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2.魏征骂皇帝,权臣占据道理,要求,否则皇帝位置不保,是这原因吗

3.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4.“”马车越空,噪音越大“”的作文题目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奔车朽索岂可忽乎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翻译:(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翻译: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魏征骂皇帝,权臣占据道理,要求,否则皇帝位置不保,是这原因吗

当然不是,这是唐太宗有权任性,在可以发脾气的情况下忍下来,所以才会在历史上成为美谈,而且魏征从哪方面都谈不上什么权臣,更别提什么废立皇帝,尤其唐太宗这种大权一把抓政变上台的强势皇帝。

其实魏征是直言劝诫,唐太宗老早想把他宰了。

但考虑到魏征是前太子李建成的臣子,李世民杀了李建成,自知有点难于服众,唯有向魏征讨教但又不敢杀他,而魏征也心知肚明李世民重用他的原因,知道李世民不敢杀他,所以敢犯颜直谏。

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

注释

〔1〕神器:帝位。

〔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3〕景:大。

〔4〕殷:深。

〔5〕董:督责,监督。

〔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8〕盘游:打猎游乐。

〔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顾伟列

“”马车越空,噪音越大“”的作文题目

姿态放低 眼界放远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高一4班 彭凌霄

前些年有句话很流行。原话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我心里是颇为赞同的。姿态放低,眼界放远,才能在人生路上画下光辉的一笔。

古话说:“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回首历史的渊远(“渊远”应改为“渊源”)长流,倒也大抵是这个理儿。曹子建以才情自诩,最终郁郁而不得志。杨昭(应是“杨修”)恃才傲物,落得个刀下冤魂。唐太宗以史为诫(“诫”应改为“鉴”),以人为镜,虚心纳下,才开创得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应改为“贞观之治”)的光景;孔圣人学识渊博仍不忘四处求学,才有得遗(“遗”应改为“流”)芳百世,使得不耻下问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但凡古代圣贤皆虚心至此,不禁纳罕,为什么现代人却做不到这点呢?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个经历。在与人研讨问题时,突然有人口若悬河,目空一切地谈自己的见解,言辞之间夹带着对他人的讽刺,那感觉定是分外令人不爽的。而回眸自身,又是否不经意流露自身的优越感呢?

马车越空,噪音越大。换句话说就是半桶子水当当响。知识是座宝库,竭尽一生,我们都无法历尽天下事,读尽万千书。这就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对书有着个人迥异的侧重点。哪怕自身确实有有着令人骄傲的资本,也要把姿态放低,向人家探求自己所不熟识的知识。

著名人物萧伯纳曾经与一小姑娘玩耍。待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家告诉妈妈,今天与你玩耍的是萧伯纳。”而这位小女孩也对萧伯纳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今天与你同玩的是一位苏联小姑娘。”

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幼稚儿童尚不能相欺,况且那些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人呢?很多时候,大家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很单一。年长的人会对小辈们说,我们吃过的盐比你们走过的路还多呢。这时候,年龄便是学识的标准。在学生中,成绩好的会习惯于对比他们差的说“你懂得什么,智商那么低”,成绩便是衡量人的标准。我想说:“纵使你有盖世的才华,你也有你的不知;哪怕你成绩再好,也不过是你比我更努力罢了。”

姿态放低,眼界放远。谦恭到可以向自然界的每一棵草木学习,宽阔到又不止知足于眼前。我相信,每一个伟大的人之所以成其伟大,定是姿态放低的,眼界放远的。

(满分30分,本文得26分)

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高一5班 高雨欣

几天前就是(“就是”应改为“是”)母亲节,想着为我们辛苦了那么久的母亲,不少人都在微博上、QQ上、各种交流软键上大秀对母亲的爱。心意是好,情感是真,可我看后难免要发出几句感叹:“可惜你们的母亲不上网……”新闻中时常冒出某某某又拿到了博士学位,某某某家产过亿,某某明星又获了什么大奖,某某企业又收购某机构了。几天后,我便发现他们的博士学位很冷门,他们的家产不过是父母遗留下的,他们的奖其实没多大意义,他们的企业只是从自己的养猪场收购了邻家的杀猪厂……然后我便又要调侃几句:“能不高调做人,低调做事吗!”

央视著名支持人、极棒的口才评论家杨澜,选择在她事业最顶峰的时期,毅然决然地外出读研,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她说:“事业的顶峰期现在来了,但终会走的,真正的高手在于如何延长这一顶峰期。相信等我回来,我的能力更高,汲取的知识更多,经验更丰富才能做出的贡献更多,表现的更好。”果然,她说到做到,在长期的学习后,回国的她,愈显光鲜亮丽,迎来了事业又一个高峰。她高调地做事了,才有满腹知识;她低调做人了,才更让人记住了不凡的她。

前段时间有件事闹得全中华人民沸沸扬扬,听说模范丈夫文章出轨了!这么个曾令所有人羡慕的幸福家庭一夜间被媒体抓住传出这么个“骇人”之闻。不禁想说:“文章您也真就领悟到高调做人,低调做事的真谛了啊,您要是反着做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没准就不被发现呢!做甚要苦了您的妻儿呢。”当然这只限于调侃,想说的还是文章你一男子汉大丈夫,何必要让你那优秀能干的妻子终究发出“且行且珍惜”的感叹呢!

北大的众多教授,学问高于常人,他们也只在校园里传授知识观点,从不抛头露面在媒体中大肆宣言。什么是明星?明星就是你追随着他会让你也变得有足够人格魅力被人追随的人。他们是真正的大方之家,他们从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们知道真正的道理。

所谓高调就是连乘个公交车都给个小费,放张名片;所谓低调就是吃份燕窝鱼翅都要夹在馒头里生怕别人看出来。天大地大,学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是关键,别让马车动静大的扰了民,等人民找你“喝茶谈心”时,又找不到这个马主人了!

(满分30分,本文得25分)

未满勿自满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高一4班 方佳瑶

假使你用一个空罐子去装几粒豆子,但并没有装满,你只需轻轻摇晃几下,它就会发出响声,但你要是将整个罐子装满,无论你怎么摇晃,几乎是没什么声音的。人也是如此,你看到的那些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人多半都是半罐子豆子,正因为未满,才要不停地炫耀去试图蒙蔽他人的双眼,而真正内心充实的人从不会试图炫耀自己的。

生活中从来不缺乏这样的两种人。我在课外补课时就遇到过这两种人。一个是××一中的,另外一个是××中学的;一个是一心专注于学习的,另一个是更喜欢没事装点小酷的。每次周末,我总会看到××一中的那位同学带着笔、讲义以及自备的笔记本来的,而××中学的那位同学却只戴着个耳机,双手揣在衣兜里走了进来,再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前者几乎是不注重的,衣服换来换去也就是那几件,发型也很普通,不过是个小平头,而后者自以为有个时髦的发型,哪知在外人看来就像个日本佬。

在学习上,我看到××一中的同学总是一边听一边用笔记录老师所讲的,不肯错漏一丝一毫,课后总会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每次看到这些,我总会自愧不如,因为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对知识的渴求远不及他的万分之一。而××中学的那位同学在课堂上总是提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比如:某些化学药品会不会吃人之类的,这些总会让我十分反感。虽说他的成绩在他的学校还是可以的,在全校前一百名次内吧,但他就因此而骄傲自满?这目光放得未免也太短了些吧!他怎么不想想排名在他前面的好几十个同学,更何况他面对的难道仅仅是他学校的几百个人的竞争吗?真是一只井底之蛙。虽然我不知道那位××一中同学的成绩,但是根据他对学习的态度可想而知,他的成绩绝不会亚于××中学的那位同学。

作为旁观者,我们很容易看清别人是属于哪一类人,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类,你是真的“满”了还是自“满”,切勿端着半桶水晃来晃去,而应该考虑如何将水装满。

(满分30分,本文得25分)

填补心灵的空马车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高一3班 50号

马车越空,噪音越大。是的,马车若是空的,那它就不够稳重,在不平坦的路面上驶过,那就难免会发出让人受不了的噪音。人就像是马车,若是如空马车一般,也难免会做出一些令人可笑的举动。马车空,空在它的实质,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有质量;人的空,空在他的心灵,内心的空虚,一但(“但”应改为“旦”)内心是空的,那么他们便没有外表上那么富有实质了。

我的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内心空虚的人,他们整天自以为是,嘲笑他人,动不动就打断别人的谈话,认为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在他们眼里,永远以自己为中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凡有谁不对自己的眼,他们便会“群起而攻之”,在他们眼中,“义气”和金钱才是首要目标。每当看到这样的人,我都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因为他们内心是空的,他们没有自己应有的稳重,而去选择了更加轻浮的生活。他们就如空马车一样,发出着(“着”应删去)令人厌恶(应加上“的”)噪音。

其实,有时,我们也是一辆空马车,我们在厌恶他人时,有时却也忘记了自己的内心的空虚。有时,那些平时你为之厌恶的人来找你,邀请你时,你却挡不住诱惑,这就是你的空虚。有时,明明有些东西不是你应得的时候,你却怀着一丝自私或贪婪,将它归为己有,这就是空虚,即使这些东西微不足道。有时,当别人阔论高谈时,你并不赞同他的想法,就立刻打断他,否定他,这就是你的空虚,不论他的想法是对是错。

也许,每个人都不是空马车,因为每个人不会只有缺点,没有优点,但,你心灵的马车上必然会有空缺的地方,没有人是完美的。当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你若是默默听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许你的马车就不再是空缺的,当不属于你的东西你不去想获得,你的心灵马车也许就不再是空缺的。

寻找自己心灵中的空马车,找到它,别让它再空下去,也许你就会更加完美。

(满分30分,本文得25分)

马车有货才能减少噪音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高一11班 管雄康

真正有能力的人,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有能力,就向别人吹嘘显摆,正所谓大隐隐于市(这句应删去)。相反,那些没有能力的人,越无能,便越想显示自己的长处,越浮夸。

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好了。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一个班,学习越差的人其实是越浮夸的。因为在学习方面不行,便想着在其他方面展现自己,而这方面往往是坏的;而学习好的人,往往都是行为处事低调,做人和气的。当然我也遇到过那么一两个学习好又浮夸的,这是特例也是极端。

每次考完试回到教室,总会有那么一种人,跟别人高声谈论:“这道题很简单的。”“这道题我做对了,你做错了?这题不是很简单吗!我给你讲讲……”而还有一种人,会是那种不对答案也不干别的,就坐在座位上安安静静地看书,你如果有不会的题目他会耐心地帮你解答。

我想,那些急于展现自己的人,不是真的有能力,就是很空虚。那既然你空虚,为何不去充实自己呢?一棵树,如果根不扎实,就会被掀起;一艘船,如果没有帆,就会被浪打翻;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就注定要被淘汰。所以我们应当去学习如何充实自己。

充实自己,并不是说把你的业余时间都排满了行程,就叫充实了自己。玩一天到晚的游戏能叫充实自己吗?这只会越发显出你的空虚。我们应当在业余时间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玩游戏只是一种放松的过程。比如在下午的时候,你在阳台上,靠着躺椅,看着一本好书,品着一杯香茗,沐浴着阳光,既充实了自己的内在,又得到了物质上的享受,岂不是双赢?

语文书上有写道:“奔车朽索,岂可忽乎?”用腐朽的绳索驾驶马车,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换一根新的绳索呢?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才不至于显得我们内在很空虚。

一辆马车,在里面没有货物的时候,叮铃咣啷响得不亦乐乎,可是,当里面装了货物之后,车厢就会平稳许多,噪声也会逐渐减少。那么,让我们一起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做一个有“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