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贼难防前面一句-家贼难防的下一句是什么
1.“抓贼”的故事
2.刘厚总(刘传厚简历)出生于哪里
“抓贼”的故事
英语词组“Stop thief”是抓贼的意思,很有意思的是, 这两个单词分开来则是“停下来”与“贼”。中国人抓贼是发现贼以后,把贼抓起来打一顿,好听点叫教育一顿。自己没有国外生活的经验,不知道他们抓贼的确切过程,只是从字面上来了解,好像是停下来别偷就可以了。
我们做功夫也是“抓贼”,因为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比喻为“六贼”。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做功夫中的“抓贼”更接近于国外的“停下来贼”的意思。因为我们在做功夫的时候,发现贼后只是“看”,不去理它,既不用让它“停下来”,更不能去“抓”它,“看”一会儿,“贼”自己就“停下来”或者说是过去了。
记得梁山缘观禅师座下,有个园头是个开悟的人。有人要他露个消息,找梁山缘观禅师印证一下。园头找到梁山缘观禅师, 便有了如下惊人的对话:
园头问:“家贼难防时如何?”
梁山说:“识得不为冤。”
园头说:“识得后如何?”
梁山说:“贬向无生国里!”
……
这部分公案写下了这两位已经开悟的人的“抓贼”过程,他们对“贼”的处理方式,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家贼难防时如何?”(看公案的时候不要被祖师表面化的字眼迷惑,家贼就是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贼。)这句话实际上是园头问梁山缘观禅师,六根妄念纷飞、不可收拾的时候,怎么对付?
梁山缘观禅师说:“识得不为冤。”意思是,你既已知道(贼)妄念纷飞,不必睬它,任它自生自灭,不跟它跑。跟它跑是流浪;压制它是“搬石头压草”,都不行。跟它跑、压制它,都是用的冤枉功夫,认识清楚,不跟它跑,就不冤枉了。所以我们常常说用功就要——他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任何的对治都是添加一个妄想。
园头说:“识得后如何?”认识清楚了,怎么处理这妄念啊?
梁山缘观禅师说:“贬向无生国里!”本来无生,有就是没有,不睬它就是了,久久妄念(贼)自然不起,这就是贬向无生国里。
这里两位禅师处理“贼”的方式就很明确,发现了“贼”后,既不让它“停下来”,更不去“抓”它,“看”一会儿,“贼”自己就“停下来”,或者说是过去了。我感觉好玩的是,这个处理方式更接近“停下来贼”的意思,难道西方人更会用功?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朋友,身处扰扰红尘中的你,当不堪重压、心生烦恼、意志消沉时,不妨放慢脚步,歇下尘劳,携一本《愿力的奇迹》,和佛陀一起赏这枝心灵之花!
本文摘自《禅》刊
刘厚总(刘传厚简历)出生于哪里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刘厚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刘传厚简历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刘厚总为什么要杀项英刘厚总的下场又如何?
刘厚总
刘厚总出身贫农,加入工农红军后在皖南事变中枪杀新四军政委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等同志,随后投靠国民党。有人说,刘厚总于1952年被枪毙,但关于其结局也有不同看法。
刘厚总为什么要杀项英
关于刘厚总,有人说他是项英的副官,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警卫员。但有后人考证,刘厚总1926年便参加革命,以勇武著称,也以彪悍和不服管教闻名。项英曾对别人说过,刘厚总这个人力气大,个子高,枪法准,是个“打游击的好手”。可当时谁也想不到,他会做下一桩惊人之事。
项:这个人是军部原来的一个马夫,当时跟他们一起突围出来。他个子很高大,据说上山的时候刘厚总扶着我父亲。当时他们就反映他情绪有些波动。
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部队所辖9000余人。而自1941年1月12日的那场7昼夜的大战之后,战况惨烈,主力部队除2000余人突围之外,大部损失殆尽。副军长项英仅率副参谋长周子昆等十数人躲入皖南石井坑一处山洞中。
项:我父亲和周子昆带了一点金子,说带点军费要重新建立根据地的时候,就作为费用。他们有时在外头晒太阳、捉虱子,叫刘厚总看见了,刘厚总就起了图财害命的歹意。有一天他趁着只剩下周子昆、项英、姓黄的警卫员和他四个人的时候,他就开枪先打我父亲和周子昆,再打伤姓黄的警卫员,把金子抢走了。下山的路上,碰到有警卫员上来,就问他:怎么山上有枪响?你干嘛去?他说:首长派我有任务,大概首长在上头打狼吧。警卫员一回来,看见三个人都倒在血泊里,姓黄的警卫员没有。刘奎和几位警卫员把周子昆和我父亲的遗体掩埋,抬着姓黄的警卫员离开。
皖南事变发生之后,新四军的高级将领都成为国民政府悬赏通缉的对象,一时间,皖南山区传遍了的手令:活捉新四军军长叶挺奖十万元,活捉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各奖五万元。项苏云认为,刘厚总希望以项英的首级铺他发财之路。
刘厚总的下场
刘厚总于1952年7月被捕,同年8月,在江西南昌被执行。原新四军代理军长、时任中共华东局书记、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同志闻悉当年项英、周子昆的凶手落网后,当天给江西陈正人打电话,指示公安政法部门尽快结案,处决这个罪大恶极的叛徒;同一天,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也给江西省委拍发了及早严惩叛徒的电报。
另外一种说法是:
有关同志给中红网转来当年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的警卫员黄诚之子、江西省宜春市政协黄维华和江西省宜春市委农工部易宜龙写的一篇稿子,指出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刘厚总在新余落网》是篇假报道。
据了解,当年在皖南事变中杀项英、周子昆的叛徒刘厚总,下落有好几种说法,已成为一个历史疑案,直到如今也没有一个确切消息。
“该报道称:1952年7月的一天傍晚,江西省新余县(现为新余市)一个曾当过周子昆的警卫员、年初转业到新余县公安局任副局长的黄宜蕃,在新余县城“兴记盐店”查户口时,认出了店里的一个伙计就是在皖南事变中项英、周子昆的叛徒刘厚总。于是,黄宜蕃在第二天带着十几个公安人员将‘兴记盐店’团团包围,活捉了刘厚总。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和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打电话给时任江西的陈正人,指示公安部门尽快结案,处决这个罪大恶极的叛徒。1952年8月初,刘厚总便在南昌被执行。
网上刊登的这篇报道,被几百万网民点击和转发。项英的孙子项阳和周子昆的女儿周民看到这篇报道后,于2012年元月7日委托江西省宜春市新四军研究会筹委会调查此事是否属实。宜春市新四军研究会筹委会先后找了新余市公安局、宜春市公安局、江西省公安厅和《江西日报》社调查了解,证明此事子虚乌有。而且,还了解到,新余公安局从解放成立以来,在历任的局长、副局长和整个公安队伍的花名册里面,根本就查不到一个名叫“黄宜蕃”的人;解放初期的新余县城和现在的新余市区,也从来没有一个商店叫“兴记盐店”。
另外,网上还流传一种版本,说刘厚总项英、周子昆后向国民党自首,被国民党押到重庆,先是关进渣滓洞,后又转往白公馆。1949年12月刘厚总出狱时,解放军攻击重庆的炮声已经打响,刘厚总随国民党溃兵在川渝公路上逃跑时于乱军之中。为此,宜春市新四军研究会筹委会向重庆市公安局进行了电话咨询,对方答复,此事只是推测,并无确凿依据。
刘厚总的下落究竟如何,这个疑题有待进一步查考。”
看来,黄维华、易宜龙提出的刘厚总下落究竟如何?他了没有?又是如何的?需要大家进一步调查与核实。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将军或名人最后是被无名小兵杀呢?
项英这个名字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他是我党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副军长兼政委,更是新四军的创建人,如果不牺牲,至少都是元帅级别。毕竟陈毅元帅、粟裕将军都算是他的下级。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抗日名将,我党的军队主要***,却在了一个贪财的小卒手中。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遭到国民党部队7个师约8万人的围攻,敌我力量悬殊加上准备不足,新四军损失惨重,军长叶挺也被国民党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等指挥人员虽然成功突围,但并没有走出国民党的势力范围。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他们化整为零,躲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濂坑村,身边仅有少数人负责警戒安全。
后来由于国民党查的严,副军长项英不得不带领大家躲到濂坑村附近的山上去暂避。这对于项英来说,倒是驾轻就熟,因为他以前留守苏区,打了许多年游击。再加上濂坑村群众基础好,有人通风报信,躲过国民党的搜查并不难。
然而,千防万防,家贼难防。谁也没想到,这次跟着项英副军长一起突围出来的新四种里面,出了一个败类。这个人叫刘厚总,是新四军军部的一名副官。
刘厚总是湖南人,也是穷苦农民出身,所以早早的就参加了农民运动,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在当地颇有影响力。刘厚总这个人作战勇猛,敢打敢拼,是个打仗的能手,敌人都称他为“大杀星”下凡。然而,由于长时间都是自己拉队伍打游击,缺乏统一领导和思想教育,所以刘厚总的山大王作风很浓厚,行事作风颇有几分匪气,当地人都叫他“总老爷”。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刘厚总在后来被编入新四军之后,很难适应,甚至于多次违反纪律。当然了,刘厚总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新四军里面比较常见。因为新四军初建时,就是靠着整编当初红军留在苏区打游击的那些部队。游击队不比正规军,大家长期自由惯了,一时间确实很难适应。哪怕是当初当过红军的老战士都是如此,更何况刘厚总这样从来没有正经当过兵的山大王呢?
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当时新四军并没有对违反纪律刘厚总做出严肃处理,将其清理出部队,而是将他送到延安学习。说实话,这都不能算惩罚了,要知道当时去延安学习,其实就相当于镀金,那是骨干才有的待遇,回来以后多半要升官。所以组织上对于刘厚总可以说是非常器重了。
然而,这个刘厚总山大王当惯了,根本无法适应部队里这种受管制而且条件艰苦的生活,去延安待了没多久就申请调了回来。回来后的第一时间,他并没有会军部,而是跑到耒阳,想重新拉起游击队上山。很明显,他就是不相干了,想要回去当山大王。
然而时代变了,这时候是全国抗日,大家参军的参军,逃难的逃难,谁还会跟他上山打游击啊?而且当兵不是赶集,哪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所以,最终刘厚总还是回到了军部,在军部副官处当了一名副官。注意,这里的刘厚总并不是项英将军的副官,他只是军部分管木工和饲养的一名后勤副官,项英将军都不认识他。
皖南事变时,军部被打散,刘厚总在突围路上遇到了同样突围的项英将军一行人。项英将军得知他是自己人,就把他给带上了。当时项英将军身上带着一些金条、银元,那是新四军的部分军费。刘厚总在发现这一秘密之后,就开始谋算着如何夺财害命。
他开始主动接近项英几人,自告奋勇担当领导的贴身警卫。由于刘厚总是自己人,所以也没对他有什么戒心,甚至于因为刘厚总早年打游击的英勇经历,对此人颇有些欣赏。
1941年3月12日,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搜查,项英他们来到了濂坑村附近的赤坑山上。晚上就在山上的蜜蜂洞留宿,蜜蜂洞面积不大,仅仅只能容纳四个人。所以晚上住在洞里的人就只有项英及刘厚总、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及他的警卫员黄诚。其他人,包括项英的几个警卫员,都是住在半山腰的草棚。
这对于刘厚总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平时项英身边都有警卫员在保护,自己不好下手。于是刘厚总抓住机会,于半夜里在其他三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他们枪杀,其中项英和周子昆当场身亡,警卫员黄诚则因为没被击中要害,侥幸活了下来。但他伤势过重,根本无法阻止刘厚总夺财。在项英、周子昆二人后,刘厚总带着金条银元迅速逃走。
可怜项英将军英雄一世,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却在自己人手里。
更为遗憾的是,战乱时期最适合隐姓埋名了,对于刘厚总这样一个败类的后续结局,我们并不清楚。有人说他在解放后被处决了,也有人说他并没有,反正众说纷纭,真相到底如何,不得而知。
当年项英、周子昆的大叛徒刘厚总下落如何?
刘厚总,原新四军政委项英的副官(1903—1952),湖南省耒阳县曾家冲人,他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枪杀新四军政委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等同志的的凶手。190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他在家乡参加农会,1927年,担任江头乡农会委员,打土豪,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他参加农民赤卫队(后改为赤色游击队),在火烧冲一带活动比较多。
后参加中共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政委项英的副官;皖南事变发生后,1941年1月16日傍晚,皖南事变突围途中项英与刘在泾县的大康王(村)附近偶遇。项的警卫员李德和、郑德胜在回忆录中说,当时项并不认识刘,听说他是副官处的,才说:“好吧!那就跟我们一块走吧!
1941年3月12日,项英一行近两个月的转移和隐蔽,到赤坑山上的蜜蜂洞。由于洞小只能住下四人,项英及刘厚总、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及他的警卫员黄诚住在洞里,项英的警卫员李德和、郑德胜、夏冬青等则住在半山腰的草棚里。
3月13日凌晨,刘厚总枪杀项英和周子昆,又对黄诚打了三枪(未牺牲,成为蜜蜂洞内唯一幸存者),取走他们的武器和随身携带的黄金、银元、金表、钢笔,下山去投降了国民党。
刘厚总下山后,先到太平县的隔河里找到保长。这个保长搜走他带去的武器和财物,但不相信他杀了项英、周子昆。刘转身又跑到泾县的茂林镇,找到国民党军政部第十一卫生大队的担架连,但连长王惠九也不相信他。
刘厚总又跑到旌德县的玉屏乡,改名李正华,冒充第三战区的特务密查员,要求乡公所送他到第三战区司令部。玉屏乡公所将他押解到旌德县政府;县长李协昆在一再审问后,于4月28日派特种工作行动队队长陈思新等人由刘带路,到蜜蜂洞去查看。
因为项英、周子昆的遗体和负伤的黄诚早已被转移,只看到洞里留有洋烛、棋子、梳子。此时,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书记洪林听村民说刘来了,想在蜜蜂洞附近击毙这个叛徒。
刘厚总发现有人伏击,仓皇逃跑,又到太平县城,投奔国民党县党部。太平县党部将他押送到在休宁县屯溪镇(今黄山市)的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皖南办事处,接着又移送皖南行政公署,继续审问。1943年冬,皖南行政公署将刘厚总押送重庆,他被关入军统局的渣滓洞看守所,一关又是5年。直到1948年,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他才得以被释放。后还给呈上报告,厚颜无耻地拿枪杀项英的罪行去邀“功”。拿了些盘缠后也挥霍一空,最后去新余县投靠了同乡陈次新,新余解放后,陈次兴把刘厚总当作自己的堂弟填上户口册,正式成了陈家的一员,刘厚总对此欢喜不已,决定在盐铺好好干下去,安安静静地度其余生。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52年7月,在全国公安系统的统一布置下,新余县公安局开展户口核对,对每户的主要人员历史加以核查。本来,公安人员已在“兴记盐店”核查完毕,但还是被当时的新余县公安局副局长黄宜蕃发现了忙碌中的刘厚总,他觉得这人好像在那儿见过?而这个黄宜蕃不是别人,正是14年前周子昆的警卫员!黄宜蕃回到局里,越想越觉得此人就是刘厚总,他立时找到局长,讲了情况,局长同意:马上逮捕、审讯,不要让他溜了。1952年8月初,刘厚总在江西南昌被处决。
但另一说法澄清说,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刘厚总在新余落网》是篇假报道。据了解,当年在皖南事变中杀项英、周子昆的叛徒刘厚总,下落有好几种说法,已成为一个历史疑案,直到如今也没有一个确切消息。但无论如何,昔人已逝。往事都融进了滚滚的历史洪流,我们今天做的只能以史为鉴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