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义灭亲的典故

2.成语故事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的典故

大义灭亲的典故-大义灭亲成语典故

大义灭亲的典故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于西周时间,一位石蜡的父亲派自己家人处决了自己的儿子,听着好吓人,虎毒还不食子呢,怎么那么很心呢,这不人家这位父亲心中有大义,亲自高密,坑自己儿子,还杀他。他儿子叫石厚,这个儿子也不省心跟随了一个杀掉自己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卫国的国君的州吁。

此人上台后国人不服,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开始攻打接壤的郑国,连个当时的宋国,同时联合了当时想讨好的陈国和蔡国,组成了四国军队,结果从夏天到到秋天,夏天还包围了郑国的国都,楞是打了五天没有个结果,顶多秋天的时候打败了郑国的步兵,抢了一些庄稼,撤了回去。

事情的背景

这个成语大义灭亲,早在州吁被卫庄公疼爱时,石蜡说你这个皇帝那,你要好好教育他,不然他骄,奢,*,逸必然走上邪路,你要是想让他当太子就早早定下来,要是不立,你还宠他,早晚是个祸害,他爹卫庄公就是不听,同时,石蜡也说自儿子石厚别跟这个犊子州吁来往,这个石厚也不听。

后来州吁夺了王位,被石蜡算计,说你呀想名正言顺,你要去周天子那 一趟,这个州吁满口答应问,怎么才能见周天子,他说你呀要去陈国,让陈桓公引荐,就行啦,你想呀,你杀了陈国的外孙,自己当国王还有你的好,于是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去了就被扣了,这都是石蜡的安排。

成语故事大义灭亲

典故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大义灭亲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且享受过程。

碏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

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

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 “ 大义灭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