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出两个出自《陈涉世家》的成语,并指出其意思与用法。

2.篝火狐鸣是什么意思?

找出两个出自《陈涉世家》的成语,并指出其意思与用法。

篝火狐鸣的意思是什么-篝火狐鸣典故

鸿鹄之志

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

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

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揭竿而起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亦指人民起义。

伙涉为王夥涉为王 = 伙涉为王

意思是说:勾结团伙,成群结伙,获得了王位。多指突如其来的富贵,多为贬义。

披坚执锐

篝火狐鸣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秦始皇逝世后,二世胡亥上台,继续并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大兴土木,修造宫殿,敲骨吸髓地榨取劳动人民的财富,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贫民卫戍边疆。阳城县的贫民陈胜,阳夏县的贫民吴广,都被抓去充当戍卒。

阳城、阳夏、许县、陈县等共征调了九百名戍卒,一起在陈县(今河南淮阳)集中,进行短期军事训练。由于陈胜和吴广在集训中表现得机智勇敢,被指派为屯长(队长)。

这支九百人的戍卒队伍出发了,目的地是三千里外的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要求在两个月内到达。县令派了两个县尉押送。

这些贫苦农民,离开了父母妻儿,在荒芜的田野上向北跋涉,一个个都怀着悲凉和愤怒的心情。作为屯长的陈胜和吴广,一路上对大家的吃穿住行十分关心。

这一行人走到蕲县的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碰到连日大雨,四处一片汪洋,耽搁了十多天,无法启程。

按照秦朝的法律,不按期到达指定的戍守地点是要杀头的。陈胜和吴广商量对策,他们一致认为:逃亡是,起义也不过是,同样是,不如国(为国事而)来得壮烈。

他俩连夜研究了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策略,决定打着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旗号,当然,还要取得广大贫民的信任。于是他俩又密议了一阵,然后分头行动。

第二天早上,搞伙食的两个戍卒买回来菜、鱼,他们在剖开一条大鱼鱼腹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块绢条,上面写着“陈胜王”三个大字。大家感到奇怪,但都保守秘密,不让县尉知道。

晚上,大家不安地倒在地铺上,怎么也睡不着。忽然,听到远处有隐隐约约的叫声。

戍卒们轻手轻脚地潜出门去。发现不远处丛林中一座神祠附近,有一团火光在移动。

侧耳静听,神祠后面发出类似狐狸的叫声:“大楚兴,陈胜王!”大家联想到白天鱼腹中的帛书,更加惊异,暗暗把希望寄托在陈胜身上。

第三天早晨,事情就传开了。陈胜和吴广见他们的准备工作已收到效果,又秘密地在几个好友当中动员,取得了戍卒们的支持和拥戴。

他俩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人,闯进县尉的营帐,杀了两个县尉。一向蕴藏在这些贫苦农民心头的反抗怒火,终于在陈胜、吴广的激发下燃烧起来了。

陈胜登高号召:“我们不如期到达渔阳,按律当斩,就是不杀尽,迟早也要送命。大丈夫不就罢,也要得轰轰烈烈!那些帝王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一呼百应,戍卒们情绪愤激,立刻行动起来。

这支九百人的队伍,“斩木为兵(武器),揭竿为旗”,一举占领了大泽乡,接着攻克蕲县,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最后推翻了暴秦的统治。“篝火狐鸣”、“揭竿而起”这两句成语,都是从此引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