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江西诗派

2.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家是

3.名词解释: 1.《诗经》六艺; 2.魏晋志人小说; 3.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4.茶陵诗派。

“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江西诗派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名词解释-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什么意思

“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宋代诗歌流派。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虽然他的创作成就比不上苏轼,但是他的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他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所以,追随和仿效黄庭坚的诗人颇多。因此,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了,这就是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家是

黄庭坚。

1、“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提出的创作理论和写作纲领,其要旨在于强调诗人要在学习古人诗文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升华出新的诗歌意境。

2、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名词解释: 1.《诗经》六艺; 2.魏晋志人小说; 3.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4.茶陵诗派。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魏晋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志人”一词是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首次提出,用以和“志怪”相对,并广为学界接受使用。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提出的创作理论和写作纲领,其要旨在于强调诗人要在学习古人诗文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升华出新的诗歌意境。这种理论主张将学力和才力结合起来,开拓了古代学者诗人诗论的先河,对宋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明初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以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因其历任馆阁,四十年不出国门,诗风雍容典雅,平正典丽,仍有台阁体的余波。但另一些作品却摆脱了台阁风,展示了广阔的社会视角,表现了作者的个人的真情实感和精神状态。自然清新、意趣横生,不刻琢,有浓烈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