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字组四字词语

2.清溪三潭记原文及翻译

如字组四字词语

累累如珠 同义词-累累如珠

1、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多少只眼睛也都向王忠的座位搜寻的时候,却见这个小人儿的座位早已空空如也。

2、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秦牧《虾趣》: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

3、累累如珠

累累:连接成串。一个紧接一个,就像一串珠子。朱自清《看花》: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

4、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巴金《家》六:过了两年“五”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5、如履薄冰

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暗示有潜在的危险,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王西彦《生活真实与艺术生命》: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就顾虑重重,如履薄冰,不敢真实描写社会生活,这样又怎么能够产生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好作品呢?

清溪三潭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祠部许公玉林,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有郡马公元冈、贰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源出山下石间,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滩三面石厓,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二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

予每一至溪上,縠纹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尘世,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绿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润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译文: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清溪位于点苍山马龙峰的南面。 正德庚辰,予尝游焉。正德15年(1520年 庚辰),我曾前往游览。 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祠部许公玉林,招予复至溪上。嘉靖20年 (1541年 辛丑 ),杨郡守和邛崃祠部(官名)许玉林两位约我再到清溪游览。 丙辰,又有郡马西元冈、贰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嘉靖35年 ( 1556年 丙辰),郡马西元冈和贰守任积斋两位又约我去探索清溪的源头。 源出山下石间,涌沸为潭, 清溪的水源出自山下的石岩,泉水涌出,积聚成一个水潭, 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水深一丈有多。潭水清澈,像针一样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 潭底堆积很多小石,形状有的像卵,有的像珠, 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颜色有黑、有白,和青绿色,美丽得像宝玉,又像云霞的层层叠叠。 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一旦有落叶飘到水面,随即会被飞鸟衔去。 滩三面石厓,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潭的三面都是石崖,崖面光滑得像抹亮的镜,没有任何沙尘。我们在那裏观赏了一段长时间。 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跟着我们走上石崖左边的石隙中,坐下来避雨。 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从石隙中可以俯瞰下面的潭水。大家互相斟酒劝饮,不知不觉间都饮醉了。 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石崖的右边有「禹穴」两个字,是杨老先生刻上去的。 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 离开水潭向东走,只见泉水在石面上不停流动,侵蚀出一条水道来, 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湿滑得不能停步,一些尝试踏足上去的人,总会跌倒。 中潭深二丈许,以水明见底,中潭的水深约二丈许,水清见底, 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人们大多喜欢在这裏游玩,而忽视了潭水的深不可测。 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下潭的水呈深青色,中潭的水呈鸦碧色,上潭的水呈鹦绿色。 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水和石的颜色互相影响,水的颜色愈轻,石的颜色愈美丽。 予每一至溪上,縠纹璧影,我每次到清溪,看到像绉纱似的潭水波纹,或是似沉下水中一块碧玉的潭底月影, 印心染神。都有所顿悟,感受深切。 出溪虽涉尘世,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就算离开清溪返回现实世界,但清溪潭水的美景,仍然像在眼前,历久不能忘记。 绿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绿油油的清溪不停流动,所到之处,受地貌的影响而构成不同形状, 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有些地方圆圆的像一面镜子,有些地方又弯曲得像初月, 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姿态处处不同,每一处都值得兴建一个亭子,让人们驻足观赏。 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马、任两位老先生,曾经建造了一个濯缨亭,可惜现在已荒废了。 此溪四时不竭,灌润千亩,人称为德溪云。这条溪水一年四季都不会干竭,灌溉千亩农田,人们叫它做「德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