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官僚等级特权制度对中国走向法治的影响

2.老人的故事

3.二十四孝指的是哪二十四孝?

4.第二字是披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古代官僚等级特权制度对中国走向法治的影响

水浒传贤婿是谁-水浒传贤良方正

古代官僚等级特权制度对中国走向法治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群体庞大,耗费惊人

中国自秦汉以降,官员之多、之滥,机构恶性膨胀之难以遏制,尤为历代史家所诟病。据宋史记载,王安石施行变法,一次就裁减冗员十九万人。据此作粗略估计,北宋在编官员的总数,起码应跟当时一百多万的常备兵总数相当。宋代版图不大,全国人口至多不超过一亿;官员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在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里,民众负担之沉重,可想而知。又据汉代史料记载说:“汉宣以来,百姓赋钱,一岁为四十馀万万。吏俸用其半,馀二十万万,藏于都内为禁钱。”这就是说,当时官员的薪俸,已占到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

而以上两条史料,还只是官方统计数据。实际上,各郡县的地方官僚们,还要聘用大量的书办、杂役之类编外人员或曰临时工,这些人的薪酬及日用开支,还要靠向百姓摊派苛捐杂税来满足,所以民间负担之沉重,可谓超乎想象。

(二)、机构重叠,多生弊端

中国的官僚制度,从构建之日起,就确立了从中央到郡、县、乡、亭(里)的四级或五级垂直对口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后来虽稍有变动,但基本的框架却一直沿袭了下来。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这种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也许是一种唯一的选择,因为它确实有

利于

君主的集权和国家的大一统。

但由于机构重叠过多,加之道路遥远信息不畅,中央政府政令的贯彻实施和下面的信息反馈,必然产生困难。由于山高皇帝远,地方官员们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判断来行政,久而久之,就会演化出一套对中央政策作选择性执行的潜规则来。所谓“瞒上不瞒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之故,在地方官贯彻实施中央政令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逐级递增或逐级递减的效应。对利官不利民的政令,比如增加或催缴税赋之类的,官员们往往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甚至上头放个屁,下面唱台戏,闹得民间鸡飞狗跳,人心惶惶。而对利民不利官的政令,比如减免税赋禁止苛派之类的,官员们则会消极应付,拖着不办,甚或阳奉阴违,另搞一套。

(三)、关系复杂,结党营私

由于群体庞大,机构重叠,组织人事的管理又无严格的章法,而较多人为的干预,因此,必然导致官僚集团内部产生诸多利益的交集与勾连,从而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或利益链条;有些官僚,还会通过姻亲朋党等关系网,联接成一个个紧密的利益集团。利用这种复杂的关系网络,官僚们可以互为奥援,互通声气,捞取经济利益,操控人事安排,甚至左右朝政,兴风作浪。

官场的人际关系网虽然极其复杂,但最常见者不外乎以下三种:

一为上下勾结。各级地方官,会千方百计在中央部门寻找后台或靠山,通过利益输送,为自己的仕途上保险。“朝里有人好做官”,即便不能因此得到提拔重用,但犯了事的时候,起码能够得到庇护转圜。所以就连《》里西门庆那样的一名县衙小吏,也要通过关系到京师的太师府寻找依靠,为此不惜大把使钱。而京里的大官们,其实也需要在各地寻找桩脚、爪牙或曰代理人,替他们广为搜刮民间资财。就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利益输送和自上而下的权力庇护,构成了历朝历代最主要的官场利益链,自古及今,延绵不绝。

二为横向联结。势力与地位相近的官僚们,往往通过姻亲、故旧、宗族之类关系,形成一种同气连枝的利益集团。他们官官相护,勾结串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正是在这样一种难以撼动的势力背景庇护下,《红楼梦》里的呆霸王薛蟠,才敢于公然抢夺良家妇女,并毫不在乎酿出命案;王熙凤也才有胆子大放高利贷,有能力包打官司,大把收取银两。至于国民党掌控中国大陆时期盛极一时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那就更是这种官场利益勾结的现代版和顶级版。不过也正是这种结党营私,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亡。

三为底层官吏的纠结。由朝廷派遣的州、县地方官员,都是实行任期制的流官,流动性强。而他们手下的师爷、门子、牢头、听差等役吏,则多是本地人,一般由现任官员据情录用,身份等同于今日所谓的临时工。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长期操持本职的老油子,谙熟官场的一切明暗规矩,并且跟本地乡绅土豪的关系十分密切。外面派来的官员,无论行政、司法,还是欲搜刮以自肥,都要借重这一班人,因而他们便得以作威作福,横行乡里。他们身著公服,背靠官府,但干的却是强盗的勾当。他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占人田地,霸人房产,制造冤狱,坑人性命,无恶不作。这一类人对百姓的压迫与危害,最直接也最凶残。他们既是官僚特权政治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历代政权忠实的掘墓人。

(四)、特权垄断,经营自肥

官僚特权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官僚依法享有众多特权。官员高踞于民众之上,一贯强行为民作主,实即民之主宰,并按不同级别,在居住、服饰、出行等方面,享受诸多特权。经济方面,官员不仅可按级别的不同,享有本人或全家免除税赋徭役的优惠待遇,还要享受高薪厚禄,并得到皇上赏赐的职田。

以上依法享受的特殊待遇,往往并不能满足官僚们的胃口,他们还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尽可能捞取更多的利益。比如,明令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贩盐、冶铁、铸钱、漕运等资源性、暴利性行业,即所谓的国营行业,就只不过是名义而已,实际权力,都掌控在那些“有关部门”的官僚手中。他们依靠垄断经营所获取的暴利,除部分上交国库,更多的获利,都进了官僚们的私家。靠此而终致富可敌国的官僚,历朝历代皆有,可谓不乏传承。

还有更多的官员,虽不能得以介入上述国家垄断性行业以获取暴利,但凭借手中的权力,他们亦可介入民间的非法经营而自肥。这其中,最为常见也最能让他们快速致富的途径,就是进行官商勾结,获取非法收入。因为从汉代开始的大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广大的全国统一市场,商业资本的规模之大,之活跃,早超过了十三世纪的欧洲;靠市场弄钱,就成了官僚们的一大发现。所以早在两千年前,中国社会就已产生了第一批权贵资本主义的老祖宗。

本来,在中国传统的专制制度下,商人一直都是备受歧视的社会群体,经商一直都被视为“末业”甚至是“贱业”。传统主流社会对商人的态度,就如同当代者之看待资产阶级,认为他们是天生带有原罪的;从事经商的人,被录入“市籍”,属于另类,连儿子都不能做官的。可是,金钱的吸引力毕竟太大,依法禁止经商的官员们,会私下跟商人勾结,充当商人的保护伞,支持他们操控市场,垄断经营,甚至做“子钱家”放高利贷获取暴利,然后共同分肥。

(五)、贪腐成性,顽症难治

马克思揭露资本家的天性,说在百分之二百的利润诱惑下,他们就会甘冒杀头的危险去追逐利润。而事实证明,古今中外的官僚们,也同样具备这样的贪婪本性;当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大笔捞取钱财时,一切的道德说教和法律警示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官员贪腐,可说是一种普世的顽症,而且在那些权力失去监管的地方,它更会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遍地流行。

不过,由于西方人普遍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相信去之后,灵魂是要到上帝那里接受审判的,所以官员的贪,也只是想在末日审判到来之前,弄些钱挥霍一度,享受一生。而在中国,持奉的却是视如视生的古老信条。所谓“子子孙孙,万世之基业也”;皇帝和官僚们,无不希望保有千秋香火,以便万代血食。因此一旦掌权之后,就不仅要为自身谋,为今生谋,还要为后谋,为儿孙谋。故而在中国的官场里,贪官不仅繁殖迅速,产量奇高,并且普遍都格外贪婪。

“千里做官只为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都是官场上背地下流行的私话、实话。而官僚们弄钱的途径,又可谓门道多多。下属的贡献,审理狱讼时原被告的贿赂,截留赈灾款物,瞒报税赋收入,虚支工程款项,等等等等,真是钻头觅缝,无孔不入。汉代的大司农田延年,相当于农业和建设工程部部长,他在为汉昭帝筑墓时,雇民间牛车三万辆运沙土,每辆雇价一千文,他虚报为二千文,一次就贪污三千万钱。按当时的比价,十万钱就相当于一户中等之家的家产;田延年一次贪污就弄到三百个中产之家的财富,你叫他如何不贪?

中国的贪官,不仅贪得无厌,而且前仆后继,迹近疯狂,因此历朝历代,治吏治贪都是最高统治者最感迫切也最为头疼的问题,为此可谓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手段。派监察御史,派八府巡按,甚至皇帝微服私访,但大都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又浮起瓢。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恨贪官恨到极点,不仅杀掉贪官无数,还使出了古今中外最为残酷的手段。他命令将贪官杀,然后“剥皮实草”,做成动物标本那样的贪官标本,摆放到官衙大堂上以儆效尤。可是,大明朝的贪官依然春风不吹都会生,朱皇帝临时只能悲叹:“贪官怎么就杀不绝啊!”

(六)、以官为本,以利维系

贪官既然杀不尽,于是就有了用高薪以养廉的说法。那么,高薪养廉的效果又如何呢?其实,这只不过是糊弄老百姓的一个千年鬼话罢了。因为高薪的目的并非养廉,故而也就不可能养廉,该贪的,他照贪。清代的和珅,贪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却依然不肯收手。宋代的严嵩父子,贪到家里的金银堆如山积,仍贪脏不止,还专门做了个帐簿计数,每贪满五百万,就置酒高会,以表庆祝,时人称之为“害钱痨”。

故而所谓高薪养廉,不过是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政治盘算而已,其目的,无非是要用高薪厚禄,把官员们联接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或者照鲁迅的说法,让他们一起加入这人肉的盛宴,以便让他们齐心合力,共同来维护这一桌千古不散的筵席。从这一点上来看,效果倒是明显的,特别是在加强内部团结、共同维护特权体制和镇压民众反抗方面,确实实现了官心的高度一致。

这一高薪厚禄以官为本的国策,还产生了另一个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结果,那就是在国人心中,树立了一种牢固的官本位思想。做官,成了一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毕生追求与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考到痴迷,考到疯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目的在当官,当官的目的在获利,打破头也要挤进那个权力的圈子,就是为了进去共享那人肉的筵席。

然而历史证明,这种收买官心的做法,也并不完全保险,到了新主子强势崛起,或是外族大举入侵之时,予原政权以致命一击的,往往都是那些享受高薪厚禄的前朝官员。这类故事,在宋元之际,明清之际,以及日本人大举侵华之际,出得最多。奇怪吗?不奇怪。因利而效忠者,亦必因利而背叛,这也是人之常情。

(七)、近亲繁殖,逐代退化

中国特权专制社会权利的延续与繁衍,跟其它专制社会一样,所采取的也必然是一种近亲繁殖模式,因而,出现逐代退化将是无可避免的。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近亲繁殖类型:

其一为皇族的生物性近亲繁殖。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和世袭制下政治联姻的需要,皇族一般都较多姑表或姨表姻亲。这一方面固然有利于权力的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但是,也就必然造成皇位继承人品种的逐代退化,他们多半黯弱愚鲁,或执拗乖戾,从而为王朝的衰落埋下病根。

其二为官僚集团内的组织性近亲繁殖。官僚们在物色、推荐和选拔权力继承人时,通常要受到亲缘、裙带、师生、同门等关系的影响,从而只考虑亲疏,不注重才德。这种组织性的近亲繁殖,也必然会造成官僚集团继承人能力的逐代退化。比如汉代的推举孝廉和贤良方正制度,演化到后期就完全变了味。以致汉末童谣这样唱道:“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样的历史宿命,其实是无法避免的。

其三为思想性的近亲繁殖。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本来倒是一个不错的人才选拔制度,可以吸纳一些新人进入统治集团,犹如输入一些新鲜血液。但由于主考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是经历了数十年官场生涯、被打磨得光溜圆滑的顽固分子,故而经他们挑选出来的,起码也是些能在思想上跟他们基本保持一致的人物。而历代许多思想敏锐才华出众的考生,就因为在试卷里表露出了思想不正确或政治不正确而遭考官刷卷,以致屡考不中,抱憾终身。这样在经过了几代的逆淘汰之后,满朝里站立的,便多是些平庸之辈了。

以上三种近亲繁殖,最终就决定了一代王朝的“气数”。因为这种退化与衰落一旦跟腐败蔓延引发的社会叠加,改朝换代的时刻,也就到来了。

(八)、黑暗专制,民不聊生

官僚特权制度,必然是一种专制的制度。由于权力的授予和监管是自上而下来的,政权的秉性也是从上而下逐级克隆出来的,所以它的运作,就必然是专断的、蛮横的和不透明的。这种制度以长官意志为法律,强调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

全国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故而特别强调一致性。因此尽管官员们各自肚里都打着各自不可告人的主意,但表面上却显得思想高度一致,圈子里千篇一律的官话、假话、套话盛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一个专横的特权制度,却坚持要用儒家仁义道德的脂粉来粉饰自己,但又总是骗不了老百姓。从前民间流行一句话,用来形容清朝和民国的那些官员。说他们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可谓一语中的,十分形象传神。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封建君主官僚对社会的压迫和 不平等才导致中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进行法制建设。法制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保障。

这种本性野蛮凶残、专横暴戾,表面上却打着儒家仁义道德旗号的特权专制制度,在处理狱讼时、在对百姓进行横征暴敛时,其滥权的特性表现得特别露骨和淋漓尽致。对待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官员们可因稍不遂意就无端制造罪名,进行抓捕,而一旦投入监牢,又无钱打点,囚犯就会随时面临亡。

看看《水浒传》里,武松在监牢里耳闻目睹的那些治理的手法,是不是件件堪称经典?特别是那种让吃饱喝足之后,再使人把他用草席卷成一筒头朝下竖立到墙角的办法,可以让人后身上什么伤痕都见不到。外面的人如果要问起来,管营和差拨就会说,他那是喝开水的,吃饭撑的,娱乐的。

至于官员们下乡催交税赋,征索财物,那就更是飞扬跋扈,甚于猛虎了。柳宗元在《捕蛇者》中写道:“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题所居村舍》里写道:“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衣食旋营犹可度,赋输长急不堪闻。”白居易的《杜陵叟》,讲的就更是一个千古的伤心故事。春秋两季接连遭灾庄稼苦无收成的杜陵叟,面对的却是“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等等等等,引不胜引,摘不胜摘,两千年来官僚特权制度和官僚们对无辜百姓犯下的恶行,可谓罄竹难书。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代民国政府统治时期,亦未改变。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教书的

老人的故事

1. 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小故事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膝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2. 关于孝敬老人的故事30字

1、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几天后父亲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3、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4、哭竹生笋

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3. 一个老人的故事作文

管自行车的老人

我们弄堂里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年纪总有六七十岁了.她满头银发,天天横挎着个包,身穿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一次又一次地向停车人收费.每当看到她这么做时,我总是想:哼,这么老,还来“扒分”,真是爱钱如命!可是,有一件事使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那是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到公园去玩,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出弄堂,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我没有带雨伞,只好到弄堂口的过街楼下去躲雨.刚冲到楼下,看见一个身影手里拿着塑料雨布,可是,奇怪的是这雨布不是往自己身上遮,而是遮到自行车上.我定睛一看,啊,那不是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吗?只见她迎着风,冒着雨,什么都不顾,竭尽全力拿着遮雨布往车上盖.雨布盖了一块又一块.此时,目睹这一切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同时,焦急地想: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冒雨遮车子,正想着,刮来一阵狂风,好冷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呀,不好,老奶奶刚遮好的雨布一下子都被风刮走了.老奶奶忙不迭再去盖,谁知,风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似的,呼呼地吹着,刚这好的雨布又被刮走了!老奶奶想了个好办法,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搬起几块大砖头,一一地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这下风再显神通也无法掀走雨布啦!

风怒吼,雨滂沱,这时,老奶奶全身上下都湿透了,活像一只从水里捞出来的“落汤鸡”,而她却不当一回事似的,只是用手捋了一把淋湿了的头发,甩了一把雨水,微微地一笑.

不一会儿,人们纷纷来取车了.当他们看到干干的座垫时,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滚圆的,而当他们看到老奶奶那被淋湿了的身子时,一切都明白了……

看着,看着,顿时一股尊敬之情在我胸中油然升起,我终于明白了:老奶奶不是为了“扒分”,而是为了发挥余热,为大家服务,多为群众做贡献呢!

现在,每当我碰到这个老奶奶,总是充满尊敬地叫一声:“奶奶好”!

可以适当加上外貌描写知道上一搜就有

下一篇我觉得比较好

我经常听叔叔、阿姨们议论,个体商贩爱骗人,他们把土豆包上土当松花蛋,给鸡肚子充水卖给人,卖一斤香蕉只给七两.我对个体户没有好感,我也从来不去买他们的东西.但是,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他们的印象,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寒冬的下午,我上体育课时,忽然觉得脚下漏风,低头一看,原来棉鞋开了口,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冬天就要过去了,买新鞋又不上算,还是补一补吧!”可我家附近没有补鞋店,我只好穿上球鞋,和爸爸一起去找我们学校附近一位补鞋的老人.

这时,太阳快要从西边落下去了,寒冷的西北风刮起了地上的沙土,人们顶着寒风,急忙忙地走着.那补鞋的老人已经收拾好了补鞋箱,准备回家.爸爸见此情景,急忙走上去说:“老大爷,你能给这孩子补补鞋吗?他上体育课时鞋线开了.”老人望着怒吼的狂风,犹豫了一下,但又看我穿着破球鞋,就说:“好吧!”

老人重新打开补鞋箱,坐在凳子上,拿起我的鞋,看了看,就补了起来.我仔细地端详这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古铜的脸色,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额头上布满了皱纹.由于长年补鞋,他那双手上结满了厚厚的茧子,他一手拿着鞋锥,一手拿着线,一针一针地缝着.天气太冷了,他不时停下来,用嘴对着手哈哈气.不一会儿,裂口缝住了,可他并没有停手,又一个个地把那快要开线的地方拉开,重新缝上,并自言自语地说:“孩子穿的鞋不结实不行.”说着又仔仔细细缝补起来.可我心里却在想:“哼,你还不是为了多收我的钱吗?”

鞋补好了,老人的手也冻僵了.爸爸轻声问他:“要多少钱哪?”他伸出右手那两个贴胶布的手指,头也不抬地说:“两毛.”我愕然了.爸爸一边掏钱,一边问他一天能赚多少啊,他说:“哎,什么钱不钱的,还不是为大家图个方便!”老人的话像是一把小锤一下一下敲在我的心上……

4. 孝敬老人的短故事

巍峨的大雄宝殿中,一个少年正对着佛祖敬香祷告。他把三炷香都插入香炉,低声祈祷道:“愿佛祖保佑我科举得中,加官进爵,报国还乡。”说完又跪拜几次,这才起身离开。

佛祖看着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语,身旁的阿难尊者问道:“佛祖,这个少年十分虔敬,发的又是善愿,你为何不应?”佛祖却是一笑,缓缓道:“还差了一炷香。”

“差了一炷?”阿难尊者看看香炉中兀自袅袅的三炷檀香,百思不解。

转眼过了十年,青涩的少年已成长为俊朗青年,已英姿勃发。当年的科举他虽然并未得中,但是转而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员武将,在军中立下赫赫战功。这次回乡,乃是特地回来办喜事的。

青年人像从前一样,燃起三炷檀香,恭敬跪拜道:“愿佛祖保佑下官结善姻缘,妻子贤惠,夫妇和睦。”说着又重重磕了几个响头。

阿难尊者见到这一幕感慨良多,扭头却看到佛祖依然是笑而不语,不由说道:“佛祖,你为何又不应他?”佛祖笑道:“还是差一炷香。”

转眼又过十年,青年人已步入中年,他再次走进大雄宝殿的时候,额头上已经隐约现出几道皱纹。由于受到妻子家族的牵连,昔日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此时已经被贬黜为了地方小尉,郁郁而不得志。

人到中年的他敬香磕头,低声祷告,祈祷自己的儿女能够发奋读书,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阿难尊者看看他,再又看看笑而不语的佛祖,心中叹道:“到底还是差了一炷香。”

又过了十年,曾经的中年人已是渐生华发步入老年。此时的他早已经解甲归田,安居乡野,再也没有从前的宏愿。

老年人像从前一样燃起了三炷檀香,叩拜道:“佛祖,之前来许愿您从来没有满足过我,但是这一次却请您务必能够成全我的孝心。想当年我父亲早亡,是家中老母辛苦抚养我长大成人。如今高堂年事已高,唯愿她老人家身安无事,舍此则再无所求了。”

阿难尊者最是善良随喜,听到这话已经不忍。扭过头去看佛祖,却发现佛祖已经面露笑容,微微点头道:“那就如你所愿。”

老年人走出寺院,还未到家,喜讯已经远远传来,他的两个儿子竟然同时高中朝廷文武状元,并且朝廷还颁发下诏书,洗刷了他的冤屈,让他官复原位,再升三级。

然而这一次,老年人却终于没有奉召。他已经决定从此留在家中,照顾年迈的母亲。至于大雄宝殿中为母亲祈祷的那一炷香,当然再也没有间断过。

5. 三个老人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有3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来到一个妇人的家门前。妇人并不认识他们,她上前同他们打招呼:“看你们的样子一定是饿了。快进屋吃点东西吧?”

老人们问:“你们家男主人在吗?”

“他不在家。”

“他不在,我们就不进去。”老人们回答。

晚上,丈夫回来了,妇人将遇到的事告诉了他。

“怎么能让人家站在外面呢。快去告诉他们我回来了,把他们都请进来吧!”

于是妇人出去邀老人们进屋。

“我们不能一同进屋。”老人们说。

妇人感到非常奇怪,禁不住问道:“那是为什么?”

其中一个老人向前走了一步,说道:“您知道他们的名字吗?”他指了指自己的同伴,“站在左边的叫财富,站在右边的叫成功,我是爱。”

停了一会儿,他又说道:“你现在进去和丈夫商量,看你们家想请我们中的哪一个进去。”

妇人把老人的话告诉丈夫。

“要是这样的话,我想还是把那个叫财富的老人请进来吧,让他把我们的房子装满财富!”丈夫兴奋地说。

“亲爱的,为什么不邀请成功呢?”妻子说。

“把爱邀进来不是更好吗?我们家将会充满爱。”儿子插嘴说。

丈夫想了想,觉得儿子的提议不错,于是对妻子说:“那我们就听儿子的吧!”

妇人出门问3个老人:“你们之中哪位是爱?请进来做客!”

叫爱的老人起身朝房子走去,另外两位也跟在后面。

对于他们的举动,妇人有些不解,问财富与成功:“我邀请的是爱,你们两位怎么也跟进来?”

“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与成功!”老人们齐声答道。

只要拥有爱,就会有财富,就会成功。付出你的爱吧,你将会收获得更多。

6. 老年人的故事有哪些

每天清晨,陶然亭公园一群群的鸟儿,喜鹊、麻雀,大鸟、小鸟蹬着枝头,翘首等待一对老人的到来。5个春秋,5年的功夫,寒来暑往,两位古稀老人每天坚持到陶然亭公园喂养成百上千只益鸟。

家住椿树地区的刘清波老人今年73岁。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清波与鸟交上了朋友。那是1994年初春的一个清晨,刘清波和老伴在陶然亭公园晨练时看到一群麻雀在争抢游人掉在地上的食物,抢不到食物的小鸟在旁边急得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看着看着,老人怦然心动,萌生了喂鸟的想法,并得到了老伴的支持。第二天老人把家里的剩饭带到公园,洒向鸟群。看到饥饿的鸟儿争相落地觅食的情景,老人高兴极了。从这天开始,老夫妇相伴而行,往返在陶然亭公园的路上。家里的剩饭,邻居的剩饭,单位食堂里的剩饭,经过老人的加工,洒向群鸟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人做过计算,5年中老人往返行程1200公里,背粮3800公斤。看着越来越多的鸟儿簇拥在老人身边,游人们被感动了,自觉加入了喂鸟的队伍。

一个冬天的早晨,一只摔断了腿的灰喜鹊在干枯的树下扑腾着要站起来,几经挣扎都未如愿。老夫妇看见后,连忙赶过去,心疼地把喜鹊抱回家,用削好的小木片,小心翼翼捆在断腿处,日日细心喂养,每天给喜鹊喜欢吃的用食。近一个月的精心照顾使喜鹊的腿好起来,老人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打开窗户放飞了康复的喜鹊。喜鹊对老人张望了许久才喳喳地向远处飞去。

下雪了,老夫妇来到公园,用笤帚扫出一片片净地,把食物洒下;下雨了,老人撑着伞把鸟食洒在雨不易淋到的地方;夫妇俩一人身体不舒服,另一个也要按时到公园喂鸟。为支持老人的“事业”,儿子特为老人又添置了一台冰箱,专放邻居提供的鸟粮。5年来,老人救的伤鸟、病鸟十几只,使它们重返自然。

7. 给老人们讲的故事。

要和老人有关的,哲理性要不要无所谓,比如名著什么的,老人如果没上过学的都会很想听名著,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也不错,你试试看吧,你也可以试试童真小说

8. 跟老人有关的典型故事

1,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 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2,尝粪心忧的故事. 讲的是: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几天后父亲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还有恣蚊饱血的故事.讲的是: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十四孝指的是哪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具体的二十四孝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12.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13.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14.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15.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16.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17.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18.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19.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20.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21.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几天后父亲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北望起忧心。

22.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23.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24.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第二字是披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A. 第二个字是襟的有哪些成语

掣襟露肘 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版困。

割襟之盟 割襟:指腹为权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推襟送抱 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捉襟见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 披四个字成语有哪些

带有披字成语及解释

1) 披肝沥胆: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2) 披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 露胆披肝:披露肝胆。比喻待人坦诚之至。

4) 披露肝胆:指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

5)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6) 披枷带锁: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指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7)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8) 雾散云披:比喻变化之快。

9) 握素披黄: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

10) 五月披裘:比喻清高廉洁。

11) 削发披缁: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12) 斩荆披棘:斩除荆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同“披荆斩棘”。

13) 枕戈披甲: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同“枕戈坐甲”。

14) 执锐披坚: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C. 第二字是披第四个字是挂的成语

名称披红挂绿

拼音pī hóng guà lǜ

解释披:覆盖在肩背上。穿艳丽的服装或带喜庆内气氛的容装饰。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4回:“你这臭 *** ,平白里又不赴席,又不拜年,披红挂绿是为什么?”

示例几十挂爆竹同时燃起,四部吹鼓手都~站在大门口使足了吃奶气力拼命吹打。 二月河《乾隆皇帝》二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D. 含披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含披字成语有:

披毛戴角 披沥肝胆 披肝露胆 披心相付

披毛求疵 披裘带索 披荆斩棘 披枷戴锁

披文握武 披毛带角 披襟解带 披霄决汉

披发入山 披沙简金 披枷带锁 披沙拣金

披红插花 披露肝胆 披发缨冠 披披藉藉

披罗戴翠 披发文身 披星带月 披星戴月

披麻带索 披坚执锐 披头散发 披沥肝膈

披怀虚己 披麻戴孝 披头盖脸 披襟散发

露胆披肝 沥血披肝 沥血披心 烂若披掌

烂若披锦 沥胆披肝 肝胆披沥 发瞽披聋

秉笏披袍 戴月披星 带月披星 捣虚披吭

逞怪披奇 斩荆披棘 枕戈披甲 拽布披麻

雾散云披 披露腹心 披肝沥血 披缁削发

披毛索黡 披肝沥胆 披沙剖璞 披榛采兰

披麻带孝 披头盖脑 披毛求瑕 披心沥血

披古通今 披袍擐甲 披麻救火 披毛索靥

披肝糜胃 目披手抄 露胆披诚 剪发披缁

擐甲披袍 负芒披苇 戴角披毛 玉女披衣

散发披襟 所向披靡 望风披靡 握素披黄

五月披裘 削发披缁 执锐披坚 披红挂彩

披坚执锐 披根搜株 披林撷秀 披霜冒露

披沥赤忱 披红戴花 披褐怀金 披发左衽

披红挂绿 披裘负薪 披云见日

E. 披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披蓑戴笠:

削发披缁: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五月披裘: 比喻清高廉洁。

披发左袵:

披坚执锐:

发瞽披聋:

斩荆披棘: 斩除荆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同“披荆斩棘”。

枕戈披甲: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同“枕戈坐甲”。

拽布披麻: 穿孝服,服丧事。犹言披麻戴孝。

执锐披坚: 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握素披黄: 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

雾散云披: 比喻变化之快。

披毛索黡: 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披麻救火: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披毛索靥: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披毛戴角: 指牲畜。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披心相付: 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披红戴花: 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披发入山: 指离开俗世而隐居。

披发文身: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披发缨冠: 指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

披肝沥血: 比喻竭尽忠诚。

披肝露胆: 指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同“披露肝胆”。

披古通今: 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披枷带锁: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

F. 带有披字的成语有哪些

如下:

披发文身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披肝沥胆 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披红戴花 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披坚执锐 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披荆斩棘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披麻救火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披毛戴角 指牲畜。

披毛索靥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披沙拣金 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披头散发 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披心相付 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披枷带锁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指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披发入山 指离开俗世而隐居。

披发缨冠 指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披肝沥血 比喻竭尽忠诚。

披肝露胆 指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同“披露肝胆”。

披古通今 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披枷戴锁 指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同“披枷带锁”。

披襟解带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披沥肝胆 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同“披肝沥胆”。

披沥肝膈 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同“披肝沥胆”。

披林撷秀 犹言去粗存精。

披露腹心 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披露肝胆 指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

披罗戴翠 形容衣饰华丽。

披麻带索 犹披麻带孝。指服重孝。

披麻带孝 指服重孝。

披麻戴孝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披毛求疵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披毛求瑕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同“披毛求疵”。

披毛索黡 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披裘带索 形容衣着粗陋。

披裘负薪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披沙简金 犹言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

披沙剖璞 披:分开。剖:剖开。璞:含有玉的石头。从沙粒中区分出金子,从石头里剖出美玉。比喻从许许多多人中间识别...

披头盖脑 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披霄决汉 指冲出霄汉。

披心沥血 剖开心滴出血来。比喻竭尽忠诚。

披星带月 顶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归或夜行。

戴月披星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烂若披锦 形容文辞华丽。

沥胆披肝 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所向披靡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望风披靡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五月披裘 比喻清高廉洁。

逞怪披奇 指炫耀奇异。

带月披星 $False$

负芒披苇 犹言披荆斩棘。

肝胆披沥 犹言披肝沥胆。比喻极尽忠诚。

剪发披缁 削发,身着僧尼服装。指出家为僧尼。亦作“剪发被褐”。

烂若披掌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沥血披肝 比喻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同“沥血叩心”。

沥血披心 比喻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同“沥血叩心”。

露胆披诚 比喻待人坦诚之至。同“露胆披肝”。

露胆披肝 披露肝胆。比喻待人坦诚之至。

握素披黄 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

削发披缁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拽布披麻 穿孝服,服丧事。犹言披麻戴孝。

斩荆披棘 斩除荆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同“披荆斩棘”

枕戈披甲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同“枕戈坐甲”。

执锐披坚 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

雾散云披 比喻变化之快。

G. 带披字的成语,披字成语大全,披的成语有哪些

戴月披星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烂若披锦 形容文辞华丽。

沥胆披肝 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披发文身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披肝沥胆 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披红戴花 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披坚执锐 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披荆斩棘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披麻救火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披毛戴角 指牲畜。

披毛索靥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披沙拣金 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披头散发 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披心相付 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所向披靡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望风披靡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五月披裘 比喻清高廉洁。

逞怪披奇 指炫耀奇异。

负芒披苇 犹言披荆斩棘。

肝胆披沥 犹言披肝沥胆。比喻极尽忠诚。

剪发披缁 削发,身着僧尼服装。指出家为僧尼。亦作“剪发被褐”。

烂若披掌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沥血披肝 比喻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同“沥血叩心”。

沥血披心 比喻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同“沥血叩心”。

露胆披诚 比喻待人坦诚之至。同“露胆披肝”。

露胆披肝 披露肝胆。比喻待人坦诚之至。

披枷带锁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指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披发入山 指离开俗世而隐居。

披发缨冠 指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披肝沥血 比喻竭尽忠诚。

披肝露胆 指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同“披露肝胆”。

披古通今 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披枷戴锁 指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同“披枷带锁”。

披襟解带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披沥肝胆 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同“披肝沥胆”。

披沥肝膈 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同“披肝沥胆”。

H. 披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披荆斩棘劈头盖脸

披星戴月、

披荆斩棘、

披肝沥胆、

披麻戴孝、

披发回左衽、

披坚执锐答、

披心相付、

披头散发、

披星带月、

披发文身、

披林撷秀、

披沥肝膈、

披红戴花、

披枷戴锁、

披麻带孝、

披沙简金、

披发入山、

披露肝胆、

披麻救火、

披沙剖璞、

披麻带索、

披襟解带、

披古通今、

披头盖脑、

披肝沥血、

披毛求瑕、

披裘带索、

披霄决汉、

披肝露胆、

披毛戴角

披星戴月、

披荆斩棘、

披肝沥胆、

披麻戴孝、

披发左衽、

披坚执锐、

披心相付、

披头散发、

披星带月、

披发文身、

披林撷秀、

披沥肝膈、

披红戴花、

披枷戴锁、

披麻带孝、

披沙简金、

披发入山、

披露肝胆、

披麻救火、

披沙剖璞、

披麻带索、

披襟解带、

披古通今、

披头盖脑、

披肝沥血、

披毛求瑕、

披裘带索、

披霄决汉、

披肝露胆、

披毛戴角

I. 披什么什么什么成语有哪些

披荆斩棘、披毛带角、披星戴月、披头散发、披肝沥胆

一、披荆斩棘

白话释义: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朝代:南宋

作者:范晔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翻译:为吾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定关中

二、披毛带角

白话释义:指畜生。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回:“的,活的活,血肉淋漓,束缚的总只是披毛带角。”

翻译:的,活的活,血肉淋漓,束缚的只是畜生。

三、披星戴月

白话释义: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翻译:这大的孩儿辛勤劳动,旅途辛劳,早起晚眠

四、披头散发

白话释义: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翻译: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头发长而散乱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五、披肝沥胆

白话释义:比喻开诚相见,竭尽忠诚。

朝代:唐

作者:刘贲

出处:唐·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翻译:有人认为是危险的关键;兆存亡的变化的;我开诚相见;为了陛下竭尽忠诚

J. 与披字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与披字来有关的成语有哪些源 :

披肝沥胆、

披星戴月、

披头散发、

所向披靡、

望风披靡、

披沙拣金、

披红戴花、

披坚执锐、

披麻戴孝、

披荆斩棘、

披沙剖璞、

披红挂绿、

披罗戴翠、

披霄决汉、

目披手抄、

披肝挂胆、

披毛带角、

披心相付、

雾散云披、

斩荆披棘、

披发文身、

披毛戴角、

披袍擐甲、

披褐怀金、

披毛索黡、

披缁削发、

披榛采兰、

披文握武、

烂若披掌、

负芒披苇

披怀虚己、

披红挂彩、

披头跣足、

披发左衽、

披林撷秀、

逞怪披奇、

披头盖脑、

披文入情、

披沙沥金、

烂若披锦、

披露腹心、

发瞽披聋、

披红插花、

削发披缁、

应风披靡、

披肝糜胃、

披根搜株、

披枷带锁、

披裘负薪、

披云见日、

披霜带露、

衣披群生、

五月披裘、

握素披黄、

披襟解带、

披裘带索、

散发披襟、

披发入山、

披霜冒露、

披麻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