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凛然梅兰芳故事-大义凛然的梅兰芳
1.虞姬的介绍?
2.传统的名菜“霸王别姬”有着怎样的来历呢?
3.关于梅兰芳的作品风格
4.梅兰芳有什么精神 刚强骨气?
虞姬的介绍?
虞姬 秦朝末 虞姬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一 ,人称“虞美人”。今沭阳县(沭阳,隶属江苏省宿迁市,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颜集乡人,一说绍兴县漓渚镇塔石村人。据《江西吉安庐陵项氏家谱》记载:虞后生时五凤鸣于宅,异香闻于庭,生于丁丑(公元前224年)卒己亥(公元前202年),葬彭城。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相传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史书中虽然没有介绍虞姬的结局,但后人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由此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 她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虞姬,这个美丽的名字,将是我们心目中不朽的传奇。 人物生平 按《史记》、《资治通鉴》载,项梁避祸携项羽由下相奔吴中,即今日苏州地。虞氏为会稽郡(秦末置春秋吴、越地域为会稽郡,以吴(今苏州)为郡治)吴中望族。项梁叔侄在此结交江东子弟。虞姬,吴中虞氏美女(估计也是当地贵族)慕项羽英名,嫁与项羽为妻,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说是项羽有幸淂识虞姬,得此佳人,共谱华章。 虞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项羽写)。 此际,这位叱 霸王别姬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城东15华里、303省道南侧有虞姬坟。 后来清朝有位诗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诗一首:“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 更也有近代词人喋血赞扬虞姬的诗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英雄末路美人怨。也持吴越薄钢刃,香魂血溅乌江岸。”表现了虞姬忠烈的性格。 姓名之谜 史 项羽与虞姬书中对虞姬的介绍较少,甚至没有介绍她的姓名。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道:“有美人名虞。”因此后来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有人推测“虞”是美人的名;二则“虞”是美人的姓,《辞源》备有此说。而“虞姬”则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关于“姬”这个字,也有一定的说法,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则是“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虞姬的姬可以归为第二义,即美称。总而言之,人们目前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与“虞”字有关,而她的真实姓名,却成为了一个谜。 虞姬故乡 绍兴 一说虞姬是充满悠 虞姬雕像久文化的美丽江南名城-----绍兴,具体出生地是今绍兴县漓渚镇美女山脚下的塔石村,风光秀丽的美女山也是因此地出此奇女子而命名的.美女山比邻书法圣地兰亭和西施故里绍兴诸暨,因此此地出美女不足为奇。 沭阳 一今沭阳县颜集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 虞姬遗迹 编辑本段虞姬墓灵璧虞姬墓 到灵璧县城东、宿泗公路南侧,有一片终年常绿的树林,树林中有一座古墓。墓基隆起,碑石林立,静穆凝重。这就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虞姬墓。园内有陈列室,陈列室采用砖木结构,粉墙小窗,青灰色小瓦,内进雕梁画栋,结构巧妙。 定远虞姬墓 位于安徽定远二龙乡 颜集镇虞姬庙 明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西首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 清乾隆三十年,乡人吴九龄重建中殿、大殿,四十年重建后楼。光绪初,宿迁叶祥麟重修。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家乡人民对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 叶祥麟为悦来叶上庄人,候选光禄寺正。叶上庄与颜集隔沂河而相望,旧时隶宿迁县,今隶沭阳县。 编辑本段相关作品京剧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 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诓项羽进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得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迷路,至乌江,感到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 此剧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总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王别姬》。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 梅兰芳由《史记》中,“不得不和虞姬诀别”引发联想,创下此剧。剧中虞姬共六个唱段,其中著名的《看大王在帐中(虞姬)》等。 虞姬选段: 《看大王在帐中(虞姬)》南梆子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中道白略)适听得众兵丁闲谈议论,口声声露出了离散之情。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虞姬)》二六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赢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且听军情报如何。 歌曲 火蝶·虞姬赋 演唱:冰弦 虞美人 三千笑 最后一笑最骄傲 诀别夜 我舞成 火中妖 千年间 戏文里 唱了一遍又一遍 那夜红衣红颜 生离别 唱: 跪坐城墙边 听四野楚歌唱遍 你紧握断剑 擦去唇边的血 任狂风猎猎 将黑色披风掀卷 身后残旗硝烟遮天 镜中红衣红颜 是扑火的蝴蝶 我抬手抚你沧桑的脸 相伴二千九百二十一个日夜 让我最后为你再舞一阙 帐外月中天 我手握最利的剑 我折腰盘旋 红袖翻飞舒卷 我舞步轻点 上一步踏在人间 下一步 碎落在黄泉 (间奏吟唱) 美人三千笑 最后一笑最骄傲 让鲜血在长剑上绽放 这一刻你是我一个人的王 我愿意为你 拥抱亡 诀别的舞蹈 我化为火中的妖 你的泪是我最美的陪葬 让我用生命 成全你的荣耀 最后一笑 灼灼桃夭 白: 再见 我爱你 相关诗文 苏轼《虞姬墓》 北宋熙宁四年(1071),苏轼赴杭州就任通判,途中作《濠州七绝》,其一为《虞姬墓》: 帐下佳人拭泗痕,门前壮士气如云。仓黄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 苏轼之诗作于濠州定远。郑君,指项羽忠臣郑荣,被汉军俘获而坚贞不屈。刘邦欲考察被俘楚臣是否恋旧主,均令改名为“籍”(项羽又名项籍),唯独郑荣拒绝,因此被逐。 苏辙《虞姬墓》 苏轼之弟苏辙,亦有《虞姬墓》诗,记咏黥布叛楚投汉,范增受项羽疑忌而离去,霸王成为孤家寡人,只有虞姬与之共患难: “布叛增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今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虞姬故里袁枚《过虞沟游虞姬庙》 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 虞姬庙对联 </B> 民国期间,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 虞姬墓园内虞姬墓前有石碑刻一副对联,颇为伤感: 上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下联:姬兮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横批:巾帼千秋。 《五美吟 虞 姬》 </B>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里,林黛玉所写的《五美吟》中的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 , 虞兮幽恨对重瞳 ; 黥彭甘受他年醢 , 饮剑何如楚帐中 ? 相关成语 霸王别姬bà wáng bié jī </B> 释义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强行办事。 故事 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四年的战争。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最后自刎身亡。 编辑本段同名植物简 介 虞美人亦称田野**(field poppy)或法兰 花卉:虞美人德斯**</B>(Flanders poppy)。相传当年虞姬别了西楚霸王,自刎后,她流血的地方开出来的花,从此就被叫做了虞美人。 学名为Papaver rhoeas。**科(Papaveraceae)一年生(罕二年生)植物,原产于欧洲、北非和亚洲,现已引入澳大利亚、纽西兰和北美洲。 花生于25~90公分(10~35吋)高的茎顶上,直径约7~10公分。花瓣4片,通常为鲜艳的红色,有时基部有一黑色斑点。从前虞美人为耕地内分布广泛的杂草,种子在泥土内休眠多年,于土壤被翻耕时方发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受战争蹂躏的土地遍开虞美人,于是虞美人成为这次战争的象征。 雪莉**(Shirley poppy)是最常栽培的庭园**种类之一,由虞美人培育而成。虞美人亦可提取一种红色染料用作某些酒类和药物的添色剂。其实虞美人也是**的一种,因为毛茛目、**科、**属的所有植物都称为**。不过大部分**都是可以种植的,可是毛茛目**科、**属的鸦片**种和苞鳞**种的**的果实是可以制毒品的,国家禁止种植。 详细内容可见词条“虞美人”。 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虚荣 虞美人在寓意着生离别、悲歌 </B>
传统的名菜“霸王别姬”有着怎样的来历呢?
这道菜主要是徐州地区的人们为了纪念项羽的英雄事迹,以及绝代佳人虞姬为了国家的利益,大义凛然赴,所以才创作了霸王别姬这道菜,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在徐州地区人民的心中,项羽和虞姬是一对感人的眷侣,为了国家的安宁付出了一切,我们都知道项羽这个人物的故事,尤其是虞姬在此前和自己的爱人项羽诀别时的情景不历历在目,感人肺腑,尤其是一个女子能够为了国家大义付出自己的生命,绝对是一位奇女子。
据说是在抗战的前夕,梅兰芳大师当时到徐州去演霸王别姬这出戏,当时完成的人们都非常的高兴,在演出结束之后给梅兰芳大师上了一道菜,就是霸王别姬这道菜,其实这道菜一上桌的时候能够看到大大的瓷盆里面有一只鸡,还有一只鳖,按照形象来看的话,上面的鳖代表的就是项羽,而下面的鸡代表的就是虞姬,当时梅兰芳大师吃了这道菜之后拍案叫绝,宴席上的其他宾客也都说这道菜非常的好吃,而且有特色又有着很深的寓意,让人们在吃这道菜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想象到鳖和鸡的谐音,借用这道菜来烘托霸王别姬这个故事。
其实这道菜在制作的时候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把材料清洗干净,把母鸡和甲鱼分别处理好之后,放入冷水锅当中蒸煮5分钟,然后再把超过水的鸡与甲鱼放入炖锅当中,里面加入相应的调料,首先用大火烧开,接着再用小火炖一个半小时的煮时间,在在汤在汤中加入火腿片和枸杞,在小火炖10分钟左右的时间,加入调料就可以开吃了。
很多人去徐州的时候都会专门品尝一下霸王别姬这道菜,吃过的人都对这道菜赞不绝口。
关于梅兰芳的作品风格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生于1894年,卒于1961年,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辍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他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伯父梅雨田均为知名艺人或琴师。他早年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成人。8岁开始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首次登台演出《天河配》中的织女,14岁搭喜连成班演出。与此同时,他还求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脚胡二庚学花旦戏,向武功演员出身的琴师茹莱卿学打把子,许多前辈艺术家如名旦王瑶卿、陈德霖、路三宝,昆曲名家乔惠兰、丁兰荪、谢昆泉、陈嘉梁,净角大家钱金福、李寿山等都曾指教于他,尤其得王瑶卿大力提携,创造了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的表演形式和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世称“梅派”,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影响很大,当推首席。有资料说旦行立派从“梅派”开始,尽管此观点存有争议,却足以证明梅派的地位和价值。
梅兰芳艺术道路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①从他开始演戏到1915年前后,是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的剧目多为正统唱功戏。②从1915年到抗日战争前夕,是他创造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他不仅连续排演了一些时装新戏,还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和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突破了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很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和刀马旦的技巧融进青衣表演中。他还排演了一些歌舞成分较重的剧目,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并对舞台美术、布景、化妆和音乐进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为后人所继承。③从抗日战争胜利重返舞台到逝世,是他艺术生涯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他的演出虽然不多,但对人物塑造更富于内在魅力,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梅兰芳在1919年和1924年两次应邀赴日本演出。1930初应邀赴美演出,被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35年应邀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
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上海排演了《抗金兵》、《生恨》等剧。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艰苦岁月中,他身居沦陷区,不怕威胁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表现了一位艺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建国后,他赴朝鲜进行过多次慰问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演出。
据不完全统计,梅兰芳一生所演出过的京昆剧目不下200出,其中有传统的,改编的和新创作的,也有时装新戏,还有古典歌舞剧。从角色行当看,有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也有反串小生等行当。他的代表剧目有京剧《洛神》、《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奇双会》、《孽海波澜》、《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牢狱鸳鸯》、《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廉锦枫》、《红线盗盒》、《凤还巢》、《天女散花》、《麻姑献寿》、《西施》、《太真外传》、《宇宙锋》、《贵妃醉酒》、《抗金兵》、《穆柯寨》、《穆桂英挂帅》等。
梅兰芳历任代表、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文化部授予他荣誉奖。
梅兰芳的弟子及梅派传人有:程砚秋、魏莲芳、李世芳、刘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顾正秋、杨荣环、梅葆玖、沈小梅、陈正薇、杨秋玲、张春秋、李玉芙、李炳淑、夏慧华、李经文、杨葆荣、李胜素、董圆圆、魏海敏、张晶、梁维玲、李洁、王艳、郭睿玥、张馨月等。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
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
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
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他在五十余
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
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
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
另外,他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
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昆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
先行者,曾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
年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
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他
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高居巅峰。
同时,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
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
兵》和《生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八年抗战期间,他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
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梅兰芳的一生是创造美的
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是色彩斑斓的一生。
梅兰芳有什么精神 刚强骨气?
梅兰芳有爱国主义精神。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人物生平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