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人品行极差的文言文

2.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3.用文言文解释傅

4.文言文形容男的没素质

5.两袖清风的文言文

6.文言文杜延年字幼公

形容人品行极差的文言文

贿的文言文意思-贿赂公行文言文

1. 形容人品行差的古文有哪些

1、一根针眼穿不过,两寸鸡肠堵九分.亲朋富有妒十载,师友规诫恨终生.

译文:心眼非常小,连一根针都穿不过,两寸的肠子能被堵上九分。亲朋好友富裕的能嫉妒十年,老师朋友的规劝训诫能记恨一辈子。

形容:比喻一个人心胸狭隘,见不得别人好,听不进去劝告。

2、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译文:纵然人长得十分俊美,但内里没有一点文化。

形容:形容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二首诗全文: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贾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所以说词中句句都是反话。

2. 形容人品行不好的词语

顽皮贼骨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铜臭熏天 铜臭:铜钱的气味。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市井无赖 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轻薄无行 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狗彘不食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

狗彘不若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卑鄙 *** 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

狐鼠之徒 〖解释〗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卑鄙 *** 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

3. 形容人品行不好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人品行不好的成语有:

顽皮贼骨: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文人无行: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铜臭熏天:.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市井无赖: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轻薄无行: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狗彘不食: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

狗彘不若: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卑鄙 *** :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

狐鼠之徒:〖解释〗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卑陋龌龊: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卑鄙 *** :指品质行为恶劣,行恶劣,不顾羞耻 .

形容人品行不好的词语有:冷漠 懦弱 邪恶 马虎 吝啬 贪婪 古怪 懒惰 骄傲 下流 聒噪 自私 冷漠 多嘴 卑鄙 丑陋 腐败 妒忌 钝 固执 怀疑 抑郁 依赖 圆滑 武断 消极 虚伪 自大 清高 消沉 粗心 跟风 丑恶 怯弱 傲慢

4. 有哪些形容品德高尚的君子的文言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 *** 。——《孟子?尽心上》

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左传?哀公五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鞠躬尽瘁,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希望能帮到你,如有疑问请追问,若满意请采纳哦!

5. 描写人品德差的词语

妒能害贤 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妒贤嫉能 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嫉闲妒能 嫉、妒: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衣冠土枭 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不肖子孙 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恶积祸盈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恶迹昭著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恶贯满盈 贯:穿线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豺狼成性 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城狐社鼠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逞凶肆虐 逞:施展。肆:放肆。虐:残暴。放纵地行凶作恶,任意地进行残害。 暴戾恣睢 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卑鄙龌龊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卑鄙 ***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聊斋志异》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

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的席方平(《席方平》);

有最终变成猛虎,咬仇人的向杲(《向杲》);

有直人阴间、杀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

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考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

扩展资料:

清初诗坛盟主、朝廷显贵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过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他甚至欲以500两黄金购《聊斋志异》手稿而不得。

蒲松龄出身低微,家世清寒,科举失意,潦倒落魄,“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但就是在“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寒冷凝冰”(《聊斋自志》)的境况里, 他用大半生的精力,写出了惊世之作《聊斋志异》。

反过来讲,作者生活优渥,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也许就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文章憎命达,诚哉斯言!

《聊斋志异》写了将近500个故事,几乎篇篇都好。它的神奇在于,不仅朝廷显贵如王士祯者十分喜欢,一般平民读者也都喜欢。为什么?

首先,《聊斋志异》尽管写了许多鬼狐怪异,但涉及的却是广阔现实。作者通过讲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酷,且始终保持了鲜明的批判态度,有时甚至用篇末的“异史氏曰”的形式直接站出来指陈时弊,控诉“覆盆之下多沉冤哉”。

以《促织》为例:由于皇帝爱斗蟋蟀,地方官媚上邀宠,胥吏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成名因为买不起应征的蟋蟀,受尽官府的杖责,奄奄待毙。后来历尽艰辛,捕得一头,却不幸被儿子不小心弄。

于是乎,“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大惊曰:业根!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后来儿子魂灵化为一只轻捷善斗的蟋蟀,献入宫中后得到皇帝欢心,才挽救了一家被毁灭的命运。

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席方平是突出代表。他父亲得罪富豪羊某,被其后买通冥间的狱吏搒掠而。

为了伸冤,他魂赴冥司告状,从城隍到冥王,层层上告;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锯解种种毒刑,仍不屈服;两次被押送还阳,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为止。席方平这种“大冤未伸,寸心不”的顽强斗争精神,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不屈精神。

其二,蒲松龄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郁闷而,最后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帮助一个邑令之子考中举人。

但蒲松龄没有像吴敬梓那样从根本上否定这一制度。一辈子未能考上举人的蒲松龄到71岁才按例补了个贡生,终老之时,还不忘借了某举人的行头,请人画了像。

其三,《聊斋志异》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热烈歌颂真诚忠贞的爱情,这是读者最为喜爱的部分。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占了全书的大部分,《婴宁》《莲香》《香玉》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追求心爱的人并获得幸福的结局。

《香玉》中的黄生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莲香》中的女鬼李氏热爱桑生,后来“愤不归墓,随风漾泊”,终于借尸还魂,和桑生结成美满姻缘。在《小谢》中,男女双方更是经过一段自由接触后,逐步发展起爱情。这在男女被禁止社交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其四,《聊斋》情节曲折跌宕,而且善用细节。忘记书中哪一篇了,写的是一个女子最怕别人挠痒,甚至于远远用手指指之做挠痒状,她都会忍俊不禁。

这样的细节,在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宋话本中是很少见的,是《聊斋志异》对前人的超越。《聊斋志异》善用环境、心理、反衬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语言简洁到不能再减一字的程度,既具有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赋予文言语汇以活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如写冯相如见红玉自墙上来窥一段:“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生动描述了少女情窦初启时的娇态和冯相如的执著、热烈的爱。

既然该书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官场的腐败,甚至描写了人民的反抗,作为清朝显贵的王士祯何以还给予高度评价呢?我想是因为那时的文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还能保持对艺术的独立意识。

人民网-《聊斋志异》好在哪儿

用文言文解释傅

1. 一傅众咻文言文翻译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之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从楚人琳啡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也。

释义“傅”,教导的意思。“琳”喧闹,喧扰。这个成语表示一人教,许多人扰乱,比喻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故事 孟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继承者,有“亚圣”的美称,人们尊称他为孟子。

有一年,孟子听说宋国的君王说要施行仁政,这正是孟子所竭力主张的,所以他特地到宋国去。

孟子在宋都彭城了解了一个时期,发现宋国君主手下的贤臣很少,而没有德才的人却很多。他感到情况并不是像宋国国君说的那样,便打算到别国去游历。宋国的君主听说孟子要离去,便派大臣戴不胜去挽留,并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戴不胜说:“请问先生,怎样才能使我们宋国的君王贤明?”

孟子回答说:“先生要使贵国的君王贤明吗?我可以明白地告诉您。不过,还是让我先讲一件事。楚国有位大夫。想让自己的儿子学会齐国话。据您看,应该请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来教他?”

戴不胜不加思索他说:“当然是请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点点头,说:“是的,那位大夫请了一个齐国人,来教儿子齐国话,可是儿子周围有许多楚国人整天在打扰他,同他吵吵嚷嚷。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是用鞭子抽他、骂他、逼他;他也学不会齐国话。如果那位大夫不是这样做,而是将儿子带到齐国去,让他在齐国都城临淄(zi)的闹市住几年,那么齐国话很快就会学好。即使你不让他说齐国活,甚至用鞭子拍打他,强迫他说楚国话,也办不到。”

戴不胜打断孟子的话说:“我们宋国也有薛居州那样的贤土呀!”

孟子回答说:“是的,宋国的薛居州是位清廉的大夫。但是靠他一个人在君王左右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如果君王左右的人,无论年老处少、官职尊卑,都能象薛居州一样,那才行呢。君王左右都不是好人,那君王能与谁去做好事呢?”

戴不胜向君王复命后,君王见孟子去意已决,便不再强留,送了他一些钱,让他离开宋国。

2.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

傅纬,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一样。父亲常,梁朝临沂令。傅纬幼年聪敏,七岁能背诵古诗赋达十余万字。好学,能写文章。梁太清末年,带着母亲南逃避难,不久因母亲去世,在战争的混乱中,居丧尽礼,哀伤过度骨瘦如柴,朋友因此称赞他。然后依据湘州刺史萧循,沿很好士,广泛收集古代典籍,傅纬随意检索阅读,于是博览群书。王琳听到他的名字,引进他为丞相府记室。王琳失败,随王琳部将孙场还都。当时世祖派颜晃赐场杂物,应蠩托傅绰撰写谢启,词文理洽,文章不加修改,晃回来说他世祖,不久召为撰史学士。授任司空府记室参军,升任骠骑安成王中记室,撰史照旧。

傅纬笃信佛教,从兴皇惠朗法师接受《三论》,精通他的学习。不久以本官之间通直散骑侍郎出使齐国,返回,屡经升迁任太子庶子。

后主即位,升任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掌管诏诰。傅纬写文章典雅华丽,性格又敏捷,虽然军国大事,下笔即成,不曾起草,沉思的人也无以加了,特别是后主器重。然而生性倔强,不注重操守,才能使气,欺凌侮辱他人,大臣们都恨他。正值施文庆、沈客卿以花言巧语受宠,控制至关重要,于是傅绰日渐疏远。施文庆等人便一同诋毁傅纬接受高丽使金,后主收事下狱。傅绰一向刚强,由于愤懑,就在狱中上书说:“那你的人,恭敬地事奉上帝,爱民如子,省嗜欲,疏远谄佞小人,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晚忘了吃饭,因此恩泽遍及世界,流传子孙。陛下近来酒色过度,不虔诚郊庙之神,专门喜欢*昏之鬼;小人在旁边,宦官弄权,厌恶忠直如果仇敌,看待百姓如草芥;后宫绮绣摇曳,厩马菽粟多余,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贿赂公行,库存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恐怕东南王气,由此而尽。书奏”,后主大怒。不久他,怒气稍解,派遣使者对傅绰说:“我想赦免你,你能改正错误不?”傅绰答道:“我的心像面,我面可以改变,那么我的心可以改变。后主于是更加愤怒。,命令宦官李善庆彻底追究这件事,于是赐狱中,时年五十五岁。有文集十卷流行于世

3. 文言文翻译,宋史·傅尧俞传

你的太不清晰了,是不是在考验大家的视力啊? 傅尧俞,字钦之,郓州须城人,嘉佑末年间,认监察御史的职务。

兖国公主下嫁给李玮,被家监梁怀吉和张承照挑拨,与丈夫不和,仁宗将二人外放,没多久,又让他们回到公主家,外放李玮认卫州知州。尧俞说:公主仗着您的宠而轻视她的丈夫,陛下为了放逐李玮而让家臣回来,非常的有悖常理,会被天下所耻笑,今后用什么来教育众位女性呢? 宋神宗熙宁三年,(傅尧俞)来到京城。

王安石向来与他关系很好,刚刚推行新法,对他说,整个朝廷纷纷扰扰,等待你的到来很久了,将任命你为谏院的待制。傅尧俞说,推行新法,世人都认为不妥当,如果我在谏院任职,定当极力陈述我的意见,我这辈子从来不喜欢欺骗人,一定据实相告。

王安石很生他的气,外放他为河北转运使。

文言文形容男的没素质

1. 形容男人没素质的词语

下流至极、厚颜 *** 、卑鄙下作 卑鄙 *** 、卑鄙下流 卑鄙龌龊 猪模狗样 顽皮贼骨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铜臭熏天 铜臭:铜钱的气味.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市井无赖 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轻薄无行 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狗彘不食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

狗彘不若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卑鄙 *** 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

狐鼠之徒 〖解释〗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卑鄙 *** 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

2. 用文言文说一个人没素质怎么说

圣人有言,吾十有五而致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人非能皆效圣贤,但于童稚时,或闻道于师长、或受教于父母,亦能初识礼仪。今有一人,冠冕其外而糟糠其理,俗且鄙也。

其但食粟麦而未入泮学耶?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 形容男人没素质的词语

下流至极、厚颜 *** 、卑鄙下作 卑鄙 *** 、卑鄙下流 卑鄙龌龊 猪模狗样 顽皮贼骨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铜臭熏天 铜臭:铜钱的气味.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市井无赖 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轻薄无行 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狗彘不食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狗彘不若 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卑鄙 *** 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狐鼠之徒 〖解释〗比喻品质低下的人.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卑鄙 *** 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

4. 怎样用成语来形容一个男的没素质

下流至极、厚颜 *** 、卑鄙下作 卑鄙 *** 、卑鄙下流 卑鄙龌龊 猪模狗样 顽皮贼骨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铜臭熏天 铜臭:铜钱的气味。

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

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市井无赖 指城市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轻薄无行 谓轻佻浮薄,品行不好。狗彘不食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

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狗彘不若 彘:猪。

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卑鄙 *** 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

狐鼠之徒 〖解释〗比喻品质低下的人。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

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卑鄙 *** 卑鄙:指品质行为恶劣。品行恶劣,不顾羞耻 。

5. 形容男人外表矮小内心强大的古文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表壮不如里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呆里撒奸 形容外表痴呆,内心奸诈。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刚中柔外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古貌古心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冠冕堂皇 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华而不实 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假痴不癫 痴:傻,呆。癫: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貌合神离 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美如冠玉 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牝牡骊黄 骊:黑色。原意是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在乎外表怎样,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外强中干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虚有其表 虚:空;表:表面,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上不行。指有名无实。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绣花枕头 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秀外慧中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银样镴枪头 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质非文是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仪表堂堂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表壮不如理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秤砣虽小压千斤 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

鸱张鱼烂 《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焚鱼烂,无非破败而终。”后以“鸱张鱼烂”比喻外表嚣张,内则溃烂而自行覆灭。

大勇若怯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大直若屈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凤毛鸡胆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内柔外刚 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皮相之谈 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肤浅见解

外方内圆 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外宽内忌 谓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外宽内明 谓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外强中瘠 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外柔内刚 柔:柔顺。刚:刚强。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

文圆质方 谓外表随和而内心方正。

银样蜡枪头 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禹行舜趋 《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杨倞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原谓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盖头换面 〖解释〗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人不可貌相 〖解释〗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色厉胆薄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方内员 〖解释〗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外刚内柔 〖解释〗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咬人狗儿不露齿 〖解释〗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装点门面 〖解释〗装点:装饰;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

装潢门面 〖解释〗装潢:原指裱糊字画,现也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

两袖清风的文言文

1. 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

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 释 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 处 元·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他总是粗茶淡饭,,一世清贫 近义词 廉洁奉公、不饮盗泉 反义词 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典 故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晋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2. 两袖清风的内容

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 释 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 处 元·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他总是粗茶淡饭,~,一世清贫 近义词 廉洁奉公、不饮盗泉 反义词 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典 故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

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

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

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

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晋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3. 求《两袖清风》阅读答案

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

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

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三、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

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 *** 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

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

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满。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或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

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

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4. 两袖清风这个故事的原文是如题 谢谢了

“两袖清风”的由来: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 *** 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希望采纳

5. 两袖清风这个故事的原文是

典 故 两袖清风(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一、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二、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

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

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三、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

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 *** 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

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

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满。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或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

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

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文言文杜延年字幼公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题1:D小题2:C小题3:A小题4:(1)办理燕王案件时,御史大夫桑弘羊之子桑迁逃跑,拜访他父亲的旧下属吴侯史。

(评分建议:“治”、“过”、语句通顺各1分。) (2)霍光认为廷尉、少府玩弄法律轻判了侯史吴,把他们判处弃市刑,而没有因为这件事连累丞相。

(评分建议:“轻重”、“论”、语句通顺各1分。)(3)杜延年主持政事三年,因为年老多病请求辞官回家退养,皇帝优待了他,赏赐他驷马的安车,免除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府中。

(评分建议:“视事”、“乞骸骨”、“罢就第”、语句通顺各1分。) 小题1:。

2. 急救~~

文言文《陈万年教子》

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

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

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万年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

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

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迁冀

州刺史,奉使称意,征为谏大夫。复出为楚内史,北海、东郡太守。坐为京兆尹

王章所荐,章诛,咸免官。起家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

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为他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

服不如法,辄加罪笞。督作剧,不胜痛,自绞,岁数百千人,久者虫出腐烂,

家不得收。其治放严延年,其廉不知。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

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公移敕书曰:“即各欲求

索自快,是一郡百太守也,何得然哉!”下吏畏之,豪强执报,令行禁止,然亦

以此见废。

译文

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字子康。陈咸十八岁的时候,因为陈万年出任为郎。陈咸资质与众不同,性子比较直,而且敢于说话。多次上书论及国事,讽刺皇帝身边的近臣。这样的书奏大概上了数十次,结果被贬为左曹。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陈咸叫到床边,教育他。讲到半夜时,陈咸打瞌睡(古文中的睡,是瞌睡之义,与今义有别),头碰到了屏风,发出声音,被陈万年知道了。陈万年于是大怒,要打陈咸,说:“你爸爸我在教你做人的道理,你反倒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陈咸叩头谢罪,说“实在是因为您所讲的我都知道了啊。总的来说,不就是教我如果逢迎拍马吗?”陈万年这才不再说话。

陈万年后,元帝提拔陈咸,让他做御史中丞,负责各州郡的奏事,给各州刺史加以考评、评定等级,在中央,则在殿中执法,公卿以下级别的官员都很怕陈咸。当时,中书令石显得到任用,并且专权,陈咸多次指出石显的过失,石显一伙人就很忌恨陈咸。这时恰好槐里令朱云因为残杀无辜的人,被官员举奏,案子还没有最终处理结果。陈咸一向与朱云关系比较好,所以朱云就从陈咸那里打听案子的进程,陈咸就指点朱云,让他上书给皇帝,为自己辩白。这事被石显知道了,就上报皇帝,说陈咸泄漏案子进程,陈咸因此被关进牢狱,受到拷打,陈咸被免去罪,但剃去头发(古代的一种刑罚),发配到边地,因此被废了。

成帝刚刚登基时,大将军王凤因为陈咸曾经指斥石显,很忠心正直,奏明皇帝,让陈咸做了长史的官。后来又调任冀州刺史,在任上做得很让朝廷满意,因此又升任谏大夫。再次外调,历任楚国内史(楚是一个王国,相当于诸侯国。内史,掌其国政),北海、东郡的太守。后来因为他是由京兆尹王章所荐的,王章被杀后,陈咸受到牵连,被免官。后来陈咸又再次当官,做了南阳太守。在任期间,一贯以重刑甚至刑来树立威严,豪 *** 猾的官吏或名门望族的人犯了法,就按照规定把他们送到郡府里去,按照罪行的程度,规定相应的劳动量,让他们劳动,用地臼木杵来劳作。有时舂(米)的量不够,有人就给人去掉一些刑具,以便劳作,陈咸发现了,就会加以刑罚。因为陈咸的这一套太严苛了,很多人不能忍受,便上吊自杀,这样自杀的人,每年都有成百上千,时间久了,尸体腐烂生虫,也不让家人将尸体取回收葬。陈咸的治理,比严延年要宽松一些,但不如严延年廉洁。陈咸每到一处(任职),就征收所属的县的食物自己享用,吃得很讲究。然后对待属下,就命令他们要廉洁,不能违法。陈咸公然改动上级文书,说:“如果官吏们都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话,这样一来,一个郡不就是有一百个太守了吗?怎么能这样呢?”属下的小吏都害怕陈咸,地方上的豪强也很害怕他。陈咸在郡中做到了命令发出,就能得到贯彻,禁令一出,就没有人违反。然而陈咸也正因此而被废。

3. 《柳彧,字幼文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19分)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

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

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

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

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合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

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而后已,敢不竭诚。”

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

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 后以忤旨免。

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

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

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

”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

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 上嘉之。

(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人年垂八十 垂:将近B。

臣而后已,敢不竭诚 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C。

诏可其奏 可:认为可以D。 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竟:竟然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3分) ①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②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③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④百僚奏请,多有烦碎 ⑤奉敕治公之罪 ⑥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A.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②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还没有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

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能不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

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7.把下面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合又施!(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陈万年教子的翻译是什么

陈万年教子谄谀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选自《汉书·陈万年传》

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5. 文言文《吕公著传》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

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竹合门。

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度。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

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

有欲复肉刑者,议取因试劓、刖,公著曰:“试之不,则肉刑遂行矣。”乃止。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俄永乐城陷,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

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

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

民欢呼鼓舞,成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

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元祐三年四月,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明年二月薨,年七十二。

6. 陈万年戒子文言文翻译

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万年教子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一次,生病休息时,将儿子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竟睡着了。突然头磕到屏风上,“砰”的一声,把陈万年吓了一大跳。陈万年大怒,要拿杖来打他,并严厉责问道:“我今天这样诚信教你,你倒睡起觉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为什么这样?”陈咸说:“我都听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套好人家。”陈万年默然无语,挥手让陈咸离开。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

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

去,不听我讲,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

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7. 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后面的问题

10.B 11.C 12.D 13.C 14.(1)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4分) (2)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到来,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3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 江左:指江西一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 A项,副词,于是/介词,通过;B项,介词,凭借/介词,用;C项,连词,表承接;D项,介词,向/介词,表对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③是结果④是说弃疾能顾大局⑥是说弃疾作词的风格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3. 试题分析:“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乐:喜欢。数:屡次。

夺:改变。(2)直:同“值”,价格。

济:渡过。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

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衢平素很器重他。叶衢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

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

飞虎营如期落民,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

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

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

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

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

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

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