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纳兰性德写作文

2.《获救之舌》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3.的说法有多少种

4.怎么的说法有哪些?

5.小环被谁收为徒弟

用纳兰性德写作文

溘然而逝还是阖然离世-溘然而去的意思

1. 求一篇写纳兰性德的作文

这是我作文里一个小小的文段,是完全自创啊~

-----------------------------------------------

当书页一张张翻过,如同拨动我温润的心。纳兰公子就这样翩翩而来,三百

多年不知有多少人轻声默念着他的名字,然却终究抵不过那八个字——如鱼饮

水,冷暖自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种莫名的感触涌上心头,也许是相知多年的

故友,总有一种道不明的透明的哀伤。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情到浓

时,他可以化作诗笔,而今读诗的人竟也轻倚危阑,不知为谁垂泪。于是,细细

地将他的心印在纸上,不禁地遐想,在什刹海的那棵西府海棠下,会上演一段怎

样动人的故事.

2. 需要一篇写纳兰性德的文章

初识纳兰性德,是在我上高中那阶段,读罢纳兰性德一首回忆的词《浣溪纱》,便对这位用情专一的男子仰慕起来,加之高中语文老师刘邦赵先生又赞其风流倜傥,才情过人,就对他开始了像信仰一般追寻。

“沉思往事立残阳”,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的情语竟然能点破人心,心情有偏差的时候,几乎被勾下泪来了。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一瞥就看见他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寻找,追忆,落寞,遗憾,悲凉……怪不得陈奕迅的《十年》能如此打动不同的人哪,只是都有这般相似的经历。记得苏联诗人说过“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苦。”那么十年光阴,连心都长上了苔藓,足够用来怀念的了。

他也写送别词,勾勒的画面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飘摇,心绪黯然,不过末尾他会有句温暖宽慰之语,总算能让人含泪微笑一下下。

纳兰性德的词中多次浮现“谢娘”的身影,令我对其迷恋爱慕之中充斥了一股嫉妒,这样一位才子竟然独具烟花般的寂寞,任凭年华在指间飞落也心系谢娘不为她动,怜之,妒之。

不过,他的边塞词能写出将士们磊落的男儿风,又精道地抒发自己的故园之思,真算异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思念家乡之情可解,可他也并非愿意回京城受皇帝的呼喝吧,一个贵胄竟然感觉无处可归,在他人看来纳兰性德是自寻烦恼,认定是他的文气、才气清高所致,我却以为是一才子在艺术性地发牢骚罢了。

人们提及他——纳兰容若,便觉是一阙绝妙好词。唇齿间流转起来芳香馥郁,一个男人也能惊艳于清王朝三百年喔!

他短暂的人生用这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一生恰如三月花。

3. 纳兰性德作文

纳兰性德,清初的第一次词人。

生于富贵温柔乡,却满篇哀感顽艳。徐志摩说,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了你我的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满山的荼蘼谢尽。

但我却不然,不是说他不好只是在那个异族侵伐的时代,迫切需要一个代表罢了。一个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写一笔平仄的词篇,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困,风华正茂,去匆匆离世。

他的传奇,恰是他盛名下必要的一笔。 我起初不知他时,却会了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不懂,却故作姿态,就像辛弃疾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样,不知这怅然的诗句有着伤人的词名《拟绝决诗》。与谁决绝,为谁只饮那一瓢三千弱水。

为沈婉,与卢氏。“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可曾知晓?我也有意,奈何情深缘浅,纳兰性德一生注定为情所累。

在《纳兰容若词传》中猜测古人重量,她认为纳兰容若,重21克。因为西方用精密仪器测量过,人后体重会立减21克,所以21克被认为是灵魂的重量。

而纳兰性德,重21克,灵魂之重。他的一生也恰是灵魂般纯粹,不追名不逐利,即使为情所困也是清浅的,就如那句“赌书消得泼茶,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清浅浅,淡淡的思念像一根细线缠上心头。看不得,念不得,一份相思,两处愁。

他的文词,清淡却不无味,清浅却不离散,像一幅水墨山水,细细读,慢慢品。在个闲散的时刻,舀来慢慢翻。

不经意间,看见君子如玉。 纳兰性德,取自‘君子以成德为性,日可见之行”也。

谦谦德行,不是人间富贵花。

4. 写一小段作文:用纳兰性德 开头用一句名人名言 描述纳兰性德事迹 联

你静静地躺在那个角落,素雅 精致的封面,宛如一袭神秘素白的绸 纱,闪着灵性的光,我放慢步子,渐 渐走进,却感到你排斥着世俗的喧嚣 ,唯求平静,守护那颗包裹在中的柔 弱敏感的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 画扇。”似曾相识的文字,唤起内心 的点点思绪。“纳兰容若”一个好诗意 的名字,正如其人,风度翩翩,立于 浊世。

你的名字早已被人熟知,你多情 薄命的故事早已千传万家,你有着南 唐李后主的文风,凄美多惆怅,你是 满清第一词人,在那诗词逐渐走向衰 落的年代,你用你出众的文采,照亮 了整个文坛。我轻轻翻开这本《纳兰 词典评》,你的一词一句,散发这信 手拈来的词香。好似遇见了三百多年 前的那个你,没有纨绔子弟的恣意狂 妄,也没有墨客骚人的恃才傲物,你 伫立于小巧河畔,琼花净月总相宜, 江南之景,美不胜收。你的才气风度 ,便已倾倒芸芸众生。 有谁能穿透 你柔腻的心思,寻到那份难得的孩子 气的纯真,纵使夹杂着无限的惆怅? 喜欢你的文字,因为它清雅脱俗,如 一朵朵青翠欲滴,饱满绽放的荷花, 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态。

太多太多对你的词评,而我还 是倾心于苏缨的文字,华美的辞藻不 是首要,重要的是让我看清了你这位 贵公子的内心,阐述着一段段动人心 弦,荡气回肠的故事。时光流逝,隔 开的不是心的距离,唯美的意境令人 沉溺,展开一次次对你梦中的追寻。 或许在这个充斥着喧嚣的世俗,很难 再看到这不带一点人间烟火的文字, 绝非艳俗之辈。

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多 少灿烂的诗词华章传承下来,又有多 少的词赋在时光的浪涛终隐没,而那 一定不会掩蔽你的慧光,终究华光万 丈,清澈如水的小令,影响着一代又 一代人。只因一颗柔弱敏感的心,便 划破了一片广袤的天河。

5. 写纳兰性德的故园景色急

渌水亭是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朋友聚会的优雅之地,同时也是纳兰性德吟诗作赋、研读经史、著书立说的主要场所.渌水亭在纳兰性德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直至纳兰性德辞世,也没有离开渌水亭.纳兰性德在《渌水亭宴集诗序》中是这样描绘的:“予家,象近魁三,天临五尺.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滉荡.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云兴霞蔚,芙蓉映碧叶田田,雁宿凫栖,(禾亢)稻动香风冉冉.”这段话说的是纳兰家在京都北面,离皇家宫殿不远.(魁三,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尺”即“天咫”,古代称帝王所居之地.)可见渌水亭周围波光粼粼,潭水清澈,荷叶掩映其间,有野鸟在这里聚集栖息.池畔还有稻米飘香,真是好一派渌水风光.这里是纳兰公子精神的家园,情感的寄托.在渌水亭旁体会超然物外的感觉,是他所喜欢的,这符合他的性情.在翻阅朱彝尊的词集时,发现一篇文章是写渌水亭的,题目是《台城路渌水亭观荷》,题目下的序言为“夏日同对岩、荪友、西溟、其年、舟次、见阳、饮容若渌水亭”.年表与朱词的时间对上了.(估计写年表的人也是参照此诗为依据的)词中写到:“一湾裂帛湖流远,沙堤恰环门径.岸划青秧,桥连皂荚,惯得游骢相并.林渊锦镜,爱压水虚亭,翠螺遥映.几日温风,藕花开遍鹭鸶顶.不知何者是客,醉眠无不可,有底心性.砑粉长笺,翻香小曲,比似江南风景,看来也胜.只少片夭斜,树头帆影.分我鱼矶,浅莎吟到暝.”意思大致是说公子家亭子前的水从玉泉山裂帛湖远远的流淌而来,水边堤岸环绕着门径,郁郁葱葱的林木围绕着明镜般的碧水,水中映衬着远处青翠的西山.和风吹来,碧水中摇曳着朵朵莲花,鹭鸶悠闲地嬉戏期间,不似江南风光,胜似江南风光.公子在亭子里写了很多的文章,其中有几篇是专门描写亭子的,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渌水亭宴集诗序》,还有以下几篇:“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渌水亭》)“垆边唤酒双鬟亚.春已到卖花帘下.一道香尘碎绿苹,看白袷亲调马.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半枕芙蕖压浪眠,教费尽莺儿话.”(《秋千索渌水亭春望》)“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天仙子渌水亭秋夜》)第一篇为诗,单单写景;后两篇为词,一写春,一写秋,前者的主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又带着些许伤春的闲愁.后者则较前者的愁绪浓烈一些,写的是对爱人的思恋.两者对读,意味无穷.纳兰性德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更是因为慕水之德以自比.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一个地道的文化沙龙.从众好友文字中采集亲自整合 谢绝商用.我们都爱公子容若望采纳。

6. 关于纳兰性德的作文素材,急需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他的好诗句有: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长相思》、《如梦令》、《浣溪沙》、《蝶恋花》、《虐美人》

7. 关于纳兰容若的作文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8. 关于写纳兰容若的作文精彩片段

历史上的花样男子——周瑜和纳兰容若 我们都终将成为历史,却不一定会成为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首先要是个“人物”, 是可能流传千古,其名其行被后人记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书典藉之中,也会在士 大夫的笔端,乡野的闲谈中世代相传。历史人物少有不少求身后虚名的,甚至于为此颠 倒黑白,但后世如何评价总是不能掌握。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不多,算起来真心实意地喜 欢的只有两个。因为我的标准不但严格而且细致,少一点都会打了折扣,全部符合的人 堪称完人,可是这完人在世人眼里却远称不上完美甚至远称不上伟人,由此可知我的标 准多少有点不可理喻。

写自己是自讨苦吃,写自己真心喜爱的人却是乐事,神驰千载,想象他们在遥远的 年代中的做为,为世上曾有这样的人而心存感激,这是一种奇异的精神享受。喜欢历史 人物有三个好处,其一是已成定局,没有悬念没有改变,再不可能让你失望。

现实中的 人要耗费你的一生去看他的一生,不免累人;其二是轻松,再难过的事情写在史书里也 只是薄薄两页,发生在现实中却惊天动地,不一定承担得起了。其三是不存拥有的奢望 和痛苦,只是全心地欣赏,就象欣赏任何从古流传下来的无瑕珍品去欣赏这人世间曾经 有过的精彩人生。

所以这标准也只适合于古人,不能用来衡量身边的人。身边的人都称 不上完美,即使他是的,也须由后人来评价,因为是古人,你才可以极尽挑剔之能事, 而对于现实的人,这样的标准无疑是太过苛刻近于疯狂了。

两个古人都是男子,我想这毋须解释。 第一个是周瑜。

三国两晋之时是中国最风流瑰丽的年代,特立独行的人比比皆是,何以独喜口碑并 不甚佳的周瑜?要说的明白还得把我的标准一一列出来,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 了周瑜才立了这些标准还是因为他丝丝入扣地符合了我的标准才喜欢他。这些标准中有 俗而又俗的,也有无章可循的,想清楚列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是由人而言之吧。

周瑜的生平可由三国中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祭文哀情虽假,内容倒是真 的:“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 *** 抟;定建霸业, 割剧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 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 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宏才,文武筹略;火攻强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 ;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这样的人宁不 让我为之泪涟而心折。

首先自然是“吊君丰度”,一个相貌猥锁之人再有惊世之才也不在我喜爱之列,比 如庞统。周瑜在三国里出场尚且年青,已是“容颜秀丽、姿质风流”,世人多称周郎, 小乔是当世美人,却与周郎堪称佳配,可见其相貌已非不俗可喻了。

但两晋美男子会聚 ,从夏候玄、嵇康后可列出一长列名单,可知仅有好相貌也不能让人倾心,象武则天的 男宠张宗昌、张易之之流,即使“六郎面如桃花”也不过让人作呕而已;慷慨悲歌之士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后让三军怆然的有李广,让主为哀泣的有霍去病,让友为泪涟的 更是不计其数,三者共有的虽然较少也绝非绝无仅有,对于其他人我也感佩但不会心仪 更不会喜爱至此,所以人格的因素不是主要的,周瑜的确受部众爱戴,受孙权倚重,在 他后数十年孙权仍将公谨作为第一人推崇,他临终之前推荐鲁肃的拳拳之心读之让人 心碎,然而我想周瑜此人即使刻毒阴险,也不会在我心中损其分毫;火烧赤壁的丰功伟 业是必须的但不是全部,凡是青史有名者,谁无过人之处?凡是君王霸主之类的大功业 让我望而生畏,那样的人只是让你崇拜评说而不是让人去喜欢的。大器晚成是让我叹气 的一种,对于郦食其、范曾、商山四皓一类的老朽我缺乏兴趣,好在少年得志的古人更 多。

只是有学问失之柔弱,即使是仗剑而行的李白也不过还是一介书生,我对诗人的喜 爱只限于诗词本身,与其本人不甚相干,我很爱《红楼梦》,却并不喜欢曹雪芹,太悲 剧和寒酸的角色让我难有热情。对于谋士一群我更是不知所谓地讨厌,象是巨堤下的虫 蚁,除了阴谋没有阳性;战场上的武将我反而更为偏好,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气 魄让我倾倒,李广“飞将军”的神采让我赞叹,一个男子的真性情只有在古战场上才能 真正淋漓尽致地挥洒和释放,我迷信这种阳刚,然而粗鲁无华仍然是不够的,所以《水 浒》中没有一个让我舒服的人,林冲稍稍好一点,但也称不上文武双才。

我喜爱的是“文武筹略”的人物,文得武得,并非是文会识字,武能耍剑就可以, 两者并重且都有名证才可以,这样一要求,范围就小了,辛弃疾、岳飞都是能文能武的 人物,但一偏于文而一偏于武是显而易见的。明代的王阳明无疑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 学问出奇的好,仗也打得出色,清朝的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可我半点 不喜欢。

他们都太正统了,想起来都有黑白**的感觉,因为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绮丽 温情的背景作为陪衬,长长的一篇功劳簿看了让人生厌。唐朝的李靖在文武全才之上又 比他们多了一分长处,就是有巨眼。

9. 引用纳兰性德的高考满分作文

标签: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半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程,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题记

这首诗是清代著名的大诗人纳兰性德所作,描写了边疆行军途中思乡记情的佳作。写于康熙帝出山海关,纪念长白山。这首诗最令人敬佩的是缠绵而钸土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子镇守边疆的慷慨报国之心。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是千古名句。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既可反映出词人对故乡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裹碎乡心梦不成”的慧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纳兰性德这首词十分精俭、优美,令人回味无穷。细细品位之后,自己仿佛也如同词中一般,爬了一座山,涉了一程水,朝着峻险的山海关进发,天逐渐黑了,军士们在专心而警觉地扎军帐,身怕敌军偷袭。天黑了,望不到边的军帐中点起了繁星的火把。

风一阵阵乱来,雪一阵阵下着,军士们拨过了一更一更,吵得作者乡心破碎,家乡之梦难做成,在作者故乡楞伽山,几次听到过有这样聒耳的风雪声。

这首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沉淀、感情丰富的一面,如来风潮

《获救之舌》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获救之舌》是一本由[英] 埃利亚斯·卡内蒂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82,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获救之舌》读后感(一):他是一棵大树,却无关任何森林

尽管贵为诺奖得主,但“埃利亚斯?卡内蒂”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仍然很陌生。

印象里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还是在一件有关斯蒂芬?茨威格的轶事里。当时已经极富声望的茨威格遇见了初出茅庐的卡内蒂,在阅读过后者的书稿后,他希望后者可以去谋求一份来自于乔伊斯的举荐,以便可以更顺利地出版他的作品。不料卡内蒂却断然回绝,因为乔伊斯此时年事已高,眼睛并不灵光——“他几乎双目失明,怎么能要求他去看东西”。

这个故事应当刚好是出自卡内蒂的自传三部曲最后一本《眼睛游戏》之中。而比起市面上流传的版本,《眼睛游戏》则比较完整地道出了他拒绝茨威格建议的深层次理由。在卡内蒂看来,“读这本书,应是冲着这本书而来的,它不需要拐杖来支撑。”

卡内蒂是自信的。自信的人往往是适合成为作家的,因为只有无比自信,才愿意表露自己心境,换回共鸣与赞许。即使看上去可能要过着冷清的生活,但很多作家其实并不孤独,因为他必然要与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时代产生种种交流。他的孤独只是表象——事实上,如果孤独意味着不与任何外物发生联系,那么其实没有人真正孤独。

但在卡内蒂身上,我们却可以看到“某种孤独”,虽然这孤独只是相对的。读他的“自传三部曲”,最直观的感觉其实是细致——在这些发表于作者七、八十岁时的文字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对自己往日生活和“过去的自己”十分充分的体察与思考。由于具体事件和人物十分清晰,整系列的作品便显得十分充实可感,人物登场又谢幕,颇有“走马灯”的感觉。

但“走马灯”只是形式,而无关深度。事实上,卡内蒂本身是一位非常深刻的作家,他具有德语作家素有的思维习惯——对一个事实或是问题的“追根问底”。所以就算是写回忆录,他也会对自己的过往进行深入的剖析。三部曲一开始,他写自己幼年时遇到一位的一位叔叔,扬言要割掉他的舌头。他对此感到恐惧和不解,便去向母亲寻求答案。而到了最后一部的最后,作品是以母亲的葬礼作结。而他与母亲紧张而亲密的关系始终贯穿整部作品,也贯穿了作者的早年生活。

倘若把卡内蒂作为一个典型作家来分析,我们便不难去总结他身上的“作家特质”。一方面他乐于,也善于表达,但这种习惯本身,便会产生某种好似原罪的恐惧——害怕“被割掉舌头”。所以另一方面,他会无比渴求某种眷顾,以便可以让自己的舌头“获救”。此时父权往往是不奏效的——不仅仅因为卡内蒂的父亲早逝,还在于之于作家,这种权威的存在往往是作为要被冲破的阻碍出现的——这虽然是弗洛伊德所提供的普遍模型,但在作家身上,这种意味着过早独立的反叛体现得更加明显。

而当卡内蒂不断成长,他的遭遇也在越发强调他的“需求”——第二卷的题名“耳中火炬”,这火炬是某种指引,更会带给他“切实的灼热”。外出读书,举家在欧洲大陆旅居,他从他者身上反观自我,而自我却需要更加强烈的信念,才可以得到保有和确信。这种信念来自于作家“不朽的自我”,当然也有关“他的守护者”。其实,身为长子,特殊的成长经历也让卡内蒂领受了责任,不过这责任不是抚育幼年的弟弟妹妹,照料生母,而是更加执着地成为自己。对于一个人来说,过早地经历亡、别离和流浪是不幸的,却会铸就某种坚毅和轻蔑——无论是面对命运,还是面对自己。

于是到了第三卷《眼睛游戏》里,我们看到的便是作者自己的“成名之路”,同时也是对当时整个中欧文学界的速写。他的非凡支撑了他的自信,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他仅仅是那种深度有余,但不够广博的作者。他太刻薄,刻薄到极端便成了某种偏执。所以之于世界,他更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他并不会十分高产,但只需要一点空间——一部作品,他便足以划开虚假和伪善,但也仅此而已。世界不过是个游戏,于是轻蔑,不多言语,便是他信赖的方式。

所以说到底,卡内蒂最珍重的,是个人的完整性。于是他的噩梦,无疑就是这完整性的丧失。当他写下回忆录,无关“清算”——像索尔?贝娄那样,而更多是为了使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看起来很完整——可回忆录这东西本身就很吊诡:写下是为了记录,而记录,似乎只是为了不必再记得。

《获救之舌》读后感(二):感官相触,识人有道

认识一个作家,或者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阅读他的自传固然要比通过旁人的传记更直接、更真实。然而,当读者意欲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最负盛名的自传体小说中寻找他的身影,却见他远遁在喧嚣背后。书中有他的家人、邻居、朋友、导师、有他的泛泛之交和在书本里认识的人,他巨细靡遗地刻画一个个对读者来说不甚重要的人物。然后小说中的卡内蒂开始了另外一段生活,某些人就此别过,再无交集,留给读者大段空白。这些人影响过卡内蒂,否则,如此琐碎的故事根本不值得著书。可他们对卡内蒂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却要读者自己玩味了。

卡内蒂自称是个“不喜欢照镜子的人”,萍踪不定的一生本就是极好的小说素材,但卡内蒂偏要将视野投射到他人身上。观察世界,亦是重新审视自己。自传三部曲有一组别具深义的书名:《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刚好道出作者的自我与他者的交集:一方面,感官是他的工具,是他成长和创作的根本;另一方面,他者的影响是他识人的关键,进而体现在文字间。如他幸免的舌头、《火炬》杂志、隐在报纸后的注视。

在卡内蒂的世界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母亲。幼年丧父,卡内蒂与母亲、弟弟相依为命,是母亲教会他终生的创作语言,也是母亲引导他在书中觅得潜在生命。儿时和母亲的阅读谈话成就了卡内蒂的价值观:“她向我提出的问题以及后来又给我讲解的那些人物,简直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他们决定了我对后来所遇到的人的态度,哪些品质能吸引我,哪些品质使我厌恶。”这颇有几分施瓦尔贝《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的影子,遇到爱读书又乐于分享的母亲实在是幸事。只是卡内蒂与母亲的见解日益分歧,过了对母亲言听计从的年龄,“被逐出天堂”的卡内蒂坚持用自己的感官识人。从《耳中火炬》开始,卡内蒂开始自己下判断:“她信奉的是知恩图报,我坚持的是正义公平”。事业上的抉择、情感上的归属、文艺圈的交游轶事,卡内蒂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火,他向往着他的“太阳”,疯狂投身于醉人的创作,哪怕这团火具有潜在的毁灭性。《眼睛游戏》写至母亲离世戛然而止,卡内蒂的创作趋于成熟,渐渐能够不受舆论左右,但母亲的影响永不结束。没有人比她更了解他,《疯子的人间喜剧》,卡内蒂就是那个疯子,是那个一旦有了兴趣,会立即从十本书中疯狂汲取知识的人,是那个不断给自己的兴趣施以负担的人。卡内蒂无法与母亲达成共识,他悄悄坚持着自己的爱好,默默隐藏着真实的感情,违心向往着被母亲禁止的书,责怪着母亲对父亲的“背叛”。可他心里接受了母亲的世界,承认了不同声音对他的影响。其中也包括飘忽不定的种族归属的影响,颠沛流离、与众不同更令他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这就是他笔下两个世界的雏形。

卡内蒂眼里的两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体两面,他认为自己交往的人可以分为两组。一组认真顽强,意志坚定,甚至带点教条的清高,另一组恰恰相反,为了获得金钱、荣誉或者权力,在所不惜。两组人都深深吸引着卡内蒂,他没有任何道德优越感,单纯想要了解他们,热衷于和他们交往,将他们作为完整形象来体验。像卡内蒂一样欣然接受与两组人为伍的不乏其人:“他们都共同拥有第二个世界,行走其中却不受其玷污;不仅如此,这第二个世界常常让人觉得是必要的,它的存在可以让另一个世界保持纯洁。”最有感染力的人物,常常不是道德楷模,而是游走在两个区域间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真实性令人深思。卡内蒂成名作《迷惘》中的主人公即是个被现实不断施压拖拽到第二组人、骨子里迷惘挣扎的第一组人。这种多样性的观察也是卡内蒂灵感的源泉,譬如他的小说《耳证人》中创作了多达五十种性格。

从《获救之舌》、《耳中火炬》到《眼睛游戏》,小说中的卡内蒂参与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留下获救之舌,他可以奋笔疾书,奔走呼号,而曾影响过他的星星之火、曾你来我往应付不暇的追视,都化作卡内蒂燃烧创作力的柴薪。

在诺奖颁奖礼上,卡内蒂谦逊致辞,感谢克劳斯、卡夫卡、穆齐尔、布劳赫。在三部曲中,同样可见这些人物与作者亦师亦友的交流。然而卡内蒂真正应该感谢的人还是母亲吧,不仅授之以渔,教会他如何鉴别世间美丑,学会识人,也给予了他无比敏锐的感官和犹太人的家族自豪感。这八十万字的三部曲,当是卡内蒂对母亲无言的感激。是与非、爱与恨、矛盾与执念,凝固于漫长岁月的守望。

——乙未年读埃利亚斯·卡内蒂自传三部曲

《获救之舌》读后感(三):卡内蒂和他的人物群像回忆

1981年,埃利亚斯?卡内蒂凭借代表作《迷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纵观卡内蒂卷帙浩繁的自传三部曲,很难想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生命的流逝与枯竭,仍费尽心力地试图握住时间的轨迹,从幼年所住的鲁斯丘克开始回忆,战乱与家庭的变故,漂泊近乎流浪的生涯,一直写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母亲逝世而停笔。而最令人惊叹的是,人生际遇中那么多过客的名字与面庞,他都历历在目,书中每一段故事,更像是他对每一个人最细致的记录,还有这些人对他所产生的影响,或潜移默化,或根植于心。正如卡内蒂所言:“我尊重每个人的记忆。我想完整地、如其本来面目地保存它们,正像它属于每一个自由的人那样。”也许正是这份尊重与自由,塑造了其自传中丰富的思想性与艺术力量,并通过这些人所构成的人物群像中得到升华。

卡内蒂的自传三部曲分别名为《获救之舌》、《耳中火炬》和《眼睛游戏》。从幼时留下的获救之“舌”到给予他深远影响的“火炬”杂志,再到隐于书报背后的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舌、耳、目,这不仅仅是卡内蒂向不同的人获取信息最直接的途径,同时也是卡内蒂内心活动由稚嫩向深刻发展最生动的体现。《获救之舌》里的卡内蒂作为家中的长子,从未曾上学开始就透露出对于读书的渴望,对于父母、爷爷、外公的印象,也都处于一种非黑即白的状态,他小心翼翼地崇拜着这些距离自己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敏感地察觉到大人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但随着父亲的意外去世、和母亲“远走高飞”、四处游学的经历,读者可以明显感知到他的思想在陡然扩张。如果说《获救之舌》是卡内蒂给予读者们的身份背景交代,那么《耳中火炬》就是他成长过程中那些最鲜明的烙印,而如果说前两部都是卡内蒂的“被灌输”、“被影响”,那么最后一部的《眼睛游戏》就是卡内蒂的“输出”、“投射”。那些曾经在他印象里或好或坏的大小人物,或是文坛巨擘托马斯?曼,或是童年与他一同上下学的同伴,终究在他的笔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得到了不同的评价,而不再仅仅是他内心模糊而孤独的印刻。而读者置身其中,审视着人物群像的匆匆背影,猜测着他们带给卡内蒂的影响,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而在形形 *** 的人物群像中,有一个女性形象却至始至终不曾离开过卡内蒂的自传视野。毫无疑问,正是他的母亲。自传三部曲从他的母亲开始写起,也在母亲的葬礼处结束。《获救之舌》里的卡内蒂幼年丧父,从故乡搬至陌生的普鲁斯特,这些突变的人生让他对母亲产生了无法抗拒的依赖与乖顺,虽然不曾达到普鲁斯特对于母亲那近乎变态的“掌控”与“拥有”,却也以一种“小兽”的警觉姿态,提防着每一位与母亲交往过密的陌生男性,在孩子的眼中,这似乎等于背叛,等于失去,等于离开。而正是这样的“封闭”,也导致了卡内蒂在语言文化上的教育受到了母亲巨大的影响:母亲严苛地逼迫他快速学会德语,并使德语成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语言;母亲曾一度与他在一起晚间读书,互相分享对莎士比亚等文学名著中的思考。母亲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就像一团火,也燃烧到了他的身上,他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在《耳中火炬》里渐渐学会思考,少年敏锐而叛逆的眼光终是将乖顺变成了分歧:他向往自由平等,无论受到过怎样的教育,而母亲则注重自己的家族与出身;他走向了滚滚的人群之中,接受更多广博的知识与道理,而母亲却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游向孤独的彼岸。卡内蒂与母亲友好而紧张的关系,直到《眼睛游戏》里他完成了经典之作《迷惘》,直到母亲的溘然而逝。

埃利亚斯?卡内蒂说过:“一个人的价值,蕴含在他自己已经经历和即将经历的一切之中。”也许只有当这些不相连的经历变成了琐碎的回忆,深厚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缠绕在一起,它才拥有最真实的价值。

《获救之舌》读后感(四):怎么是东欧

首先这是回忆录,不是小说,更像散文。

其次这书关于东欧文化?别逗我了,您有没有看书啊。

从第一章鲁斯丘克是保加利亚。后面几章分别是英国,维也纳,苏黎世。还有东欧出现吗。

唉,很少写非自己可见的书评。只是因为我是卡内蒂的。对,我就是卡内蒂的。

像这本风格的书还有辛格的《在父亲的法庭上》(拿去看看,那才是东欧的小说好吧)。不过里面是介绍文化的,是描述人性的。唉因为这个给人两分,你要是路人就别给人评分好吧。

一部挺欢乐也挺悲伤的小说,犹太人写散文的一个风格吧。相对于德国人的散文得厚重,更爱这种小说。总是感觉淡淡的忧伤。辛格,卡内蒂是,奥兹也是。

《获救之舌》读后感(五):卡内蒂:用回忆打捞那时光不再

传记分多种,别传、自传、正传、外传等等,它们区别显著,写作范式因而不甚相同。自传,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在某种程度上最受到文学研究者的重视。西方有着长期的理性传统,作家很少披露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状况,如古希腊的哲人多半述而不作。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兴起,作家更多地披露个人,展现真实自然的经历和感情,卢梭以撰写《忏悔录》的方式给予自己救赎,拜伦则以情诗感人肺腑。

埃利亚斯·卡内蒂,这一文学史上“难以归属”的作家,在古稀之后出版了自传三部曲(《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在过往中寻找来时的身影,用回忆打捞那时光不再。卡内蒂出生于保加利亚的鲁丝丘克,六岁时跟随父母亲前往英伦定居,次年丧父,尔后跟随母亲奔赴维尔纳,这一艺术和思想之都。卡内蒂先后在瑞士的苏黎世、德国的法兰克福上学,青年时期在维也纳大学深造,虽主修化学,却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卡内蒂一生四处漂泊,颠沛流离,最终在德语中找寻到个人的皈依,恰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所说,这位作家“有自己的故乡,这就是德语”。

《获救之舌》:童年,作家心性的小心养成

有人说,一个作家的童年是他(或她)一生写作的源泉。这话虽然有些绝对,却深刻达观。童年,对于很多人而言,是心性的养成和情致的修持,是真正成为社会人的准备。英文有谚,“A childhood shows a man as a morning shows a day.”(童年之中显成年,早晨里面含一天)。很多作家在谈及个人创作时,也多半归功或归咎于童年生活,执着地认为成年中的幸福磨难与之相关。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确实如此,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或阴影可能伴随人一生。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不是成为作家的必要条件,但如果能够获得幸福,本身已是一种幸运。

对卡内蒂而言,童年五味杂陈,它既有着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幸福,却又有着某种内在不协调。卡内蒂出生于一个鲁丝丘克的犹太人家庭,生活富足。彼时,鲁丝丘克城里生活着多个民族,有巴尔干斯拉夫人,有吉卜赛人,还有为数不少的犹太人。他穿梭于多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或为狼形人妖而胆战心惊,或为吸血鬼而哆嗦唏嘘,富于浪漫的想象。然而,他与母亲关系复杂,他既依赖母亲,喜欢阅读时候的慈母,却又时刻希冀从母亲身边逃离,疏远她的冷漠。

童年生活中,卡内蒂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起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不管是小伙伴游戏时的戏谑称号,还是家族严肃的宗教仪式中的祝福语,他都细心铭记,在心中品味那语言之美。伴随着卡内蒂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他的内心世界也在慢慢建立。他重视感情,鄙夷虚伪做作,与人结交不基于现实利益,而在于志趣相通,彼此信任,不带功利。他有时显得大大咧咧,有时则敏感细腻,在个人的小天地中小心养成一个作家的心性。

《耳中火炬》:追求文学,也面对真实的人生

《耳中火炬》是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承接第一部《获救之舌》中卡内蒂被母亲强行从苏黎世——这一求知人士的天堂——带走,带回“人间”的不幸经历。他坦言,“这是一次暴力的撕裂”,尽管个人想尽一切办法,最终仍被迫屈从于母亲的意志,个人变得“可笑而怯懦”。离开之后,卡内蒂随母亲奔赴德国的法兰克福,却不料遭遇通货膨胀,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顿。

虽然心中对母亲当初的执着深感厌恶,但长子的身份还是提醒着卡内蒂他身上的责任与重负。在法兰克福,在一日三餐的凡俗生活中,他还是选择“面对真实的人生”,重新接纳母亲,母亲“终于又回到原先那个令人敬佩的自我”。然而,中学毕业之后,卡内蒂在进入维也纳大学深造时违心选择了化学专业,为着毕业之后的家庭生计。他的大学生活不很愉快,一面要“对付”各式的无趣课程,一面还要在文学之中吸取继续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他在撕裂,撕裂成两个自我,相互打斗,彼此攻歼。

在这段日子里,卡内蒂结交了不少文坛和艺术界名流,交换个人对文学的看法和理念。不过,最值得提及的就是卡内蒂遇见了心中所爱、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薇莎。卡内蒂与母亲时常斗争,薇莎无形中是他的避难所。他“任何时候都可以去那里,绝不会不合时宜”。薇莎热爱文学,活泼乐观,机智聪颖,给卡内蒂以精神安慰。她很爱笑,卡内蒂认为,“薇莎的秘密隐藏在她的微笑中”。正是薇莎的微笑,抚平了卡内蒂心中的创伤与疼痛。

《眼睛游戏》:中年,初登文坛的非凡之作

对作家而言,成名作重要,同时又不重要。作家之中,有人少年之时便博得文坛喝彩,其后更是青云直上,佳作连连,中国的张爱玲便是一例;也有人大器晚成,不惑之年方才动笔,却也笔力非凡,老练深沉,如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作家不是职业,而是事业,是用文字在对抗衰朽,用短暂来刻录永恒。

未及而立之年,卡内蒂的代表作《迷惘》已经出版,卡内蒂视之为“一个疯子的人间喜剧”,虽名之为“疯子”,但却道出了现实世界的虚伪、残酷和冷漠,以及存在着的可燃性风险。然而,这部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有评论家真正触及这部小说的内涵秘旨。卡内蒂心中不平,但还是认真读书写作,不过分理会文坛外在的浮华声誉。

《眼睛游戏》的时间跨度为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七年,这段时期,卡内蒂迎来了妻子薇莎,却不得不目送母亲慢慢逝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一个挽住他的手,一个将其松开,像一个宗教仪礼,将责任与真爱托付;又像一支序曲,有人已停奏,有人才刚刚开始试音。母亲的离去给这段回忆画上了终点,卡内蒂一再试图“用声音唤回她,而她也不能离开他”。

纵观回忆录三部曲,可以看出,卡内蒂将个人的心路历程、家族历史和百态的社会风情融合在一起,书写出别样的生活史。三部曲时间跨度长达三十二年,人物数量超过百个,层次却分明,条理也清晰,详略得当。从幼年时期的敏感多智,再到青年时期的浪漫达观,再到中年时候的理性克制,卡内蒂在叙述个人史,也反映了一代人的思想之旅。个人总是很渺小,时代的音调却似一曲多声部合唱,卡内蒂之音却声调激昂,铿锵作响。放之世界文学史上,像卡内蒂这样的作家,敢问世间能有几个?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的说法有多少种

一个国家,谁也不愿意去,但最后每一个人还是不情愿地去了,这国家,就叫天国,这只是人去的地方.据说,好人后,进入天堂;坏人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进入天堂也好,打入地狱也罢,最后都免不了一个\'\'字,但其\'\'的意义则不同:有的重于泰山,有的则轻于鸿毛.

俗话说得好,一样的生,百样的.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法不同,则\'\'的说法也不同.究竟有多少个\'\'的说法,虽然我收集了203种,但我至今还不知道有多少还没有收集到,敬请各位博友在点评中加以补充.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分类不当,错收漏收,望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一.常见说法:1.去世 2.过世 3.谢世 4.辞世 5.去 6.离世 7.长逝 8.亡 9.永逝 10.咽气 11.了 12.安眠 13.安息

二.婉称:14.永眠 15.长眠 16.永别 17.仙逝 18.归西 19.千古 20.光荣 21.照山 22.林业员 23.合上眼 24.入地宫 25.归地府 26.见马克思 27.姥姥家去了 28.永远地睡着了 29.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三.古帝王:30.驾崩 31.大薨 32.山陵崩 33.登遐 34.崩 35.晏驾

四.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36.薨 37.薨逝

五.为国为民为正义:38.捐躯 39.牺牲 40.殉国 41.殉难 42.就义 43.国殇 44.殉职 45.殉 46.壮烈 47.舍身

六.病:48.病故 49.病卒 50.病逝 51.暴卒 52.病 53.病亡

七.和尚:54.圆寂 55.坐化 56.示寂 57.示灭 58.涅槃

八.意外:59.遇难 60.非命 61.于非命 62.横 63.遇害 64.毕命 65.被难 66.难 67.山高水低 68.罹难 69.丧身

九.未成年:70.夭折 71.短命 72.夭亡 73.短阳寿 74.夭逝 75.夭殇

十.仇敌:76.毙 77.呜呼 78.乌呼 79.丧命 80.毙命 81.归天 82.完蛋 83.断气 84.见阎王 85.回老家 86.归西天 87.玩儿完 88.一命呜呼 89.命归西天 90.一命归西 91.一命归天

十一.正常:92.寿终正寝 93.善终 94.老逝 95.寿终

十二.忌讳说:96.老了人

十三.指父亲或母亲亡:97.大故 98.如丧考妣 99.弃养

十四.了妻子:100.悼亡 101.断弦

十五.在监狱中病:102.瘐

十六.婉辞,道教徒称人:103.羽化

十七.在作战中牺牲:104.阵亡

十八.因丈夫而自杀:105.殉节

十九.因恋爱受阻而自杀:106.殉情

二十.了父亲:107.失怙

二十一.自杀:108.自杀 109.蹈海 110.自裁 111.自焚 112.自尽 113.自戕 114.自刎 115.自缢 116.自经 117.自绝 118.短见 119.轻生

二十二.在他乡或外国:120.客

二十三.被人:121.凶 122.凶杀

二十四.指人突然亡:123.溘逝 124.溘然而逝 125.猝

二十五.指饿:126.饿殍 127.殣

二十六.用力掐:128.扼 129.扼杀

二十七.指老年人:130.凋谢 131.油尽灯灭

二十八.指伟人:132.兰摧玉折 133.巨星陨落 134.与世长辞 135.逝世

二十九.高龄而:136.登仙

三十.讥笑或诙谐说:137.伸腿 138.翘辫子 139.呜呼哀哉

三十一.用枪打:140.击毙 141.倒毙 142.枪毙 143.吃花生米

三十二.了配偶:144.丧偶

三十三.迷信说:145.升天

三十四.用绳勒:146.绞杀

三十五.其它说:147.卒 148.亡 149.故 150.殁 151.殂 152.作古 153.生天 154.仙去 155.殒 156.哈喇 157.弃世 158.亡故 159.灭 160.断送 161.身故 162.永生 163.殪 164.永诀 165.故世 166.殒命 167.陨灭 168.归休 169.已故 170.下世 171.没了 172.超升 173.超生 174.完了 175.长辞 176.丧亡 177.气绝 178.物故 179.物化 180.灭亡 181.遁化 182.迂化 183.迂神 184.隐化 185.解驾 186.仙游 187.捐舍馆 188.弃堂帐 189.启手足 190.没气了 191.故去了 192.掉气了 193.掉了气 194.断气了 195.断了气 196.化了灰 197.没有气 198.咽了气 199.命赴黄泉 200.命丧黄泉 201.一瞑不视 202.撒手人寰 203.遽离人世

怎么的说法有哪些?

一个国家,谁也不愿意去,但最后每一个人还是不情愿地去了,这国家,就叫天国,这只是人去的地方.据说,好人后,进入天堂;坏人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进入天堂也好,打入地狱也罢,最后都免不了一个\'\'字,但其\'\'的意义则不同:有的重于泰山,有的则轻于鸿毛.

俗话说得好,一样的生,百样的.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法不同,则\'\'的说法也不同.究竟有多少个\'\'的说法,虽然我收集了203种,但我至今还不知道有多少还没有收集到,敬请各位博友在点评中加以补充.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分类不当,错收漏收,望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一.常见说法:1.去世 2.过世 3.谢世 4.辞世 5.去 6.离世 7.长逝 8.亡 9.永逝 10.咽气 11.了 12.安眠 13.安息

二.婉称:14.永眠 15.长眠 16.永别 17.仙逝 18.归西 19.千古 20.光荣 21.照山 22.林业员 23.合上眼 24.入地宫 25.归地府 26.见马克思 27.姥姥家去了 28.永远地睡着了 29.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三.古帝王:30.驾崩 31.大薨 32.山陵崩 33.登遐 34.崩 35.晏驾

四.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36.薨 37.薨逝

五.为国为民为正义:38.捐躯 39.牺牲 40.殉国 41.殉难 42.就义 43.国殇 44.殉职 45.殉 46.壮烈 47.舍身

六.病:48.病故 49.病卒 50.病逝 51.暴卒 52.病 53.病亡

七.和尚:54.圆寂 55.坐化 56.示寂 57.示灭 58.涅槃

八.意外:59.遇难 60.非命 61.于非命 62.横 63.遇害 64.毕命 65.被难 66.难 67.山高水低 68.罹难 69.丧身

九.未成年:70.夭折 71.短命 72.夭亡 73.短阳寿 74.夭逝 75.夭殇

十.仇敌:76.毙 77.呜呼 78.乌呼 79.丧命 80.毙命 81.归天 82.完蛋 83.断气 84.见阎王 85.回老家 86.归西天 87.玩儿完 88.一命呜呼 89.命归西天 90.一命归西 91.一命归天

十一.正常:92.寿终正寝 93.善终 94.老逝 95.寿终

十二.忌讳说:96.老了人

十三.指父亲或母亲亡:97.大故 98.如丧考妣 99.弃养

十四.了妻子:100.悼亡 101.断弦

十五.在监狱中病:102.瘐

十六.婉辞,道教徒称人:103.羽化

十七.在作战中牺牲:104.阵亡

十八.因丈夫而自杀:105.殉节

十九.因恋爱受阻而自杀:106.殉情

二十.了父亲:107.失怙

二十一.自杀:108.自杀 109.蹈海 110.自裁 111.自焚 112.自尽 113.自戕 114.自刎 115.自缢 116.自经 117.自绝 118.短见 119.轻生

二十二.在他乡或外国:120.客

二十三.被人:121.凶 122.凶杀

二十四.指人突然亡:123.溘逝 124.溘然而逝 125.猝

二十五.指饿:126.饿殍 127.殣

二十六.用力掐:128.扼 129.扼杀

二十七.指老年人:130.凋谢 131.油尽灯灭

二十八.指伟人:132.兰摧玉折 133.巨星陨落 134.与世长辞 135.逝世

二十九.高龄而:136.登仙

三十.讥笑或诙谐说:137.伸腿 138.翘辫子 139.呜呼哀哉

三十一.用枪打:140.击毙 141.倒毙 142.枪毙 143.吃花生米

三十二.了配偶:144.丧偶

三十三.迷信说:145.升天

三十四.用绳勒:146.绞杀

三十五.其它说:147.卒 148.亡 149.故 150.殁 151.殂 152.作古 153.生天 154.仙去 155.殒 156.哈喇 157.弃世 158.亡故 159.灭 160.断送 161.身故 162.永生 163.殪 164.永诀 165.故世 166.殒命 167.陨灭 168.归休 169.已故 170.下世 171.没了 172.超升 173.超生 174.完了 175.长辞 176.丧亡 177.气绝 178.物故 179.物化 180.灭亡 181.遁化 182.迂化 183.迂神 184.隐化 185.解驾 186.仙游 187.捐舍馆 188.弃堂帐 189.启手足 190.没气了 191.故去了 192.掉气了 193.掉了气 194.断气了 195.断了气 196.化了灰 197.没有气 198.咽了气 199.命赴黄泉 200.命丧黄泉 201.一瞑不视 202.撒手人寰 203.遽离人世

小环被谁收为徒弟

问题一:鬼先生收小环为徒后想让小环救谁? 是想让她救碧瑶的,就是他知道了青云门的秘密,让鬼厉去青云后山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去抗衡鬼王的修罗之力,挽救天下苍生

问题二:诛仙小说中,鬼先生什么时候收小环为徒的? 应当是兽妖围攻青云山过后一小段,周一仙野狗小环三人被兽妖捉去,结果野狗小宇宙爆发和兽妖同归于尽,小环用返魂术救回野狗那里。鬼先生打酱油路过看到小环天赋很好,就给了她本书还有血玉骨片这些东西~~~~~~

问题三:周一仙和小环在其中是什么人物?周一仙和青云山有什么关系?小环又为什么会救活金瓶儿? 周一仙收留小环,养育小环,吧小环认为孙女 有人说周一仙就是青叶祖师,但我个人认为应该不是,很可能是青叶祖师的徒弟或者是师兄弟。周一仙此人是个很神秘的人,具体到多神秘,那就要问下萧鼎大侠了小环此女子天生就是菩萨心肠,小环用自己的寿命去救金瓶儿,在此周一仙还出手阻止,不过小环还是执意救金瓶儿,从此小环和金瓶儿就以姐妹相称

问题四:诛仙中 周一仙和小环到底是谁?张小凡到底喜欢谁?当年,万剑一为什么被处罚? ①周一仙在原著中很神秘,没有确实他的身份。

分析:

1,周一仙=青云子失踪的徒弟=青叶

2,青云子祖师第十三代门人.

3,周一仙身世有可能是无方子(青叶的师傅)

4,青叶祖师的师弟,本名周忆贤,出身书香门第,幼年起即饱览群书,有过目不忘只能,后被当时青云掌门太鹏真人收为关门弟子,赐号“逸仙”。

②张小凡一开始是喜欢田灵儿的(也不一定是喜欢,因为他与田灵儿一起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而当时小凡正处于情窦初开时,对于这个与他相处了几年的异性来说,不可能没有好感。);而后结识了鬼王之女碧瑶,对碧瑶产生了好感。而且这份好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增大。等碧瑶为他而后这份感情中又夹杂了懊悔与愧疚;最后因为雪琪的十年不悔,小凡也喜欢上了雪琪。(十年之后小凡变成了鬼厉,遇到了雪琪以后,他的心里就只有雪琪和碧瑶了)

③至于万剑一为什么被罚,原著中并没有说明。但是道玄说欠他的。

PS:《诛仙》里有很多的谜啦,都木有解开。不过《诛仙》是本好书。

问题五:诛仙青云志鬼先生结局是什么 鬼先生是谁 鬼先生原本是焚香谷的人,后来成为了鬼王手下得力的将领,经常为鬼王出谋献策。在一次无意之中,鬼先生遇到了小环,当时的小环正在使用招魂救人,这招招魂秘术鬼先生本身并不会。在接触之后,鬼先生知晓了小环是个聪慧的姑娘,便决意收了小环称为自己的徒弟,还将自己使用过得法宝血玉骨片送给了小环,小环便是鬼先生收的唯一一名徒弟。

鬼先生,又名“鬼医”,他是《青云志》的神秘人物之一,一身黑衣,黑纱蒙面,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长什么样。他寄身于鬼王宗,是鬼王宗的供奉,

对鬼道极为精通,一向隐身不露面,跟在鬼王身边,来历神秘莫测。他与鬼王破解了鬼王宗镇宗之宝“伏龙鼎”上面的铭文,深得鬼王的敬重,并暗中主持诡异之极的四灵血阵。他在百年之前曾与万剑一,普智有过交集,曾医好了万剑一被砍断的左臂,当时万剑一左臂被朱雀所伤,十分严重,幸得鬼先生出手救治,这才使得万剑一保住了自己的手。鬼先生还曾经送给了普智一颗三日必丸,可见鬼先生这个“鬼医”的名号并不是虚名。

在兽神大举杀上青云门的时候,万剑一阻止张小凡进入幻月洞府,两人打了起来,鬼先生于关键时刻在背后偷袭万剑一,导致他于张小凡之手。像他这样冰冷无情的人,却在遇见了周小环施展鬼道秘术“还魂奇术”救野狗道人危险之时,起了爱才之心,救了她一命,并破例收她为徒,赠与法宝“血玉骨片”和鬼道法术之书。故事的最后,他却成为修罗的第一个祭品。临终前请求张小凡,“找小环,叫她去救青云后山......”可惜话还未说完,人已经离世归尘。

问题六:诛仙里小环的爷爷究竟是什么身份,他和青云有什么关系? 你直接说是周一仙不就得了。。。 青云子寿三百六十七岁,身前收了十个弟子,临终前叮嘱道:“我半生说学,尽在相术,尤精于风水之相。这青云山乃是人间罕有灵地,我青云一门占有此山,日后必定兴盛,尔等决不可放弃。切记,切记!” 当时十位弟子纷纷点头,深信不疑,青云子方才溘然而逝。不料其后百年间,不知是天意弄人,或根本是青云子相术不精,青云门非但没有发达,反而日见式微。 十位弟子中,两人早夭,四人于江湖仇杀对决,剩下的一人残废,一人失踪,只传下两脉。 我想那个失踪的应该是周一仙吧

问题七:诛仙中的鬼先生到底是谁 LZ您好: 又是偶啦,我都可以变诛仙达人了。。其实有些资料吧,网上可以去借鉴借鉴的。 鬼先生: 1.官方资料: 寄身鬼王宗下,对鬼道极为精通,传授小环鬼道艺业,并收为徒弟。 一生为使修罗重现人世呕心沥血,助鬼王制成四灵血阵,直接促成了诛仙结尾的大决战,最终却于修罗之手,造化弄人。 此人在临之前却是对着当时的鬼厉道了一句:“去救青云后山的?”那人究竟是谁?但从书前可以看出鬼先生收小环为徒的时候跟小环也说过了要帮他救一个人,这个人差不多也就是万剑一了,看来鬼先生也并非是那种十恶不赦的人,他对万剑一还是敬重的。 第二种猜测是,让小环去救碧瑶,因为当年狐岐山地宫坍塌时候鬼厉曾经去过碧瑶石室,却发现一行一老一少脚印,显然是周一仙和小环,而且万剑一已经了,三魂七魄已经散去,碧瑶尚留一魄在合欢铃中,只要小环修炼得道就能把碧瑶复活了。 另外还有一种猜测是萧大侠笔误,忘记在后面交代这段。 2.网友分析: problem: 鬼先生前说;青云后山,小环”是吧, 找小环干吗呢,无疑是让小环以鬼道之术救某人。 救碧瑶吗?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可是虽然他与鬼王交情很好,但他与碧瑶好像也没怎么熟吧,在临前说的必定是重要的话。 还有就是他既然与万剑一是好友,那为什么要杀了他呢,没理由啊。 以下便是我的猜测:会不会是他以某种鬼道之术将万剑一假装杀,而事实上也想碧瑶那样留下了一口气呢。之后便让唯一知情者--鬼厉去救他呢? 望有高人指点 猜测: A 想表达两个意思 1、找小环救碧瑶(之前不救是怕碧瑶醒后鬼王放弃修罗!) 2、去青云后山,保护天机印不被破坏~~ B 很明显 鬼先生说完“找小环去救”后昏倒了 之后张小凡叫醒他问他救什么,鬼先生当时的状态很明显会顺着张小凡说的字往下讲,所以出现了“救……青……云……后……山……” 中的救这个字~~ C 个人觉得鬼先生对万剑一做有手脚. 还记得么? 万剑一是被鬼先生偷袭,背后中了一掌的. 鬼先生和万剑一是百年的好友,鬼先生只是不想让万剑一挡路. 所以那一掌,也许是让他暂时假,或者封住什么的. 鬼道之人有这种手段一点不奇怪. 然后叫小环来救万剑一. 虽然没有师徒名分,却有了师徒的情谊. 小环又练习了鬼道一阵子,看见万剑一背后的那个掌印应该就会知道什么. 也许小环上来就给解了呢? 把封住的什么什么的给解开. 救碧瑶.个人认为不是. 碧瑶明明在狐岐山,怎么可能叫鬼厉去青云后山救碧瑶? 很明显,应该是救万剑一. D 万剑一是在鬼厉手上的! 不是鬼先生的最后一击,是鬼厉的全力一击 还不啊! 鬼先生真的像你们说的那么好吗?百年好友又怎样?真好还跟百年好友为难 3.权威看法: 鬼先生身份大揭密~` 巫妖与鬼先生果然都是黑木的两个分身,巫妖在上官策面前似乎手无傅鸡之力,这可能么?金瓶儿对上官策就算不能胜出,至少也能自保,即使是金瓶儿对凶灵也有所顾及,而凶灵与黑木都是7勇士之一,看城府黑木的还在黑虎之上,而且两个人都是魂魄,势力不可能悬殊这么多。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大秘密 小环说鬼先生和黑木很象 看背影完全是一个人 这也是萧大提前给大家的暗示 并且当初鬼先生说要小环帮他复活一个人的时候没有明确指出是复活谁 以鬼先生的神秘身份可以想象,他对碧瑶没多大兴趣,对鬼王也是利用,这个大家早有定论,所以他才亲自传授小环鬼道,让这个鬼道天分极高的丫头帮他完成复活玲珑的宏图大愿 还有当初兽神的时候黑虎是甘心追随娘娘的,但黑木不肯,对一个亡灵来说,他背叛并没有任何意义.他之所以不肯追随娘娘而去的原因,......>>

问题八:鬼厉,金瓶儿,秦无炎,小环,周一仙,毒神.厉害吗 周一仙收留小环,养育小环,吧小环认为孙女有人说周一仙就是青叶祖师,但我个人认为应该不是,很可能是青叶祖师的徒弟或者是师兄弟。周一仙此人是个很神秘的人,具体到多神秘,那就要问下萧鼎大侠了小环此女子天生就是菩萨心肠,小环用自己的寿命去救金瓶儿,在此周一仙还出手阻止,不过小环还是执意救金瓶儿,从此小环和金瓶儿就以姐妹相称

问题九:诛仙中的周一仙到底是什么身份?碧瑶去哪了?鬼先生为什么不让小环救碧瑶呢? 周一仙的祖先和青云门有点渊源.

而周一仙是靠算命和小环行走江湖.

碧瑶...等诛仙第二部出了 应该有说

小环的还魂术要消耗自己的寿命。鬼先生吧小环当自己的徒弟,当然不希望这样。

而且鬼先生说,将来有机会再让小环救碧瑶,并没有不让的意思。

问题十:诛仙里面的鬼先生到底是什么来历啊? 请输入你的答案..寄身鬼王宗下,对鬼道极为精通,传授小环鬼道艺业,并收为徒弟。 一生为使修罗重现人世呕心沥血,助鬼王制成四灵血阵,直接促成了诛仙结尾的大决战,最终却于修罗之手,造化弄人。 此人在临之前却是对着当时的鬼厉道了一句:“去救青云后山的?”那人究竟是谁?但从书前可以看出鬼先生收小环为徒的时候跟小环也说过了要帮他救一个人,这个人差不多也就是万剑一了,看来鬼先生也并非是那种十恶不赦的人,他对万剑一还是敬重的。 第二种猜测是,让小环去救碧瑶,因为当年狐岐山地宫坍塌时候鬼厉曾经去过碧瑶石室,却发现一行一老一少脚印,据猜测是周一仙和小环,而且万剑一已经了,三魂七魄或许散去,碧瑶尚留一魄在合欢铃中,只要小环修炼得道就能把碧瑶复活了。 另外还有一种猜测是萧大侠笔误,忘记在后面交代这段。.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