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通知,为期几年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3.当代大学生有哪些烦恼

4.班级心理报告怎么写啊?急!急!!!急!!!!求大家给点意见啊

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通知,为期几年

盲目乐观下一句-盲目乐观松口气歇歇脚

为期三年。

2018年1月,、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启动。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为核心的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仅在第一轮10个中央督导组进驻期间,10个省市就打掉涉黑组织96个,查扣涉案资产50余亿元,有1386人投案自首,推动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791起,党纪政务处分572人,有力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

扩展资料:

按照专项斗争为期三年的目标要求,2019年是专项斗争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目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进入考验韧劲、“啃硬骨头”的新阶段。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不能有差不多、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越是要有“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危机感,越是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分阶段、分领域地完善策略方法、调整主攻方向,保持强大攻势。

中央督导“利剑”威力更要充分释放,才能持续发力、善作善成。为此,必须做好督导“后半篇”文章,紧督依法严打、紧督“打伞破网”、紧督“打财断血”、紧督责任担当,推动被督导地方认真整改、逐一销账。

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推动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不然,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当代大学生有哪些烦恼

1、过度焦虑与急躁

就业时许多大是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还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是正常的。但一些大的焦虑过了头,成天都充满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行为上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还有一些大在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常常心急如焚、四面出击、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以及对自我求职的理性思考,做了许多吃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常常都有一些生在并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时,有追悔莫及,甚至毁约,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困扰。

2、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

与就业时的急躁心理相反的是一些大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消极,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就看看,如果不满意就等下去,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抱着“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期待着有单位会主动邀请。还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肯轻易低就,明明已经找到工作,但拖着不肯签约,总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另外有些大自恃条件很好,认为“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可以大有作为,但在择业时却常常要么碰壁要么找到的工作不满意,于是抱怨“世上无伯乐”,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成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

3、攀比与嫉妒?在求职中,同学之间“追高比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同学在求职中经常相互嘘自己的职业待遇好、收入高,导致职业期望越来越高,求职变成了自我炫耀。还有些同学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效益较好的单位心理上就不平衡,抱着“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态度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及就业中的机遇因素。?一些生对别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特别是看到自认为条件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就更容易出现嫉妒心理,于是有些人故意对别人的工作冷嘲热讽、贬低、讽刺和挖苦意图打击别人,更有甚者抱着“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畸形心态在用人单位面前造谣中伤、打小报告。?

4、抑郁与逆反?

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一些生同学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他们常常会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听天由命。严重时还会对外界的环境也漠然置之,减少人际交往,对一切都无所谓,并进而导致抑郁症。?而另外一部分生,则对正面的职业教育、职业信息存在逆反心理。对来自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及同学和用人单位的正确信息、善意批评与建议,他们不相信、不听从,偏要对着干,要按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求职。比如当别人为其推荐某工作单位时,总是抱有戒心,别人讲得越多他越不相信。当求职失败时,不总结自己的问题,甚至明明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改正,在以后的求职中依然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批评与建议。

5、说谎侥幸与懒散心理?有些同学认为用人单位不可能去查实每个人的自荐书是否真实,而且在面试时时间比较短、不可能对自己作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只要自己当时充分地表现一下,把工作骗到手,签好协议书就行了。于是,一些生把别人的获奖、成果证明等偷梁换柱地复印在自己的自荐书里,而且自己明明没有当什么干部,也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也照着别人的写上,甚至胡编乱造一番,以至有时在用人单位收到的自荐书中一个班竟出现了五六个班长。还有的大在面试时把自己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结果经过现场实践考核或试用时就马上露出了原形。?有的生签约比较早,往往在离半年前或更长时间就落实了单位,这时就容易出现懒散心理,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没有什么可以担心了,应该松口气、歇歇脚了,于是学习没了动力,组织纪律散漫,仅仅追求及格,论文只求通过,甚至长期旷课、上网、夜不归宿。还有极少数大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严重的甚至被开除或勒令退学,找到的工作也因此丢了,悔之莫及。

6、心理不满与行为、生理反应失常?由于就业市场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以及某些专业、学校不易找工作的客观现实,一些大在遇到就业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各种不满心理,比如有些同学认为“学习靠自己,就业靠关系”,还有些同学出现了对专业、学校的抱怨、贬低。?在各种不满与不良就业心态的影响下,还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生理反应。这些不良行为有故意旷课、夜归、喝酒、起哄、、损坏东西、打架对抗、进行不良交往、行为怪异、过度消费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严重违纪与违法行为的出现。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强度大,有的生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慌、消化紊乱、神经衰弱、血压升高、痛、饮食障碍、失眠。

班级心理报告怎么写啊?急!急!!!急!!!!求大家给点意见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比较乱 自己整理下)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 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 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 为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 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 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 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 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 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 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报告摘要 此报告主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习、情感、就 业、人际交往四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 2010 年 12 月 18 日。调查范围为陕西航空 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进行调查,男女生比例为 1:1。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走访式调查,在调查访问中, 我们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负责 50 份问卷,女生负责 50 份问 卷,回收率为 98,问卷回收后,将问卷整编编号,1-49 份是女生问卷,50-98 为男生 问卷。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调查结果 1、学习方面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炼狱后,如释重负,没有了以往堆积如山的作业,获得了自 由身。而问题是,在高中时期,生活学习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方向 缺少把握的同学在没有了高考这一目标后,忽然不知该何去何从。又由于在高考结束后 到大学开始的长达三个月的假期里,昔日紧张忙碌的心逐渐松散。在泡沫偶像剧、网络 游戏中逐渐消磨了曾经饱满的心。到了大学,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新生们不仅无心学, “60 分万岁”的消极思想,更 更不知如何学。又加上高中老师灌输的“大学不用学习” 引得新生们不以学业为重。 我们发现男女生的不同,女生在大学中会觉得学习压力大,而男生没有感到学习压 力大,其中有 7.5的男生觉得无压力。对在本校就读,有 56.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喜欢, 有 37.1的同学不喜欢,有 1.7的同学认为无关紧要。在对大学生当前的压力来源调查 中显示,有 49.6的同学将学习压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在入 学时,还是有部分同学能较快适应新生活,并确立明确的目标。其中也不乏存在较大一 部分未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才找到什么是自己要的。在对自 身的专业选择上,很多同学都表示满意当前专业,并都能认真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认 真对待。而对自身专业不满的同学亦坦言在了解了自身的专业特点后,也能发现个中乐 趣,现在能认真学习。对于已转专业的同学,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同学坦言转专业后并 没有增加学习积极性。由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是否有想法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而 不在于专业是否喜欢。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学习压力重,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现 在同学们已经把学习当回事,认真对待之。 2、情感方面 到了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其情感正处于成熟和不成熟的过度阶段,而爱情至于现今 大学生究竟为何物,且看调查数据。 在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时,有 30是为了满足心理需要,30是为了调节紧张的 学习压力,30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仅仅只有 10的学生是情到深处才谈恋爱的。男 生女生不相上下。当问到曾为恋爱与其他关系产生不快情绪吗?20的男生会,而女生为 40。可见两极分化很严重。 3、人际交往 统计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 53.57,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 38.51,严重困扰者占 15.06,只有明显障碍者占 1.43。在同别人闹别扭时能主动道 歉的占 90以上。在同陌生人交往时能找到主动找到话题的同学占 34.6,能找到话题但 要一段时间的同学占 17.9。为了和大家和睦相处不会固持己见,偶尔放弃自己的观点 以迎合大家的同学占 71.3。 女生之间闹别扭率达到 70,男生仅仅为 20。当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出现裂缝时,小 部分女生会选择立即断交,而小部分男生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遇到困难时,女生有 45.7会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 4会向知心朋友求救, 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需要知心朋友。 4、就业方面 在大学中,就业压力比较大。90的人都认为就业竞争太激烈,仅 10的人认为无所谓。六、调查中反映的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 1、紧张与焦虑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挫折心理 ②、学习适应不良产生的心理困扰 ③、人际交往不适引发的心理失衡 ④、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2、浮躁与急功近利 3、失落与沮丧 4、自卑与退缩 5、空虚与倦怠七、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 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 、主观方面 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 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 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 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 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 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 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4)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 上课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精神倦怠。 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是应付了事,做事懒散, 凑合着打发时光。 5)有些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 往不能自然进行;有的大学生则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 “两人世界”。也有的大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产生情感冲突。 6)部分学生把兼职赚钱看得过重,常常为了兼职赚钱而远离自己的专业学习,无法 静下心来钻研学问,耽误了过多的学习时间。八、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6、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7、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九、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 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 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 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 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 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 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 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 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 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 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 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 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 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 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 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第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