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庆父不,鲁难不已”是什么意思?

2.庆父不,鲁难未已。的已字代表什麽意思?

3.鲁难未已的典故是什么?鲁难未已的意思是什么?

“庆父不,鲁难不已”是什么意思?

鲁难未已-鲁难未已的意思

“庆父不,鲁难不已”的意思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出处:《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作者: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 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原文节选:《左传·闵公元年》

冬,齐仲孙湫(从水,秋声)来省难(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典故:

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歌的买嘱,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斑,并逼叔牙以表明拥立斑。 当年八月,鲁庄公病,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为鲁闵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鲁闵公二年,一对*妇又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 姬申得立,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并将其杀;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很生气,将哀姜召回,也杀了。 在鲁庄公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庆父不,鲁难未已。的已字代表什麽意思?

已是停止的意思。

庆父不,鲁难未已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注 释: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出 处:

《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鲁难未已的典故是什么?鲁难未已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庆父这个人不,那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那就是鲁难未已的典故由来和意思。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去世。在之前,他最头疼的就是继承者的事情。他的正妻哀姜没有子嗣,而哀姜的妹妹生了公子启,另外两个妾分别生了公子般和公子申。这三个儿子中,鲁庄公最看重公子般,认为他有大才,有能力带领鲁国民众走向富强。不过鲁庄公明白,要立谁,光靠他一人说了不算。毕竟已经风烛残年的他,没有足够的威望,必须要得到他三个弟弟的支持,继任君王的位置才能坐得稳。

鲁庄公的大弟庆父残暴且独断专行,还和他的妻子哀姜暧昧不清。鲁庄公知道绝对不能找他商量,否则会出现大权旁落的祸事。他找来二弟叔牙,问哪一位公子继位最合适,没想到叔牙早被庆父买通,极力支持公子启。这下鲁庄公心里有数了,叔牙和庆父俨然是一伙儿的,推公子启继位之后,年幼的公子启无法执政,大权将会落到他们两人和哀姜的手里。

在三弟季友的鼎力支持之下,鲁庄公决定立公子般为继任者。如意算盘落空的庆父和哀姜二人并没有善罢甘休。公子班继位之后,不到两月就派人暗杀了他。之后,推公子启上位的庆父不知抽了什么风,公子启在位不到一年又被他杀了。庆父独断专行,在鲁国内部乱政,百姓对其怨声载道。

当时齐国国王是鲁国的盟友,看到鲁国如此内乱,就派了大臣前去考察情况。派去的大臣回来之后只说了一句:鲁国大乱,只有杀庆父才能稳定鲁国。在齐国的帮助下,鲁国铲除庆父。季友带着公子申回到鲁国,公子申继位,是为鲁僖公。至此,鲁国的灾难才算是彻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