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鸟儿语言的词语

2.关于南的诗句南是地名

3.描写鸟儿的成语

4.描写动物的成语

描写鸟儿语言的词语

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翻译-南蛮鸟语舌之人

1.描写鸟儿声音动听的词语有哪些

娓娓动听、余音绕梁、惟妙惟肖、弦外之音、高山流水

1、娓娓动听,拼音为wěi wěi dòng tīng,汉语成语,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2、余音绕梁,读音是yú yīn rào liáng,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翻译:春秋时,韩国有一个善于唱歌的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韩娥不但人长得漂亮,嗓音优美,而且在她的歌声中倾注着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声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欢快的歌,人们跟 她一起高兴;她唱起悲伤的歌,人们跟她一起落泪。

3、惟妙惟肖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éi miào wéi xiào,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形容惟妙惟肖,仿佛《水经注》造语。”

4、弦外之音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ián wài zhī yīn,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南朝 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翻译:言外之意,空响的声音,不知道从哪里而来。

5、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

2.描写鸟儿声音动听的词语

莺声燕语、余音袅袅、洋洋盈耳、娓娓动听、莺啼燕语

一、莺声燕语

白话释义: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朝代:元

作者:关汉卿

出处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3066:《金线池》楔子:“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翻译:声音就像燕子和黄莺的叫声,丹青啊,这幅景象你怎么能画得出呢?

二、余音袅袅

白话释义: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朝代:宋

作者:苏轼

出处:《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翻译:那箫声呜呜地响着,如怨如仰慕,如泣如诉;尾声婉转悠长,像绵绵不断的细丝在耳际缭绕

三、洋洋盈耳

白话释义: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朝代:约公元前540~公元前400

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出处:《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翻译: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到结尾演奏《关雎》乐曲的时间里,美妙动听的音乐都充盈在耳边。”

四、娓娓动听

白话释义: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

朝代:清

作者:曾朴

出处:《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翻译: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

五、莺啼燕语

白话释义: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

朝代:唐

作者:皇甫冉

出处:《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翻译: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3.描写鸟儿的词语

百鸟朝凤笨鸟先飞比翼连枝别鹤孤鸾不甘雌伏不如归去藏弓烹 *** 翰成章长颈鸟喙巢毁卵破澄江如练池鱼笼鸟鹑居鷇食鹑衣百结雕虫小技洞察秋毫返哺之恩飞鸟惊蛇飞鸟依人飞禽走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凤凰在笯凤枭同巢浮想联翩凫趋雀跃覆巢无完卵钩爪锯牙孤雏腐鼠龟文鸟迹鸿毳沉舟花香鸟语挥翰临池集苑集枯见弹求鸮金翅擘海惊弓之鸟倦鸟知还跨凤乘鸾连枝比翼麟角凤距麟角凤觜麟角凤嘴笼中之鸟卵覆鸟飞乱点鸳鸯罗掘一空明察秋毫明珠弹雀鸟革翚飞鸟集鳞萃鸟尽弓藏鸟面鹄形鸟枪换炮鸟穷则啄鸟兽散鸟语花香鹏程万里乔迁之喜禽息鸟视穷鸟入怀秋毫无犯秋毫之末群雌粥粥人为财,鸟为食亡如鸟兽散三寸鸟,七寸嘴伤弓之鸟社燕秋鸿兽聚鸟散隋珠弹雀随珠弹雀天罗地网望帝啼鹃乌鸟私情小鸟依人羊肠鸟道衣冠枭獍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一石二鸟一饮一啄一枝之栖弋人何篡饮鸩止渴鹰击毛挚莺歌燕舞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有凤来仪鱼溃鸟散羽毛丰满羽毛未丰羽翼已成远走高飞自投罗网百啭千声百结悬鹑坌鸟先飞杯蛇鬼车操觚染翰蚕丛鸟道鸱视虎顾鸱视狼顾鸱鸮弄舌雏鹰展翅地网天罗断线鹞子鸟道羊肠鸟得弓藏鸟焚鱼烂鸟伏兽穷鸟覆危巢鸟骇鼠窜鸟迹虫丝鸟惊鼠窜鸟惊鱼骇鸟惊鱼溃鸟惊鱼散鸟哭猿啼鸟枪换炮鸟入樊笼鸟散鱼溃鸟声兽心鸟啼花落鸟啼花怨反哺之私飞鹰走马凤仪兽舞凤只鸾孤凤翥龙翔凤歌鸾舞覆巢毁卵高鸟尽,良弓藏孤雌寡鹤鹘入鸦群鹄形鸟面寒蝉僵鸟鸿俦鹤侣鸿飞霜降鹤唳风声化鸱为凤化枭为鸠戢鳞潜翼见弹求鹗将飞翼伏惊弦之鸟鳞集毛萃笼鸟池鱼笼鸟槛猿黾穴鸲巢明察秋毫,不见舆薪木干鸟栖南蛮鴂舌南蛮鴃舌鸮啼鬼啸破卵倾巢迁于乔木青鸟殷勤轻徙鸟举秋毫不犯鹊反鸾惊鹊返鸾回鸮鸟生翼鸮心鹂舌散阵投巢沙鸥翔集铩羽暴鳞尸鸠之平食藿悬鹑兽迒鸟迹下乔入幽象耕鸟耘鸮心鹂舌熊经鸟申熊经鸟伸熊经鸟曳熊经鸟引瑶池女使怡堂燕雀莺吟燕舞莺吟燕儛鹦鹉学语鹰鼻鹞眼鱼惊鸟散鱼溃鸟离鱼县鸟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越鸟南栖云屯鸟散云屯雾散鸮鸣鼠暴展翅高飞鸷鸟将击,卑飞敛翼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珠投璧抵子夏悬鹑。

4.描写鸟儿的好词好句

鸟啼花落 鸟声兽心 鸟散鱼溃 鸟入樊笼 鸟穷则啄 鸟枪换炮 鸟枪换炮

鸟面鹄形 鸟哭猿啼 鸟惊鱼散 鸟惊鱼溃 鸟惊鱼骇 鸟惊鼠窜 鸟集鳞萃

鸟迹虫丝 鸟骇鼠窜 鸟革翚飞 鸟覆危巢 鸟伏兽穷 鸟焚鱼烂 鸟得弓藏

鸟道羊肠 木干鸟栖 卵覆鸟飞 笼中之鸟 笼鸟槛猿 笼鸟池鱼 倦鸟知还

惊弓之鸟 花香鸟语 寒蝉僵鸟 龟文鸟迹 鹄形鸟面 飞鸟依人 池鱼笼鸟

一只身穿五彩缤纷的华丽的衣裳的画眉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塞下曲〉

带“鸟”字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关于南的诗句南是地名

1.跟江南地名有关的诗词是什么

忆江南·江南好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梦

作者:岑参

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2.古诗中描写地名的诗句要5句.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代贾岛《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白《娥眉山月歌》 娥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不少地名,仿佛二者不解之缘似的。

地名是质实的专门名词,而诗歌是文艺作品,主要在于表达感情,着重创造意境。在诗歌中使用地名,对于创造意境,是否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还是削弱破坏,我们的回答是前者,因为诗人对在什么地点、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才触发起他的感兴,总得指点明白,这就需要使用地名;否则,会使一切描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唐代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是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其中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句叙述句,指出了地点,看来平淡,但有了这一句,才能使前面二句的"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村渔火对愁眠"所描写的情景,有所附丽,得到着落;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句,才引出下一句的"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就把此时此地,一种特定的环境,完全和盘托出了。 现在就七律、七绝和古体几种诗体,举数例,稍加分析,以资说明。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是延续多年的安史之乱结束的一年,叛军因首领史朝义自杀,全部瓦解,归降唐王朝,收复了以蓟城(即今北京)为中心的南北一带地方。这一喜讯传到了当时流寓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杜甫,使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七律名篇。

起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劈头就用两个地名,因梓州在剑门关之南,所以称为"剑外",说明了诗人是在千里以外的地方听到这一消息的;另一个地名"蓟北",泛指以蓟城为中心的收复地方,表示消息的内容。下文五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诗人惊喜交加这种心情的进发情景,并准备回乡。下二句便立刻进入行动,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里情绪极为昂扬,连续用了四个地名来说明回乡的行程,由梓州出川,要经涪江、嘉陵江和长江等河流,所以用"巴峡穿巫峡"来代表这段航程;"襄阳下洛阳",这里的两个常见地名代表了当时南北间往来的大道,它以长江北岸的江陵为起点,经荆门、襄阳,出南阳盆地,而至洛阳。这四个地名,前后两对,末一字都是同音,吟咏起来更觉顺口,且音节响亮动听。

全诗用了六个地名,过去的诗评家对于这点,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在这里是统率之意)多者。" 再看所写的《长征》,这首七律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万人传诵。

开头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雷霆万钧之势统摄全局。下文一连使用五个地名--五岭、乌蒙山,大渡河,金沙江和岷山,为我们展开了气壮山河的长征画卷。

长征途中所经过的山山水水何止千百,为何独独选中了这五个地名?因为它们在长征进程中是有关键性意义的地点,包含有丰富的史实,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在中国地理上,又是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重要地名,气象雄伟,非一般山水所能及。所有包孕这五个地名的诗句,一方面是对当地地理特征的刻划,实质上是抒发了革命战士的开阔胸襟。

当我们吟咏这首革命的诗篇时,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地名,使我们的情绪也跟着逐步昂扬、升华,到达顶点 七律中的三、四两句,称作颔联,讲究对仗工整,在对仗之中又往往使用一些地名,来寄托诗人的感兴。如杜甫在寓居成都时所写的《登楼》,其颔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远眺,俯视澄流,仰观山色,点出这两个地名是即景之作,是写实。锦江在成都市南,为岷江分支走马河的下游,因古时用此水濯锦,鲜于他水",故名,当地也称做府河。

玉垒是山名,唐代于此设置关口,来控制通往藏族地区的要道。以河流与空间联系起来,以关隘与时间相联系,不但使对仗贴切工稳,而且气象雄浑,为下文引出诗人的感慨开了先路。

再如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两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向为历代传诵的名句。瓜州渡和大散关,诗人所以选择两个地名,实含意很深。

前者位于长江北岸,在江苏江都县之南,为南北往来的要津;后者是秦岭的一个隘口,在宝鸡西南,扼通往关中的要道。这两个战略要地,一水一陆,一东一西,当时都是宋金相峙的前线。

诗人通过两个地名来抒发他的爱国热情;而且这两个地方,又都是诗人早年在镇江和南郑军中亲临过的,现在回首往事,无论于国于己,怎么不使他感到悲愤呢? 七绝仅有四句二十八字,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深刻,有不少佳作,声辞俱美,情韵无穷,向被认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在这种字数有限的诗体之中,能否运用地名,挥洒自如呢?在一首七绝之中,有一句含着地名的,极为常见,固然不必多论I就是二句、三句甚至四句都使用地名,在唐代名家作品之中,也比比皆是,而且也有连用地名达五,六个,之多的。

现在且由我们略举几。

3.古诗词或历史故事里出现过的南京地名,请附出处\原地名和现地名

都”,是一座名闻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以诗言志,兴怀感物,将南京的一点一滴尽入诗中。

且不说气势雄伟、龙蟠虎踞的钟山、长江,壮美秀丽的的六朝石刻,壮观宏大的明城垣,即便是古巷小境、寻常巷陌,说不定都可以在古诗词中寻到它的痕迹呢。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一千三百多年后,南京依然保留留有乌衣巷和朱雀桥的地名。同样,秦淮、石头城、台城、桃叶渡、凤凰台……这些古迹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供我们寻觅历史的踪迹,品味古城的变迁,追溯文化的源流,发思古之幽情。

[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住淮水南乌衣巷内,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他有一首《 桃叶歌》,其中所说的渡,即桃叶渡,当时因秦淮河上已设浮航(东城航),献之迎接 桃叶无需用船。

六朝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揽胜对渡赋诗。随着秦淮风光带的建设,“ 桃叶临渡”这一景点已再现游人眼前。

[地址] 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表溪水道合流处。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 [线路] 夫子庙风景区,4路,7路,40路,44路,49路,304路,夫子庙站。 [长干行] 唐---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订弄表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

长干里 《建康实录》中记载:古代南京人,称“山陇之间曰‘干’,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

小长干,在瓦宫南巷,西头出江”“金陵南郭群山环之,而雨花峰为最大,其脊曰石子冈,即古之大长干也。稍西曰小长干,吴立大市,晋瓦宫寺适当其地。”

长干里地势高亢,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卫其后,大江护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汉、六朝时期,长干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地址] 长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遗址在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雨花台到长干桥一带。 [线路] 游2路、2路、16路、26路、33路、49路、802路、814路、816路、新善线、新九线,中华门内或雨花路站。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之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鹭洲与凤凰台 白鹭洲原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

后江流改道,白鹭洲与陆地相连。现在的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历史上称为徐太博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五徐达王府的东花园。

东园定名为白鹭洲,始于民国初年,其原因在于湖中有洲,四面环水,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有水鸟白鹭飞来,与原长江边的白鹭洲相像,墨客骚人在此观景畅饮时,为了让名园平添诗情画意,故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名之曰“白鹭州”。 凤凰台位于城内西南隅的一座山岗上,其遗址就在现今花露北岗一带。

建于南北朝刘宋暑期。相传有凤凰翔集于此,因筑台而称凤凰台。

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六朝胜迹中闪烁生辉。

至南宋,历经数次重建,最终圮废。今有来凤街、凤台路。

[地址] 白鹭洲:古洲名,为江边沙洲,不是现在的白鹭洲公园。 凤凰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集庆门附近,南京市秦淮职业学校(原四十三中学)内。

(花露北岗21号)。 [线路] 白鹭洲:夫子庙风景区,44路、304路,平江府路。

凤凰台:35路,集庆门站;14路、19路、21路、75路、80路、81路、305路,集庆门站。 [金陵五题--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乌衣巷与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

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

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

4.关于南的成语

走南闯北: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指南攻北: 犹声东击西。

雁南燕北: 比喻两地分离。

一枕南柯: 指一场梦幻。

拥书南面: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

天南海北: 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通南彻北: 指贯穿南北。

汝南晨鸡: 即汝南鸡。

南郭先生: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南去北来: 指来来往往。

南州冠冕: 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南面百城: 旧时比喻尊贵富有。也比喻藏书很多。

南阮北阮: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南风不竞: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南冠楚囚: 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南来北往: 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南箕北斗: 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南贩北贾: 为了谋生而到处奔走。

南山可移: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南山铁案: 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南郭处士: 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同“滥竽充数”。

南航北骑: 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南户窥郎: 称女子偷看男子。

南橘北枳: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南蛮鴂舌: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南舣北驾: 犹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南棹北辕: 犹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南征北伐: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

南征北讨: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过多次战斗。

南枝北枝: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南船北车: 比喻行踪不定。

南蛮鴃舌: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南面称孤: 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面北眉南: 指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梦里南轲: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江南海北: 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

槐南一梦: 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淮南鸡犬: 淮南王的鸡和狗。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海北天南: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悔读南华: 《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大江南北: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东箭南金: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东南半壁: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东南雀飞: 比喻夫妻分离。

北门南牙: 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北辙南辕: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

终南捷径: 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越鸟南栖: 从南方飞来的鸟,筑巢时一定在南边的树枝上。比喻难忘故乡情。

天南地北: 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寿比南山: 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南腔北调: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南柯一梦: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描写鸟儿的成语

惊弓之鸟 、一鸣惊人、展翅高飞、莺歌燕舞、羽毛未丰。

一、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翻译:好战的军队容易冲动,被弓箭惊吓过的鸟难以安定。

二、一鸣惊人?[ yī míng jīng rén ]?

释义: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翻译:这只鸟不飞就算了,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叫就这样了,一叫就会惊动众人

三、展翅高飞 [ zhǎn chì gāo fēi ]?

释义: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便是那树上的鸟儿,也忒楞楞展翅高飞。”

翻译:就是那树上的小鸟,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

四、莺歌燕舞?[ yīng gē yàn wǔ ]?

释义: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形容大好春光或比喻大好形势。

出处:宋·苏轼《报锦亭》:“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翻译:春天到了,百花初放,远望似一片迷蒙飘渺的红色烟霞,柳条吐出新生的嫩芽,和煦的暖风送来了阵阵花香;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万物复苏,燕子飞舞黄莺鸣唱。

五、羽毛未丰 [ yǔ máo wèi fēng ]?

释义:小鸟还未长成,身上的羽毛很稀。比喻还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出处:先秦·佚名《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翻译:小鸟羽毛还没长成的时候,不能够展翅高飞。

描写动物的成语

1、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的兔子(见于《韩非子·五蠹》)。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 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2、指鹿为马 [ zhǐ lù wéi mǎ ] 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

出 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3、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战国策·楚策一》记载,有一次一只老虎抓到一只狐狸要吃掉它。狐狸说:“你是不敢吃我的。天帝让我当百兽之长,你要吃我,就是违背了天命。不信你可以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百兽见了我是否都逃避。” 老虎跟在它后面走了一趟,果然看到百兽都逃跑了。虎不知百兽原来是怕自己,反而真的认为是怕狐狸了。后因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假(jiǎ):借。

出 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4、见兔放鹰 [ jiàn tù fàng yīng ]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 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5、狼狈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

出 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6、虎狼之势 [ hǔ láng zhī shì ]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出 处:《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7、兔起鹘落 [ tù qǐ hú luò ]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 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