出大门,然后朝北面磕头作揖拒绝了,并说:‘今天才知道君主把我当狗当马畜养。’大概从此才不让仆役给子思送礼了。喜爱贤人,却不能重用,又不能有礼貌地照顾生活,可以说是喜爱贤人吗?”问道:“国君要在生活上照顾君子,要怎样才能照顾得好呢?”答道:“先称述君主的旨意送给他,他便作揖磕头而接受。然后管理仓库的人经常送来谷米,掌管伙食的人经常送来肉食,这些都不用称述君主的旨意了〔,接受者也就可以不再作揖磕头了〕。子思认为为了一块让自己劳神费力作揖行礼,这便不是照顾君子生活的方式了。尧对于舜,让自己的九个儿子向他学习,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百官、牛羊、仓库全都具备,来让舜在田野中得到周到的生活照顾,然后提拔他到很高的职位上。所以说,这才算是王公尊敬贤者呀!”?
注释?(1)问:问讯,问候。?(2)鼎肉:熟肉。?(3)摽:音biāo,挥手让别人走开。?(4)稽首再拜:碰头于地叫作稽首;再拜,作揖两次;“再拜稽首”是吉拜,表示接受礼物;“稽首再拜”是凶拜,表示拒绝礼物。?(5)自是台无馈:台,仆役。赵岐《注》:“台,贱官主使令者。《传》曰:‘仆臣台。’从是之后,台不持馈来,缪公愠也。”杨树达先生认为此句应读为“自是始无馈”,恐非。因为,“自是+N+V”(N,名词;V,动词)格式的句子在《孟子》成书年代语言中较为常见如:“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左传·宣公二年》)而读为“自是始无馈”,则只能归纳为“自是+V”格式。后者仅见一例:“孙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卫。”(《左传·成公十四年》)况且,“始无”这一词组,最早见于典籍者,为成书于南北朝梁代之《南齐书·列传第五》:“民始无惊恐。”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6)将:送。?(7)庖人:官名,类似现在的食堂主任。?(8)仆仆尔:烦琐的样子。?(9)加:加官。
孟子》感言集之119:士之不托诸侯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万章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士之不托诸侯”的观点颇有感触,通过万章与孟子的对话,我们知道,读书人是绝不能够依靠别人的随便供养的,尤其是他国诸侯的赏赐供养,即便是一个守关打更的人也会通过一个固定职业来谋求生计。所以孟子的观点很明确,如果流落他乡,当地国君来粮食来周济难民,没有办法,为了活下去,可以接受送来的粮食,这是符合礼仪的。如果投奔他国,依靠他国的赏赐过日子,这样就不合适了。赏赐一次算一次,何况人家赏赐必然觉得你有利用价值才行,一旦发现没有利用价值,这种赏赐随时会中断,人生的主导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依靠赏赐过日子与寄人篱下有什么差别?当然,作为一国之君,要想起贤用能,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像鲁缪公那样傻乎乎地三番五次派厨师派仓管到子思那里送肉送粮食,每次还要子思不停跪地作揖,同时又不真正任用他,这样怎么让人受得了?真正的重用人才就要学习尧一样的对待舜,这才是真正尊重人才。
原文如下:
?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
“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急。’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大意是:
万章问:“读书人不能够依托寄居在别的诸侯国并依靠其供养,为什么?”
? 孟子说:“不合适!诸侯如果失去国家,可以寄居在另一个诸侯国,这是符合礼仪规范的,读书人寄居在别人的国家依靠其供养,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
? 万章问:“国君送给您粮食,会接受吗?”
? 孟子说:“接受!”
“接受有什么方式?”万章就问
孟子说“国君对于那些流失过来的难民,本来就有义务周济他们。”
万章问:“周济就接受,但是赏赐就要拒绝,这是什么原因?”
孟子说“不合适”
万章问:“为什么说不合适?”
孟子说:“守关打更的人都能够依靠这份固定职业领取薪水养活自己与家人,一个读书人依靠他国诸侯的赏赐过日子,是一种非常不恭敬的行为。”
万章说:“国君如果赠送礼物,我们就接受,不知道能经常这样吗?”
? 孟子说:“鲁缪公对于子思,曾多次派人慰问,赠送煮熟的肉之类的。子思很不高兴。最终下决心把派来的使者,赶出大门之外,并向北面方向叩头作揖而拒绝接受馈赠的礼物,说:‘至今才知道君主是把我孔伋当成狗马来畜养。’后来使者就不再来送这些小恩小惠了。很喜欢贤才但不举荐任用,又不能用养贤的方法来对待,这能说是喜欢贤才吗?”
万章说:“请问国君要想奉养君子,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养贤呢?”
孟子说:“用国君的名义送来礼物,按理要两次跪拜叩头然后才能接受。以后管仓库的人不断送来粮食,管厨房的人不断送来肉食,都不是用国君的名义。子思认为为了几块煮熟的肉食使自己辛苦地多次跪拜,这就不是供养君子的办法。尧对于舜,使自己的九个儿子侍奉舜,又把两个女儿嫁给舜,百官、牛羊、仓库等都齐备了,使舜在田野中接受供养,然后才提升他担任很高的职位,所以说,王公之尊贤者是这样的。”
个人看法:
孟子对于读书人的气节要求是很高的,人作为一个社会动物,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参与这个社会的分工协作中,去承担起属于士的那部分责任与使命才行,而不是受了教育之后,什么也不干,或者什么也干过不了,躲在那里,接受国君的赏赐供养,无所事事的过日子,这与寄人篱下有什么区别?古代的几个社会阶层:士农工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主要指的就是读书人,依靠所学知识取谋求职业发展的这一阶层。
? 所以讲读书人作为一个社会分工的职业,一定要参与到社会分工中,为我们提供基础教育的国家发展服务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如果只是因为具备一定学问,被某个人,某个机构包养,人家利用你做学问的能力,取谋求他的发展,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这个读书人被包养,其后果就是会丧失独立做学问的机会,丧失独立发布观点言论的机会,如果这样,孟子认为是不对的,保持“士”的独立性非常重要,不能够寄人篱下。即便是鲁缪公想用小恩小惠的手段也收买不了子思的独立思考独立做学问的想法。所以,“士之不托于诸侯”,士才能够成为独立学者,正因为独立,士才能够真正提出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所以,国君用士,千万不要以使唤丫头佣人一样,一定要以礼相待才行。如果不这样,这个国家就没有机会网络大量的有用之才!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19:士之不托诸侯
2018-9-20于上海
击柝的诗句击柝的诗句是什么
击柝的诗句有:击柝无官贫仕苦,击柝不寐愁丁男。
击柝的诗句有:击柝可怜子,抱关击柝虽卑贱。结构是:击(独体结构)柝(左右结构)。拼音是:jītuò。注音是:ㄐ一ㄊㄨㄛ_。
击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_战乱。
二、引证解释
⒈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引《易·_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晋葛洪《抱朴子·诘鲍》:“重门有击柝之警,治戎遏暴客之变。”唐杜甫《暮归》诗:“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_乌啼。”《宋朝事实类苑·官政治绩·张乖崖一》引宋沉括《梦溪笔谈》:“时贼锋方敛,纪纲过肃,蜀民尚怀击柝之惴。”明高启《中秋_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关山几处未解兵,击柝不寐愁丁男。”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市头的电灯发出苍黄的冷光,击柝的声音三下,电车早已停了。”
三、国语词典
巡夜时敲打梆子以相警戒。
四、网络解释
击柝击柝,汉语词语,读作jītuò,指敲梆子巡夜或战事。
关于击柝的近义词
打更
关于击柝的诗词
《乙巳元日·四门击柝罢寒更》《旅夕·击柝严城更漏长》《冬日杂兴·击柝山城闭》
关于击柝的成语
沈烽静柝敲金击石重门击柝抱关击柝重关击柝沉烽静柝
关于击柝的词语
沉烽静柝击钟鼎食敲金击石抱关击柝避强击惰风驰霆击沈烽静柝毂击肩摩星流电击重关击柝
关于击柝的造句
1、是以居则重门击柝以戒不虞,行则清道案节以养威严,盖所以存万安之福,镇四海之心。
2、他胸怀大志,怎肯老当抱关击柝的人。
3、每夜有数人击柝,声琅琅彻晓;其转更攒点,一一与谯鼓相应。
4、古之仕者不穑,田者不渔,抱关击柝,皆有常秩,不得兼利尽物。如此,则愚智同功,不相倾也。
5、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柝之流。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击柝的详细信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